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犹如古人著书立说。古人立言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凰乃百鸟之王,其头美丽至极,窥其首则欲观其全貌;猪肚为豚之主躯,其曲折而又富于变化;豹尾则具
有雷霆万钧之力。
上课也应当如是,其导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其主体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其收束自然天成,而又富于机巧。
精巧的收束是教学艺术的技巧之一。其自然、圆满、新颖、富于机巧。
精巧的收束,自然而不造作。它是教学艺术中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它与其它教学艺术技巧相映成趣,如果说新颖别致的导入,拉开了教学艺术的序幕,那么,精巧的收束则为课堂教学艺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精巧的收来是由其它教学艺术环节顺理成章地过渡而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自然发展。它不露任何雕琢痕迹,尽显教学艺术的天然风采。
精巧的收束,圆满而不空虚。收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缺陷,超出课时的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又恰似狗尾续貂。精巧的收束似饱满的种子,它有着充实的内容,它不是花里胡哨的空虚卖弄。它收取的是沉甸甸的稻穗,而不是秕谷。聪明的施教者往往采用“卒彰显其志”的艺术手法,将精巧的收束形式与充实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受教带着理性的种子满载而归。
精巧的收束,其新颖而又富于创新,形式多样而又富于变化。新颖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的共性,新颖则具有吸引力,新颖则便于激发学生思维,新颖的导入与别致的收束相照应,便形成了首尾呼应之势。如果导入引人入胜,而收束枯燥乏味,势必导致前功尽弃。一堂精彩的课,是施教者弹奏的一曲优美的教书育人的乐章,其中跳动的每一个音符,飞扬的每一个旋律,都具有其各自独特的艺术功效。弹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凝聚了弹奏者的全部心血,倾注了弹奏者的全部情感。受教则越听越入神,越听越痴迷。
创新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的活的灵魂,是孕育新的艺术技巧的母亲。没有创新便谈不上教学艺术技巧的新颖性,更谈不上教学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艺术技巧与形式,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
变化是创新的另一种形式,施教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于变换中交替使用各种教学艺术技巧与形式,其何尝又不是一种创新。试想,如果施教者每日让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即使其旋律再优美,也只是“老调同弹”,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之可言。
精巧的收束,独特而又富于机巧。任何一种教学艺术技巧无不闪烁着施教者智慧的灵光。艺术不能没有灵感,不能没有悟性,不能没有机巧,它更需要神来之笔。施教者的聪慧灵性聚焦成教学艺术的闪光点,这闪光点是教学艺术的神来之笔,它对于启迪受教思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艺术的神来之笔,其并不神秘,它是施教者汗水、智慧、情感、心血的结晶,施教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用心血浇灌教学艺术的常青树,便能结出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便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艺术的技巧,便能创造性地总结出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精巧的收束形式。教师常用的收束形式有:
提纲挈领式。
教师以精炼而又概括的语言,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授完“分析与综合”
之后,笔者给学生作了以下概括:“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要注意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虽然很多,但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便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较多,头绪不清,现实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这种概括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尾呼应式。(www.daowen.com)
施教者在导入新课之时,有意识地埋下一道“伏笔”,诱发学生思维。在收课之际,续说前论,以形成首尾呼应之势。采取这种收束形式,教师往往采取发问式导入新课,提出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作为诱饵,但并不急于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随着教学进程的向前推移,课堂知识情境的逐步展开,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模糊走向明朗,这时教师前问重提,要求学生作出回答,可谓水到渠成。
诱发式。
教材的新旧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师根据这种逻辑联系,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在新课结束之际,教师可有意识地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着密切关联的理论或实际问题,诱发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索。在导学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市场的调节是万能的吗?”在导学完“运动观”之后,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事物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让学生下课之后,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思索,去寻求答案。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预习了新知识,并为下堂课的教学作了思想和认知上的准备,可谓一举数得。
深化扩展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其必须贯彻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新课结束之际,教师对书本知识作必要的深化和扩展,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际的深度广度作进一步的探求。在导学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这其中包含了什么经济学道理?”采取这种收束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答式。
教师将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编制成各种题型,它包括知识型、实际型、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型等。并将这些题目交给学生,要求学生直接作出回答。这种问答式的收束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及时地检验教师的自身的教学效果。在导学完“民族的基本特征”之后,笔者为学生编了这样几道题目:民族的科学含义是什么(知识型),中国的汉族和日本的大和民族属于同一种族,为什么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型)?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形成两种不同的对弈方式,这其中反映了民族的什么特征(实际型)?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基本上掌握了所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交谈式。
教师在授完新课之后,与学生平等而又亲切地交谈,让学生敞开心扉,谈书本知识,也谈实际问题,轻松自如,无拘无束,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种收束形
式,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也便于将学生存在的理论或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的收束和导入一样,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堂课教学的具体情境,灵活地加以把握,并将课堂教学的导入,主体和收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主体为中心,首尾呼应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技巧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贯串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有声的口头语言的生动表达到无声的势态语言的密切配合,从直观的板书设计到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一堂课的总体布局到课堂结构的优化,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到圆满有力的收束,从形象的设喻到自然的过渡,从巧妙的设疑到恰到好处的点拨,从新颖的发问到精当的练习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施教者教学艺术的水准。一位教师要想将一堂讲活,就必须熟练地把握各种教学艺术技巧,而各种教学艺术技巧,无一不是施教者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此可谓无“巧”课不活,巧从教中来。
2003.2.12龙山耕夫初稿于东乡一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