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普米族祭锅仪式习俗与三脚铁架崇拜的相关歌曲

普米族祭锅仪式习俗与三脚铁架崇拜的相关歌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祭锅庄普米族仪式歌。(岩林)祭三脚普米族仪式歌。祭三脚,即祭火塘上铁铸的三脚架,这是普米族煮饭烧火及烘烤食物时用的支撑器。同样,三脚架也是不能跨越、不能更换、不能敲打的;因为它是普米族的三脚神,火塘的神。(杨照辉)敬祭调普米族仪式歌。此歌在过春节吃年饭前,由家长用酒食饭菜,祭祀象征灶神的铁三脚时吟唱。歌调反映了普米族的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观念。这是一首唱述普米族祭拜祖先习俗的来历的歌。

祭锅庄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锅庄”是普米族安放在火塘边的一块石头,是祖宗、神仙的象征。祭“锅庄”,即祭祖宗、神仙。每逢节日或祭祖敬神时候,普米族老人都要朝“锅庄”烧香、祈求、祭拜。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喝茶、饮酒之前也必先敬献给“锅庄。”这类祭拜活动,无论是简单进行的,还是隆重进行的,都很庄严且充满神奇色彩。祭“锅庄”调有短有长,短则几句,长则可吟唱几小时。这首祭“锅庄”调是较长的一首,它包含丰富的内容。普米族传统观念认为,祖宗、神仙高于一切,只有祭拜了祖宗、敬献了神仙,才能把吉祥、福气招进来。在这首歌唱词中,就体现了这一点。歌谣开始时就唱道:“没有开头就没有结尾,没有从前就没有现在。普米祖先留下的真理,时时照亮着后代的心窝。”接着,恭敬地祈求祖宗、神仙,让“田地肥沃,禾苗根深,苗棵壮实,麦穗沉甸。丰收再丰收,年年都丰收”!让“高山草坪上,牦牛成群跑;山间竹林里,绵羊成群跑;山坡弯路上,骏马成群跑;绿草水潭里,肥猪成群跑”……歌的最后一段唱道:“庄稼不要受灾害,牲畜不要染瘟疫,人们不要得病痛。所想的都做到,所盼的都实现。保佑人间太平,保佑人类永安!央古依央泽泽(衬词,表示财富已招进来)——”这首祭“锅庄”调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托甸一带普米族群众中很有影响,而且也是具有典型性,内容较完整的一首祭祀歌。品珠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1页,25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祭三脚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祭三脚,即祭火塘上铁铸的三脚架,这是普米族煮饭烧火及烘烤食物时用的支撑器。如同祭锅庄一样,每逢新的一年到来之时,普米族老人就要郑重其事地祭拜三脚神。此时,所吟唱的祭词几乎是面面顾及:“天上的神敬了,要祭地上的万物之神”,祭“人畜生灵的保护神”,祭“山川河流的保护神”,祭各地的大小山神(数了很多山名)。要“用公鸡的毛祭”,“用公鸡的血祭”,“用公鸡的骨头祭”,“用公鸡的全身祭”。最后祭词又回到了祭三脚神。歌中这样唱道:“三脚火塘神,今天以后,请保佑我们安康,请带给我们幸福。让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天以后呵,我们对你更加崇敬。”在普米族信仰中,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火神、树神、草神、鸟神、鱼神等万物之神,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同样,三脚架也是不能跨越、不能更换、不能敲打的;因为它是普米族的三脚神,火塘的神。和亚殿唱述,杨国良翻译,张鹏云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10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祭柱子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首调子也叫《祭擎天柱歌》,在婚事中新娘家的歌手串珠和酒食祭祀中柱时吟唱。歌中唱道:“家中的中柱是金柱子,金柱子上开金花,金花开放结金果,结出的金果要长寿。珠珠的价值无比贵重,珠珠的样子光彩夺目,串珠挂柱迎接妻子,是自古以来的礼俗。顶天的是金柱子,立地的是金柱子,赐给家中富裕的是金柱子,保佑人们生活的是金柱子,给人们吃喝的是金柱子,串珠挂柱到此结束,亲姑爷向舅爹舅妈叩头。”反映了普米族先民古代游牧生活时的帐篷杆崇拜转化为后来农耕时的中柱崇拜,以及过去普米族中曾经存在的姑表婚优先的婚俗特点。杨祖德、杨学盛唱述,杨照辉记译。收入《普米族祭祀歌》,32开,1页,1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敬祭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过春节吃年饭前,由家长用酒食饭菜,祭祀象征灶神的铁三脚时吟唱。歌调先念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格进哥里”山山神、“米井那瓦”山山神、“必欧宗里日”山山神,以及川西南的峨眉山山神、贡嘎山山神,云南的玉龙雪山与白马雪山诸山神;然后诵到本地区的司水之神龙子九兄弟与龙女七姐妹,以及马、熊、曹、胡四个氏族的各代祖先,请求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本地区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牲畜增多。歌调反映了普米族的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观念。曹匹初唱述,杨照辉记译。收入《普米族祭祀歌》,32开,4页,6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山歌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人在转山节时,要杀一只公鸡敬献山神,杀鸡前要诵唱此歌。歌中唱道:“——金公鸡,金母鸡,银公鸡,银母鸡,派去东方的白雁回来了……派去南方的金黄天鹅回来了……派去西方的黑色花鸟回来了……派去北方的绿松石红嘴鸟回来了……派去大地中央的‘公某归你子鸟’回来了。……银元入箱,五谷装仓,黄牛配荒坡,白羊配草原黑猪沼泽。金公鸡,银母鸡,你威力无比,站起来能把十三层天顶住,低头卧下,你的翅膀能盖住神州大地。”反映了普米族传统的山神崇拜观念。熊焦花唱述,熊胜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6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祭祖歌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唱述普米族祭拜祖先习俗的来历的歌。其内容是:传说,远古的时候,普米族的一个孤儿拉算祖,在天上看到神仙死后,他的后代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羊仪式,十分敬重他。拉算祖便想到:自己所在的人间的家乡,为什么不能照着这样做呢?于是,他又在“天上行了三年三月,地上走了三年三月,爬过九十九座山,越过九十九条河”,把天上的巫师电巴蝉南请到人间,为已故的祖先举行隆重的祭羊仪式,“火塘右方金床上虎皮垫三层,火塘左方银床上豹皮垫三层,敬崇的电巴蝉南坐床上,念经磕头拜祭祖先”。由此,人们也懂得了应该这样做,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每到祭祖时,普米族歌者就要满怀感激之情吟唱这支祭祖歌。熊焦花唱述,熊胜祥、熊永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6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巴扎哩哩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巴扎”为树名,“哩哩”为调名。普米族很喜欢唱这首歌。每年二月或八月,兰坪的普米族均要举行祭祀活动,即祭“巴扎”,也是祭天地。原由正如歌谣开头唱的:“哦——哩的哩——,还在天和地混沌不分的时候,满目是大海滔天的巨浪。人无处栖息,兽无处藏身。山是倾斜的,日月是昏暗的。哦——哩的哩——,一棵刚劲的巴扎哟,从大海的巨浪中长出。它分开了天和地,它拨正了天和地。巴扎的神威,压住了滔天巨浪。”歌谣还说,开花结果后的巴扎“向阳的一面,红得像火;背阴的一面,绿得像玉。它包含着智慧和诚实,它象征着兴旺和发达。它为天地增添光彩,它为生灵带来活力。”对于拯救天地人类、万物生灵的“巴扎”,普米族人民产生了无限崇敬,也就有了祭“巴扎”的习俗,有了巴扎哩哩这首歌。普米族通过祭“巴扎”(祭天地),来求得每一年的吉利安康。每次祭祀活动都要生祭一台,熟祭一台,仪式较隆重,而且有许多严格规定。唱完巴扎哩哩,祭礼活动即告结束。和正殿唱述,杨国良翻译,张鹏云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5页,12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拜龙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春节后的属龙日祭龙神时吟唱。春节后的属龙日,巫师用茶、酒、仙米粑粑、腊油腊肉、盐咸白米、牛羊乳汁作为祭品,拿到山泉龙潭边放好后,点香敬酒,开始祭祀公母龙神,并诵唱此歌。歌中唱道:“崇高的阿丝打希妈(母龙神),我们顶礼祈祷。……人不能与妖魔同居,牲畜不能与野兽同行,庄稼不能与黑风交朋友哟……祝愿人间太平,祝愿人们安康。”反映普米族人传统的龙崇拜观念。和国法唱述,李玉生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6页,12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撵鬼词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按普米族的习俗,有人得病时,其家人要捏一具面偶,并往火塘里铲一扳热火灰,将面偶放在火灰上,然后将面偶送到村外的山沟里,寓意撵走了鬼。送面偶时要念诵此歌。歌中唱道:“火溜溜,火溜溜,肉上生疮的鬼,骨上生蛆的鬼,皮肤上出汗的鬼,脑袋发晕的鬼,肠子上生虫的鬼,肺上咳嗽的鬼……你这没有心的东西,你这没有肝的东西,人们被你折磨得好苦……今天叫你滚开!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们恨透了你!如果你不听劝告,再来破坏人间,我们将把你烧死。”反映了普米族人传统的鬼灵崇拜观念。阿格光布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7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喊福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年节时唱诵。年节时,家长用筷子将新酥油点洒在锅庄台上,然后以此歌呼唤天地间各种神灵以及四面八方的祖先,祈求他们保佑,并降下福泽,让庄稼丰收,六畜兴旺,男女老少安康。歌中唱道:“采采,采采!点一点给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的黑氆氇衣穿在身上;点一点在大儿子身上,大儿子要骑上红马鹿远行;……点一点给金子的扫帚上,点一点给银子的扫帚上,金银扫帚朝外转三转,把不吉利的东西扫出去,金银扫帚往外绕三绕,把吉祥的福气迎进来。点一点在银门上,点一点在金门上,今晚不吉利的东西进不了屋,明天也不能让喊到的福气跑出门外。”反映了普米族的多神崇拜观念。郭七斤唱述,石高峰、熊胜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5页,11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安慰死者的歌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的葬礼十分庄重。此歌是葬礼上主祭人安慰亡灵的祭词,也称劝告歌。全歌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述死者去世后周围的悲凉景象,如:“太阳突然不亮了,月亮突然不亮了,星星突然不亮,大地突然变黑。”第二段,告诉死者怎样走过阴界的漫漫路途。普米族人传说,人死去后感觉到的世界与活着的人是相反的。正如歌中唱的:“太阳多灿烂,你却把太阳当作了月亮。”“平坝子多好,你却把坝子当作了山沟。”所以要提醒死者走好。第三段,也是主要的一段,是对死者进行安慰,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歌中说:“‘巴朵甲初’(大海湖泊)一天会干涸,‘洗着’(坚硬大石)一天会裂开,‘贡戈’(山名)山上的狮子一天会衰老”,所以人老了也自然会死去的。于是歌中又劝道:“死去的人呵,你要想得开……不要留恋家乡,不要留恋亲人,跟着你的灵魂去,到那没有寒冷,到那没有痛苦的地方”。此歌唱、诵两种形式交替出现,即唱一节,吟诵一段,词语形象生动。和品初、和浓布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5页,8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弹羊毛歌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对死去的人要进行火化,并举行隆重的祭羊仪式。祭时,祭司一手拿弓,一手弄弦,边弹边唱此歌。歌中唱道:“弯弓响三声,声似天上的老鹰叫,这个声音不是老鹰叫,是侄儿在为舅舅弹羊毛;弯弓响三声,就像老虎叫,它不是老虎的声音,是侄儿在为舅舅弹羊毛;弯弓响三声,就像豹子叫,它不是豹子的声音,是侄儿在为舅舅弹羊毛。”熊焦花唱述,熊胜祥、熊永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21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献饭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在普米族的葬礼中,死者的亲友要在出殡之前来向死者献饭,祭司把亲友所献祭品陈列在棺材旁,然后唱诵此歌。歌中唱道:“你要看清楚,你要听明白!……不敬天上的神仙,不敬人间的山神,不敬地下的龙王,不敬阳间的妖魔。今晚呵,你远亲近邻……你的朋友老庚(朋友),都来给你敬献,献上世上最好的饭菜。……你的亲戚,你的女儿,你的子孙,在给你敬饭。……你要用双手接,你要用双眼看……你要记在心,回到阴间不要害人间!”和品初、和三农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7页,14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指路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死者火化之前由主祭人吟唱,主要内容是为死者指引回归祖先居住地之路线,希望其灵魂回到祖先居住地。歌中唱道:“起来了,醒来了!雄鸡已经叫了三遍,月亮要落坡了……今天你就要走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路上咋个走,记住我的话,朝我指的路线走。……来到山顶上,眼朝东方望,上方有条路,千万走不得!……下方有条路,路上妖怪遍地,要喝你的血,千万不要走!中间有条路,路上鲜花芳香,就走这条路!”和品初、和三农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8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送魂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将死者火化后吟唱,目的是为死者的灵魂指引回归祖先居住地之路。歌中唱道:“属虎的老祖公啊!属牛的老祖母啊!你从这里启程,‘子布河’干涸的一天,你到达‘隐得多’……再往前走去,就到了‘炎玛洋’,过了‘炎玛洋’,翻过‘直石干’,就到了‘迟普洒’……钻过‘雅多岩洞’,就到‘布迟高劳补’……你把路线记清楚,稳稳当当朝前去,在那遥远的故乡,祖宗正把你呼唤。”吐鲁阿苏唱述,宗布泽仁翻译,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7页,14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给绵羊 (一)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是祭司(汗规)在死者火化一年后的大年初一夜间,移动骨灰罐到高山岩洞之时,为死者祭羊时候唱诵的。全歌由“给绵羊”、“给路”两段组成。“给绵羊”告诉死者,绵羊如何优良干净,已用青蒿、杜鹃树叶、冷杉叶烟熏过,有爪、蹄的动物没有动过它,家中老小都来欢送死者归宗,并将绵羊送给他骑乘等。“给路”告诉死者,从永宁出发,通过温泉,通过盐源,通过木里谷川,通过贡嘎山,到雄巴拉祖先故地去。反映了普米族先民迁徙进入今永宁地区的过程。曹匹初唱述,杨照辉记译。收入《普米族祭祀歌》,32开,3页,55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给绵羊 (二)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由祭司在给死者祭羊时唱诵。由“给绵羊”、“指路”两段组成。“给绵羊”告诉死者:他(她)去世的时间是好年头、好光景、好日子,家里的人送他(她)一只用冷杉、杜鹃树叶烟熏干净的白绵羊(女性送白母绵羊)作为坐骑,希望他(她)骑上绵羊去归宗。接着“指路”,从本县攀天阁村开始,通过本县五区“多那谷”地方、“阿喜周”地方,丽江新主、石鼓,然后进入木里县境内。反映了维西攀天阁一带的普米族人的祖先崇拜和绵羊崇拜观念,以及他们的祖先古代从木里迁入的迁徙路线。熊世光唱述,杨照辉记译。收入《普米族祭祀歌》,32开,3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师峨调 普米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托甸一带普米族在将死者送上山的头天晚上吟唱的挽歌。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在开头和尾声还有不能忘记人类的由来,不能忘记祖先等内容。这正是师峨调的一个特点——在送走死去的人的同时,也祈求善良的祖先保佑一方平安,保佑普米族吉祥、幸福。独口品珠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8页,17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认亲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生活中,他们喜欢用歌声来倾诉心里的希冀,就是在礼仪活动中也是如此。这支认亲歌中就这样唱道:“高高的青岩山上,是我可爱的家乡。我沿着山路走来,一路开满金花银花,什么地方这样美丽,是不是到了认亲的地方?站在山梁上仔细听,这方传来了唢呐声。我沿着声音走来,看见嬉闹人群从身边穿过,什么事情这样热闹,是不是到了亲家的门前?”歌词质朴清亮,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认亲这个主题很相融。佚名唱述,李玉生记录,殷海涛校正。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页,1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迎客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以主人(舅舅)与客人(外甥们)问答的形式对唱,表现了普米族的亲情关系及走亲访友的习俗。主人问:“我们这里在远古的时候,就有了好客的美德。你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是有事来找我们商量?”客人答:“我们的规矩习惯,形成在舅舅家居住的地方。翻山越岭来到舅舅家,这是乌鸦领的路。……舅舅家的大门金光闪闪,银光耀眼……这是一道吉祥的大门。让我们住到舅舅家里吧!”和正芹唱述,罗世保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77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客气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请客过程中,客人跨入房屋的时候主人向客人唱诵的歌,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歌中唱道:“今天把你请来,我家没有好酒好肉,喝一碗青茶,解解一路上的辛劳;吃一坨蜂蜜,除掉满身汗水;尝一碟牛奶,打起精神好摆谈。”表现了米族人对客人的诚挚和热情。王琼璧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礼物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在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中均有送礼的习俗,“礼物歌”即在送礼时唱诵,唱词只表达某种意思,并非描述实际要送的东西。此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唱述送礼对象和所送礼物。歌中唱道:“给天的礼物是什么?是三千颗星星。给地的礼物是什么?是九百个石头。给父亲的礼物是什么?是形似老鸹翅膀的黑毛褂子。给母亲的礼物是什么?是印有吉祥图案的丝绸衣。给姐姐的礼物是什么?是三尺长的珍珠玛瑙项链。”熊焦花唱述,熊胜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7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新年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腊月二十九这天是普米族的新年。在这天,普米族的歌手要唱新年歌。忠厚的普米族人在这首歌中首先表达的是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每当新年来临,锅庄布置很庄严。”然后唱道:“人们用松枝蘸着净水,洒遍大地,洒向蓝天。洒遍大地,祝今年五谷丰登,洒向蓝天,祝子孙后代健康;祝福的语言像水珠一样闪亮,句句都使人满意心甜。”从歌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如:“火塘的左边摆着金杯,那是男人起坐的地方;火塘的右边摆着银碗,那是女人起坐的地方。佳节的欢乐盛满金杯银碗,全家老小挤在火塘边诉说心愿。”这是普米族的一支传统的新年歌。胡尔千次里唱述,胡尔千翻译,事民记录整理。载《山茶》1982年第4期,16开,1页,40行。 (岩林)

春节歌(一) 普米族风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一首春节时唱的喜庆的歌。普米族人过春节时,全家团圆,欢聚一堂,听老人讲古礼,听歌手唱古歌。在这不寻常的闹热气氛中,人们更觉亲爱和睦,心中充满了祝愿和希望。这首歌中唱道:“到了春节这一天,香炉摆在锅庄前,香炉里面烧炷香,香烟袅袅上青天。香烟飘到天左边,遇着舅舅拜个年。香烟飘到天右边,遇到外侄笑开颜。春节到来这一天,神案上摆着红铜碗。铜碗里面装满干净水,用青松蘸水洒四方。净水洒到天空中,后代子孙得发达,净水洒到土地上,人财昌盛更兴旺。春节到来这一天,海螺镶在火塘边,海螺发光闪闪亮,上面摆着金杯银碗。金杯里装满酥里玛(自酿的美酒),洒向锅庄敬神仙。银碗里装满猪膘肉(又名琵琶肉),老人吃了把寿延。春节到来这一天,老人心里有希望;全家老小在一起,像鱼在碗里大团圆。春节到来这一天,年轻人心里有希望;全村男女在一起,手挽手来跳锅庄。”此歌内容广泛,生动形象。胡尔千次里唱述,胡文清翻译,陈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5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春节歌(二) 普米族风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首歌中唱道:“香烟在木房上飘扬,火塘里闪着金光,火塘边围挤着幸福的人儿,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把遥远的祖先怀念。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开头,就没有结尾。没有真理和信念,就无法翻过重重高山。没有勤劳和勇敢,就不能越过穷苦的深渊。靠真理和信念,能达到黄金的彼岸。有勤劳和勇敢,西宁骏马能配上金鞍……普米祝福又歌赞,真理和信念随火花在飞溅,酒满碗,茶满罐,欢跳锅庄迎春天。”词句中透出深刻的哲理。和品初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50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过年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过年时诵唱。歌中唱道:“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日子过了一月又一月,年轻人已经长得强壮;……吉祥的日月来到这里。神台上碧绿的青松已开满鲜花……香炉里升起了袅袅的香烟。敬上两碗清凉的青茶,供上两杯圣洁的清水,传统的佳节来到了,普米山乡一片欢欣的气象。”熊焦花唱述,石高峰、熊胜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7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说亲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是上门求亲的人唱给姑娘的爹妈听的,大多是赞美的话,如:“舅舅(普米族攀亲时对对方的尊称)家的人品自古就好,舅舅家的姑娘个个都美。”用语很动听入耳,讨对方欢心。但这样的语言并非只出于礼节,同时也是求亲人心迹的真诚坦露。在赞美姑娘家的同时,求亲人还会说说己方小伙子的不足之处,唱道:“可惜我家那小子,不会做人手脚笨。”可以说,这是一种聪明而谦虚的表达。品珠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www.daowen.com)

求亲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色彩,展现传统风俗的求亲歌。歌中,求亲者与主人一问一答,幽默而坦率地交换了双方的想法和看法,也自然而然地交流了双方的真实情意。智慧较量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歌中唱道的那样:“骏马奔跑是为了寻找草地,马鹿撒欢是为了痛饮甘泉;山鹰翱翔是为了觅食,蜂子采花是为了酿蜜;求亲人说尽甜言是为了拿走手上的银镯。”这首歌的每段开头都有一两句独特的比喻,充分展现了传统求亲歌的特点。杨顺昌唱述,李玉生翻译,张全发搜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5页,8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天亮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一般是接亲当天由男方家的歌手在天亮前主唱,以表明希望新娘嫁到婆家后勤劳操持家务。歌中唱道:“像牛一样大的大红公鸡,已经在屋梁上喔喔啼叫了!勤快的家主婆已经早早起来,左手点着明亮明亮的明子火,右手握起系着玉佩的钥匙串,忙着开柜取物催人下床……天亮星已经上来,黑暗的天快要亮了!房背后那块宽宽的木板桥上,牲口挤着过桥的脚步声也听着了。”和国鹏唱述,施中林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16开,1页,1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龙江莉)

嫁女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接亲队伍来到之前,由新娘的母亲向女儿唱诵。歌中唱道:“我的姑娘哟,远方的金铃响了。接亲的马队快到了,不要为离开爹妈而悲伤,不必为离开弟妹而悲伤。……到婆家后,对长辈要有礼貌,迎宾待客要热情大方,要学会织毛裁衣的本领,将温暖洒满亲人的心房。”杨祖德唱述,季志超米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7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出嫁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母亲对出嫁的女儿的难分难舍之情。歌中唱道:“小鸡长大了,离开鸡妈去生活;……小狗长大了,离开母狗去撵山;小姑娘长大了,离开阿妈出嫁到远方;姑娘离开了家门,阿妈在后面一天想三次,愿在他乡生活美满,永把故乡的爹娘思念。”和元春唱述,王琼璧、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开门调 (一)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是在普米族婚礼仪式活动中唱的。举行婚礼的前三天,去新娘家过礼的媒人会被主人锁在一间屋子里。屋内还锁着主方的一位歌手,他要唱锁门调为难媒人,媒人则要用开门调来对答。这首歌中这样唱道:“东方一把海螺钥匙,神奇的海螺钥匙呀,为了善良的媒人,已把海螺锁自动打开。南方一把珍珠钥匙,吉祥的珍珠钥匙呀,为了辛劳的媒人,已把珍珠锁自动打开。西方一把黄铜钥匙,灿烂的黄铜钥匙呀,为了忠厚的媒人,已把黄铜锁自动打开。北方一把白玉钥匙,纯洁的白玉钥匙呀,为了好心的媒人,已把白玉锁自动打开。中间一把金子钥匙,高贵的金子钥匙呀,为了挨骂的媒人,已把金子锁自动打开。”如果媒人以动听而诚挚的歌赢得了主方的称赞,守门的姑娘就会连忙开门放人;反之,就得去向新娘的父母敬酒或送礼钱,求得宽恕才能脱身。尔千唱述,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4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岩林)

开门调(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婚礼活动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仪式:当接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前时,面对紧闭的两扇木门,随同来接亲的歌手首先放声高歌催促女方开门。然后门里门外双方即一问一答,唱起饶有趣味的开门调。这首开门调中唱道:“(守门人)我们家居住的地方,侄儿侄女们来的路上,放着一条牛。牛在路上走,牛虻来咬它,牛被牛虻咬跑了,这回你们找不到牛了。告诉你们,你们要进舅舅家的门,不交盘路钱,一切都会像梦一样,牛再也找不到了,你们再也进不了舅舅家的门。(开门人)我们来的路上,舅舅家放着一条牛,牛角上挂着一串珍珠,耀眼夺目可亲可爱。珍珠自有珍珠的美容,我们自有我们的本领。我们已带了一把金钥匙,来打开珍珠的大门。打开了珍珠的大门,打开了珍珠的金锁,欢乐就在舅舅家里,幸福就在舅舅家里。”这是一首传统特色浓厚的开门调。其实,索要盘路钱只是婚礼仪式里的一个内容,更主要的是人们想通过对唱开门调的活动,为婚礼增加喜气洋洋的气氛,同时欣赏歌手的才华。和正芹唱述,罗世保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6页,15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关门开门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永胜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的普米族聚居区。此歌与“开门调(二)”的演唱环境、形式相类似。婚礼中,当接亲人来到女方家时,女方家即抬一张桌子拦住去路,然后与接亲人对唱关门开门歌。先由女方家问,后由接亲方答,一问一答,很有特点。如果接亲方对答不上,或答错、走调,那女方家就会把接亲方的主唱人关在一间小屋里,待到第三天才准许他返回。如果接亲方对答如流,顺利地唱完全歌,主人家就会迎接他们进门来,并迎进堂屋,热情招待,宾主双方亲如手足,同欢同乐,共祝一对新人美满结合。这首歌中,女方歌手问:“西方山上有山羊,山羊嘴巴像玛瑙。玛瑙地方的姑娘们,手拿玛瑙锁,锁了玛瑙门,三天早上,接亲的人们走不成。”接亲方歌手答:“西方山上有山羊,山羊嘴巴像玛瑙。玛瑙地方的小伙子,手拿玛瑙钥匙,开了玛瑙门,三天早上,接亲的人们高高兴兴走得成。”和兴文等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7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小妹明天要出嫁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普米族即将出嫁的姑娘在离别家园,告别亲人、乡亲和年轻伙伴们的前夜所唱的歌。姑娘在歌中诉说了心中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恋家园,恋父母,恋乡亲,恋伙伴……她期盼离别之前的夜晚更长些。接着,姑娘又描绘了她和家人离别时的场景。歌中唱道:“阿妈转过身子,阿爸低下了头,阿姐不愿望我,阿弟呆呆站着,离别的眼泪,像雨水打湿了脸庞。”最后,歌中唱道:“待到满山花儿开,远方的小妹回家转。”可见姑娘的眷恋之情是多么深厚。李玉生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29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接亲调 (一)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支接亲调以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演唱,像流水一样顺畅,显示了普米族民间歌手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熟练的演唱技能。此歌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女方家很想知道接亲人是受了哪些亲友的嘱托而来,更想知道男方亲家的诚意和情意。正如他们在歌中唱道的:“世间最纯洁的是银子,世间最亲密的是兄弟。……世间最珍贵的是黄金,世间最难得的是真心。”他们认为真心实意比金子银子更贵重,比珊瑚玛瑙更灿烂。第二,当女方家看到接亲方送来那么多贵重的礼品时,表示也想进行相应的回赠,愿意送“一匹玉点好骏马”、“一头紫红大母牛”,白羊黑羊随便挑。最后接亲方说出了真正想要的宝贝,唱道:“只要你家的鸽子配成双。”表达了想要接走新娘的急切心情。和国法唱述,张鹏云、李玉生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9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接亲调 (二)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接亲是普米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活动之一。此歌在男方即将要把新娘接走时由女方主婚人吟唱。歌谣描述了新娘即将跟着接亲人离别父母兄弟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园的依恋。歌中唱道:“辛勤的花朵,就要摘走了;养育成人的姑娘,就要领走了。……送个洁白的海螺,在家祭祖先时把它吹响;送包艳丽的花籽,在春雨洒来时让它开放;送头膘壮的犁牛,在播种时节让它耕耘;送双虎皮制作的鞋子,在寒冷时温暖阿爸的脚;送件丝麻缝制的百褶裙,在吹风时给阿妈挡风霜;送把精制的弩弓,让兄弟在森林里追捕豺狼。”委婉动听,情深意长。阿格光布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2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打开亲家的锁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婚礼中有一种有趣的风俗:男方接亲队伍正准备接着新娘返回时,女方家却把新娘藏起来了。按风俗,男方代表必须用歌声劝说女方家人打开东西南北四把锁,才能带着新娘起程。此歌中唱道:“西边山上去安套,西边山上安绳套什么?安绳套住一只大山羊。仔细看了山羊头,不是羊头是玉石头,玉石家儿女们拿着玉石锁,上锁难来开锁易。东边海螺家儿女们,拿着海螺钥匙,打开了海螺锁。西边玉石家儿女们,拿着玉石的钥匙,打开了玉石的锁。”唱词形象生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很紧凑。次里戈若唱述,和学良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3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四面山上安绳套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永胜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与流传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的“打开亲家的锁”比较相似,应该是迎亲过程中唱的歌。因为歌词不是直接表达意思,所以不太容易理解。也正因为这样,“四面山上安绳套”这类习俗歌就显得特别的古老、朴实和具有地方特色。马有清唱述,张顺彩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娶亲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按普米族风俗,娶亲人来到新娘家,要打开四把“锁”方能进门。这四把“锁”就是新娘家的唱歌高手设置的难题。开“锁”实际上就是娶亲人一方的歌手和新娘家送亲人对歌的过程。如果接亲方歌手解决了对方的难题,获得女方家人的认可,就可以顺利地接走新娘了。否则,接亲方笨拙的歌手就要被女方家扣到第三天。在这首娶亲歌的末尾,接亲方歌手唱道:“你家的地盘金银妆饰,天上地下的房门都被锁上。我们拿起金钥匙,东南西北的金银锁全打开!”波波唱述,张金云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岩林)

锁门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婚礼中,待新娘离开娘家后,娘家人要将来接亲的男方家的媒人锁在一间屋子里,然后由一位歌手唱诵此歌。歌中唱道:“东方一把海螺锁……南方一把珍珠锁……西方一把黄铜锁……北方一把白玉锁……中间一把金子锁……把媒人锁在这屋头了。媒人的舌头九股岔,骗走了我家一朵花,五把宝锁锁住你,看你能从门槛下爬?”媒人须唱述婚嫁的古规礼俗,才会得到主人家的“谅解”。佚名唱述,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2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请客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一般由主婚人在婚礼中唱述。歌中唱道:“啊,以哝,这喜庆的日子,是二十八座吉星带来的……侄儿到了舅舅家,舅舅家的火塘边摆好了金子方桌,金子桌上放着铜锣锅,铜锣锅上放着玛瑙珍珠,金子镶的木碗上放着银筷子。客人们把空心长竹一头放入酒罐内,醇酒就像锅里的美味醉心房。”表现了在吉祥喜庆的日子里,亲友相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和大家的喜悦心情。郭七斤唱述,熊胜祥、熊永祥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2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聚谈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是姑娘在出嫁前诵唱的。歌中唱述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谢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并且说给每人送上一件礼物以表谢意。歌中唱道:“你们翻的是高高的山岭,你们过的是深深的箐沟;……难得的聚会啊,感谢你们的盛情。请接受我们的诚意……尊敬的家族老人!……敬爹爹一顶羊毡篷帽,敬阿妈一张暖和的绵羊皮,祝你们的晚年,像毡帽羊皮一样充满温暖!”杨顺昌唱述,和亮宣记录,张鹏云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85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果碟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是接亲队伍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果碟招待客人时唱诵的。歌中唱道:“哩的哩,天上的星星已经出齐,东边山口最明亮的是七星姊妹。地上的火塘已经点燃,中间那堆最热烈的是兴旺的火神。这一天是美的日子,这一刻是吉祥的时辰。……哦,在舅舅住的地方,到处都开满了含笑的向阳花。向阳花呵,结满了颗粒饱满的向阳籽。千万颗籽结成一颗心,千万颗籽呵摆在舅舅的桌上。……该把辞别酒送出来了,启程的马该备鞍了。”歌词中显现了普米族过去的姑表婚风俗留下的遗迹。和顺昌唱述,和亮宣记录,张鹏云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5页,9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祝福词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婚礼中,当新娘即将跨出娘家门槛时,要由司仪激情洋溢地向新娘唱诵祝福词。这首歌中唱道:“神奇的海螺锁打开,美丽的新娘走出来,采采!采采!……你看,在这吉祥的日子里,龙王派人送海螺来了。送吉祥来的队伍,正行走在海螺山上。……美丽的新娘哟,请接受吉祥的祝福吧!在这吉祥的时刻,你一跨过这道门坎,你一生的福气,像海螺一样圣洁,像金子一样高贵,像玛瑙一样美丽,像宝石一样耀眼,像天空一样高远,像大地一样广阔,像太阳一样温暖。”尔千唱述,宗布泽仁翻译,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1页,17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祝福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在普米族婚礼中,当新郎家接到新娘后,要由司仪为新郎新娘唱诵祝福歌。这首歌中唱道:“天上的月亮,有星星相伴;高峻的山峰,有白云相随;人间的男女,要结成姻缘。你俩要像月亮和星星,风里同行云里跟,你俩要像林中的画眉,清早同欢夜同眠。天塌下来,要一起去顶;地裂开了,要一同去填。”品珠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祝愿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在普米族热烈而又隆重的婚礼庆典上,能说会唱的媒人,要用动听的歌声向一对新人衷心祝愿。这首歌有两个主要内容,首先是对新娘的赞美,歌中唱道:“在那珊瑚般的地方,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这美丽芬芳的花朵,就是新娘独玛。在那碧玉般的地方,盛开着乳白色的鲜花。这圣洁绚烂的花朵,就是新娘独玛。在那金子般的地方,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朵。这吉祥富贵的花朵,就是新娘独玛。”以富于民族特色的比喻,把勤劳贤良的新娘的形象勾画得十分生动。第二个内容,是代表老人和亲人的美好祝福,歌中唱道:“海螺花为你们盛开,吉祥如意福满门。松柏为你们搭青棚,良缘佳偶万年春。青山为你们架金桥,千年恩爱情意深。高山为你们搭云梯,天长地久永相依。江河为你铺玉路,白头到老同甘苦。酥油灯你俩来点燃,肝胆相照永和睦。火塘里火花齐跳动,相敬如宾暖心田。亲朋贵客齐祝愿,屋里屋外笑开颜。”佚名唱述,潘秉正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4页,70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祭中柱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婚礼中举行祭中柱仪式时由主婚人唱诵。歌中唱道:“一朵美丽的鲜花开在舅舅家里,一朵洁白的鲜花开在舅舅家里,她等着有缘的情人来采,皇历中的日子翻过了,藏历中的日子测过了,请‘东巴’把日子看了……在这吉祥的日子里,我们来‘采’这朵鲜花。……舅舅家的房子呵,光彩夺目金碧辉煌。舅舅家要做的事做好了,合力再把中柱竖好。这是一棵珍珠装饰的柱子,这是一棵碧玉凿成的中柱,这是一棵带来吉祥的中柱……祝愿舅舅住的地方呵,永远开着艳丽的鲜花。”反映了普米族人过去的姑舅表婚风俗的遗迹。和顺昌唱述,和亮宣记录,张鹏云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59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迎亲调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当新娘被迎进新郎家时,新郎家的歌手就要吟唱迎亲调,以表示新郎家人对新娘的喜爱。此歌虽短,但其充分运用比喻手法的民歌特点,也给人很深印象。歌中唱道:“你像一只吉祥的花鸟,落在我家的树枝上,吉祥的歌儿天天唱响,我家飘满了吉祥的彩云。”三农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送亲歌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永胜县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新娘到达新郎家时由接亲人唱诵。歌中唱道:“夫妻情长吉心照,星光照耀好景长!爱神居住的地方,是慈爱和幸福的海洋;善神居住的地方充满吉祥,财神居住的地方金银遍地响。丰收神居住的地方堆满了粮食,我们居住的地方充满了阳光,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天堂。右边桌上摆满了大碗小碗,左边桌上大盘小碟数不完。新郎新娘金凤凰,愿你们白头到老地久天长。”表达了人们对新郎新娘的美好祝福。佚名唱述,张金云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取钥匙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新娘的父母,会将装陪嫁的箱子的钥匙交由送亲队伍中的一个人保管。新娘到新郎家后,新郎家的人要端着放有一些钱和一瓶酒的托盘,与保管钥匙者对歌。歌中唱道:“(新郎家的人)我家的母牛失踪了,找遍村子找不到。(保管钥匙者)母牛走到大河边,河上没人来搭桥。(新郎家的人)搭桥来到河中央,只见桥板不见牛。(保管钥匙者)母牛牵到河岸上,可惜没人来认牛。(新郎家的人)感谢你家好心肠,我家就是来牵牛。”唱毕,保管钥匙的人将钥匙放进托盘里交给新郎家的人,新郎家的人则将酒和钱献给他,以示感谢。佚名唱述,李玉生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页,1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团结花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普米族婚礼中,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并举行了仪式后,即由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妇挽着她的手坐到女人坐的位置——火塘右上方。这时送亲者和新郎方的主要客人都进屋里,手牵手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吃喝一边唱此歌。歌词的大意是:为了寨子里的人家家成亲戚,为了年轻人结为幸福的伴侣,好心的媒人不怕奔波辛劳,不怕挨骂受冤枉。媒人的本事有多大呢?四面八方的海螺花、珍珠花、黄铜花、白玉花、金子花(比喻漂亮的姑娘),都被采来了,变成了寨子里的一大蓬艳丽的团结花。尔千唱述,胡尔千翻译,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页,45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岩林)

五彩花是祝婚的人群 普米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普米族聚居区。此歌在新娘接到新郎家后由主婚人唱诵。歌中唱道:“今天天上日子好,太阳月亮放光明;今日地上日子好,高歌欢舞庆新婚。天上开的金银花,就是日月和星辰,地上开的五彩花,就是祝婚的人群。”蜂习唱述,杨曾烈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