耍山调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该歌描述了姐妹们耍跑马山的情景:那里各种山花开放,又举行赛马大会,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马;接着姐妹们吃了各种土特食品,又坐船到了西山,耍了华亭寺、太华寺等,观看了四大金刚、五百罗汉;最后走下小石坎,坐着马车回家。此歌是一首云南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歌,流传较广。佚名唱述,林之音、杨放搜集,黄虹整理。收入《昆明歌谣》,32开,3页,39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耍西山·三月三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年轻人按“三月三,耍西山”的民俗,相约去西山游玩的快乐心情。歌中唱道:“年年有个三月三,知心小伴耍西山,站在门口喊一声,多情相邀心里甜。”柏松亭、杨桂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西山龙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姐妹们相约去耍昆明西山龙门的情景:她们出大观楼、过马街,手牵手爬上西山。看到了石虎、石龙、石凳等,又来到石洞和龙门,看到魁星手拿朱笔,寿星老倌骑鹤等。往下看,五百里滇池在眼前,天连水,水连天,田园如画,小船漂漂……最后姐妹们感叹:人在龙门眼界开!张开亮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2页,3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杨利先)
耍筇竹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该歌描述了花开季节,姐妹们相约耍昆明筇竹寺的情景:她们看到了各类神仙的塑像,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板道人、济公、张三丰、哪吒、李天王等,观察了神仙塑像的形态和特点;姐妹们还看了五百罗汉塑像,数罗汉都数不过来了。张开亮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2页,25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耍黑龙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姐妹们相约耍昆明北郊黑龙潭公园的情景。她们欣赏了黑龙潭的景色,还有唐梅、宋柏、梅花、山茶、玉兰等,又叩拜了庙堂中的各位神仙的塑像,最后来到黑龙潭边观鱼、给鱼喂食、品茶。生活气息极浓,极富云南民歌特色。杨汝荣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3页,39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耍跑马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跑马山庙会时,十姐妹耍跑马山的情景。她们转了山前山后,吃了海东梨、宝珠梨、清水梨等七八种梨,看了海骝马、栗色马等大小、高矮各异的马打架,又尝了凉面、饵块、豌豆粉等各种好吃的东西;逛够了,耍够了,她们才坐上火车“弯弯扭扭”地回城。周云龙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2页,45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烧香来到鸣凤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鸣凤山在昆明东郊,山上有金殿,属名胜风景区。此歌唱述了鸣凤山的景色,以及金殿的外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歌中唱道:“三道天门通金殿,铜瓦铜柱铜屋梁;四方铜门金晃晃,金钟一响震八方。”周云龙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耍圆通山·圆通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了昆明圆通山山脚下的圆通寺的历史。歌中唱道:“圆通宝寺金闪闪,哥妹来到庙门前,不烧香来不许愿,只要心好不求仙。这座古庙最久远,补陀罗寺南诏建,彝语名叫补陀罗,意为光明照九天。光明宝寺真光明,四季春光照禅林,元朝初年动干戈,光明宝寺战火焚。纵是兵灾火无情,爱护名胜人有心,元代重建圆通寺,艰辛历时十八春。”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水池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歌中唱述了昆明圆通寺的规模、建筑布局。歌中唱道:“过了圆通第一殿,瑶池碧水映蓝天,池中鱼儿戏碧水,游水游天心自安。池中飞檐八角亭,雄鹰展翅冲天云,势若乘风九万里,脚踏银河碧浪星。”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双龙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圆通寺大殿内的景观。歌中唱道:“这座宝殿大不同,两根大柱盘双龙,看来龙王想成佛,不管雨来不管风。既然怕管风和雨,当年何必要成龙,不如学得泥鳅样,躲进泥巴伴小虫。”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衲霞屏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寺后圆通山山脚石壁衲霞屏的景观。歌中唱道:“圆通寺后景色奇,书法绘画存崖壁,崖上八仙观音像,年代久远存真迹。翠崖名叫衲霞屏,唐代石刻今犹存,字迹古朴又苍劲,文化石壁放光明。”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山洞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圆通山山脚石洞的景观。歌中唱道:“两个山洞奇又幽,洞内暗河溪水流,传说洞内有大蛟,能涌洪水上城楼。”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圆通山·日本僧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古代圆通寺与海外进行宗教文化交流的史实。歌中唱道:“佛教圣地圆通寺,名传海外佛门知,明朝日本四僧人,曾到此寺来学习。”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采芝径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寺后圆通山山崖上的采芝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色。歌中唱道:“寺后有条采芝径,石虎威武镇山林,石径天梯上山顶,欲览奇景步步登。”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大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的自然景色。歌中唱道:“一进大门雪松迎,苍劲挺拔四季青,雪松若有雪花恋,云岭当怀北国情。”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进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以一对耍圆通山的青年男女作比,描绘了圆通山山水相依、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歌中唱道:“妹跟哥来哥带妹,水靠山来山靠水,妹跟哥哥增风采,水在青山山更翠。”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水一弯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色。歌中唱道:“圆通山上水一弯,高高山上摆玉盘,小鸟春歌盘中摆,朵朵春歌多欢甜。”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白鹅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色。歌中唱道:“一池清波映天开,对对白鹅戏水来,天上白云也有意,悄悄扑在碧水中。”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鸳鸯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反映了圆通山上的美妙景观和一对恋人耍山时甜蜜、喜悦的心情。歌中唱道:“水上一对美鸳鸯,亲亲昵昵配成双,哥妹愿效鸳鸯鸟,形影相伴梦也香。”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接引殿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的名胜古迹。歌中唱道:“圆通山上接引殿,红墙翠瓦如花盘,殿堂如花明朝建,开在云崖峭壁颠。”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拥螺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的名胜古迹。歌中唱道:“古木苍苍隐石丛,拥螺亭在丛林中,亭名拥螺盘云上,只因山名号螺峰。”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圆通山·石坊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圆通山的名胜古迹。歌中唱道:“石坊石狮白玉阶,巍峨幽深云中排,林荫滴翠雾霭霭,疑入仙境到蓬莱。”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圆通山·鸟舍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圆通山动物园鸟舍的特色。歌中唱道:“鸟舍禽房排山顶,锦鸡彩雉珍珠雀,各展春姿对花语,百花枝头落鸟歌。”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满眼翠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昆明翠湖的美景,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游翠湖、赶翠湖调子会时的喜悦心情。歌中唱道:“一到翠湖满眼翠,知心小伴双双对,满园绿树映碧水,乘兴来赶调子会。”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菜海子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翠湖过去的景观。歌中唱道:“当年翠湖秀色多,翠湖是个菜箩箩,乡亲俗称菜海子,白玉莲藕红菱角。”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九龙池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的名胜。歌中唱道:“九股云洞喷玉泉,湖中传有九龙蟠,翠湖古称九龙池,玉泉浇翠美田园。”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阮堤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翠湖中的阮堤的由来和翠湖的自然景观。歌中唱道:“清朝总督阮芸台,修筑长堤如彩带,一条彩带系在腰,翠湖长裙两分开。锦绣长堤称阮堤,南北两桥成雅趣,燕子桥头燕载春,北边莺桥黄莺啼。”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小岛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湖心小岛迷人的自然风光。歌中唱道:“湖心碧波涌小岛,水晶盘中停翠鸟,柳丝轻柔梳秀发,枝头黄莺啼春晓。”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碧漪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翠湖碧漪亭(今海心亭)和来爽楼建造的历史。歌中唱道:“清代巡抚王继文,岛上建起碧漪亭,湖岸立起来爽楼,碧漪清波爽气生。”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莲花禅院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莲花禅院精巧的建筑布局和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色。歌中唱道:“岛上有个小禅院,禅堂亭台如花瓣,莲花禅院有莲台,湖中莲花更娇艳。”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观鱼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翠湖观鱼亭的景观和亭上挂着的凌士逸所作的名联。歌中唱道:“濠上观鱼亭榭开,一副对联记心怀。‘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唐堤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翠湖唐堤的由来。歌中唱道:“民国都督唐继尧,修建唐堤连小岛,东西又立桥两座,定西桥与卫东桥。”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聂耳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当年聂耳创作民乐合奏曲《翠湖春晓》的史实。歌中唱道:“云南人民音乐家,聂耳游湖情如花,翠湖春晓歌一曲,燕语莺啼胜笙笳。”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水月轩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水月轩如诗如画的景色。歌中唱道:“水月岛上水月轩,水中明月伴清莲,莲花揽月巧打扮,一夜相思在广寒。”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竹林岛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竹林岛的幽深与静谧。歌中唱道:“竹林岛上翠竹林,露满幽径水无声,静坐林中竹作帐,神清气爽一身轻。”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金鱼岛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金鱼岛周围鱼儿戏水的胜景。歌中唱道:“金鱼岛上看金鱼,金鱼戏水景色奇,好似珊瑚出碧水,又如红玉镶琉璃。”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水云乡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因碧水倒映蓝天白云、亭台楼榭而被称为“水云乡”,此歌就是对这一胜景的描绘。歌中唱道:“水云乡中水云流,水牵云霞云抱楼,楼台亭榭映碧水,天宫立在云里头。”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锁翠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是由翠湖锁翠亭引发的感叹。歌中唱道:“翠湖北岛锁翠亭,锁翠原来为锁春,但愿春色天涯去,惜春何须有偏心。”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会中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对翠湖会中亭的名称作了一番解读。歌中唱道:“会中亭内真有会,黄昏邀来哥与妹,相会为何叫会中,会中真意在心内。”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轻舟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一幅船行翠湖,穿游于满池荷花中的动人画卷。歌中唱道:“一叶轻舟荷花汀,只听歌声不见人,船头一朵荷花笑,疑是阿妹把哥迎。”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荷田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人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的动人画卷。歌中唱道:“翠湖清波漾荷田,荷叶田里荡翠船,荷花姑娘船头站,红妆照在碧波间。”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翠湖·山茶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借物喻人,表现了春游翠湖的姑娘的娇羞之态。歌中唱道:“翠湖迎春山茶花,蓝天高高雁归来,问声山茶阿妹好,春光撒红妹香腮。”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采莲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一幅翠湖中姑娘泛舟采莲的动人画卷。歌中唱道:“采莲桥边莲花娇,阿妹采莲船儿摇,花丛不见阿妹面,喜听阿妹采莲谣。”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观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早春时节,人们在翠湖观鱼的情景。歌中唱道:“春风拂柳柳条青,濠上观鱼暖在心,对对鲤鱼来戏水,水暖鱼儿也知春。”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翠湖·蜻蜓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以生动活泼的拟人化语言,描绘翠湖湖面上蜻蜓点水的情景。歌中唱道:“一对蜻蜓点水来,不见清波笑颜开,蜻蜓点水情意浅,绿水未曾挂心怀。小小蜻蜓站荷花,舔舔露水抿嘴巴,荷花虽然情意美,怎奈蜻蜓不安家。”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翠湖·听莺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翠湖听莺桥的景色。歌中唱道:“听莺桥头寻莺声,莺歌燕舞并不多,试看相思湖岸柳,不见春风任飘落。”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昙华寺·金马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东郊昙华寺的地理方位和寺名的由来。歌中唱道:“金马山上开昙花,寺院如花跨金马,花因寺名更光彩,寺因花名叫昙华。”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昙华寺·昙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昙花的特点,如开花的时节、花的颜色及花的香气等。歌中唱道:“昙花开在初夏时,花如芙蓉白如玉,花开只有十二瓣,花气袭人香如蜜。昙花宝树知闰年,闰年开花不一般,常年开花十二瓣,闰年花瓣一十三。”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昙华寺·前殿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昙华寺中供奉的诸神坐像。歌中唱道:“前殿台上坐关公,威严浩壮武将风,中殿观音莲台坐,慈祥文静好仪容。”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昙华寺·后殿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昙华寺后殿的功用及建筑的不凡气势。歌中唱道:“后殿本是藏经楼,要想诵经在上头,彩檐如同凤展翅,殿宇穿云似龙游。”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昙华寺·花径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昙华寺林深人静、曲径通幽的景观。歌中唱道:“花径迂回穿丛林,东游西转林荫深,林深路迷花迷眼,东西南北也难分。”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昙华寺·亭台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昙华寺内的景观特点。歌中唱道:“左也亭台右亭台,花亭云台雾霭霭,走进花亭妹如花,踏上云台妹增彩。”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昙华寺·兰茂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明代云南学者、儒医兰茂在昙华寺植枇杷树的经历,以及他对云南医药所作的杰出贡献。歌中唱道:“明朝兰茂乃名儒,一世行医守清苦,千山万水采药苗,《滇南本草》称奇书。就地取材成名著,从此云南有药书。兰茂曾留昙华寺,亲手栽植枇杷树。枇杷树下望枇杷,景仰前贤志可嘉,不慕名利爱本草,立书济世福万家。”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楼外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赞颂了昆明大观楼的胜景。歌中唱道:“锦绣中华美神州,山外青山楼外楼,昆明海边楼一座,一眼望到天里头。”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出游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旧时昆明人去大观楼游览时的出游线路和方式。歌中唱道:“哥妹出了大观街,水陆两路排对排,白马庙前跨白马,篆塘水路把船开。”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门口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赞颂了大观楼的门楼胜景。歌中唱道:“金瓦飞檐彩亭楼,一副对联挂门口,‘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近华浦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大观公园过去称为“近华浦”,此歌唱述了“近华浦”一名的由来。歌中唱道:“公园本来叫大观,隔岸相对太华山,亭阁刻字‘近华浦’,只因近山写根源。”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花乡水乡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楼周边动人的水乡景致。歌中唱道:“条条花溪串荷塘,此是水乡亦花乡,莲船渔舟千港出,鱼跃花摇水流香。”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拱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楼公园内拱桥的胜景。歌中唱道:“一洞天开拱桥旁,桥边花明柳枝长,一叶轻舟桥洞过,好似金梭织锦忙。”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木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内的胜景。歌中唱道:“雕栏木桥横清波,两岸桃花轻轻落,倚栏伫望桃花水,何处去寻桃源歌。”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石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内的胜景。歌中唱道:“白玉石桥临小溪,好似银针摆绣箕,理出一条银丝线,巧为乡土绣彩衣。”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观稼堂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内观稼堂的景致。歌中唱道:“虽是花园供游赏,园中巧立观稼堂,游乐不忘稼穑苦,不会耕田绣荷塘。”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揽胜阁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内揽胜阁的胜景。歌中唱道:“揽胜阁楼揽四方,竹翠树荫百花香,更有楼台临山水,揽尽山色与湖光。”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对联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大观公园内观稼堂和涌月亭两处景点所挂的名联。歌中唱道:“观稼堂门抱水开,一副对联两边排,‘山翠万重当栏出,水光千里抱城来。’涌月亭翠碧水香,亭柱对联排两旁,‘金碧古传妙香国,楼台恰在彩云乡。’”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涌月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涌月亭边月映湖水,月影华亭相伴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歌中唱道:“临水一座涌月亭,清波涌月月常明,有亭无水月难涌,有水无亭月伶仃。”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登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楼的气势,和登楼眺望所见的滇池胜景。歌中唱道:“碧水迢迢一座楼,水接天光无尽头,果然大观云天外,偌大一个好神州。登楼大观高又远,茫茫湖光望无边,云帆来去从天上,望到天涯还有天。”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www.daowen.com)
耍大观楼·长联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及长联所反映的内容。歌中唱道:“大观楼门有长联,风光史话排两边,写联清代孙髯翁,留得佳作千古传。一副长联有来头,滇池风光一并收,家乡历史真久远,无边滇池浪悠悠。”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大观楼·三潭印月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大观公园内湖中“三潭印月”这一景观。歌中唱道:“三潭印月水中间,天连碧水水接天,明月大观楼前过,当忆钱塘西湖边。”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迎仙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东北郊鸣凤山下明代云南巡抚陈用宾命人所建之迎仙桥的景观。歌中唱道:“羊青河上迎仙桥,仙桥迎仙建明朝,古人桥上去多少,今日仙桥仍逍遥。”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石坊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鸣凤山的幽深与宁静。歌中唱道:“一进石坊路两边,古木参天形飘然,真是仙境仙风处,葱茏古树也似仙。”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太和宫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鸣凤山上道观建筑太和宫的幽深奇秀。歌中唱道:“浓荫笼罩太和宫,殿宇凝春一片红,鹦鹉春深题墙上,幽深奇秀达苍穹。”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棂星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鸣凤山太和宫棂星门的宏伟气势。歌中唱道:“辉煌壮丽棂星门,雕梁画栋拥彩云,花拥云门山流锦,古柏挺拔长青青。”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太和殿堂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金殿公园太和宫殿堂中供奉的道教诸神。歌中唱道:“太和殿堂披云袍,雕塑羽士与仙道,八仙各有清风骨,各似过海云中飘。”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鸣凤山金殿·铜钟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鸣凤山太和宫后钟楼的景致。歌中唱道:“鹦鹉园后青松林,一座钟楼隐林荫,铜钟明代初年造,百里之外闻钟声。”柏松亭、杨佳山、彭幼山、金秀等唱述,张淑仪、龚婕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天连水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一碧万顷的景色。歌中唱道:“高原跟天紧相连,高山碰落一块天,蓝天化作滇池水,天也蓝来水也蓝。”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渔村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沿岸的水乡生活。歌中唱道:“春城打失一条街,跑到滇池岸上来,滇池情深来收养,取名就叫渔村寨。滇池岸上立村庄,青瓦白楼黄土墙,鱼香稻香炊烟起,染得朝霞喷喷香。”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港湾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丰饶的物产。歌中唱道:“滇池一湾又一湾,各道湾湾像提篮,这道提篮装菱角,那道篮子采红莲。滇池一湾又一湾,各条湾湾像渔船,渔船出港来撒网,一捧渔歌撒向天。”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滇池渔舟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民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清早出门上渔舟,杨柳拉纤花点头,朝霞牵着渔船去,黄莺相送歌声柔。”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撒鱼苗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民在湖中养鱼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滇池好比一座城,撒下鱼苗添居民,鱼儿成群赶街子,热热闹闹真繁荣。滇池浪花放光华,撒下鱼苗添束花,有花指望能结果,果香飘到千万家。”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织网撒网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民织网撒网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柳叶飘零菊花黄,姑娘树下织渔网,半年汗水牵金线,织朵汗花分外香。哥妹船中来撒网,撒出一片美春光,金色春光飘下水,来为滇池补衣裳。哥妹撒下一片网,太阳撒下万道光,万道金辉钓鲤鱼,钓起鲤鱼送船舱。”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夜渔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民月夜捕鱼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碧波悠悠稳轻舟,寒霜阵袭何用愁,且看英雄挥巨臂,满天星斗一网收。”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卖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民进昆明城卖鱼的场景及卖完鱼回家时的喜悦心情。歌中唱道:“一担鲜鱼肩上挑,四方城镇跑来瞧,你说鱼美他说俏,千担万担还嫌少。今日长街卖鱼回,满面春风渔村飞,春风飘到妹窗口,漆亮新楼放光辉。”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耍滇池·丰收乐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滇池渔民丰收后建新居的喜悦心情。歌中唱道:“新楼挂起鲤鱼灯,鲤鱼灯笼亮晶晶,哥妹挽手上楼房,一双鲤鱼跳龙门。鲤鱼灯笼红通通,双双挂在楼门中,哥妹今天喜庆日,不忘拉船有春风。”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辛苦种莲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边种莲姑娘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姑娘生长滇池滨,滇池种莲费苦心,早出莲船星引路,晚归柳堤月照灯。说苦辛来真苦辛,姑娘深情在水滨,一片荷田千家福,万朵莲花女儿心。”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采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渔家姑娘驾舟采菱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姑娘轻舟采红菱,秋菊照地满地金,纵是菱歌霜中唱,菱塘仍是艳阳春。”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放鸭歌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岸边农家姑娘放鸭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青草池塘水流花,水上流花会说话,姑娘笑语来指点,那不是花是群鸭。清早出门来放鸭,鸭群唱歌如青蛙,唱得柳丝随风舞,唱得湖水跳浪花。一群鸭儿水上游,好似浮萍任漂流……”金秀、普松涛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牧童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牧童在滇池边花堤上放牛的场景。歌中唱道:“变人若是不讲理,旁人说他牛脾气,其实牛儿最驯顺,小小牧童背上骑。滇池水上荡渔舟,滇池花堤好放牛,身在滇池湖边住,水陆两路庆丰收。”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望云岛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引人入胜的湖光山色。歌中唱道:“桉树参天柳垂条,常有白云来拍照,滇池海埂望镜头,海埂又名望云岛。”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浪拍沙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南端引人入胜的湖光山色。歌中唱道:“海埂南岸细沙滩,万顷晴沙如软缎,浪花朵朵拍岸来,来与沙滩绣花边。”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夜月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夜晚的景色。歌中唱道:“月光如水水如月,海埂银装漫天白,河山万里摆玉台,天水清辉成一色。”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长廊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湖边长廊的景色。歌中唱道:“天光云影水波长,树影花影绕长廊,银鸟翩翩穿云过,蓝天碧水绣雁行。”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晴沙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湖岸沙滩的景致。歌中唱道:“碧水晴沙轻又软,长堤芳洲海鸥眠,游罢滇池小儿女,也如鸥鸟卧沙滩。”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龙门倒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海埂景区湖滨浴场的景致。歌中唱道:“海埂浴池水波清,龙门倒影更迷人,小伴成群来戏水,成群鲤鱼跃龙门。”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耍滇池海埂·水上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埂景区水上楼的景色。歌中唱道:“海埂有座水上楼,天水抱楼云悠悠,星星就在楼边挂,月亮挂在楼门口。”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石寨山·石寨山景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位于滇池岸边的昆明晋宁县石寨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歌中唱道:“晋宁县境石寨山,一手挽住来访船,滔滔不绝谈今古,乡亲来访心欢甜。石寨又名鲸鱼山,好似鲸鱼浮水面,一头扎进滇池水,尾巴搭在滇池岸。石寨山来像半岛,三面碧水系在腰,别看山小名声大,历经远古与前朝。”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滇池岸上石寨山·石寨山访古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晋宁石寨山古滇国青铜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歌中唱道:“山上早有古人居,至今传下新古器,渔猎器具样样有,还有当年古陶瓷。”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滇池岸上石寨山·古墓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晋宁石寨山古滇国古墓的考古发现。歌中唱道:“春秋战国到东汉,墓葬至今还保全,五十多座古墓葬,前朝后汉留遗言。”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唱水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这是一首借景抒怀,唱颂昆明紧邻滇池,具备优越自然条件的歌。歌中唱道:“说唱水来就唱水,地上千山和万水,赶路跋山又涉水,还有穷山和恶水。称心如意鱼得水,河边落花随流水,池塘蜻蜓来点水,花溪白鹅来戏水。空怀相思望秋水,三月发的桃花水,春城一衣又带水,滇池滔滔连天水。”
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水生能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地区的人杰地灵,寓意滇池碧水养育了郑和这一杰出人才。歌中唱道:“滇池水花谈古今,世代养地养山林,养出勤劳和智慧,滇池碧水生能人。”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乡音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郑和航海过程中对故乡的思恋之情。歌中唱道:“郑和出海万里行,船舵系牢滇池情,滇池常在梦中淌,一见鸥鸟觅乡音。”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水手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时不畏艰险的过人胆识。歌中唱道:“浪带铁锤风带刺,郑和船头报名字,任你风浪手段狠,我是水手来滇池。”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红海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歌中唱道:“万里楼船向西行,一直达到红海滨,船到非洲东海岸,结下亚非世代情。”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友谊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与沿途各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歌中唱道:“郑和七次启远航,航海史上是首创,虽历千辛和万险,远航壮志放光芒。海外各国通往来,友谊交往航道开,神州风采异乡知,中华美名传海外。”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月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郑和故乡晋宁县昆阳镇的湖光山色。歌中唱道:“郑和故里晋宁县,昆阳镇上有月山,山如新月临滇池,夜夜清波涌翠岗。月山翠云深幽幽,霭霭翠云照街楼,滇池云帆绣街口,水送渔歌满街流。昆阳古镇滇池边,镇上高高翠月山,若在滇池放眼望,月山昆阳一楼船。”歌中唱到的月山,是郑和公园以及郑和之父马哈只的陵墓所在地。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2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岸上郑和公园·月山立志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生活在滇池之滨的年轻人立志弘扬郑和精神,建功立业的豪情。歌中唱道:“小伴生长滇池滨,本是郑和后继人,月山上头来立誓,开辟航线又启程。”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白鱼口·白鱼口景色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岸边白鱼口景区的湖光山色。歌中唱道:“滇池岸上白鱼口,盛产白鱼历史久,地因有鱼而得名,白鱼何以能久留。此地水深浪飞雪,成群海鸥连天白,天上白云水中游,天水鱼鸟成一色。岸上伸出一山冈,犹如大鱼下海洋,山也跟鱼一个样,号称鱼口正相当。”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1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白鱼口·观音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岸边观音山山名的由来。歌中唱道:“此山明朝有称号,石嘴山高把名标,其后改名观音山,山能改名有根苗。相传明朝初年间,晋宁人民赶大船,船中观音铜像在,运往县城庙里边。船载观音石嘴山,狂风巨浪来打船,大船被迫来靠岸,风平浪静艳阳天。……观音不愿往前走,石嘴山上来立庙,从此山名称观音。”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2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海涛)
滇池海口·向北方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口的地名由来及地理状况。歌中唱道:“滇池滚滚向长江,独一出口河道长,自古出口称海口,蜿蜒曲折向北方。”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海口·螳螂川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滇池海口螳螂川的地名由来及地理状况。歌中唱道:“海口河长口子大,形同一朵喇叭花,水口中间两长岛,形如螳螂跳水洼。岛名螳螂有根源,形状相像把名传,本是出口海口河,因此又名螳螂川。”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滇池海口·海口街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海口农贸集市的热闹场景。歌中唱道:“海口长岛立村寨,如今形成热闹街,一座石桥连两岸,人如穿梭赶街来。”普松涛、金秀唱述,张淑仪、李建英记录。收入《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盘龙城市歌谣卷》,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海涛)
春城景·东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古城东门附近的景色。歌中唱道:“一匹金马跃城东,跨上金马太阳红。大板桥头举目望,撒梅山寨彩云中。”其中的“金马”是指昆明城东的金马山。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南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古城南门附近的景致。歌中唱道:“风流潇洒过城南,翩翩白鹤云中旋。想驾白鹤云游去,难舍春城美家园。”其中的“白鹤”指昆明城南的鹤山。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西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城西边的景观。歌中唱道:“泛舟滇池望城西,落霞翩翩舞碧鸡。冉冉飞向瑶池去,万树烟波归鸡啼。”其中的“碧鸡”指昆明城西的碧鸡山,现一般称为西山。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北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古城北门附近的景观。歌中唱道:“扬头大步出城北,万里蜿蜒走巨蛇。尾在大江岸上摆,金沙浪涌千堆雪。”其中的“巨蛇”指昆明城北的长虫山。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滇池日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滇池日出的壮丽与辉煌。歌中唱道:“滇池日出彩云开,清早春城起身来,玲珑秀丽五华山,摆起翡翠梳妆台。”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盘龙江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赞美了昆明盘龙江秀美的风光。歌中唱道:“盘龙江水亮晶晶,丝带系在美女身。丝带飘向滇池水,滇池清波舞长裙。”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睡美人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赞美了昆明西山的秀美景色。因从昆明城远眺,西山形如一女子卧于滇池之畔,故被称为“睡美人”。歌中唱道:“秀发翠裙飘霞彩,西山美人卧妆台。迷恋滇池瑶池境,百鸟呼唤不起来。好看好看真好看,西山美人睡湖边,想是湖中游累了,晒晒太阳睡沙滩。”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龙门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赞美了昆明西山龙门险峻奇绝的壮观景色。歌中唱道:“奇怪奇怪真奇怪,陡石岩上把路开。岩头龙门守滇海,等待鲤鱼跳过来。”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翠湖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翠湖的恬静与秀美。歌中唱道:“翠湖春晓碧波清,摆起镜台亮晶晶,美女春城来照影,啧啧赞美歌黄莺。”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圆通山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昆明圆通山及山下圆通寺的景观。歌中唱道:“郁郁葱葱圆通山,秀发飘在美女肩。圆通宝寺金闪闪,金簪插在秀发间。”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大观楼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在昆明大观楼上看到的动人景致。歌中唱道:“小哥小伴乐悠悠,飞舟去耍大观楼。登楼遥望滇池水,碧浪滚滚天上流。”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筇竹寺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精湛的雕塑技艺。歌中唱道:“好看好看真好看,筇竹寺里阿罗汉。五百罗汉不同样,各有神态各参禅。”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金殿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绘了昆明金殿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歌中唱道:“好看好看真好看,金梁金柱盖金殿,一座庙宇金闪闪,鲁班见了也赞叹。”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黑龙潭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昆明黑龙潭的神奇与美丽。歌中唱道:“好看好看真好看,珍珠泉涌黑龙潭,龙潭碧水如弦月,一串明珠滚玉盘。奇怪奇怪真奇怪,龙潭水色两分开,一边浑黄一边绿,两边鱼儿不往来。”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春城景·吴井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反映了昆明著名的有关吴井的民间传说。相传吴井为当地村民吴双福所开,仙人张三丰曾点井水为美酒。后因吴家后人贪得无厌,张三丰又怒而将酒点成了水。歌中唱道:“奇怪奇怪真奇怪,吴井凉水当酒卖,纵是如今不卖酒,喝杯甜水心爽快。”佚名唱述,盘文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金碧交辉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等地。相传每隔六十年有那么一天,黄昏时西边的落日照射碧鸡坊,东边初升的月亮照着金马坊,两坊在地上的投影渐渐相交,这就是老昆明著名的“金碧交辉”奇观。此歌就描绘了这一景致。歌中唱道:“好看好看真好看,金碧交辉霞光灿,金马碧鸡两牌坊,日月斗光六十年。”方绍金唱述,陈子云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昆明有条盘龙江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这是民国时期一首描述盘龙江流经地域的歌。当时的昆明县有龙泉镇、东波乡、莲德镇、三合乡,即歌中的“两镇两乡”。歌中唱道:“昆明有条盘龙江,流经两镇两个乡,水头来自嵩明县,水尾流出螳螂川。”徐琼仙、徐开文、王翠英等唱述,李洪彪、孙少仙、王志武等记录。收入《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官渡区歌谣、谚语卷》,32开,1页,4行,昆明市官渡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4年编印。 (海涛)
玉溪八景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此歌唱述了近代玉溪的八大美景。歌中唱道:“灵照松风秀气多,双林石岩笑呵呵。普门夜月祥光照,九龙吐水共一河。龙马腾光凌霄汉,白云瀑布从天落。八卦太极当中坐,桃园牧童唱新歌。”尹汉国、李继星唱述,黄金帮、毕亚波记录。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8行,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 (刘怡)
西乡好 汉族耍山调。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汉族聚居区。此歌唱的是峨山西乡一带的风景名胜。歌中唱道:“讲个玩玩哪方好,别方不好西乡好。西乡坝子串嶍峨,由义矗立文昌阁。白龙吐水镇平地,双江汇合锁水阁,龙飞凤舞江边绕,山水相连八街窝。七寨六村一条河,滔滔猊江把水落,大鱼洞前石楼隐,观音岩上神仙过。”王金德唱述、记录。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2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