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萨甲布 普米族英雄史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英雄传说《冲格萨甲布》的韵文体。史诗唱述支萨甲布在降妖伏魔时战死,老婆被魔王抢走。他的儿子冲格萨甲布继承父志,在孃孃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闯入魔窟,杀死了魔王。歌中唱道:“魔王气断命已亡,甲布母子喜若狂,暗黑的天地变明亮,凋萎的山花吐清香。小溪欢笑着流向大海,小鸟嬉戏着自由飞翔……甲布接回了生母,与孃孃欢聚一堂。从此世间除尽魔怪,从此普米享受安康。”史诗中有些情节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相同,说明《格萨尔王传》对普米族《支萨甲布》有影响。和品初、光布唱述,殷海涛、杨曾烈记录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0页,700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克里与戈桑 普米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等地的普米族聚居区。唱述一对结婚多年的恩爱夫妻喜得一对男双胞,大哥叫克里,弟弟叫戈桑,克里聪明,戈桑老实。父亲去世后,母亲偏爱克里,嫌弃老实的戈桑,分家时只分给戈桑一只瘦狗。戈桑靠狗耕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黑心的母亲和哥哥两个人却很快就坐吃山空。母亲叫克里去借戈桑的狗来耕地,但狗不听克里使唤,被克里打死。戈桑把死狗抬到房前埋葬。过了五年,狗坟上长出一棵结满金银的竹子,戈桑从此发了财。克里学着弟弟去摇狗坟上的竹子,却摇下羊屎落头上,气得他拔刀把金竹砍断。戈桑用金竹编了一个鸡笼养小鸡,“从此鸡满院,分给全村人,大家都喜欢”。克里又借去鸡笼,可放进去的鸡非但不成群,反而全死掉,克里火冒三丈,一把火将鸡笼烧成灰烬。戈桑又把灰捧回家,撒在瓜地上,结出的南瓜大如房。戈桑躲在大瓜里,又被偷瓜的猴子抬到山中。戈桑从猴子的住地得到许多金银,他把金银分给穷乡亲。克里又学弟弟的样子躲在大瓜中,却被偷瓜的猴子摔死在悬崖下。温都、光布唱述,殷海涛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33页,72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神奇的花鸟 普米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这是一部不寻常的爱情叙事诗,它反映了普米族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长诗唱述:离现在很远的时候,一个早失双亲的孤女金玛,与养母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养母是金玛母亲的亲姐,但金玛却饱受她的冷眼和虐待,痛苦地熬过了一年又一年。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不知道是上天的匹配还是一种缘分,她与头人家的儿子岩珠相恋了。由此,两颗纯洁的心相互抚慰着,相互温暖着。可在那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贫穷人家的姑娘,怎能和头人的儿子成亲”?丑恶的养母也处心积虑地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岩珠。她为达到罪恶的目的,竟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可怜的金玛姑娘。至死不忘岩珠的金玛,化作美丽的花鸟,在高高的天空呼唤着勇敢善良的岩珠,在头人家的院墙外悲哀地诉说自己爱情的不幸。失去爱情和恋人的岩珠,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阻拦,他沿着花鸟的呼唤和悲鸣,苦苦追寻。在九座大山和九条大江的前面,在高耸入云的悬崖上,他看见了花鸟,他英勇无畏地扑向远去的花鸟……在人间不能美满结合的一对恋人,终于以死抗争,化作一对花鸟双双自由飞翔。长诗在赞美坚贞爱情的同时,也对封建的等级、礼教制度进行了沉痛的控诉。阿格光布、品珠唱述,殷海涛记录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3页,26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
冗坑 普米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冗坑”是普米语的译音,意为给羊子。这是一首唱给死者的长歌,在普米族葬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模较大,共分36折(段落),每折有不同的主题,如:一折唱述要为祭司洁净珊瑚珠,二折唱述给祭司和帮腔人挂红珠串作记号,三折唱述洁净篾桌口袋土罐等祭器,四折交代给亡灵的铺盖、行李、路费,五折唱述割木碗十三刀作记号,六折唱述供一桌点心并交代酒面等吃食,七折唱述洁净羊子,八折交代羊子的状况,九折唱述给羊结毛十三道作记号,十折唱述割羊角十三刀作记号,十一折教导亡灵度过春夏秋冬、风雨霜雪,十二折教导亡灵对付邪魔妖怪的办法,十三折给亡灵交代羊心的好处,十四折唱述祭一桌饭菜,十五折唱述割死者衣服、行李十三刀作记号,十六折唱述在棺材上撒麦粒作记号,十七折交代吃食、盘缠、行李。唱词的内容,从普米族游牧祖先由北往南的迁徙历史,到普米族各个历史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涉及。歌谣以反复的嘱托和绵长而亲切的诉说,把生者对死者的哀思表达得淋漓尽致。和正殿提供手抄本,李玉生翻译,和学胜、和善全、杨冬生、杨灿恒、李曜文协助翻译,和启泰校译,张鹏云、李玉生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61页,1 500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岩林)(www.daowen.com)
熊巴佳佳和他的伙伴 普米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其内容是:年轻的熊巴佳佳与一群普米族伙子被征去当兵,到远方去打仗。在激烈的战斗中,伙伴们都牺牲了,只有熊巴佳佳一个人幸免于难。歌中唱道:“残酷的战争结束了,幸存的佳佳,将要孤独地回故乡。……佳佳临走的头晚上,伙伴们的灵魂来了,化作一只小鸟歇在桃树上。这精灵汇成的小鸟,请生前的亲密伙伴,带一个口信回到家乡。”反映出普米族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熊绿英、熊达次里、胡尔千唱述,李理记录整理。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9页,15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杨照辉)
罐罐山的来历 普米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兄弟俩告别怀孕的妻子,相约去印度取经。在返家途中的一天傍晚,他们走到一处日开暮合的大竹林中。这里有巨大的蚊子和蚂蚁,哥哥躲进竹子中,弟弟没有来得及躲进去,就被啃吃了。第二天哥哥从竹子中走出来准备回家,可总是走不出竹林,经一只小鸟提示,他将弟弟的十三节骨头拾起来才走出大竹林。快到家时,他将骨头埋在一棵香柏树下。十三年后,弟弟的遗腹子长到十三岁,就找大伯问询父亲的情况,大伯把他领到香柏树下,把当年的惨景告诉他。接着歌中唱道:“儿子听了大伯的话,对着骨头直磕头,捧着骨头喊阿爸。儿子连忙跑回去,抱来家里最珍贵的土罐,拿来家里最珍贵的食物,把阿爸的骨头重新盛装。骨头罐子装好了,又重新埋在柏树下。从此年年去磕头,传下了送老的家法。”尔千次里、熊巴尔汝唱述,李理记录。收入《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23页,600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杨照辉)
赌钱调 普米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普米族聚居区。歌谣按一月到十月的顺序演唱。其内容,是一个赌棍从他如何学赌钱开始,详细唱述他的赌博经历:最初,他赢了一些钱,之后竟不顾父母的教育和老婆的劝告,从三月清明赌到四月栽秧,从五月端阳节赌到七月半,一直赌到十月入冬,结果输了家产当了老婆,弄得家中五离四散,自己只好逃荒。歌谣历数了种种赌钱的丑态,告诫人们千万不能赌博。和阿昌唱述,杨照辉记录整理。收入《普米族文学简史》,32开,2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杨照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