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以天地万物配对生存比喻人间男女婚配的合理性。歌中唱道:“开天辟地的时候,人还没有嫁娶时,天和地配成了一对”,“山与峪配成了一对”,“水和沟配成了一对”,“锅与灶配成了一对”。歌中还说到,从远古人类始祖开始有男女相配,才有后世婚姻嫁娶的兴起。例如歌中唱道:“崇忍利恩那一代,人间有了配对,人间有了嫁娶,子孙得以繁衍。”反映了纳西族对婚姻起源的认识。和东嘎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纳西东巴圣地民间文学选》,32开,3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陈烈)
媒人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谣既记载于东巴经,也有口头流传,一般是举行婚礼时由歌手演唱。其内容是歌唱人类远古始祖婚配繁衍子孙后代,以及媒人帮助联姻的婚嫁礼俗兴起的历史。歌中说,人类最初的来源经历了无数代,之后始有人类始祖成婚繁育后代,“子孙如星多,子孙如草多”;尔后始有婚姻:“好父好母哟,想讲卖儿价,想讲卖女价,父亲不开口,母亲不开口,媒人联婚姻,勤男配巧女”,于是媒人帮助联姻的婚嫁礼仪兴起。反映了纳西族的婚嫁礼俗。和占元唱述,蓝文亮记录,和尚礼整理。收入《纳西东巴圣地民间文学选》,32开,3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陈烈)
开门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当地纳西族婚礼中,当男方迎亲队伍由媒人带领到达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紧关大门,女方家与媒人双方隔门对唱这首开门歌。歌中,女方家唱道(东巴或歌手领唱,家人相和):“养个女儿多么不容易,小时喂奶汁,大了喂饭团,如今女儿养大了,怎能开福的门?怎能开禄的门?”媒人则在歌中请求新娘家打开福禄之门、金银之门。女方家又问男方带了什么礼物来,媒人先回答带了哪些礼品,接着唱道:“白金般的白鹤来接亲了,白银般的银雁来接亲了。畜神高兴会带来六畜兴旺,祖宗喜悦能使子孙满堂,请开开福的门,请开开禄的门。”最后女方才打开门把迎亲人请进大门。和占元唱述,蓝文亮记录,和尚礼整理。收入《纳西东巴圣地民间文学选》,32开,3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陈烈)
嫁女调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母亲对即将出嫁的女儿唱的一首歌。歌的内容是说:像树木开花结果一样,姑娘长大了就要出嫁;许多媒人来说亲,母亲不愿也不行,“女儿就要成为别家人”。母亲为女儿准备嫁妆,嫁妆包括产自三个地方的九件礼物,经过努力,九件礼物都办齐,其中有西藏的氆氇,丽江的七星羊皮披肩、金耳环、银手镯、绣花围腰、绣花鞋等,金银首饰是必备品。迎亲的队伍已来到家门口,“马背上驮着金银,敲锣打鼓来迎新人”,姑娘就要出嫁,母亲与女儿难分难舍。和锡典唱述,王川容记录、整理。载《山茶》1985年第2期,16开,3页,100余行。 (陈烈)
祝婚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载于东巴象形文经书,婚礼上由东巴演唱。歌中唱道:“杨树长在河这边,柳树长在河那边,蜜蜂嗡嗡飞,给树做大媒。杨树发千枝,柳树生万叶。”接着又说新郎新娘就像杨树柳树“枝叶搭拢来,两树不分离”,“鱼儿顺水游,鱼水不分离”;说婚礼排场又热闹,亲友邻里都来为新人祝福,“捧来金银碗,齐声来祝愿,花儿并蒂开,永远配良缘”!表现了婚礼的热闹与喜庆。东巴和云彩唱述,牛相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6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祝福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一般是在新郎新娘举行完结婚仪式后,由媒人与东巴(主持婚礼者)对唱,祝贺新人喜结良缘。歌中,媒人问:“在亮晃晃的油灯里,绽放着千百朵的灯花,”请问这是什么兆头?东巴答:“梦见绽放千百朵灯花,象征着护保神和祖先,热情向这对新人祝福。”反映了纳西族婚礼中东巴与媒人的重要作用。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6开,1页,2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送别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新娘嫁到男家之后第二天早上,在男方家举行的酒席上,女方的歌手代表娘家人向男方家人唱的歌,其内容是希望男方家人教导、善待新娘。歌中唱道:“请上方的阳神和阴神,赐她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请上方的家神和灶神,赐她长久的吉祥和健康,请家中的祖父祖母,如同亲孙,朝夕教诲;请家中的父亲和母亲,如同日月,昼夜关照。”“愿父亲缔结的姻缘,成为新人完美的终生;原母亲缔结的婚姻,成为新人幸福的一生。”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订婚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男方家的代表到女方家送订婚礼时,男方媒人与女方父母对唱的歌。歌中男方媒人夸对方的女儿是“拔萃的禾苗”,如同“神育的禾苗叶茂根壮;可见神家辛勤的耕耘、可见神家汗水的浇灌”,夸女方父母养育了好女儿,希望他们同意两家结缘;女方父母唱的内容是顺应男方媒人,多为谦恭之辞,例如:“禾苗旺盛禾根壮实,是上方诸神的恩赐,是阴神和阳神的庇护。”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十辑,16开,1页,5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编印。 (陈烈)
攀亲调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这是男方媒人向女方提亲时唱的歌。歌中以柏树长在山岩上比喻双方儿女已成人:“上方山岩长柏树,下方山岩无柏树”,柏子落在岩缝间,于是下方山岩长出了柏树;然后又说两家结缘联姻全仗媒人,将媒人喻为“砍柴的阿哥”。和义才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迎新娘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婚礼中,男方媒人在接新娘离家时唱的歌。歌的内容是说:新娘离开了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亲,要被接走了,请诸神不要思念,请亲人们不要惦记挂心。一同接走的,还有各种神和美好的事物。歌中唱道:“让畜神与牲畜在一起,让谷神和粮食在一起,同新娘一道接起去了”;“把齐全的财物驮在马背上,同新娘和生命神一起接起去了”;“禾白鹤唱着诱人的歌儿,接走了白牲畜和白畜神,接走了白粮食和白谷神,接走了白新娘和白生命神”。“布谷鸟唱着悦耳的歌儿,接走了绿牲畜和绿畜神,接走了绿粮食和绿谷神,接走了绿新娘和绿生命神。”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十辑,16开,1页,8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编印。 (陈烈)
姑娘我出嫁了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这是旧社会一个将要出嫁的姑娘表达难舍故乡亲人的心情的歌。歌中,主人公说自己小小年纪就被爹娘嫁出去,难舍父母,难忘故乡和姐妹、伙伴,“思念的泪水干不了”。表现了出嫁女子的矛盾心情,反映父母包办婚姻给儿女造成的痛苦。和玉莲唱述,王琼璧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接亲调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这是婚礼中,男方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接新娘时,男方媒人唱的一支歌。歌中,媒人说自己在大喜之日来到女方家,“来到姑娘院子里”,“对着恒神叩三叩,对着术神拜三拜”,带着各种礼物敬献给诸神灵,“带着香炷来,香炷敬献给恒神,带着白奶来,白奶敬献给术神”;请求女方家的家神保佑,请求女方的父母准许迎亲者将女儿接到男方家去。反映了纳西族接亲时拜神灵的习俗。和建祥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2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迎亲调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此歌在婚礼中唱诵,热情地歌唱了男女双方结亲的喜庆,赞美了由媒人缔结的美满婚姻。歌中说:结亲的日子今天最美好,天上的星星今天最亮,地上的青草今天最青。“白鹤当媒人”,“来到地亲家,来接新娘子”;“金雁当媒人”,“来到天亲家,来接新娘子”,“但愿从今后,花开开满枝,叶绿绿满树,果实结累累”。更嗄东巴唱述,杨正文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51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谢父母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这是即将出嫁的女儿唱的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歌。歌中说:女儿出嫁时感念父母“养女儿千难万难”,“百般辛苦”,为表达感恩之情“送上三饼茶叶”、“三碗苏里玛酒”,“权且当作千件礼”,“百样礼”;父母“恩情重如山”,“恩情深似海”,“父母养育的恩情,世世代代留美名”。表现了即将出嫁的女儿与父母难以割舍的血肉亲情。和建祥唱述,纳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进门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婚礼中,新娘迎至男方家时,男方家人关上正房门,由东巴在房里诵经为新娘除秽,完毕之后,男方媒人唱此歌。歌中主要叙述将新娘迎进家里的喜庆,并祝愿男方家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歌中唱道:“神家的新人儿接到了东家门前,加入到东家的成员里,家人和家神在一起,子孙就会代代繁衍。”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新娘哭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即将出嫁的女子哭别父母亲人,诉说心中幽怨的歌。歌中主人公哭诉自己没有成人,很多家务活还没有学会。歌中唱道:“我还不会做圆溜溜的粑粑,还不能做空心心的馍馍”,“阿妈就忙着把我远嫁”,“我该怎么去跨别人家的门槛?怎么走向公婆家的灶窝?”反映了旧社会早婚及父母包办婚姻给青年带来的痛苦。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劝姑娘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母亲对即将出嫁的女儿唱的歌。歌中劝慰女儿说,嫁到婆家“这是世世代代的传统,这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并告诉女儿,到了婆家后“一双眼睛要学会看别人的脸孔”,“一双巧手要学会做十样活路”。表现了母女间难舍的骨肉亲情。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母情在女儿心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在婚礼中由新娘的母亲唱诵,表现了女儿出嫁时母亲对她的教导及母女难舍的亲情。歌中说,“母女手牵手,边哭边谈心”,母亲教育女儿,出嫁到婆家后要学会干活,勤俭持家,与家人搞好团结:“姑和嫂之间,别去弄是非;大小妯娌中,不要去顶嘴”;要尊敬公婆,将“他人变亲人”。和顺莲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3页,3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迎亲送彩礼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歌以铺陈的手法歌唱迎亲之时男方送的彩礼和女方的嫁妆。男方迎亲彩礼有五种,分别是糖、茶、酒、肉、大米;女方的嫁妆有“十六样”,衣物、床上用具、铜器、大木柜等“样样都给全”。反映了旧时纳西族婚礼的排场。和顺莲唱述,和志武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民歌译注》,32开,3页,4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烈)
过礼歌 纳西族婚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订婚仪式之后主持婚礼的东巴与男方媒人对唱的歌。在对唱的同时,媒人将乳扇、茶叶、酒、衣物等各种礼品一一交给东巴(代表女方家)。歌中,东巴唱道:“给庇护人们的诸神,来献什么礼物?给庇护全家的家神来献什么礼物?”媒人唱道:“庇护人们的诸神,要供牦牛和绵羊”,“庇护全家的家神,要供美酒和佳肴”。接下来,东巴又问给灶神、祖先神、祖父母带来什么礼物,给新娘带了多少新衣;媒人一一回答。反映了旧时纳西族的一些婚嫁习俗。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十辑,32开,1页,40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编印。 (陈烈)
挽歌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一首献给死者的传统葬礼歌,东巴经里有记载,民间也有口头流传。歌中说:“世上没有一样生灵,能永远永远活在世上;人间也找不到一个生命,能千年万年长生不衰”。亲人死去后,活着的人很悲痛,人们用悲哀的挽歌和丧舞把死者的魂送入安详的地方,护送亡灵上路。歌中还劝慰死者不要留恋人间,回到祖先居住地,告诉亡魂:祖先“也会欢唱着把你接上去,把你接到幸福美满的地方,盼你也一起欢唱嬉笑”。之后,歌词还有劝慰生者的内容:“活着的人啊,我们也应该欢乐起来,用手背抹去眼角的泪珠,用歌声驱赶心头的苦酸”。表现了纳西族正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积极人生态度。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载《山茶》1982年第1期,16开,4页,300余行。 (陈烈)
买水洗尸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风俗,老人去世后,孝子需带几文钱到河流下游“买”水回来洗尸。届时,需在河边插上香,将钱丢入水中,意为买洗尸水,同时唱诵此歌。歌中说:××亡故了,须向龙王买洗尸水,希望“东方的白龙王,南方的青龙王,西方的黑龙王,北方的黄龙王,中央的花龙王”允许买水;还说因为死者生前“吃过不洁的食物”、“看过不净的场合”、“摸过污垢的东西”、“踩过肮脏的地方”,所以要“用九桶水洗干净”,将死者身上的病痛解除,让其灵魂安静,漂漂亮亮地去见祖宗。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鸡鸣献“巴达”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按当地纳西族风俗,死者梳洗穿戴一新入棺后,第二天凌晨人们要向其献“巴达粥”。献粥时由孝子哭唱此歌。歌的内容是说:雄鸡已叫,白鹤、大雁已飞出来了,老虎、山驴、野猪、麂子、小獐、箐鸡都起床了,“听见鸡叫声,村里的乡亲们啊,起来干活了,扛斧荷锄上山下地了。听见鸡叫声,家中圈里的牛羊啊,骚动起来了,撞着厩门要出来了,三处的晨鸡已叫了,所有生灵都起来了”,所以请死者也起床接受儿女的孝敬。歌中唱道:“阿爸(阿妈)呀,请您起来吧,热热的洗脸水已打好,浓浓的盐茶已煨好,请起来洗脸吧!请起来喝茶吧!阿爸(阿妈),阿爸(阿妈)!”表达了儿女与父母生离死别时的悲痛心情。和义才唱述,和钟华记录、整理。收入《纳西东巴圣地民间文学选》,32开,5页,2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陈烈)
孝女祭奠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风俗,父母去世后,出嫁的女儿须带上祭品到灵前祭奠,哭诉追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此歌就是一首这样的哭祭歌。歌中,女儿首先回忆母亲的养育之恩:“贤惠的母亲啊!请你吃一口,请你喝一嘴。你生养我们多么艰苦啊!肚里怀了十月,背上背了三年。”接着,表达了不能尽孝的无奈心情:“嫁到人家后,流水可以折回头,女儿却不能回家了,千山万水隔着我们,使我们难得相见。直到你去世的今天,才翻过高山,涉过大河来看你。”“大米小米高粱米,供在你面前。贤能的母亲啊!请你莫怨过去能吃能喝时不送来,请原谅出嫁女儿的苦衷吧!”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亲族祭奠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死者的晚辈亲宗族人带上供祭物品在死者灵前吊丧时,唱的表诀别的伤痛之情的歌。其内容是:大地、神山、神树、神石、神海、松柏、虎豹、白鹤,原以为它们不会老,可也老了;智者能者也会有去世的这一天。所以亲人去世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古已有之。歌中还赞扬死者的德行高尚:“你是一位有名气的人,是我族中受人尊敬的长辈,在你活着的时候,在村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你教导族人道德为人,你指点族人行善乐施。”接下来,歌中还说亲情永远割不断,并劝慰死者安然归去,希望他留下珍贵的教诲,同时保佑亲族福寿永存。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4页,3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燃灯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当地纳西族的葬礼上大东巴带领小东巴跳丧葬舞,一边跳一边念唱这首歌。其内容主要是讲孝男孝女点燃金银灯敬献死者这种风俗的来历:黄金灯、白银灯、奶油、酥油均来自远古时代的天界和人世间,“很古的时候,天的父亲死了,九个天儿做了孝子,七个天女做了孝女,镇争含奔崩(本波)做了吊丧开路的祭司,他点燃黄金灯,献给了死去的天父”,“天女把酥油放进金银灯里,把千百盏明灯递给了天儿,天儿把油灯放在供桌上”,“灯光照亮了十八层天堂,天父的亡灵随着灯光到了天堂里,他的亡灵安静了。高远的天空星星万万千千,星光灿烂,天儿天女繁衍了千千万万的后代”。后代儿孙依照古老的规矩举行了这一仪式,照亮道路让亡灵顺利回归祖先的所在地,并赐给后代福、禄、寿。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求福泽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当地纳西族葬礼上,燃灯仪式完毕后,须由东巴唱诵此歌。歌中,众人祝愿死者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天上群星闪亮,地下青草繁茂,庄稼丰收、六畜兴旺”;众亲友向死者告别,祈求亡灵赐予子孙后代和族人宗亲福泽:“死者的七灵啊,你可带去祭献给你的牺牲品,请莫牵去活着的牲畜。愿牲畜和畜神永不分离,原兴旺的牲畜满山遍野”,“你可带走九座山坡,请莫带走山的福泽。你可带去九条河,请莫带走水的福泽”。歌中还说,亲人已将亡灵“天一般高大地送上去了”,希望死者把“连绵的崇山,浩瀚的海水,化作福泽赐予后人”,“愿五谷和谷神化作福泽赐予后人,愿丰收的五谷堆满九仓十库”,“愿住在繁荣村寨的男人更加繁荣,住在偏远村寨的女人得到昌盛”。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8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供晚餐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死者去世的当天晚上,需请东巴唱此丧葬歌。歌的内容主要是缅怀死者生前的德行,和表达亲友对逝者难舍的情谊。歌中唱道:“向死者供食时,猛鬼绝鬼会来抢食供品,所以要用苦荞爆花抵黑白牦牛给它们吃。猛鬼绝鬼再不来作祟!”“寨前寨后村头村尾的亲戚朋友中,有灾年厄运的人的灵魂不要来这里”。接着赞扬死者生前对家庭的贡献、品行和美德,为了儿孙、为了发展家业操劳一生:“你从饲养一只绵羊,发展到成群的羊群,羊群像云彩飘满牧场;从饲养一头黄牛,发展到牛群,成群的牛儿像玛瑙聚满栏圈”。“为儿女创造了所有财物,自己却吃尽了人间的苦头”。然后说,今天为报答养育之恩,逝者的儿女“杀了一头白角骟牛”祭奠,希望逝去的亲人赐福,保佑后代子孙。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仁忍歌舞词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一首纳西族著名的丧葬歌舞词。此歌舞在办丧事的第二天晚上唱跳,又称“忍美歌”、“窝热热”。唱跳时,东巴披挂整齐,手持法杖率领众人,男人跟着东巴唱歌词,女人唱衬词。此歌舞的目的,是镇鬼魔妖邪,分开生者与死者的灵魂,为死者亡灵顺利归祖扫清障碍。歌中东巴唱:“你(死者)可带去所有的供品,请莫带去繁衍后代的福气”。“神鸟大鹏啊,请你把死者亡灵护送到上面去,用你那有力的双翼,带回死者高尚的精神,赠给左边的亲戚,赠给右边的朋友”。“在念诵经书和唱仁忍的挽歌中,把死者亡灵送到上面去。不跳仁忍舞,死者的亡灵不能送上去,活人的灵魂也难回到家中”。“用洪亮的歌声,用强劲的舞姿,把恶魔踩压下去”。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66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陈烈)
哦热热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按当地纳西族风俗,人们在祭奠死者时,要在主人家的庭院中烧起火堆,围火唱跳,以歌舞送死者平安上路。这就是一首伴舞的歌。歌中唱道:“真不幸啊真不幸,蓝天一样的阿爸去世了”,“就像蓝天消逝,就像大地消逝”,“就像米利达吉海干涸”,“就像居那若罗山崩塌”,“把阿爸往上送,送到多肯排,压住了拦路的恶鬼,阿爸平安上路了,送葬的人转回来,送葬的马转回来”。歌中还说,所有的药都治不好亲人的病,所有的办法都不能挽回亲人的生命,亲人最终要逝去;所有的亲友来送行,希望死者“顺顺利利到达祖先住地”,把福泽、高寿留给子孙。和义才唱述,阿华记录、整理。收入《纳西东巴圣地民间文学选》,32开,5页,2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陈烈)
含殓词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有在将要去世的亲人口中放入碎银或米粒的习俗,目的是安慰死者,使其从容安心上路。放银或米粒时唱此歌。歌中嘱咐将去世的亲人:在返回祖先居住地时“怨恨不要留在肚里,愁容不要挂在脸上”;返回祖居地时有“三条小路,不能去踩上边那条路,上边那条路归虎豹豺狼,也不要去踩下边那条路,下边是箐鸡出没的地方,中间才是人走的路,踩上中间的路不要再彷徨”;“黄金的长明灯台,由左手高高抬起,不怕路途坎坷,道路由它来照亮”;归途上要找泉水喝,让公鸡为他带路,要找取暖的柴火,让公鸡来帮忙。此外,歌词还祝愿亲人早日回到祖先跟前。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载《山茶》1980年第2期,16开,1页,50行。 (陈烈)(www.daowen.com)
指路经 (一)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摩梭人葬礼中重要的达巴口诵经。摩梭人认为必须为死者亡灵指明归祖升天的路线;否则亡灵上路不顺利,就会徘徊人间,为家庭带来不祥或灾祸。指路经就是劝慰亡灵应该起程,并为其指明回归祖先居地路线的。由于各地摩梭人迁徙路线不同,所以其指路经所指路线亦不同,但归祖的最终方向是一致的。此歌首先唱道:“今天你就要上天堂了,小雀的脚栖息在草地上,你不能学雀鸟栖息在草地上。鸡到晚上栖息在草窝,你不能学鸡栖息在草窝,你应该回到祖先跟前去。”然后告诉亡灵:途中有三间房,上间菩萨住,下间妖魔住,那中间一间房,是他九代前爷爷住的地方,是他七代前奶奶住的地方,这里才是亡灵归宿地;夏天搭小桃叶棚时,请他下堂才下堂;冬天搭青枫叶棚时,请他下堂才下堂,不请他他就不要下堂来。阿啊达巴唱述,杨尔车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大32开,2页,46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陈烈)
指路经 (二)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歌中首先告诉亡灵,各代祖先已来找他,劝他安心归祖;然后,为亡灵指明应该去的地方和路线,其中包括:在岔路口,上面一个村是白族和藏族人住的地方,下面一个村是汉族人住的地方,中间一个村才是自己祖先住的地方。歌中唱道:“那里是纳木阿佳若居住的地方,那个地方九代前的阿普在找你,那个地方七代前的阿衣来找你。”反映了摩梭人的祖灵崇拜的原始宗教观及古代先民迁徙路线。哈塔给汝·哈塔永都唱述,拉木·嘎吐萨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61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陈烈)
指路经 (三)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叙述亡灵应该从什么地方起程,经过什么地方才能归祖,为亡灵指明要经过的关口、沟箐、山坡等。歌中告诉亡灵:三棵松树坡,是他做饭的地方,三棵松树上“挂兵器”、“挂金银”、“拴牛马”,不能贪恋,他吃完饭后不要停留,赶快上路;必经一个三岔路口,“是古氏族和瓦氏族的集合处”,他只能住一夜;再经过大铁桥和几座山就到了祖归地,那里有金银床、有金银山,要安心地去。最后叮嘱亡灵:“从此以后没有请你回乡时,你就不能回来。”反映了摩梭人的氏族观念及民族寻根意识。潘咪依丁甲茨唱述,杨尔车翻译,巴茅整理。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7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陈烈)
送葬歌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唱人死再也不回来,生者来送别。歌中唱道:“来送银鹤飞上天吧”,“来送白鹅飞向碧海吧”,“来送别白鹿归回深山吧”。第二部分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坝子里的草,是想永久青下去的,但冬天下起了霜雪,坝子里的青草枯萎了。东山升起的太阳,是想永远亮下去的,但天上飘起了浓云,遮住了太阳的光芒”;“麂子老了像灰骡,青龙老了就上天,世上没有不老的人,活着的人不要悲伤”。表现了纳西族坦然对待生与死的人生态度。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载《山茶》1980年第2期,16开,1页,50行。 (陈烈)
搽酥油歌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丧葬习俗,为死者穿好寿衣后,家人要为他擦酥油,并唱此丧葬歌。歌的内容是说:孝男孝女用九饼酥油涂抹了亡者的全身,他“应该满意地去见祖先”;家人用酥油塞了亡者的眼、耳、鼻、口,希望他的“死眼别看家神的模样”,“死耳别听家神的谈话”,“鼻子别闻家神的气息”,“双手别伸向家神”,“双脚别蹬向家神”,安心回到祖先跟前去。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20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供祭食物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丧葬习俗,死者去世后的第二天早上,须煮祭饭供祭死者。子女在向亡故的父(母)亲供祭祭饭时,要与东巴一同唱此歌。歌中,东巴唱道:“树氏族的死者×××,你那生前洪亮的声音,今天死后由牛角号代替,嘹亮的号角在丧家吹响,它的声音传到火葬场,在火葬场吹响,它的声音传到祖先住地”,“给死者×××的饭菜如不除秽,用时恶心,喝时难下咽”。之后,述说供祭食物者的姓名,接着东巴念道:“愿上面的祖先称心如意,愿下方的家族有福有禄。”孝男孝女唱:“能干贤惠的父(母)啊!在人类大家庭里,谁都不愿茫然死去,谁都愿长生不老,可今天儿子握着父(母)亲的手,亲切呼唤你的时候,你像黑鸡咽气一样,停止了呼吸”。“昨天,你还在喘息,你还在说话,给你倒茶倒酒,你还会饮咽,给你饭菜,还会伸手接拿。可今天,火塘边空了一个位子,篾床上停放了你的尸体……供上不尽如意的食品,请你起来尝一点,如果不能尝,请你起来看一眼”。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给衔口物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风俗,人将去世时,家人要在其口中放衔口物(男用九粒米,女用七粒米,再加少许茶叶和碎金银),并唱诵此歌。歌中唱道:“我给你放上可吃一世的口粮,可用一世的金银,够喝一世的茶叶。你就无牵无挂、心满意足的去吧!”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2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陈烈)
献生品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丧葬习俗,要在葬礼上献给死者一只活鸡、一只活猪,并由东巴唱诵此歌,为亡灵开路,让其归祖。歌中唱道:“人类迁徙的那一天,不知道迁徙的路线,是猪在前头领路,是鸡在抵御灾难。死者去寻找祖先的今天,若不知去的路线,就请猪领路,请鸡一路抵御灾难。善唱的歌手是我父亲,能诵经的东巴我,把这只鸡,这只猪作为献给死者的生品”。“这家的孝男孝女宰这头白脚大猪,是为了报答开创家业的父亲,是为了报答你的养育之恩,愿你赐福给我们”。当地纳西族传统观念认为,有鸡和猪伴随,死者上路后不怕鬼魔、虎豹阻拦,能顺利归祖。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3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陈烈)
除口舌是非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认为,死者生前如果与人发生过口舌是非之争,是鬼邪作祟所致,如今成了亡灵,鬼邪还会来纠缠,使死者归祖途中不顺利;所以要由东巴唱诵此歌为亡灵解除口舌是非和其他冤仇。歌中唱道:“蓝天本来没有口舌是非,出现了云彩就有了口舌是非;大地本来没有口舌是非,长出了青草就有了口舌是非”。“人死后虽成了亡灵,但在世的时候,有过口舌是非。成为亡灵的今天,它们还会纠缠你,东巴我给你解除身上的是非和冤仇”。接着,唱述口舌是非鬼的来历及对人类造成的灾祸。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8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喊醒亡灵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已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吊丧时唱的丧礼歌。歌词主要是唱述思亲之情和不能尽孝的遗憾,并且说今天来尽一点孝道,为父(母)亲打洗脸水,端茶饭。歌中唱道:“贤能的父(母)亲啊,你活在世上时,鸡还没叫你就从火塘边起来了,今天早晨,你就从棺材里起来吧,雄鸡在叫,满天的星斗都失去了光芒,满地落下了寒霜,大地的绿草全都枯萎了”。“你活着的时候,一年祭三次祖,我应该来三次,可一次也没到,你不会吃喝的今天,好像我献假殷勤,定会使你不高兴,我也实在过意不去,有多少对不起你的地方,只愿你像生前那样对待我,饶恕我所有的不周”。表现了歌者与逝者割不断的血缘亲情及失去亲人时的悲痛心情。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2页,10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供晚间点心 纳西族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按当地纳西族丧葬习俗,孝女孝媳应向亡故的老人供祭报答养育之恩的点心,作为让亡者带给祖先的见面礼。供祭时,由东巴唱此歌。歌中主要唱述供点心这一规矩的来历:远古时,天父死了,天儿天女尽孝心,用点心供祭之,所以才使“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天儿天女更加幸福”,从此后世子孙继承此规矩尽孝道。“如果供上点心,上面的祖先会满意,下面的人会昌盛。死者去上面也会舒畅,丧家也会子孙旺盛”。表现了纳西族重孝道的传统美德。和即贵唱述,牛耕勤记录、整理。收入《丽江文史资料》第八辑,32开,1页,50余行,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编印。 (陈烈)
安魂词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在遗体安葬好之后由达巴演唱的安魂歌。其内容是告诉死者的魂灵,家人为了医治他,求神祭鬼费了好多钱财,以劝慰死者不要难过;同时告诉亡灵,离开人世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要听从命运的安排。阿达史唱述,杨尔车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70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奠酒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在遗体整理安放好之后,亲属、儿女、乡邻友好前来向遗体告别时,由达巴代家人念诵的丧礼歌。其内容,首先是告诉生者,死者已死了,然后叙述敬酒习俗的由来、酿酒的过程、死者在世时的艰辛等等,以表示大家对死者的敬爱、怀念之情。阿啊达巴唱述,杨尔车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5页,108余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点酥油灯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按当地摩梭人的丧葬习俗,父母去世后,儿女要在父母的灵柩前点一盏酥油灯,以表孝心,届时念唱此歌。歌词讲述那盏酥油灯的来之不易,以及儿女到远方找来金碗和银碗盛酒敬献死者。反映了摩梭人对物质来源的解释。拉木给汝·达史都直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3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祈祷词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由达巴唱诵。其内容是祈祷死者的魂灵别忘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在他返回到了祖先居住地后,要保佑在世的后代和家乡的亲人们。阿啊达巴唱述,杨尔车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34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装棺祭歌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在将死者的遗体装入棺材时,请达巴念诵的丧礼歌。内容主要是告知死者,他有了新的住房,让他安心住进去。高若达巴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送丧歌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举行葬礼告别仪式时请达巴吟诵的歌,由安慰死者、敬酒、希望等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是表达对死者的惋惜、劝慰和祭奠,请死者的灵魂保佑在世的后代等。多比耸唱述,张信、杨尔车搜集、翻译。载《山茶》1985年第4期,16开,2页,200行。(李金明石高峰)
圈子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人风俗,亡故的老人出殡前夜,其儿女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准备一餐饭敬献给亡灵。届时,儿女们端着牛头、猪头、粮食以及酒肉等祭品跪在灵柩前,达巴代儿女们唱此歌。歌词内容主要是叙述儿女在与父母生离死别时的哀伤,以及儿女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4页,1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木卡部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歌在亡者遗体焚化后诵念,目的是驱邪。全歌分两部分。前半部分首先叙述世间曾有过的欺骗、冤枉和刁难之事,以说明人与人相互误解的现象由来已久;之后用木、石、水、刀等的来历说明事物有其规律,可理出头绪,人间的纠纷也会有了结之日。后半部分是达巴现场布道,分清人与鬼的界线,分清好与坏、美与丑。打发·鲁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25页,6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鲁衣衣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按摩梭人风俗,若死者为女性,且其丈夫还健在,送葬时就要为她陪葬一只公鸡,代表其丈夫,并唱此歌,用意是让公鸡陪伴死者的亡灵回到祖先故地,让亡者灵魂有伙伴,不寂寞;若死者丈夫已亡故,就不必举行这一仪式。歌词叙述的是:死者一个人上路,路途遥远,如果孤独无依,她就会回来找亲人,于是灵魂回不到祖先的故地;所以送一只鸡给她作伴,让其途中不寂寞,安然回到祖先故地。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4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玛咪祝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玛咪”指酥油灯,“祝”即点上或点燃。这是葬礼时为死者点酥油灯时吟诵的口诵经,内容是劝慰死者安然离去,别为后人担忧。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记录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6页,1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劝转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在死者入土或火化前,亲人们吃离别饭时念的经。其内容,是表达生者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哀怨心情,并请死者的魂灵在祖先的居住地保佑家中的儿女子孙们。打发·鲁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6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日迟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悼念亡故的本氏族亲人时唱的抒情歌,一般是在向亡者奠酒时念唱。其内容是说,逝去的亲人离开了人世间,解脱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痛苦,丢下自己的家园,去了另外一个乐园。唱词抒情、缠绵、凄婉,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亡者的怀念。打发·鲁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10页,3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亚达克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哭丧时唱的怀念歌,主要是叙述死者生前的种种美德,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怀念之情。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记录、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6页,1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金明石高峰)
为母亲祝福 纳西族摩梭人丧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这是女儿为去世的母亲唱诵的丧俗歌,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歌中唱道:“我请来了能歌善舞的人们,我手捧香茶美酒敬他们,我烧起浓浓的檀香枝叶,送母亲走上回去的路程。喇嘛的摇铃响了,那是为我母亲在祝福。”玛咪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9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神篓歌 纳西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民间有供奉家神的习俗,家神的象征物为神篓,用竹篾编制而成,内放柏枝制作的小木塔、神石、祭粮,象征祖先保佑子孙昌盛、家庭富足。此歌叙述了编制神篓的过程:一位猎人向高山上的砍柏人要来三根柏枝,用它制作篓中的柏塔;向采石人要来三块石头作成嘎神供奉;要来三根绿竹编制神篓;又要来三捆麦子作祭粮,神篓便制作完成。反映了纳西族先民祖灵崇拜、生殖崇拜的观念。和荣海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3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开年歌 纳西族年节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送旧迎新之时,纳西族家庭有唱此歌之习俗。歌谣主要表现了人们除旧迎新时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展望。歌中说:过去曾经历过水灾、火灾,“山沟里泛起洪水,坝子里滚过波涛,坡上的土块被洪水卷走”,“猛烈的大火曾熊熊燃烧,火星飘到坡头”,“坡上的荆棵被烧焦”;而现在冬去春来,灾难过去,“正月就要到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愿新的一年幸福安康,愿新的一岁丰收在望,愿纳西人富足的家乡,开遍五色七彩的鲜花”!和锡典唱述,戈阿干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7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忍成调 纳西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忍成调”是流传在三坝纳西族中的传统歌调,只在春节、火把节等重大节日里唱跳。歌谣,首先是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不敬父母者,敬天有何用”?“敬地有何用”?“唯有尊父母,宁不敬上苍”,“宁不敬大地”。接着,歌谣赞美家乡的山水:“高山穿绿衣,是树为它穿;高山系彩带,是云为它系;高山穿黑靴,是土为它套”。和年恒唱述,杨正文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谷气 纳西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三坝纳西族在男婚女嫁、建房竖梁柱、乔迁新居之时,要唱诵古歌调“谷气”。其内容主要是远古始祖与天神繁衍人类和婚嫁礼仪兴起的故事:“盘”和“善”结缘,“高”和“吾”结缘,孔雀、蝙蝠当媒人。“白鹤当媒人,带黄色金花,上天十八层”,为始祖崇忍利恩娶来了天神之女翠红保白。他们“好男育三个”,“老大为藏族,后代像高山树木一样繁多”;“老三为白族,后代像树叶一样繁多”;“老二为纳西,后代像天空布满星,大地生满草一样繁多”,于是婚嫁兴起,人类社会得以发展,民族得以形成。和年恒唱述,和尚礼记录、整理。收入《中甸县民间歌谣》,32开,2页,80余行,云南省中甸县文化局、民委1991年编印。 (陈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