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族小调:描绘云南水族生产劳动与生活气息的《水族劳动歌》

水族小调:描绘云南水族生产劳动与生活气息的《水族劳动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歌描述了种桐子、织布、喂蚕、犁田、栽秧等一系列农活,展示了云南水族的生产劳动状况,极富水族生活气息。歌中对牧羊姑娘的辛劳和悲苦的生活作了细致的描写,并对她的命运表示同情。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了每个月份采茶人要做的活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男女青年们在茶山谈情说爱的情景。(杨利先)采茶歌(三)水族劳动歌。

大田栽秧窝对窝 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人们在田里栽秧的劳动场景,极富水族生活气息。歌中唱道:“大田栽秧窝对窝,山田栽秧毛稗多。哪有闲心栽稗子,快手快脚栽秧禾。”樊吉昌唱述,刘学礼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不种庄稼愁更愁 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描述了种桐子、织布、喂蚕、犁田、栽秧等一系列农活,展示了云南水族的生产劳动状况,极富水族生活气息。歌中唱道:“大田栽种角对角,未曾下田卷裤脚。过路大哥莫笑我,五月农忙无奈何。”郎万祥、徐绍华等唱述,刘学礼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劝牛犁田 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驾牛犁田者唱的歌,内容为劝牛好好犁田,不要磨磨蹭蹭,要走到田头,不然就用赶山鞭抽它的皮,用棒棒敲它的角。歌中唱道:“小的小拢角,大的大岔角,犁田不要磨,小心被打着。”王大秀唱述,晏国光、刘学礼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放羊调 (一)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优美的词句,表现了姑娘去放羊的情景:她挥着羊鞭,赶着白浪一样的羊群,到青青的草地上放牧。牧羊狗像卫兵一样站在旁边。她剪羊毛、擀羊毡、织毛衣……最后唱道:“白云缠在山腰上,情郎留在妹心房。等到花烛拜堂夜,欢欢喜喜进新房。”表现了牧羊姑娘对爱情的向往。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放羊调 (二)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十二月调形式的歌谣。歌的内容,是旧时的一位牧羊姑娘唱述每月放羊的情况和所付出的劳动,既有对牧场景色的描绘,也有对自己凄惨生活的叙述。描写生动,语言悲伤而哀婉。歌中唱道:“腊月放羊满一年,牧羊之人好可怜。家中没有半升米,厨中没有四两盐。”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放羊调 (三)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歌中,一位旧社会的牧羊女子唱述了自己牧羊的艰辛和悲苦:辛辛苦苦牧羊一年,结果遭遇大雪封山,十厩羊有九厩死去,官府又来逼。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水族人民的悲惨生活。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杨利先)

放羊调 (四)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表现了旧社会牧羊姑娘的悲苦生活:白天要放羊,历尽艰辛;夜晚还要理麻,受尽煎熬;辛辛苦苦牧羊一年,一无所获。歌中唱道:“腊月放羊北风寒,收拾打扮回家转。走掉多少冤枉路,睡掉多少无脚床。”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放羊调 (五)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出了旧社会一位牧羊姑娘一年四季放羊的凄凉生活,同时描述了每个月份放羊的相关情况,如草场、天气、羊群变化等。歌中对牧羊姑娘的辛劳和悲苦的生活作了细致的描写,并对她的命运表示同情。歌曲最后一段唱道:“腊月放羊满一年,放羊姑娘真可怜。家中没有半升米,过年没有四两盐。”郎必坤、张兴尤唱述,晏国光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4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帮工调 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旧社会帮工们一年四季帮人做工的辛劳,以及每个月份做的活、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是对旧社会帮工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歌中唱道:“六月里来雨茫茫,披起长毛(蓑衣)去薅秧。这头薅到那头转,卖工之人饿得慌。七月里来秋风凉,裁缝下乡做衣裳。有钱人家穿得暖,卖工之人穿得单。”徐绍华唱述,刘学礼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4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采茶调 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采茶起兴,唱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如赵子龙、孔明、穆桂英李逵、关公等的故事,有帮助人们记住这些人物和故事的作用。歌中唱道:“采茶采到日偏西,十二美女穿新衣。前朝有个诸葛亮,三分天下定神机。”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www.daowen.com)

采茶歌 (一)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了每月茶山的变化和采茶的情况,以及采茶人的心态和生活状况。歌中唱道:“四月采茶人更忙,又采青茶又插秧。插得秧来茶又老,为采茶叶秧又黄。”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二)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了每个月份采茶人要做的活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男女青年们在茶山谈情说爱的情景。歌中唱道:“十月采茶冷阴阴,茶壶打水放火边。抓把茶叶壶中放,茶壶装水苦中甜。”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三)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青年男女在一年四季采茶和茶山的护理中结下恋情的过程。歌中唱道:“腊月采茶满一年,二人采茶到茶林。二人同往茶林走,茶叶出头郎落心。”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朗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四)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每月的气候的特点和两个青年男女采茶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劳动中结下的情谊。歌中唱道:“三月采茶茶叶青,妹在家中织手巾。中间织的茶花朵,两边织的采茶人。”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杨利先)

采茶歌 (五)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了一年四季茶山的变化和采茶的注意事项,抒发了采茶人劳动的喜悦和对家乡的赞美。歌中唱道:“五月里来去采茶,满山遍野是鲜花。满山鲜花到处是,忙着采茶难看花。”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六)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劳苦,以及青年男女在茶山结下的恋情。歌中唱道:“五月采茶是端阳,情哥情妹采茶忙。约妹找个阴凉处,茶叶树下叙家常。”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七)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情侣在一年四季的采茶劳动中不断加深的恋情。采茶只是起头,叙述男女之间的情爱才是其主要内容和主题。歌中唱道:“七月采茶正立秋,哥妹河边折杨柳。摘片柳叶放水里,郎拉妹手顺河游。”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利先)

采茶歌 (八)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为水族小调类歌谣,以十二月调的形式,描述了每月人们在茶山做的活计和茶山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情侣之间深深的恋情。歌中唱道:“五月采茶是端阳,天不见亮上山冈。细细采茶细细炒,炒好晒干好收藏。”佚名唱述,刘学礼、尹光德、郎正粉等记译。收入《富源水族民歌》,32开,2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杨利先)

采茶歌 (九)水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富源县水族聚居区。此歌以十二月调的形式,唱述了每个月份茶山的变化和采茶者的情况,描绘了茶山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极富水族生活特色。歌中唱道:“正月采茶是新年,妹妹提篮到花园。东山游到西山转,到处茶叶在发青。三月采茶正当春,妹妹房中绣手巾。两边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采茶人。”郎齐典唱述,刘学礼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