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犹如绘画,中国画讲究布白艺术,一鳞一爪似巨龙翻腾,一马一蹄如万马奔驰。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其十分讲究留有余地,以求整幅画的均衡和谐,错落有致。一幅画如果不留空隙,全部绘满,是无艺术之可言的。
思想政治教学也必须讲究布白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其感悟、消化、吸收、析疑、辩思、讨论、练习。教师的导学,有断有续,断续相连;有快有慢,快慢结合;有张有弛,张弛并举;有缓有急,缓急适度。一堂艺术化的课,犹如一位优秀的小提手在演绎着一曲波澜起伏的乐章,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情境中品味、咀嚼着每一个“音符”(知识点)。它又如一位优秀的园艺师在浇灌花朵,让知识的甘露渗透进学生的心田。教师要想绘好课堂教学这幅画,就必须讲究以下布白艺术:
导学语言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无形的布白。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根无形的琴弦在学生心头弹奏。它慢似清风徐徐,快若骏马奔驰;缓如清泉漫过草地,急若江河一泻千里;断若珍珠落盘,续似银针穿丝。关键处(概念、原理)字斟句酌;疑惑处(疑惑点)咬文嚼字;难点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识记性知识一扫而过。
语言快如机枪射击,则尖锐刺耳,没有给学生留有任何思考的余地,犹如一位蹩脚的园艺师给花浇水,一桶水从花顶直冲而下,将花活活淹没;语言慢如老牛拉破车,则使学生昏昏欲睡。前者没有任何“布白”,后者则处处剩下“空白”如此语言从根本上谈不上布白艺术。
在导学“矛盾”这一概念时,笔者是这样实施其布白艺术的:
笔者采取启发式导入法,以平稳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一位妇人不慎将自己新买的一双鞋掉了一只到列车下,正当他人为之惋惜时,这位妇人不动声色地将另外一只鞋也扔到了窗外。众人为之不解,这位妇人平静地说:“这只鞋对我来说已没有用了,我将它扔到窗外,他人就有可能捡到一双新鞋”。这位妇人的豁达令在场的人心灵为之一颤。教师的讲述也使学生心中荡起涟漪。笔者接着平静地讲述道:“这位妇人的高尚人格令人敬佩,而其思维方式蕴含着什么哲理”?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矛盾的含义”(时间6分钟左右)。
尔后,笔者启发道:拥有与失去随时都可能发生,拥有意味着获得,失去则意味着损失,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但没有得则无所谓失,没有失也无所谓得,暂时的失去可能是为了永久的拥有,自己的失去则意味着他人的拥有。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这么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叫做矛盾。
这时,学生的思绪正处在兴奋与紧张之中,笔者顺势将上课的指针轻轻往前一拨,让学生用片刻时间欣赏书中漫画《他敢剪吗?》,并从中悟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深刻道理。
其后,笔者又播放了一段配乐美文《丑石》录音片断(时间3分中左右),轻音乐声中伴随着教师的点拨之声:在主人眼中这是一块奇丑无比的石头,它不知从何而来飞入主人院中,以其砌墙奇形怪状,以它放物无规无则,敲击坚硬如铁,弃之重达数吨,实在可恶之极。一日,来了一位考古学家,其端详了半天,欣喜发现,这是一块从天外飞来的陨石,其价值连城。此正可谓丑到极处,美到好处。教师富于情趣的点拨之声,牵引着学生的思绪,一步步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之弦不可绷得太紧。学生接纳新知识有一个咀嚼、回味、消化、吸收的过程,教师的导学必须遵循这一认知规律。
教师在导学“矛盾”这一概念时,没有给学生实行“满堂灌输”之术,而是通过艺术化的导学语言,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接受理性的启迪。整个导学过程就像教师精心谱写的一曲交响乐,既有激昂的旋律,又有舒缓的旋律,还有休止符。
导学环节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局部的对应性布白。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若干教学环节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它包括导入、设喻、设疑、点拨、设问、过渡、练习、收束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无不体现着教师的艺术匠心。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采取相对应的布白,则是教学艺术之中的又一技巧。(www.daowen.com)
新课导入的布白艺术。
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兴趣、诱发思维为主旨。它只是一出精彩演出的“序幕”,它需要新颖别致,但它毕竟不是高潮,它只不过是一堂课的发端,此时的思维之弓不可拉得太满。知识的难度不可太大,密度也不可太高。一堂精彩的课犹如一桌丰盛的“精神大餐”,这上的第一道菜不可过分“油腻”(知识太难、密度太高),应以打开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设喻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让学生学懂学通,学得轻松的艺术技巧,也是教师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的施教功夫。通过巧妙的设喻,将抽象概括的问题形象、直观、具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之弦得到适度的放松。
设疑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设疑,可以使学生一度松懈的思维之弦重新紧张起来。过度的紧张会抑制学生思维,过度的松弛也会窒息学生思维。设喻与设疑,一松一紧,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构成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
点拨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艺术技巧。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教师通过巧妙的点拨,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艺术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它不仅需要讲究点拨的方法,而且还必须善于把握点拨的“火候”,捕捉点拨的时机,当学生的思路一时受阻时,不要急于实施你的点拨术,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仍无法到达思维的彼岸时,教师再为其铺路搭桥。教学过程的片刻中断,学生思维的瞬间宁静,是思维火山爆发前的一种“沉默”。教学过程的这种断与续,学生思维激情的这种冲动与宁静,是教学布白艺术的另一种形式,它同样构成课堂情境的和谐之美。
设问的布白艺术。
这是一种开启学生心智的艺术技巧。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是思维之鸟的两只翅膀,教师问得巧学生则答得妙。然而,每一位学生思维之鸟的羽毛并非一样丰满,其思维能力高低有别,教师再精心的设问,并非学生人人都能对答如流,造成思维“卡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教师将如何实施你的教学艺术技巧?除了给学生必要的点拨之外,还必须给学生绷得过紧的思维之弦实施放松之术:或以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氛围;或以激励的语言鼓舞其思考问题的勇气,当某位学生回答出了某一问题的某一方面,甚至是极少一方面,教师也应该为其“喝彩”:“××学生已经遥望到了真理的曙光”;
“××学生快要接近真理的门槛”;“真理之神等待着你的拥抱”。教师适度的“调侃”是调节课堂氛围的“润滑剂”,它使学生过度紧张的思维之弦得到适当的放松。这一张一弛,相辅相成,是教学布白艺术的又一重要形式。
总之,教学的布白艺术贯串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果将教学艺术比作一支优美的交响曲,那么,教学布白艺术就是这支交响曲的“休止符”、“装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