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十二属相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中首先说十二属相中相宜的有四对:“鼠龙猴子安,牛蛇鸡相安,兔子猪羊合,狗虎马亦合”;相克的有六对:“马鼠不相识,鸡兔不相宜,犬龙好争斗,猴虎竞相克,猪蛇不一心,牛羊不同圈”。然后歌谣又说了十二属相与五行相化生,人类与天地四方、万事万物相平衡、相协调,生息天地间,图发展繁荣,创建美好家园等内容。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射箭捻线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歌中描述男子们腊月练习射箭打靶忙,身挎长刀短刃,不怕劳累;女子们在“秋天里割麻捻线忙”,不怕贫困交加。兄弟姐妹齐努力是为了“日后起烽火,举兵赴战场”。反映了纳西族先民耕织、习武,防御敌人的社会生活。仲文魁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白水台欢乐调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颂扬了白水台的富饶美丽及“二月八”节上纳西族人民唱跳歌舞的欢乐气氛。歌中说白水台“白地顶天峰,自古百样全”,“过去无盐和茶,如今运盐茶来,男儿吃了盐茶好汉数不完”;然后说白水台上欢乐的人们唱跳的舞姿“身段不一般”、“腰姿不一般”、“脚步不一般”,欢快热烈,情绪高昂。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家乡的爱恋和纳西族民间歌舞的魅力。杨玉发唱述,杨正方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0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唱花调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表现的是节日的欢乐与生活的吉祥美好。歌从古代开天辟地的英雄祖先唱起,然后是赞美日子好,舞场好,说舞场上的人们“吹起红竹笛,请人来领舞。舞伴围成圈,舞姿真是美”,“先辈跳在前,晚辈接在后”,子孙齐欢跳,舞姿更美丽。反映了摩梭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佚名唱述,和建全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射箭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表现了古代纳西族男子练习射箭的场景:“挽弓如挽长虹”,箭飞如电光闪,箭镞如雪峰般明亮,箭翎暴风也不能折断。“史长射一支,小弟拣一支,射得多舒心,射得多欢畅”。哈巴塔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海螺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海螺在古代纳西族人生活中的作用。歌中唱道:“白云缭绕着雪山,山间蓄积着雪海。海中沉浸着三个海螺:第一个海螺饰在骏马的额头,骏马将电掣风驰;第二个海螺镶在快刀的把柄,快刀将削铁如泥;第三个海螺悬在男儿的腰间,男儿将勇猛无比。”反映了古代纳西族人的战争和生活状况。和荣海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甲胄歌 纳西族生活歌。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首先唱述了古代纳西族的甲胄的制作方法:要用野牛皮缝,要饰以锦帛,胄腰缝上岩羊皮,胄底缝上牦牛皮、饰以牦牛尾;然后说甲胄要珍藏在箱奁中,因为它比珠玉更宝贵。歌中还描述了战士身着甲胄的英姿:“披挂在身上,英气照庭院。”木仙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仇杀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唱述了纳西族先民与敌人战斗的场景,表现了他们与仇敌战斗到底的勇气与决心。歌词中说:敌人驻扎在三个地方,建了三座堡垒,纳西族战士对于来犯之敌坚决抵抗,他们表示:“不能让敌人侵占我们的寨子”、“掳走我们的姐妹”,“不能让敌人抢走我们的牛羊、粮食、衣裳”,不踏平敌人的堡垒,“勇士决不会有回头的影子”。佚名唱述,木鼓王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6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可怜的鹰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唱述了一只鹰的悲惨境遇:它眼睛被丝线缝上,爪子被鹿皮缠住,尾巴被吊板吊住。这一切,使它处于黑暗世界,寸步难行,有翅不能飞翔。事实上,歌者是以鹰的境遇,来暗喻自己在黑暗统治下毫无自由的悲苦命运,反映了旧社会纳西族人民所面对的黑暗社会现实。佚名唱述,张云卿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9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耆老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一首老年人抒发不服老的壮志豪情的歌。歌中,老人先以老鹰自比,并以黄鹰儿比喻青年人,说老鹰还想和黄鹰儿一同飞上九霄;接着老人又自比“老树桩桩”,说老树“岁岁迎着春天到,老树新枝叶茂,不负人间春光好”。表现了纳西族老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佚名唱述,王耐夫、式啸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歌唱万物的母亲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中说,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母亲:“初升的太阳,是光的母亲”;“天上的北斗星,是群星的母亲”;“地上大海洋,是水的母亲”;“翠红葆白命,是纳西的母亲”……乃至人类的道德属性都有自己的“母亲”。表现了纳西族认为万物和人类都有其根源的观念。和年恒唱述,和尚礼记录,兰文亮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0余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赞水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中甸县白地的白水泉造福于人民的功劳。歌中说“白地白水泉”犹如“银和乳”,“一股流入云”、“一股流入村”、“一股流入寨”、“一股流入山”、“一股流入田”,泉水滋润大地山峰、灌溉良田,使农家人畜两旺、五谷丰登,“村落多富裕,金银堆如山”。表现了歌者对家乡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年恒唱述,和尚礼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陈烈)
三思水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歌颂了丽江白沙的河流即“三思水”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歌中说三思水有三条,“一条向天流”,“一条向云流”,“一条向坝流”。因有了它,“天上长星星”、“仙鹤来饮水”、“五谷收万担”。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民达唱述,寇邦平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牦牛舞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以男女对唱的形式歌唱牦牛为人们带来的财富。歌中唱道:“(男)富裕的主人呀,养着满山的牦牛,他家的福气山一样大,水一样长流。(女)牦牛的奶头呀,膨胀得像座小山,乳汁像泉水一样喷涌,富裕的主人呀,酥油堆满了房屋。”歌中还说,主人感激牦牛带来的富足与财富,用红盐作为礼物赠送它。表现了牧民与牲畜休戚相关的关系。和四顺唱述,木丽春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氆氇褂子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氆氇是藏族地区出产的一种毛织品,是纳西族妇女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服饰衣料。此歌唱述了纳西族与藏族在历史上的商贸往来状况:纳西族人要用藏族人的毛织品氆氇褂做姑娘的陪嫁物,而藏族人家需要纳西族人织的“牛肋巴”衣料,用“氆氇来换牛肋巴,藏家来到丽江坝,纳西时常进拉萨”。丽江与拉萨“千年驿道畅通达”。表现了纳西族与藏族自古以来互通有无的友好关系。佚名唱述,王耐夫、冠邦平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七星披肩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纳西族妇女的特色服饰之一——七星披肩的制作过程。歌里说,七星披肩由永宁的巧手男儿制作,用料有“羊羔的皮革”、“黑氆氇”、“丝绣的七星”、“鹿皮剪成的流穗”,“由巧男儿制作的披肩,披在美女子的身上”,女子“登上石阶多么动人,走下石阶多么美艳”。表现了纳西族民族服饰的特色。木仙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羊皮服饰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唱述了纳西族特色服饰之一——羊皮披肩的来历。歌里说,远古时,纳西族祖先“禾、梅、太、尤四个部族,从居那若倮神山迁徙下来”,建起了村寨。人们受到疾病的袭击,黄金大蛙叫了五声产生了五行,把智慧给了人类。人类治理天地,战胜疾病,学会剪裁羊皮服饰。为纪念黄金大蛙,将它的眼睛绣在羊皮上,仿照大蛙的形状制成羊皮服饰。从此羊皮服饰穿戴在纳西族妇女的身上。羊皮披肩为纳西族人带来了幸福吉祥。歌中唱道:“缀有黄金大蛙的羊皮啊,披在像雪山一样尊贵的阿妈身上,纳西人的五行永远平衡有方位了,纳西人的身后跟循的影子,都是繁荣昌盛如竹笋勃发的影子”。和四顺唱述,木丽春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70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猎鹰与耕牛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唱述了猎鹰与耕牛不同的生活处境。歌中说“鹰脚踩银链,三餐喂鲜肉,还说鹰可怜”;而“耕牛犁田地,牵鼻又加鞭,牛食喂干草,不说牛可怜”。实际上,这是以猎鹰与耕牛的处境比喻旧社会剥削者与劳动者不公平的境遇。和元庆唱述,杨曾烈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路和桥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歌颂了纳西族聚居区新修的路和桥便于纳西族和藏族交往。歌中说,过去没有修路和桥,纳西族人和藏族人交通阻隔,不便交流往来,“自从搭起了长桥,没有穿到氆氇的,现在也穿上了氆氇;没有穿到棉布的,现在也穿上了棉布了”。反映了道路交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聚居区带来的新气象。和玉芝唱述,刘超、牛相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相会在一起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借物抒情,歌颂了纳西族与藏族的友好关系。歌中说,茶叶和酥油全靠马帮运到丽江城,“山顶茶叶喂,七饼装一筒”,“茶叶没有脚,全靠马帮驮”,“西藏的酥油,一包捆五饼,酥油没有脚,全靠马帮驮”,“茶叶和酥油,来到丽江城,两族两颗心,相会在一起”。以茶叶和酥油相融合形容纳西族和藏族的友好关系。和云谷唱述,寇邦平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4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 (陈烈)
祖先留下的礼仪和法规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唱述了摩梭人礼仪法规的起源及对古代摩梭人社会的规范作用。歌中说,“人间要有忌讳,人间要有约束,才需要创造经典”,“人们的行为才有了规矩”,才懂得如何迎神送鬼、消灾禳邪,才学会办红白事、超度亡灵升天归祖,才学会了分四季寒暑、算属相年庚及与五行的关系,才懂得地上有血肉有灵魂的人,祖先的骨血才是根根;并且说,礼仪和法规由祖先传下来,摩梭人和祖先根连根。阿布高汝唱述,秦振新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6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陈烈)
伦理道德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辑录于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中的一组歌谣,唱述的是纳西族自古以来所尊崇的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规范。歌中教导人们:要善于学习,“不会游泳,向青蛙学,不会放牧,向蚂蚁学”等等;行为要有规范,懂得分清是非;为人要正直、善良、“挎砍刀的不要横行霸道,做官的不要贪婪勒索;做经师的不要杀生贪谢礼”;要靠勤劳获得财富,“不是苦得的东西,牛、马会变成鹿子、山骡跑掉”,“金子、银子会变成沙粒石块”;为人不能太苛刻,“主人不苛刻,奴仆不逃跑”;青年人应该受教育,成就大事业,“是白鹤,就要去云天里翱翔”,“是好汉,就要去开天辟地”。表现了纳西族注重精神、意志锻炼和提高修养的民族传统。佚名唱述,赵净修记译、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7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美丽的格姆女神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格姆女神是摩梭人敬奉的女神之一。歌中唱道:“美丽的格姆女神哟,她用什么做坐垫?平坦的永宁坝子做她的坐垫。美丽的格姆女神哟,她用什么做镜子?碧绿的泸沽湖水做她的明镜。美丽的格姆女神哟,她用什么做发辫?她用苍松翠柏做发辫。”表达了摩梭人对格姆女神的崇拜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达都、独枝玛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陈烈)
我们的家乡美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歌,尤其赞美了泸沽湖。歌中唱道:“高山上的花儿很欢乐,没有村里的年轻人欢乐。别人的地方再漂亮,也没有我们的家乡美。天下的山神都能干,没有格姆女神能干。外地的江湖很漂亮,没有我们的泸沽湖水美。”表达了摩梭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布加比马唱述,陈烈、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我的亲戚比青草还要多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赞美了家乡富裕的生活,从地盘宽、羊群多、亲戚朋友多等方面,来说明家乡的富足。歌中唱道:“房前屋后是山林,牧羊人放牧在林中。要问我们地盘有多大,山羊回圈也要累倒。我望天空云彩多,我望地上青草多。要问我的亲戚有多少,比青草还要多。”高若、高佳、达拉咪等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阿哈巴拉是我的伙伴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主要表达了摩梭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歌谣的心情。阿哈巴拉是摩梭人的一种传统歌谣曲调。歌中唱道:“我们姐妹在一起,就像生活在花园里,高山顶上烧炷香,是祈求路途平安。一个人只能活一世,就要快快乐乐过一生。我们姐妹走一条路,路程再远也觉得近”。“到了这个新地方,就像太阳初升时。阿哈巴拉是我的伙伴,一天不唱它过不了日子。”布加比玛唱述,陈烈、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酒是一朵花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赞美酒是招待客人的最好礼品,并说出了酒在各人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个道理。歌中唱道:“用五指捧起酒碗,话已经在碗里转。会喝酒的人很多,可喝过酒后不一样。笨人喝酒做坏事,聪明人喝酒,只会办好事说好话”。“酒是一朵花,就看喝酒的人,编出一个什么花环。”根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9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要结交有智慧的朋友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表现了摩梭人追求真挚友情,崇尚智慧的道德观念。歌中唱道:“话从脑中来,情从心中来,钱从手中来。要结交有智慧的朋友,别亲近安于吃喝的人,钱财可以挥霍尽,智慧一辈子用不完。”根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5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友谊的花朵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歌颂了友谊的珍贵。歌中唱道:“三脚铁架各有一个头,但头是连在一起的,火塘里的火是它们的心。屋里的柱头各立一方,但都为了顶起屋梁。三个兄弟各在一方,但心是相连的。出门人不会背着房子走,要用笑脸去迎客,笑脸相待胜过美味佳肴,笑脸迎客呀,最美的食物也失去香味。”反映了摩梭人重友谊讲礼仪的社会风气。根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打跳歌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摩梭人唱歌跳舞称“打跳”。打跳歌就是打跳时唱的歌,用芦笙或竹笛伴奏,歌词内容多为鼓动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这首歌中唱道:“阿哈玛达咪,小伙儿、小姑娘,今晚快快来跳舞,不会跳舞来看脚,不会唱歌听笛声,会唱会跳的人儿啊,快快来打跳,围在旁边的不要笑,阿哈玛达咪!”阿玛、甲初等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3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歌唱祖先的恩德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叙述了摩梭人祖先孕育子女、迁徙、定居的过程,反映了摩梭人先民的生活状况。歌中唱道:“玛达咪唱三句,歌唱阿斯的功德,阿斯已经远去,留下难忘的家庭。生下美丽的主妇,那是奶奶的恩德;长出英俊的儿郎,那是舅父的托养。祖先留下的规矩九十九条,不能忘了祖传的美德。”“……天下有许多肥沃的土地,让你安心的只会有一块。”“……从前我们住远方,要耕种时没有土,要浇水时没有水……星星要落还没有落的时候,我们就上路了。”阿都达巴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记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71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不知内和外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表现了赛歌场上一对表兄妹相遇,棋逢对手互不相让的有趣情景。女歌手自夸是能人,就像神树枝叶繁茂“三片伸三处到三个地方”,结的果还无人来数点;男歌手是她的表兄,说自己与她是同一棵树上的“叶与果”,怪她赛歌时“不知内和外”,不讲情面,并且说今后相遇时也要抹下脸对待她,以回敬她的不恭。和顺良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4页,5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地弩朝虎埋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歌场上一对歌手的对唱。歌中,一歌手自命不凡,自比猛虎,说自己“日纵九座山,夜过九个坝”,“牛血两三滴,舔不进虎嘴,猛虎不回转”;对手毫不示弱,早有准备,说“猛虎纵高山”,“高山埋地弩”;自命不凡者无言以对,败下阵来。反映了对歌场上斗心智的热烈欢乐气氛。和学书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1页,5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泪水当枕头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歌场上一对男女歌手的对唱。歌中,女歌手向男歌手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她出嫁后,曾经夫妻恩爱生活幸福,但后来连遭自然灾害,“恶雨下三天,深受洪水害”,又遇上瘟疫,“坏星落花丛,丧夫又丧儿”,遭遇这些痛心事后,她“彻夜不能眠,泪水当枕头”。男歌手十分同情她,于是劝慰她:“可怜阿妹呀”,“人生坎坷路,不能不走哟”,“此遭实痛心,只可怜你了”!和顺良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20页,26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逃婚苦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歌谣表现了旧社会一对逃婚的青年男女所遭受的痛苦经历。歌中男女主人公逃婚后四处奔波,逃到“六村”因有官兵不准住,难以成家;逃到维西在土司家住下为奴,土司“让哥放牦(牛)群,让妹来挤奶”。“上税那一天,贡油那一天”,因交不上贡赋,男子在棍棒皮鞭下丧命;女子“热泪如泉流”,哭倒在地,看着亲人受罪死去却无处申冤。反映了旧社会封建土司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锡典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3页,4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美名天下传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对歌场上的人们对外地马帮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请赶马人来对歌的歌。歌中唱道:“远方阿哥呀,走到我家乡。到此来对歌,等到明后天”,“阿哥回转时,好歌不回转,好歌传美名,美名天下扬”,表现了对歌场上人们的友好交往。和顺良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2页,2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火烟赶黄燕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一名男子唱述自己不幸的婚姻的歌:他结婚后,妻子嫌他家贫穷,回娘家去不再归来。他又结一次婚,一度夫妻恩爱,可婆媳不合,妻子如黄燕被白烟熏,被逼与他离婚。他悲痛伤心,决定不再结婚。反映了旧社会纳西族人民生活的不幸。和顺良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3页,4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www.daowen.com)
世上坏人多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中唱道:“帝王官贵人,吃也吃不完,劳苦大众呀,穷得冻饿死!”并且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境况,只因统治黑暗,“世上坏人太多”。控诉了旧社会腐败黑暗的社会状况。和锡典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1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父子生死别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旧社会一名男子诉说抓壮丁给他造成的悲惨遭遇的歌。歌中说,他被抓去充当炮灰,养育他的阿爸只能独自守空房,房屋毁坏无法修,长满青苔杂草,家园破败。他感叹道:“我父若惨死,烂瓦又落下,将会盖父尸”。想象着自己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他不禁悲号:“可怜的我呀,父子生死别,此别最伤心。”和锡典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3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陈烈)
土司的板子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唱述了旧社会摩梭人在封建领主统治下的悲惨生活。歌中唱道:“土司的板子,是用来打奴隶的。土司的枷锁,是用来锁奴隶的。土司的树子,是用来吊奴隶的。天上没有太阳,人间永远是黑暗的。”佚名唱述,李近春记录,王承权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土司把我逼得无奈何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表现了一青年因忍受不了土司凶狠的欺压而逃离出去的经历。歌中主人公用蜂儿被石头烫得难受而迁出石窝,比喻自己受不了土司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被逼得无可奈何才离家逃走。歌中唱道:“土司的心肠不凶恶,仆人哪里会逃出主人家?”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不堪压迫剥削进行反抗的斗争精神。和顺莲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收入《玉龙山情歌》,32开,1页,8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陈烈)
永远没有人身自由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唱述了旧社会摩梭人下层民众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歌中唱道:“鹦鹉可以随便说话,马鹿可以随便走动。只有受苦的奴隶,永远没有人身自由。”佚名唱述,李近春记录,王承权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人生实难熬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唱述的是:丽江小平坝的土司压迫人民,之后京城派流官来统治,但天下乌鸦一般黑,苛捐杂税加地租,把百姓“劫得空如洗!劳苦大众呀,一年苦到头”。“穷人多苦楚,苦难无处说”,又遭洪灾、火灾,村庄变成废墟,人生无希望,日子实在难熬。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和锡典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6页,6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做不完的娃子活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以第一人称唱述,反映了旧社会奴隶娃子终日劳苦的痛苦生活。歌中,主人公因受不了永无止境的奴役生活之苦而无奈地感叹自己为何来到人世:“我的阿妈呀,生我做什么?”阿丁夷史唱述,郭玉珍、谢德风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没有一颗是奴隶的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以比、兴的手法,唱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歌中唱道:“下九天九夜的大雪,马鹿角上没有一片雪”,“种一年到头的庄稼,没有一颗是奴隶的”。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行为。阿丁夷史唱述,郭玉珍、谢德风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千种税万种税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描述了旧社会摩梭人所承受的苛捐杂税。歌中唱道:“千种税万种税,石头树叶要上税”,“房顶屋角拆完了,坐进监牢受苦罪”。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借税收盘剥人民的行为。阿丁夷史唱述,郭玉珍、谢德风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四季苦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唱述了旧社会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作,却受尽剥削不得温饱的生活状况。歌中说,农民的劳作中充满苦楚,春天“缺水断粮”,夏天暴雨成灾无法耕种,秋天农活多;然而“粮食刚成熟”,地主“催租又逼债”;冬天寒风冷透心,农民“肚里无油点”,“日子多难熬”。和锡典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3页,4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大雁不种谷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中用大雁和害虫来比喻剥削者,说“大雁不种谷”,“吃米它在先”;“五月果子黄,树上有害虫,果汁被吸干”,反映了旧社会劳动者所受的剥削。和耀淑唱述,佚名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别乱拱扒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中以野猪的贪婪拱食比喻统治阶级对人民凶恶的剥削和压迫。歌者警告像野猪一样贪婪凶狠的统治者“别往地里乱拱扒”,“再拱就会扒出草乌根”,“别逼着穷苦人走断头路,再逼迫就会燃起冲天的火”。反映了旧社会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和顺良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万朵茶花美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中唱道:“纳西丽江坝,玉龙雪山高,白雪在欢笑。玉龙雪山下,万朵茶花美,家乡美如画。”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爱香、和仕昆唱述,和民达、冠邦平等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雪山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赞颂了丽江著名的玉龙雪山,并描述了雪山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地貌景观。歌中唱道:“白沙有座雪山,雪山对着四方”,“一面对着古奔”,“一面对着拉市”,“一面对着阿喜”,“一面对着大具”;并且说雪山周围的地方富饶、美丽、广阔,“那是托了雪山的恩惠”。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木仙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三花歌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将各种美好事物比喻成鲜花,加以歌颂。歌中先唱道:“天上开着三朵鲜花:太阳在岭上熠熠放光,那是一朵鲜花;月亮从地下冉冉升起,那是一朵鲜花;六星缀在幽蓝的天幕,那是一朵鲜花。”然后,歌词说地上的百花、欢乐的人们、金色的庄稼、美丽的姑娘小伙等都是人们心中的鲜花。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哈巴塔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阿勒捡栗叶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谣表现了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索兴趣。其内容是从捡栗叶引发的一连串问答。歌中唱道:“阿勒捡栗叶,捡来做什么?捡来包酥油。包酥油做什么?留着擦双手。”佚名唱述,阿华记录。载《山茶》1984年第3期,16开,1页,25行。 (陈烈)
十个指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这是儿童游戏时数着十个手指唱的一首儿歌。歌中唱道:“一,一个指;二,二个指;三,山羊来顶架;四,四个孙子来烧火……”一直唱到“十”。反映了儿童将数字记忆与具体事物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全唱述,王琼璧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雪山老公公 纳西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纳西族儿童歌唱玉龙雪山的一首童谣。歌中唱道:“雪山老公公,白头像棉花,腰系彩霞带,脚穿苦石鞋”,“挡着风行路,堵着云飞道,拦住风雨山外边,送给山里一片暖洋洋”。表现了纳西族儿童从小就培养起来的热爱家乡的感情。木金良等唱述,木丽春翻译、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忘不了母亲的恩情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以儿女的口吻描述了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表现了儿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孝心。歌中唱道:“一切烦恼的事情都可以忘记,唯独忘不了母亲的恩情。听到妈妈慈爱的呼唤,就像喝了一杯香醇的苏理玛。……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长大了要做阿妈的贴心人。”比马、爱乌、采尔拉姆、姑旦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3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可怜母亲的爱心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以儿女的口吻唱颂了母亲的伟大与慈祥。歌中唱道:“母鸡走到哪里都有小鸡跟着,母亲走到哪里都有儿女跟着。不是亲手养育我的阿妈,没有人可怜我这可怜的姑娘。……母亲生养我很艰难,母亲在世时我却没能服侍她。……辛苦劳累一生后去世了,可怜我那母亲的爱心。”比马、采尔拉姆、娜波旦、次登等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整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阿妈健在我幸福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以儿女的口吻,描述了母亲在世的时候儿女们的幸福,以及母亲去世后儿女们无依无靠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歌者怀念母亲的思绪。目盼高土唱述,杨尔车记录、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丢不下家里的阿妈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一位已出嫁的姑娘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歌。歌中唱道:“让我嫁到别人的家里,我怎撇得下屋里的妈妈。年轻时不理解阿妈的心情,让阿妈一个人在家度日月。……道路越走越远了,离家越远越思念母亲。”甲布·阿佳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忘不了母亲的笑容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中唱道:“爬过了一座高高的山梁,我已见不到故乡的容貌。翻过了一个个高高的垭口,却忘不了母亲的笑容。”表达了远行的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甲布·阿佳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9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远天远地思念母亲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出门在外的儿子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歌。歌中唱道:“青草尖上也会挂着露珠,希望母亲不要把我遗忘。远远的泸沽湖望得见,阿妈的影子却望不见。……想起阿妈哟眼泪禁不住地淌,天上飞着的鸟儿请把我的思念带给阿妈。”比玛、爱乌、采尔拉姆、娜波旦、次登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离开了阿妈的日子像黄连一般苦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一首表达思念母亲的痛苦心情的歌。歌中唱道:“生活在阿妈身边时,苦日子也赛过蜂蜜甜,只要见到阿妈的面,就像干渴的鱼儿见到水。……离开了阿妈的日子,泡在甜水里心也像黄连一样苦。思念阿妈的日日夜夜啊,流干了我心底的泪水。”甲布·阿佳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唯独忘不了生养我的阿妈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远离家乡的人表达对故土、亲人、母亲的想念的歌。歌中唱道:“离别了生养我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地方,路过的多少山垭口忘记了,唯独忘不了家乡的山水。善跑的骏马骑过几匹忘记了,唯独忘不了家乡的亲人,昨晚上的梦境忘记了,唯独忘不了生养我的阿妈。”甲布·阿佳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母亲在儿女心中一生都明亮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赞美母亲的心永远明净圣洁和慈祥。歌中唱道:“月亮最亮的时候也只有五天,母亲在儿女心中一辈子都明亮。世上的人像星星一样多,没有一个人像我母亲一样可爱。阿妈说的话在我身边,就像花园里的一棵常青树。……世上聪明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我阿妈。……湖水底下是泥巴和石头,母亲的心是一个圣洁的湖。”比玛、阿乌、采尔拉姆、姑旦咪、茨登等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生灵都有自己的母亲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先表述了世间万物都有母亲这一思想,进而说到摩梭人的母亲是女始祖纳木阿佳,借以赞美母亲的伟大。歌中唱道:“地上的生灵,都有自己的母亲。地上有许多河流,四周的大山是母亲;天上有许多云彩,地上的水流是母亲;天上亮汪汪的月亮,是众多星星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摩梭人,纳木阿佳是他们共同的母亲。”油米·哈巴塔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母亲养儿吃的是苦头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表达了子女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母亲故去后的怀念心情。歌中唱道:“山中母鹿养儿吃的是青草,我的阿妈养儿吃的是苦头。满天的星星微笑时生下我,身边开满鲜花时她却离开了我。”杨梭娜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母亲的心比太阳亮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赞美了宽宏、大度的慈母心。歌中唱道:“夜空的星星亮晶晶,没有人的眼睛亮;地上的青草多繁茂,没有世人的亲戚多;……白天的太阳很明亮,没有母亲的慈心亮。”杨梭娜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没有了阿妈就像失去了眼睛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表达了子女对已故的母亲的深切怀念。歌中唱道:“阿妈在世时抱怨过阿妈,阿妈不在我心里悲伤。如今阿妈不在了,我就像掉了脑门心。没有了亲爱的阿妈,就像失去了珍贵的眼睛。”比玛·娜波旦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失去了妈妈我破碎了心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表现了子女对自己母亲的眷恋和依靠,歌中唱道:“失去了妈妈的姑娘呵,是世上最可怜的人……就像从树上落下的树叶,像溪水里找不到母亲的小蝌蚪。”甲布·阿佳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2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母亲离世我受苦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谣表现了母亲去世之后女儿的痛苦生活。歌中唱道:“拿让吉布(魔王)真无情,来把我妈追了去。人家都有亲生妈,唯独我无亲生妈。……没有阿妈的孤女啊,就像落叶在水上漂。……我想阿妈心真酸,心中苦难说不完。”阿普高若唱述,杨尔车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自古有礼舅为大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外甥、外甥女在舅舅的祭日上所唱的表达对舅舅的怀念之情的歌。歌中唱道:“自古有礼舅为大,如今舅舅已辞世。……幸福的日子到来了……却不见舅舅的影子。……甥儿侄女思念着舅舅……过去舅舅在世时,缺吃少穿也充满欢乐。”反映了摩梭人母系家庭的伦理关系和社会习俗。甲补阿依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虔诚的思念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子女表达对已故母亲的思念的歌。歌中唱道:“年轻时不理解阿妈的难处,等到能理解阿妈的心情时,阿妈却已经离开了人世间,阿妈在世时给我佩戴珍珠和玉石,阿妈去世时我却只能送牛和羊,如今只能在祭祖的日子里,烧香叩头表示我的心意。”泽尔拉姆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1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