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诗与叙事诗:揭示纳西族先民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发展史

史诗与叙事诗:揭示纳西族先民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发展史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诗叙述神蛋孵出东主与术主和分别属于他们的黑、白天地,神山神海。后阿璐被术主残杀,耿饶茨嫫殉情死去。东主为报子仇召集族人进攻术地,在天兵天将帮助下彻底消灭象征邪恶黑暗的术主部落,天地一片光明、和平、繁荣。反映了古代纳西族先民的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发展史。二人备好口粮马具,办好货物起程上路。女子挣钱为男子买猎犬。(陈烈)游悲纳西族叙事诗。

史诗与叙事诗:揭示纳西族先民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发展史

创世纪 纳西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载于东巴经,民间亦有口传。全诗共四章,第一章“开天辟地”,叙述天地混沌之初创世神“在布置万物”;万物、人类及善神、恶神均从神鸡下的蛋中诞生;男女众神开天辟地,共创神山;人类从海里的一个神蛋中诞生,传至第九代,藏族、纳西族、白族共同的始祖崇忍利恩出世。第二章“洪水翻天”,讲述崇忍利恩兄妹婚配,招致天神发怒发洪水淹灭人类,唯始祖得神助度过洪灾,与天女衬红褒白相爱。第三章“天上烽火”,讲述天女带崇忍利恩上天向天神求亲遭刁难。在天女帮助下始祖完成天神交办的几件难事,终于与天女结成天地良缘。第四章“迁徙人间”,讲述始祖与天女带上天神赐予的畜种、谷种顺着天梯回人间,途中战胜了恶神降下的瘟疫、祸水,克服各种困难,终于迁到大地扎下根。他们生下的三个儿子不会说话,使者蝙蝠上天获得天神开启人类智慧的秘诀,三个儿子终于会说话,各说一种语言,分别成为藏族、纳西族、白族的祖先,从此各民族兴旺发达。反映了远古传说时代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纳西族传统的世界观。和芳、和正才唱述,王宗孟、王远智等搜集,赵净修、和锡典等翻译,景文连、张俊芳整理。单行本,32开,88页,2 20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陈烈)

黑白之战 纳西族英雄史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作品载于东巴经,民间亦有口传。全诗由“天地初始”,“战争起源”,“术主行盗”,“术子用计”,“米委丧生”,“初战白海”,“身陷魔窟”,“东、术决战”,“光明永存”等部分组成。史诗叙述神蛋孵出东主与术主和分别属于他们的黑、白天地,神山神海。为争夺神树,东主和术主的部落发生战争。术主之子米委骗东主之子阿璐到术地开辟天地,企图加害之,不料自己却死于阿璐的刀下。术主为报子仇准备进攻东地。术主之女耿饶茨嫫为兄报仇,用女色引诱阿璐到术地,将其擒住,结果二人真心相爱生下一双儿女。后阿璐被术主残杀,耿饶茨嫫殉情死去。东主为报子仇召集族人进攻术地,在天兵天将帮助下彻底消灭象征邪恶黑暗的术主部落,天地一片光明、和平、繁荣。反映了古代纳西族先民的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发展史。和锡典等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80年第1期,16开,16页,2 000余行。 (陈烈)

鲁般鲁饶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记载于东巴经的名篇,民间亦有口传。题目中第一个“鲁”本指未婚男青年,兼有种族之意,此处泛指男女青年;“般”意为迁徙;第二个“鲁”(去声)意为牧;“饶”意为下来。整个题目意为“牧儿牧女迁徙下来”。全诗由“抗命”、“妆饰”、“迁徙”、“阻隔”、“遭斥”、“盼望”、“双殉”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是:男女主人公朱古羽勒排与康美久命金一同在高山牧羊,向往外界,打算“迁徙去远方”。但父母阻挠他们,筑起九道白墙、七道黑墙不让他们往外跑。他们积极作准备,找矿炼金属、制造工具,打好金、银、铜首饰装扮一新,做好竹笛口弦,决定秋季迁徙。朱古羽勒排被父母拦截回家,久命金请鹦鹉带信叫羽勒排迎娶她,遭到羽勒排父母的侮辱、训斥和拒绝。久命金又多次递信盼望恋人来接她,久盼无消息,绝望中到十二岩子坡上吊殉情。羽勒排寻机冲出囚牢奔向恋人殉情地,火化久命金遗体时自己也跳进烈火中,二人化为两朵白云相伴在蓝天。反映了旧时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男女纯贞爱情的摧残,以及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芳、和正才等唱述,牛相奎、赵净修记录、整理。单行本,32开,70页,1 80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陈烈)

赶马之歌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系纳西族欢乐调。其主要内容是:男子牧马养马,长大成人立志做个赶马人;女子从小以割草为生计,成人之后与赶马阿哥一同赶马“串地增见闻”。二人备好口粮马具,办好货物起程上路。马帮到中甸、维西、普洱贩回茶叶、酥油,主人公“养马一层乐,赶马一层乐”。马帮又去拉萨驮回氆氇,去保山驮回丝绸、绡呢、绒线等。二人还同赶大理三月街,置办中药材等货物,再去南方贩卖,赶马往昆明“去做好生意”。二人相随相伴,“哥妹肩并肩,赶马畅心怀;喝水井易忘,此行永不忘”。反映了赶马人劳动的艰辛和爱情生活的欢乐。和锡典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原野》1991年第1期,16开,9页,500余行。 (陈烈)

猎歌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这是纳西族著名歌调“欢乐调”中的经典之作。全诗由“身世”、“养狗”、“出猎”、“失狗”、“追寻”、“获鹿”、“团聚”、“赶街”等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是:男女主人公都出身贫穷家庭,相互同情,并生爱慕之心。女子挣钱为男子买猎犬。男子备好一切打猎工具和所需物品后,上山打猎,在追马鹿时猎狗丢失,最后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找回猎犬,并猎到马鹿。男女主人公将猎物拿到街上卖,换来生活用品,欢乐无比。反映了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和福妹、和锡典唱述,阳关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79年创刊号,16开,10页,800余行。 (陈烈)

游悲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游悲”又译为“游本”,意即“殉情调”,是纳西族传统大调“苦情调”中的名篇,流传广泛。全诗由“诉苦定情”、“求卦准备”、“出奔”、“到达理想乐园”四部分组成。其内容是:男主人公是在家中无地位的次子,备受生活煎熬;女主人公在家当牛作马劳苦不堪,从小就被许配了人家,被爹妈“卖”了。二人命运相同,相怜相恋,决定外逃。二人逃奔到雪山,爱神吹着口笛迎接他们。最后他们来到乐园“游翠第三阁”,拣来殉情信物去殉情。他们的灵魂到达了雪山理想乐园,过上了理想的幸福生活。反映了过去封建包办婚姻给青年男女造成的不幸,及男女主人公对理想爱情的勇敢追求。和顺良唱述,和时杰记录、整理。载《山茶》1985年第1期,16开,16页,2 000余行。 (陈烈)

达勒·乌萨命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诗由男女主人公相恋私定终身、父母逼嫁、富家迎亲、女主人公殉情化石像等部分组成。“达勒”是丽江的一个地名。诗中,乌萨命姑娘是七姊妹中的大姐,美丽善良又能干。她已有了意中人并私定终身,但父母将她许配给富家子,逼她出嫁。很快富家来迎亲,她被逼上花轿。乌萨命的情人得知后追赶上来,却被富家子杀害,乌萨命殉情死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将她吹到对面山崖上化作一尊石像。传说只要人们对着石像呼唤,就会听到她答应;若将要发生旱灾,她会叫人们准备抗旱;春天,她和布谷鸟共同歌唱,唤人们去播种。反映了纳西族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旧时封建包办婚姻对青年的残害。和锡典唱述、翻译,周良沛记录、整理。载《红岩》1957年第8期,32开,92页,2 000余行。 (陈烈)

逃到好地方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男女对唱的歌。在歌中,男主人公诉说了其家庭所处的艰难困苦境地,和包办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女子则诉说自己被强逼嫁到夫家后过的非人生活:“身受他家欺,心受他家磨”,“妹嫁那一家,像锅把妹煎”。二人互生同情,并相互爱恋,决心逃婚而不殉情,认为“死了不光彩”,要“学鸟高处飞”。他们翻山越箐到江边,靠溜索冒险过江,逃到无人之地开创新家园,“辟出好地方,同度好时光”,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同走一条路,生死走到底”。反映了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罪恶及男女主人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福妹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原野》1988年第3期,16开,8页,600余行。 (陈烈)

牧歌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诗由“孤单阿才哥”、“来到高山上”、“丢羊好心焦”、“找到好食粮”、“可怜阿琚命”、“逃婚到牧场”、“开辟新家园”等部分组成。长诗叙述的是:男主人公阿才排行老二,在家中无财产地位,被逼为奴去放羊,孤苦寂寞,成天只能与猎狗为伴。他与放猪姑娘阿琚命相爱,后来因为羊丢失,他被迫逃上高山,与阿琚命失去联系。他一人在高山受饥寒煎熬,受野兽、山洪威胁。女主人公阿琚命则受后母虐待,被逼出嫁,决心逃婚到牧场去找阿才。阿琚命与阿才终成眷属,靠勤劳的双手开辟了新的家园。反映了旧时纳西族青年男女勇于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枷锁,不甘受奴役,勇敢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奋斗精神。和锡典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80年第2期,16开,10页,820行。 (陈烈)

买寿岁 (一)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诗中叙述的是:泸沽湖边住着一对家财万贯的姐妹。她们为积攒金钱、家产而耗尽了青春,为此十分悲伤,企图用金钱买回青春年华。她们去了许多地方,只见卖绸缎、卖珠玉、卖金银等的,却不见卖寿岁的。她们去时草木、大地青翠碧绿,她们返回时这一切却已变得没有了生机。这些经历,终于使她们领悟了“人与物同性,人也会衰老。物华不可留,任它衰老去”的道理。于是她们坦然面对人生,回到家乡,放走家中的骏马,让它们在山谷间变成野驴;将白米撒入山谷变成白雪。姐妹跃入深谷,变成玉龙山,永远伴着不老的大地苍天。反映了纳西族先民对金钱、物质与生命的认识,以及珍惜光阴的思想。仲文魁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15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买寿岁 (二)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诗属纳西族古挽歌,东巴经有记载,民间亦有口传。全诗分序歌与正文两部分。序歌唱述世上万物均有辞世魂归天地的一天,人也要去“极乐世界”,由后代送其归去。正文分六节,唱述远古的先祖阿木群为积聚家产而耗尽青春年华,在成为富翁后,才忽然发觉自己“两鬓染白霜”,悲从中来。他赶着马帮驮上金银,要去买回寿数;可走了许多集市,只见卖各种货物,却不见穷人家儿女出卖年龄,也不见穷人与富人互换寿岁。阿木群只好忧伤地返家。沿途,他看见来时见到的充满生机的树木山水,已变得衰败,终于知道山河大地也会老,领悟了金钱买不回青春的道理。于是,他将所带的金银倒入海中,一身轻松。儿孙迎他回到家中。他让后代继承家业,自己安然离世,“魂魄乘着仙鹤登天堂”,子孙永远怀念他。反映了纳西族先民素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四顺等唱述,木丽春记录、整理。收入《纳西族普米族歌谣集成》,32开,11页,300余行,丽江地区群艺馆、民委、文化局编印。 (陈烈)

鱼水相会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诗为纳西族传统大调“相会调”的代表作之一,流传广泛,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是:玉龙雪山积满的雪在夏日消融,变成金水,独自寂寞地流淌,无人为伴。山峰上长着翠柏,柏叶落进雪水变成金鱼。鱼水相伴,欢乐同行,彼此心相连,合力战胜各种艰险:绕过高山到山脚,流到依谷街躲过打水人;到了大理地方躲过姑娘们的舀水瓢;到了昆明,金鱼躲过男子的钓鱼钩。最后,鱼水到了北京的绿油海,在海口跃上龙门,金鱼变青龙,雪水变绣球,终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和爱情。歌中唱道:“(男)美丽天宫里,星宿来围绕。……白云变明珠,明珠在当中,青龙绕明珠,相会不再分。(女)泉水变明珠,小鱼变青龙,星宿来围绕,一直上天宫。明珠和青龙,双双来相会,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反映了纳西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顺良等唱述,和锡典、李学文翻译,徐嘉瑞、和鸿春记录、整理。收入《相会调》,32开,20页,1 000余行,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 (陈烈)

蜂花相会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此诗以象征手法描述一对情侣不畏艰险、执著追求幸福爱情生活的经过。诗中以蜂和花象征男女主人公。鲜花娇艳芬芳,青春无限美好,体现女子正值青春好年华,纯真无邪,渴望幸福爱情得到阳光雨露滋养蜜蜂辛勤、热烈、浪漫、飞舞花丛中,体现男子大胆勇敢向女子求爱。但纯贞爱情要面对困难与磨难。男女主人公为爱情不畏艰难险阻,历经漫长行途和阻挠艰险,二人终于像多情艳丽的鲜花与狂热执著的蜜蜂一样甜蜜幸福相会在一起,享受永恒的爱情,生死相依,永远不分离。反映了纳西族青年男女对纯贞永恒爱情的热烈追求、向往,以及为理想执著不舍奋斗的精神。和顺良等唱述,和锡典、李学文翻译,徐嘉瑞、和鸿春记录、整理,收入《相会调》,32开,20页,1 000余行,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 (陈烈)

尤实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旧时三坝纳西族的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每逢农历五月、十月、冬月聚会时,要唱这首歌。歌的内容是:男女主人公在家庭中无地位,没有恋爱自由,于是准备好盘缠,半夜出逃,离家到密林深处。二人一路往前逃,用皮筏过江,又骑马赶路,买好新衣物和口弦、竹笛,决心双双殉情,以生命奠祭爱神。反映了旧时封建包办婚姻给青年男女造成的悲惨命运。杨阿三唱述,和尚礼记录、整理。收入《中甸县民间歌谣》,32开,4页,200行,云南省中甸县文化局、民委1991年编印。 (陈烈)(www.daowen.com)

牧象姑娘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其内容是:牧象姑娘在领主家为奴隶,与大象相依为命,忍受饥寒,只能对大象倾诉贫苦而痛苦的遭遇。后来牧象姑娘被赶出领主家。牧象姑娘遇到青年猎人,得到他的同情与帮助。猎人也是领主的奴隶。牧象姑娘与猎人相同的命运使他们互生同情与爱恋,终于结合在一起,过上了甜蜜的生活。反映了旧时纳西族青年男女痛苦贫穷的生活和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敢精神。和顺良唱述,牛相奎、李即善记录、翻译、整理。载《玉龙山》1981年第4期,16开,5页,1 000余行。(陈烈)

神秘的金鹿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诗由序歌“雪山玉湖边”、“月亮降人间”、“财主两父子”、“木屋遭灾祸”、“射虎遇金鹿”、“寻药过大河”、“斩妖定姻缘”、“下山报仇冤”、“山歌唱起来”等部分组成。其内容是:玉龙山下玉湖边一对老夫妻生下儿子亨美,全家以打猎为生。山下财主父子如虎似狼,无端杀害亨美父母,烧了亨美家的房屋。亨美无家可归,“白天吟悲歌,夜晚岩洞眠”。一天,享美在山上见到一只金鹿被黑虎追赶,他射杀老虎,救下金鹿。金鹿是一只神鹿,它帮助享美重建了家园。财主知道后,偷走神鹿,向它要金银财宝而不得,反被神鹿惩治,财主便把神鹿毒死。亨美决心上神山找来起死回生药救神鹿。一路上,他得到神鱼、神牛等的帮助,又从妖魔手中救下阿枝姑娘,两人定下姻缘。亨美得到药后返回家乡,救活神鹿。神鹿降下宝剑杀了财主,乡亲们烧了他的房屋,分光他的财产,终于报仇雪恨。享美与阿枝姑娘完婚。从此玉湖边和平安宁,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反映了旧时纳西族人民为追求正义、争取美好生活不畏强暴勇敢斗争的精神。和福妹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80年第3期,16开,12页,1 000余行。 (陈烈)

大鹏之歌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诗共十部分。其内容是:神鹏是十八层天上丁巴什罗大神身边明断是非的正义之神。人类与龙族是同生于地上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分家后,将明珠帽作为传世宝物共享。恶毒的母龙娜布偷走宝帽,强占天地九成财产。人类无法生存,上天求助于神鹏。神鹏同情人类,来到神海边审问恶龙的罪行。恶龙反诬人类乱砍乱伐、捕猎动物、污染水源,又在丁巴什罗大神面前状告神鹏和人类。最后由大神和神鹏主持公道判是非,“大鹏站左边,举头来作证,什罗站右边,举手来作证,娜布忏悔了,对天来发誓,对地来发誓,今日今时起,不欺负人类,只带好处来,不带灾难来”。娜布与人类订下盟约。“人们胜利了,拿回九成天,拿回九成地,拿回九成房。”人类与龙和解,恶龙将明珠帽献出,得到人的原谅。为谢神鹏之恩,人将明珠帽送给神鹏。从此人类与龙和平共处,天地间安宁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古代人类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些思考。杨增华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80年第2期,16开,12页,2 000余行。 (陈烈)

金筝之歌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其内容是:男女主人公克服种种困难寻找制作乐器的材料。他们跑遍九座高山、七条深箐,砍伐香木、金竹,找来黄丝线作琴弦。然后两人共同努力,制作好金筝、竹笛,弹奏出合心合意的乐曲,共同欢乐。反映了古代纳西族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成就。和锡典唱述,李缵绪记录,和鸿春翻译、整理。载《边疆文学》1978年第6期,16开,4页,100余行。 (陈烈)

烧香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纳西族聚居区。其内容是:一对有情意的青年男女,相约去西藏拉萨进香,以求生活富足、爱情美满。二人做好各种准备,择定日期出发。一路上,他们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但心中怀着的对神佛的虔敬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支持着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险阻。二人互相帮助、关心爱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经过长时间的远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圣地拉萨,向神佛敬献香火,祈祷佛祖恩赐幸福和美满姻缘。和成典唱述,白庚胜记录、整理。稿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白庚胜处,16开,20页,2 000余行。 (陈烈)

阿普三多的传说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诗中描述了有关丽江纳西族传统节日三多节(即三朵节)起源的传说:古代一牧羊女在白石边做梦后有了身孕,于二月八日生下英雄三多。三多在玉龙雪山成长,神威无比。古纳西王国被外族侵略,他投奔木天王,身披白盔白甲,骑上雪白的战马,英勇杀敌,立下大功,帮助纳西族人开创基业、拓展疆土。三多死后变成一只白马鹿,木天王正要射杀它,它又变成一块白神石,“木天王的心里明白,白石是阿普三多的化身”,于是“他在白石上塑了三多的神像”,又在白神石边修庙祭祀,将其奉为纳西族的民族保护神、胜利神,将其生日二月八日定为敬祭日。从此以后,就有了三多节。和顺良唱述,木丽春记录、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8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葬礼的传说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诗中叙述的是:古代,人们没有丧葬礼仪,人死后,人们将尸体抛于野外、挂于树枝上,甚至食尸肉导致“天地不干净”。为学会葬礼,人们派神鸟上天去听诸神的指示。诸神对神鸟说:“你来寻葬礼,人间的正道,要是行火葬,要分男和女,要分老和少。”“男尸用九筒柴,女尸要用七筒柴,架上尸体才能火化尽,天地才干净”。诸神还说,除了火葬,葬礼中还要祭天地大神,还要用松木为亡灵做神牌,遵循以上礼仪规矩就会六畜兴旺、粮食满仓,人们儿孙满堂。神鸟将诸神的旨意转告人类,从此火葬的礼仪兴起,并一代接一代传延下来。和年恒唱述,和尚礼记录、翻译,兰文亮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3页,12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陈烈)

虎跳峡的传说 纳西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西族聚居区。诗中叙述的是:巴颜喀拉山下一对老夫妻生养了二男三女。其中大儿子叫玉龙,二儿子叫哈巴。三个女儿长大成人,父母要把她们嫁到西方,她们不愿意,在举行婚礼时逃离了家乡。东方渔郎爱慕三女儿金沙姑娘,金沙直奔东方会情人。大姐劝阻妹妹不成,一怒南奔,变成怒江;二姐一急化为澜沧江。父母命儿子追堵三妹。玉龙、哈巴二人堵在金沙必经之路上,约定轮流休息,醒着的人负责守路口。哈巴守路口时,听到金沙姑娘美妙的琴声后沉醉入梦乡,金沙趁机悄悄穿过险关,一路笑声到东海。玉龙气急“抽出长剑泪如湍”。因哈巴失职放过金沙姑娘,玉龙一怒砍下他的头,哈巴的头落入江心化成虎跳石。兄弟二人转身背对背化为雪山立江边。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家乡壮美河山的热爱。杨增华唱述,杨世光记录、整理。载《玉龙山》1981年第1期,16开,3页,200余行。 (陈烈)

子土从土 纳西族摩梭人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叙述了天地日月的形成和人类及其他各种生命的诞生过程。反映了摩梭人祖先对人类和万物起源的认识。阿布·高若、打发·鲁若等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42页,2 0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哈那古 纳西族摩梭人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叙述摩梭人的祭司达巴出道的由来及世间人类生产生活应遵循的世俗规矩。反映了摩梭达巴教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9页,2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普若普独鲁和鲁西之纳哈 纳西族摩梭人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此诗叙述了两部族间发生战争的缘由及战争的场面,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反映了古代摩梭人祖先族群内部的群体关系,以及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关系。打发·鲁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8页,2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子娟 纳西族摩梭人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聚居区。诗中讲述了人类蒙昧时代的生活情景:那时的人们,分不清日月星辰和酸甜苦辣,不会种植和养家畜,人鬼混杂而居。之后,人们经受了许多苦难和折磨,历经千辛万苦,进行了多次迁徙,承受了许多失败,最终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和生存环境。反映了摩梭人先民创造农业文明的艰辛和智慧。阿布·高若唱述,拉木·嘎吐萨搜集、翻译。收入《摩梭达巴文化》,32开,7页,1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金明石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