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表达艺术: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表达艺术: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也必须是声、情、形、神的巧妙组合。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是课堂教学表达艺术的完美境界。声音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外壳。声音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类比功能和象征功能,尤以表情功能最为突出。造“情”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仪表,教态,外在气质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外在的独特的形式。

课堂教学表达艺术: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教学方法

上课犹如评书。评书艺术以声、情、形、神四字见妙,摹声则惟妙惟肖,叙情则如临其境,仿形则栩栩如生,拟神则活灵活现。听评书确实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也必须是声、情、形、神的巧妙组合。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是课堂教学表达艺术的完美境界。

声音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外壳。艺术化的有声语言包括音色、音质、音调、音速,也包括这声音所传达的内在信息。

耳朵是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主要器官之一。声音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类比功能和象征功能,尤以表情功能最为突出。声音的大小强弱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变化,和人的生理机制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它可以由声音引起上升-昂扬,下降-低沉以及悠婉、清脆、哀伤、呜咽等情绪反应,它使得本无情感因素的外物的声音,也带上了感情的意味。

教师的语言谈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听觉上的愉悦。粗语、脏语、空洞之语,听了使人生厌。声音响如炸雷,则震耳欲聋;轻若游丝,则听来吃力,丢三落四,东拉西扯,则语无伦次。“耳朵不像眼睛那么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字或一句不易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老舍语),教师应成为优美语言的传播者。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悦耳、亲切、和谐、自如,施教者娓娓道来,受教者如沐阳光,似坐春风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时而如高山飞瀑,时而似溪流潺潺,时而如狂风呼啸,时而似秋风晓晓,微风习习。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说理则丝丝入扣,逻辑严密;抒情则激情奔放,撼人心魄。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急迫时,让学生屏息静听;轻快时,又给学生带来会心笑意。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描人状物,则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剖析事理,则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富于启发,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比喻新颖,情真词切,穿插事例,借助手势,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趣,情理交融,妙趣横生。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既有滔滔不绝的叙说,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片刻宁静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信息。

它牵动着学生的思绪在知识的宫殿漫步。唐诗宋词,随手拈来,成语典故,引用恰当自如。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富于变化又充满情趣。庄严中夹着诙谐,肃穆中带着幽默,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侧耳聆听,此情此景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化的课堂氛围。这正体现了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魅力。

造“情”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包括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还包括营造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场合,作为交际一方的教师,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想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人际关系,教师就必须为和谐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架设桥梁。和谐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它来自教师民主的教学作风,谦逊的教学态度,充满人情味的叙说技巧。

民主的教学作风是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上的。师生双方拥有平等的探求知识的权利,平等地交流思想,平等地探讨问题,平等地交流看法。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允许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各种不同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即使个别学生的观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偏激性,也必须加以耐心的疏导与点拨,切不可以家长式的口吻加以训斥。须知、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从心理上拉近了师生的认知距离,为教师思想情感的表达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情境。

谦逊的教学态度是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拥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对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感”为己任(同时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知识的拥有绝不是向学生炫耀的资本,谦逊的教学态度更容易使学生由衷地叹服。

充满人情味的叙说技巧是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个道理的阐发,教师的叙说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表达效果。充满激情的话语为学生所喜欢;充满人情味的叙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充满鼓励的问话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在导学“民族的特征”时,笔者未曾发问先造“情”:“日本人喜欢喝青酒,青酒酿造了日本女性的温柔;俄罗斯人喜欢喝伏尔加酒,伏尔加酒酿造了俄罗斯人的豪放;法国人喜欢喝葡萄酒,葡萄酒酿造了法国人的浪漫。”“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政治学道理?”“这说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嗜好”一位同学脱口而出。笔者笑着说:“你已经闻到了真理之酒的芳香。不知哪一位同学可以与真理女神同杯?”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带着浓浓的人情味,饱含着鼓励与鞭策,既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情境,又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得到了适度的放松,为教师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创造了条件。(www.daowen.com)

教师的仪表,教态,外在气质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外在的独特的形式。

眼睛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之一,教师的仪表教态,外在气质,应给学生以视觉美。

衣帽服饰,乃附着于人体之上的外在之物,除防寒遮羞之外,还应讲究质地、颜色和式样;头发除了生理上的需要,也应作适当的修饰,或辫,或烫,或剪,或髻,形成一定的发型与格调,才能有效地显示出人的精神与风貌。在服饰打扮上,人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不必强求一律,但同样的服饰,因穿戴者体型,外貌,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给人的视观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只有得体的衣着才能给人以美感。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师的衣饰穿着,音容,外貌,行为举止,无一不在学生的监督下,也无时不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教师的衣着服饰,应当与他的职业特点相适应。袒胸露臂太“洋”;花里胡哨太“俗”;黑衣粗布太“土”;中山装老成稳重,西装潇洒大方;连衣裙俊美飘逸,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谓之脏;男扮女装,奇装异服,谓之丑;整洁大方,端庄,谓之美。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他穿上那套衣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的外貌形象,在小弗郎士的幼稚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教师的外貌形象,在平素的课堂教学中,虽不能产生如此摄人心魄的力量,但它对学生潜在性、隐蔽性影响,那种无形的渗透力也不容忽视。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所展示的一系列的举止势态。诸如:表情,举动,姿态等。美的教态,自然得体适度,老成持重,而不流于呆板;谈笑风生,而不流于滑稽;潇洒飘逸,而不流于矫饰;文静雅致,而不流于孤高。

教师的举止势态,美丑之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站如磐石,脸若冰霜,两臂僵直,缺乏美。上蹦下跳,两手飞舞,唾沫乱飞,可谓丑。抬腿举手之间,分寸有度,眉宇脸宠之间笑容可掬,不失为一种美的神采,美的风度。两手撑着讲台,两眼盯着教案,摇头晃脑,堪称丑态,美从何来?

教师的仪表,教态,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潜在性影响,加里宁曾如是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们心理上多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那些隐性的不被人们关注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渐变中,给受教者施加一种无形的渗透力,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美的仪表,美的教态是教师内在美的自然外现。它也依赖于教师平素的刻苦磨炼。它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它给学生以无形的心理暗示,于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信息,成为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独特的、外在的、辅助形式。

板书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静态的直观形式。艺术化的板书,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不仅使学生赏心悦目,而且给学生以理性的启迪。

板书是色彩和线形的艺术,色彩和形体是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动人的情感反映的信息。线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特性,书法艺术更纯粹是线的艺术,“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真谛。

板书作为一种有形的直观语言,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

美的板书,清晰,整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美的板书,位置排列适中,正板书占居黑板中央,副板书位列两旁,正副协调,相得益彰。美的板书,色彩对比鲜明,以白粉笔为主要书写工具,黑白相间,辅之以关键点的彩色粉笔的点缀。美的板书,字体大小适中,行距间隔适度;美的板书,简明扼要,富于启发,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艺术化的板书,富于吸引力,学生看罢是一种美的享受,而那种丑的或曰不美的板书,看罢则令人难受。或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或字体过小,看来吃力;或字体过大,一块黑板容纳不下几个字的身躯;或杂乱无章,缺乏头绪,或各色粉笔一齐上陈,五彩缤纷,整个黑板恰似一块调色板,叫人看来眼花缭乱,试想,如此乱书一通,美又何在?不难想象,在这种板书格调熏陶下的学生,其作业本上又会绘出多美的“图画”。

势态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动态的直观形式。所谓势态语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施教者向受教者所展示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行为举止。势态语言相对口头表达语言而言,它虽不及有声语言那么含义丰富,但作为立体化的无声语言,自然有着它独特的教学功效。

如果将有声语言比作课堂教学艺术中弹奏的主旋律,那么,无声语言则是附着于这主旋律之上的装饰音。艺术化的势态语言,是施教者一展教学艺术风采的一个个特写镜头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去重庆谈判之际,他老人家登上飞机,拿着那顶银灰色帽,将手缓慢地举过头顶,突然一挥定格于空中,仿佛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策作家方纪凭着其生花妙笔,在《挥手之间》一文中将一代伟人的风采刻画得栩栩如生,深深地烙在读者心中。作为普通的施教者,由于其自身知识素养,个性气质的限制,虽不可能做出伟人式的惊人之举,但也不可在讲坛上随意乱挥。

四尺讲台是施教者展示教艺的舞台,其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目之下,施教者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面部表情都向学生传递着某种信息,它们都应该成为施教者表情达意的态势,眼可传神,面可表情,毫无含义的手足乱舞,挤眉弄眼,是教学艺术的败笔。

有经验的施教者,总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课堂情境以及学生思维兴奋状态等,在利用有声语言吸引学生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势态语言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灵活准确地运用好两种语言,以有声语言为主,以无声语言为辅,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或攥紧拳头,表达愤怒之情;或振臂一挥表达一种信念,此可谓充满激情,慷慨激昂。或送去一片赞喜的目光,此可谓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有声语言戛然而止,以冷峻的目光制止某一学生的违纪行为,此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艺术化的势态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教学风格逐步形成,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