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强势管理代理公司介绍

英国强势管理代理公司介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公司或工厂的投资者、股东、董事们大多数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无法亲自在印度管理公司,就把公司全权委托给在印度的管理代理公司管理。印度殖民地茶产业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代理公司和茶叶经纪公司三种组织形式阶段。在具体的运作上,管理代理公司根据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主的要求,双方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受委托派出董事、总经理、秘书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代理管理运作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

英国强势管理代理公司介绍

自169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约伯·查诺克发现了加尔各答村庄,并建立东印度公司贸易站以来,至1750年,加尔各答城市人口已经有12万多人。1772年,加尔各答成为英属印度政府的首府。19世纪初,加尔各答已经发展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政治、行政和商业中心。沿着胡格利河的东岸,屹立着一座座壮丽的建筑,豪华宅邸比比皆是,包括雄伟堂皇的英属印度政府总部——威廉堡、悬挂着眼镜蛇徽章的白色孟加拉俱乐部、仿照伦敦圣马丁教堂建筑的圣·约翰教堂、屋顶站立一只昂扬啼鸣的黑色公鸡风向标的圣·安德鲁教会、奢华的奥克兰饭店、皇家高尔夫俱乐部以及共济会会址等英式大楼。孟加拉地区殖民政府第一任总督、著名英国将领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在1750年就曾说过:“(加尔各答)是世界上除了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之外最邪恶的地方之一……”。

19世纪初始,大批英国商人赶上了帝国殖民地扩张的热潮,在繁华热闹的加尔各答克莱夫大街和芒果大街,一批实力雄厚的英国贸易公司、实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街道两旁的一幢幢大楼内聚集。18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垄断茶园后,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这两条大街上的实力强大的英国商业公司主宰和控制着印度殖民地茶产业和贸易的发展,这批商业公司就是当时被称为“管理代理公司”或“代理公司”(managing agency house或agency house)的独特的英国殖民地商业组织。所谓的管理代理即为那些英国人设立在印度的公司或工厂代理管理所有的商业运作,包括工厂或公司建立、任命或雇用雇员、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购买、产品销售等等。因为公司或工厂的投资者、股东董事们大多数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无法亲自在印度管理公司,就把公司全权委托给在印度的管理代理公司管理。管理代理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人才、经验以及与英属印度政府的良好关系,渗透进印度殖民地各个主要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其经营业务范围极为广泛,后来大多数发展为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加尔各答则成为这股商业势力盘踞的桥头堡,随后发展至孟买和南印度马德拉斯等主要城市。这股商业势力为追逐利润几乎无所不能,正如学者斯坦利·查普曼所言:“1815—1914年,重商资本主义(mercantile capitalism)或者众所周知的管理代理系统是印度商业、金融和产业的最主要力量。”1935年印度学者罗卡纳桑指出:“至今为止,除了合资银行外,印度的产业发展都与管理代理系统紧密关联并受其控制,重要的产业发展都不能在此系统之外独立地进行。”

印度殖民地茶产业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代理公司和茶叶经纪公司三种组织形式阶段。19世纪40年代印度茶产业起步阶段,英国东印度公司曾领导着印度茶产业的发展,随后一批敢于冒险的英国人或者家族公司、股份公司进入茶产业。这些最初投资茶叶种植业的公司投资规模都比较小,如英国第一家茶叶种植公司——阿萨姆公司的投资为50万英镑,第二家茶叶种植公司——乔哈特茶叶公司投资仅6万英镑。阿萨姆公司在阿萨姆地区商业化种植茶叶取得成功后,1861年英属印度政府颁布《荒地法》,允许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和宽松的条款购置荒地,旨在促进印度茶、棉花和其他作物种植业发展。这一法案的颁布,促使英国商人疯狂地大面积购置阿萨姆的荒地种植茶叶,引起了1862—1866年一股投机“茶叶狂潮”。由于过分投机,导致1866—1868年发生“茶叶危机”,致使许多中小茶叶公司和茶园运作困难或者倒闭。“茶叶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茶园被有能力、有资金、有长远眼光的大公司接管。英国市场对茶叶旺盛的需求、无竞争对手、印度低廉的土地成本、廉价的劳动力、低起步资本投资和成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等因素,使得英国本土公司和盘踞在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最初通过贸易发家的英国管理代理公司都敏锐地意识到茶产业将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产业。因此,这些公司以“茶叶危机”为契机,在英国本土银行的支持下,开始大规模投资、代理管理、控股、参股、兼并和重组许多中小型的茶叶种植园,组建规模更大的茶叶种植园,从而加速推动着印度茶产业的扩张,大大促进了英属印度茶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此外,管理代理公司开展的经营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进出口贸易、保险、银行、海运、担保和各种代理、经纪业务等。管理代理公司既开展参与创立新的茶叶股份公司,受托管理茶叶公司,为茶叶公司融资贷款或担保等管理和金融业务,还为茶叶种植园代理产品进出口销售、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劳动力招募等业务。在具体的运作上,管理代理公司根据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主的要求,双方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受委托派出董事、总经理、秘书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代理管理运作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一家管理代理公司甚至可以管理十多家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通过这种模式,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逐渐被集中在几家实力雄厚的管理代理公司手中,这些管理代理公司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轻易地牢牢控制和影响着印度殖民地茶产业资本、茶叶种植和茶叶贸易市场的发展。

至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强大的管理代理公司已逐渐控制印度大多数的茶叶公司或茶叶种植园,如1819年成立的吉兰德斯-阿博斯诺特公司,1843年成立的渣甸-斯金纳公司,1853年成立的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1856年成立的贝格-邓禄普公司,1859年成立的普莱费尔-邓肯公司,1861年成立的托马斯私人有限公司,1863年成立的安德鲁-尤尔公司,1868年成立的肖-华莱士公司,1867年成立的巴尔默-劳里公司、德文波特公司,1870年成立的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由斯蒂尔-麦金托什公司重组而成),1870年成立的詹姆斯·芬利公司(原芬利-缪尔公司),1872年成立的麦克尼尔公司、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黑尔格斯公司,以及1887年成立的麦克劳德公司等。

而在更早之前,英国的管理代理公司就在伦敦参与投资成立了几十家英镑茶叶公司,如1839年创立的阿萨姆公司,1859年创立的乔哈特茶叶公司,1861年创立的下阿萨姆公司,1862年创立的上阿萨姆茶叶公司,1863年创立的英国印度茶叶公司和印度察查茶叶公司,1864年创立的大吉岭茶叶公司和波洛凯茶叶公司等,投资金额从几万至几十万英镑不等。

1935年的克莱夫大街(今讷塔吉苏巴斯路),左边大楼是原巴尔默-劳里公司

每一家管理代理公司的起源、发展和壮大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英国人冒险发财的故事。印度殖民地的管理代理公司起源于19世纪初。1772年加尔各答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首府之后,加尔各答逐渐发展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政治、行政和贸易中心,聚集了众多寻求发财机会的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德国人、阿拉伯人、孟加拉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帕西人和中国人,以及几十年前就来到加尔各答的马尔瓦尔商人。马尔瓦尔人既放贷,也从事向中国出口鸦片和向英国兰开夏郡出口棉花等业务。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法案》,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印度市场完全向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放,使英国和印度的贸易进入一个新时代。印度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吸引着英国人,蜂拥而至的英国资本家、商人携带着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品进入印度,推销英国的产品。同时,将印度价廉物美的棉花、丝绸、靛蓝、香料、鸦片等原料运往英国、其他欧洲国家和中国销售,轰轰烈烈的贸易热潮瞬间席卷印度的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等主要城市。从英国本土来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公司或企业,前东印度公司的官员、职员、士兵,前东印度公司的供应商、经销商等,特别是后两者,非常了解和熟悉印度当地市场和贸易方式,也纷纷合伙在英国本土或印度建立和开办各种贸易公司和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由于印度与英国距离遥远,印度境内交通和信息沟通不便,便在加尔各答、孟买催生了一批专业的管理代理公司,专门从事投资、贸易或代理相关业务。

吉兰德斯-阿博斯诺特公司便是印度殖民地时期最早成立和最著名的管理代理公司。1819年,由托马斯·奥格威、约翰·格莱斯顿和吉兰德斯等人合伙在英国利物浦成立的贸易公司,最初在利物浦和格拉斯哥从事日用品和布匹的贸易,也从印度进口靛蓝等产品。1865年,该公司在印度涉足茶叶贸易和代理茶叶种植园管理,成为戈拉加特茶叶种植园和提瓦尔茶叶公司的管理代理公司;1870年涉足黄麻工厂管理代理;1881年转向投资印度铁路建设;1890—1910年,管理经营著名的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铁路公司;后来重点投资转向印度的煤矿、钻石锡矿金矿、铜矿等采矿业。

麦克尼尔-巴里公司是1915年英国第一大臣英奇凯普子爵家族收购了巴里公司、麦克尼尔公司和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三家老资格的管理代理公司合并而成的。1862年,阿萨姆一位茶叶种植园主巴里医生和茶叶种植者桑德曼合伙在伦敦和加尔各答分别创立了巴里公司,公司在今属孟加拉国的吉大港购置土地开垦种植茶叶,加尔各答公司负责在印度生产和采购茶叶,运往伦敦公司销售。麦克尼尔公司是1872年由苏格兰人邓肯·麦克尼尔和约翰·麦金农创立,最初收购了一家内河航运公司、一家煤炭公司和卡林恩茶叶公司,随后进入阿萨姆地区建立了茶叶种植园。基尔伯恩公司最初是1842年俄国人舍尼尔创立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1849年,英国人基尔伯恩加入该公司,公司名称改为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1860年,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并购了印度的两家保险公司,开始与茶叶公司合作。1865年,它成为印度第一家茶叶公司——阿萨姆公司的管理代理。1915年,英奇凯普子爵家族收购这三家公司,合并而成麦克尼尔-巴里公司,但三家公司依然各自独立运行。20世纪初,麦克尼尔公司表现尤为抢眼,管理着阿萨姆、察查、杜阿尔斯、锡尔赫特地区42个茶叶种植园,茶园总面积达到3.0422万英亩,土地面积11.2223万英亩,每年生产茶叶总量1600多万磅。

巴尔默-劳里公司是1867年2月1日两个苏格兰人斯蒂芬·巴尔默和亚历山大·劳里成立于加尔各答的公司。亚历山大·劳里1862年来到印度,在史密斯·巴里公司担任助理,1865年他成为该公司合伙人。1867年,他与斯蒂芬·巴尔默合作成立巴尔默-劳里公司,业务涉及航运、保险、银行、贸易和制造业,最初管理一些小茶叶种植园。1872年,公司开始代理管理一些大型茶叶种植园。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张,公司开拓了销售业务,将印度茶叶销往世界各地。1930年,该公司旗下管理的茶园面积达到2.8万英亩,年生产茶叶2000万磅,分销茶叶1000万磅。

斯蒂芬·巴尔默和亚历山大·劳里

沃尔特·邓肯

普莱费尔-邓肯公司是1859年苏格兰人沃尔特·邓肯在加尔各答成立的公司。沃尔特·邓肯出生于苏格兰西洛锡安郡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在格拉斯哥的普莱费尔-布赖斯公司开始他的商业生涯。1858年,22岁的邓肯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寻找发财机会。他于1859年10月在克莱夫大街创立普莱费尔-邓肯公司,作为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帕特里克-普莱费尔公司的合作公司。当时正好美国内战开始,英国国内棉花供应紧张,普莱费尔-邓肯公司大量采购印度棉花出口英国。普莱费尔-邓肯公司在美国内战期间从事棉花、布匹和黄麻的进出口业务,发了大财。在此期间,他认识了1850年就来到印度的查尔斯·莱基,查尔斯·莱基当时代理了察查地区的两个茶叶种植园,还从事虫胶、红花和黄麻的出口贸易。1861年,当查尔斯·莱基因健康原因离开印度时,他将生意转给了沃尔特·邓肯。沃尔特·邓肯开始正式进入茶产业,接收了察查地区的德洛和扎林格两个茶叶种植园,并开拓出口茶叶到美国的生意。沃尔特·邓肯的弟弟威廉·邓肯也来到印度加入他的公司。1875年沃尔特·邓肯和威廉·邓肯在加尔各答建立邓肯兄弟公司,并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创立沃尔特·邓肯公司。由于棉布业务减少,1880—1890年,公司将业务更多转向茶产业,进入杜阿尔斯地区接管代理多家种植园。至1890年,该公司一共管理12家茶叶种植园,种植面积2350公顷,每年生产95万公斤茶叶。1895年,该公司在杜阿尔斯和锡尔赫特地区增加了525公顷茶园。到1898年,其管理的茶园面积达3150公顷。至20世纪20年代,邓肯兄弟公司管理下的茶叶种植园有60个,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生产茶叶1.45万吨。邓肯兄弟公司的合伙人多次担任印度茶叶协会副主席、主席一职。1947年印度独立后,加尔各答的邓肯兄弟公司从一家私人公司转为上市公司,并于1948年7月31日创立邓肯兄弟(东巴基斯坦)有限公司。1949年沃尔特·邓肯公司与古德利克茶叶公司合并形成沃克-邓肯-古德利克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印度最大的茶叶公司之一。

此外,印度与英国之间的大量贸易需要资本和资金。20世纪50年代,东印度公司的垄断金融地位已经宣告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殖民地银行。最先在印度设立银行的是1842年在孟买创立的东方银行,即丽如银行。1853年在伦敦创立的渣打银行也于1858年在加尔各答、孟买和上海开办分支机构,但这些银行远不能满足繁荣的印度贸易的需求,而且当时印度也还没有完善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因此,管理代理公司有效利用其与英国本土银行的关系,担任英国银行和保险的代理,从事金融和保险经纪业务,逐渐在加尔各答孕育诞生了一批强大的英国贸易公司,垄断控制着印度和欧洲的贸易。这种情形与19世纪的中国清朝的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一样。当时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也有这类由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设立的“洋行”,如以贩卖鸦片闻名的英国怡和洋行、仁记洋行、颠地洋行、义记洋行等。

这些贸易公司发现,印度虽然拥有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却缺乏行业领导者,缺乏资本和现代工业化的人才和经验,当地的商人、地主和放贷者也不愿意进入工业化产业领域。这些英国贸易公司便在挖掘了贸易第一桶金后,携雄厚的资本、人才和管理经验大举进军印度的各个主要行业,开办印度本土的新兴产业,如航运、采矿,建立黄麻工厂、靛蓝工厂、棉纺厂、制糖厂等。19世纪中叶,从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的资本开始转移至生产、制造领域,进入茶叶种植园、煤矿、机械制造、石油、铁路、发电厂等重要行业。这些早期的英国贸易公司摇身一变成为资本雄厚的集贸易、投资和实业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在商业鼎盛时期的19世纪下半叶,加尔各答的管理代理公司实际上控制了印度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除了加尔各答,在19世纪的印度主要中心城市孟买、马德拉斯等都有众多的欧洲人创立的管理代理公司,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印度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贸易进入空前繁荣时期。这些管理代理公司有的由家族投资创立,家族公司代代相传,也有许多是合伙创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些具有进取心和雄心的初级助理合伙创立。在伦敦注册创立总部的公司,通常被称为“英镑公司”,在加尔各答创立分公司或子公司,通常被称为“卢比公司”,而且通常在印度大城镇还设立有多个分公司。董事们在伦敦或其他地方参与公司的事务,而业务主要由居住在印度的英国合作伙伴和助理开展。管理代理公司一直由欧洲人控制,只有一些小公司的底层职员由印度人担任。1853年英国人成立的孟加拉商会是管理代理公司的强大后盾。1881年成立的印度茶叶协会,实际上是由强大的管理代理公司把持。印度茶叶协会实际上是孟加拉地区商会的附属机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组建的商业组织,常常影响着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产业政策。

许多管理代理公司都是从贸易或者招募劳工佣金中赚取第一桶金,如安德鲁-尤尔公司是通过贸易、招募劳工、煤矿和蒸汽船航运赚取第一桶金后,才进入黄麻产业。伯德公司也是通过为东印度铁路公司招募劳工赚取了第一桶金。进入新产业后,许多管理代理公司依然从事进出口贸易,从英国进口布匹、机械、五金器具等,出口印度的黄麻原料、黄麻制品、鸦片、皮革油菜籽、靛蓝、茶叶、咖啡、香料等。管理代理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数是贸易商、承包商和财务人员,从茶叶种植者或者靛蓝种植者直接发展成为管理代理公司创始人的很少。

19世纪初,棉花和黄麻产业是印度最主要的产业,也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产业。棉花主要种植在印度西部的孟买管辖区;棉花的种植业、初级棉纱加工业主要由印度孟买的帕西人和艾哈迈达巴德的婆罗门人控制。黄麻广泛种植在孟加拉地区的恒河平原,收获后由驳船运输到加尔各答的胡格利河沿岸的黄麻工厂。一些大的黄麻工厂,几乎都由管理代理公司控制。黄麻产品经过麦克农-麦肯齐公司和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从加尔各答港口出口到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非洲等地。因此管理代理公司实际控制着印度大部分棉花和黄麻等工厂和贸易市场。毫无疑问,管理代理制度在许多方面很好地适应了当时印度殖民地的现状,比其他普通公司在信用和经营成就方面更有优势,而且管理代理公司与英属印度政府之间良好的紧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左右政府的产业政策,被认为对印度殖民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1863年英国人安德鲁和其兄弟乔治合作创办的安德鲁-尤尔公司就是一个实力强大的管理代理公司,当时英属印度孟加拉商会主席是该公司的主要合伙人。在这个背景下,该公司最早从招募劳工经纪中赚取了第一桶金,然后业务拓展至茶叶、煤炭、面粉厂、黄麻、石油加工厂、内河航行和地产。它还建立了电厂、纸浆厂,管理了潮水石油厂、胡格利印刷厂等。20世纪初,安德鲁-尤尔公司旗下管理着4家黄麻厂、1家棉纺厂、15家茶叶公司、4家煤炭公司、2家面粉厂、1家铁路公司、1家航运公司和1家油厂,成为当时实力和规模最大的管理代理公司。

巴尔默-劳里公司茶叶采购部审评室,左上角戴头巾的人是负责仓库和公司之间送茶样品和文件往返的仆人

这些管理代理公司代理管理下的工厂或公司最少一家,有些大的管理代理公司可以代理十多家工厂或公司,而且一个管理代理公司既代理茶叶,也代理棉花、黄麻,甚至煤矿等,因为茶叶、棉花和黄麻作物的收获季节不同,如茶叶生产高峰季节在6—7月,而黄麻收获高峰季节在10月,因此,管理代理公司可以合理安排分配资金,当用于茶叶收获的资金收回后,即可投入黄麻收获使用。管理代理公司分别派出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进入茶叶公司的董事会或者担任秘书,参与实际的管理。代理管理纺织厂、黄麻工厂和茶叶种植园的佣金收入一般按照销售额来提取。在20世纪初,代理茶叶种植园的佣金一般按照销售额的2.5%支付,另外还要从利润中提取2.5%给管理代理公司。当受管理的公司陷入困境时,许多著名的管理代理公司会降低其佣金,甚至放弃到期的贷款利息债券利息,还会额外提供资金的支持。(www.daowen.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管理代理公司的实力达到了顶峰,盘踞在加尔各答的英国管理代理公司实际上控制了印度整个棉花、茶叶、黄麻和煤炭产业。据赛克斯平克公司《印度主要产业目录》记载:1899—1901年,领先的詹姆斯·芬利公司、吉兰德斯-阿博斯诺特公司、麦克劳德公司、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巴尔默-劳里公司、肖-华莱士公司、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渣甸-斯金纳公司、贝格-邓禄普公司、种植者存储公司等英国管理代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在印度的茶产业,组建几十家投资额10万至100多万英镑的茶叶公司,最大的投资是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芬利集团公司,该公司投资176万英镑建立了茶叶和土地联合公司。拉维·拉曼在他的著作《资本和外围劳工:印度种植园工人的历史和政治经济》一书中记载,1895年,印度的英镑公司有56家,总资本达到6900万卢比。至1896年,英国资本投资南印度地区咖啡和茶园的资金累计达到2亿多卢比。至1900年,英国在印度的合资公司总投资累计达到16亿卢比,其中13.8亿卢比是注册在伦敦的英镑公司提供的。1909—1910年,英国资本投资在印度和锡兰的种植园(咖啡、茶叶和橡胶)的资金达到2420万卢比。布班尼斯·米斯拉《质量、投资与国际竞争力:印度茶业,1880—1910》一文指出:英国资本投资茶产业的全部资本中,约有92%投资在印度东部地区。英国控制的四大产业,即煤、棉花、茶和黄麻中,茶产业的投资总额是最高的。英镑公司投资在茶产业的投资额比卢比公司更大。1880—1910年,投资于茶产业的资本中,英镑公司占了76%以上。1881—1882年和1909—1910年两个财政年份,茶叶公司的卢比实收资本从2760万卢比增加到3520万卢比,卢比公司在茶产业的数量从113家上升到了141家。而英镑资本总额从1881—1882年的250万英镑增加到1910年的1450万英镑,即投资增加至5.8倍。在此期间,在印度东部地区,英国控制的煤、棉花、茶和黄麻四大产业中的卢比实收资本总额,茶叶企业平均仅占12.2%。卢比茶叶公司在印度东部地区所有卢比公司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连年下降,这一比例从1881—1882年的17.6%降至1909—1910年的5.7%,而黄麻和煤炭行业所占投资份额有所增加。

1911年,加尔各答最大的7家管理代理公司安德鲁-尤尔公司、伯德公司、贝格-邓禄普公司、肖-华莱士公司、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和邓肯兄弟公司控制了全印度茶叶公司61%、黄麻公司55%和煤公司46%的资本,其中邓肯兄弟公司控制在印度注册的合资茶叶公司12家,安德鲁-尤尔公司、贝格-邓禄普公司、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和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分别控制合资茶叶公司10家。此外,邓文波特公司和舍尼尔-基尔伯恩公司分别控制8家和6家合资茶叶公司,麦克劳德公司和麦克尼尔-巴里公司分别控制3家,肖-华莱士公司、乔治-亨德森公司、渣甸-斯金纳公司和麦凯里肯公司分别控制2家。

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是苏格兰人斯蒂尔家族1878年创立的,也是印度茶产业的先驱之一。1870年,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与麦金托什合伙创立了斯蒂尔-麦金托什代理公司,同年,在伦敦创立相同名称的公司。1876年,公司名称改为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1878年,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向他富裕的哥哥借了6万英镑,开始涉足印度的茶叶贸易和茶叶种植园,在加尔各答和伦敦创立多家茶叶公司。至20世纪80年代,公司旗下管理和拥有的茶叶种植园达到12家,成为当时实力雄厚的茶叶管理代理公司。该公司最喜欢进入当时还未开垦的荒蛮之地,如阿萨姆布拉马普特拉河北部、杜阿尔斯、苏尔玛山谷、察查东部、锡莱特地区等,而且敢于冒险,在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非常活跃,被称为“特别喜欢在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投机茶叶股票”的公司。该公司业务多元,1890年后,进入电力、交通、黄麻等产业。该公司还与殖民政府合作,建设了从朗布尔区西北部的拉尔莫尼哈德经杰尔拜古里至杜阿尔斯茶区的铁路线,1900年又经营制糖厂。

肖-华莱士公司1868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公司最初进口曼彻斯特布匹、水泥、金属、纸等商品到印度,从印度出口茶叶、兽皮和原棉等商品到英国。1886年经英国伦敦的罗伯特·肖和查尔斯·华莱士重组,在加尔各答的公司名称改为肖-华莱士公司,随后从事茶叶公司的管理。公司的另外两个合伙人阿什顿和杰拉德·金斯利原来是阿萨姆的茶叶种植园主,他们在阿萨姆拥有11年茶园管理经验。1886年,肖-华莱士公司代理了阿萨姆地区塔勒普、丹格里、希利卡、赫坎古里和多拉5家茶叶种植园。罗伯特·肖对进一步拓展阿萨姆杜姆杜马镇地区的茶园非常有兴趣,通过与詹姆斯·沃伦家族合作,1889年在伦敦成立了阿萨姆边境茶叶有限公司,收购了阿萨姆地区的5家茶园。1893年,肖-华莱士公司进一步拓展至苏尔玛山谷,成立希尔洛茶叶公司;1894年又在阿萨姆成立布德拉贝塔茶叶公司。公司不断地在阿萨姆、杜阿尔斯、锡莱特地区扩张,1905年在阿萨姆、杜阿尔斯、锡莱特地区控制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654万英亩。1911年,公司进入煤矿业,旗下管理了11家在印度注册的煤炭公司,与安德鲁-尤尔公司和伯德公司一起成为印度最大的煤炭集团。

贝格-邓禄普公司是苏格兰人大卫·贝格和罗伯特·邓禄普1856年5月1日在加尔各答成立的管理代理公司。公司最早也从事商品贸易和经营靛蓝工厂,1859年与他人合作创立乔哈特茶叶公司,开始涉足代理茶园。至20世纪初,其管理的茶园面积达到2.88万英亩。公司的合伙人曾多次担任印度茶叶协会主席和孟加拉商会主席,印度茶叶协会第一届主席英格利斯也是该公司早期的合伙人。

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创始于1868年,由三名富有进取心的年轻英国人詹姆斯·海·威廉姆森、小乔治·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布莱米·马戈尔合伙创立。创始人之一詹姆斯·海·威廉姆森1853年就来到印度,他当时是东印度公司一艘蒸汽船的船长,来往加尔各答和阿萨姆地区之间。小乔治·威廉姆森1849年加入阿萨姆公司担任助理,每月薪水100卢比;1853年担任阿萨姆种植园主管,将面临破产的阿萨姆公司扭亏为盈,为印度茶叶种植的商业化树立了榜样;1859年参与创办了印度第二家茶叶公司——乔哈特茶叶公司。小乔治·威廉姆森从阿萨姆公司退休后,在1860年与他的兄弟詹姆斯·海·威廉姆森在伦敦和加尔各答分别创办了管理代理公司——乔治-威廉姆森公司。理查德·布莱米·马戈尔当时是加尔各答著名的大东方酒店的助理,詹姆斯·海·威廉姆森也是该酒店的董事。1868年,双方合作在加尔各答新中国市场大街(new China bazaar)创办了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1876年,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搬迁至芒果大街3号大楼,公司开始专注于茶园的管理代理和茶叶贸易业务。1875年,詹姆斯·海·威廉姆森在加尔各答退休,他的儿子罗伯特·威廉姆森接班成为合伙人。理查德·布莱米·马戈尔1884年退休,他的儿子成为合伙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公司几乎都控制在威廉姆森和马戈尔家族手中。通过并购和扩张,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在众多的管理代理公司控制的印度茶产业中奋力厮杀,脱颖而出,在印度茶产业中取得了领先地位。公司的合伙人曾多次担任印度茶叶协会主席和加尔各答茶叶贸易商协会主席。至1895年,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管理的茶园达到40个,茶园面积达到3.51万英亩,年生产茶叶1400万磅。至1901年,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投入印度茶产业的资金达到160万英镑,成为印度第二大茶叶集团公司,仅次于詹姆斯·芬利公司。

根据1914年英国明辛街茶叶和橡胶股份经纪协会有限公司和印度茶叶股份交易有限公司的资料,注册在印度的合资茶叶公司的名义资本金达到3.023亿卢比。1914年实力雄厚的22家管理代理公司控制了124家英镑茶叶公司,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旗下18家,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旗下13家,种植者存储公司、沃尔特·邓肯公司和肖公司旗下各6家,詹姆斯·芬利公司、肖-华莱士公司、麦克劳德-拉塞尔公司旗下各5家英镑茶叶公司,前4家管理代理公司是当时印度管理茶园规模最大的茶叶管理代理公司。但从资本影响力和涉及业务范围来说,安德鲁-尤尔公司、渣甸-斯金纳公司、伯德公司、肖-华莱士公司、贝格-邓禄普公司和黑尔格斯公司(后来与伯德公司合并)6家公司是印度最大的管理代理公司,控制着茶叶公司51%、黄麻公司57%和煤矿公司52%的资本。伯德公司最擅长管理黄麻和煤炭公司,涉及茶产业很少。

小乔治·威廉姆森

詹姆斯·海·威廉姆森

理查德·布莱米·马戈尔

渣甸-斯金纳公司是代理印度茶叶种植园的先驱。1843年,戴维-渣甸和约翰·斯金纳在孟买成立渣甸-斯金纳公司,最初从事纺织品贸易,后来公司搬迁至加尔各答,业务扩展到鸦片、茶叶、木材和石油贸易等。该公司与伦敦的詹姆士·马地臣创办的马地臣公司和香港著名的鸦片商渣甸洋行业务关系十分密切。渣甸-斯金纳公司很早就介入察查地区和大吉岭地区的茶园管理,如格尔西扬大吉岭茶叶公司的马凯巴里茶园等。公司的合伙人凯瑟克曾在1882年担任加尔各答印度茶叶协会主席,威尔森曾在1883—1885年担任加尔各答印度茶叶协会主席。

麦克劳德-拉塞尔公司是查尔斯·麦克劳德和坎贝尔1887年在加尔各答芒果大街5号创立的公司,专注于茶叶公司的管理代理。至20世纪初,该公司控制16家茶叶公司、40个茶园,茶园面积达到3.4313万英亩。

詹姆斯·芬利公司1750年由苏格兰商人詹姆斯·芬利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成立,最早从事棉织品出口业务。在东印度公司被取消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后,詹姆斯·芬利开始进入印度的孟买和中国建立公司,从事棉花和棉织品贸易。1861年左右,英国人约翰·缪尔和休奇·缪尔加入公司,成为合伙人。19世纪60至80年代,该公司在印度孟买、加尔各答的贸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业务范围拓展至布匹、煤矿、钢铁、虫胶、兽皮、树蜡、水牛角。1870年,加尔各答公司成立,公司名称变更为“芬利-缪尔公司”,成为管理代理公司,业务拓展至黄麻、大米、丝绸、麻袋的出口和红酒及啤酒进口。1872年,该公司第一次出口茶叶至美国纽约。1882年,该公司开始进入茶产业,投资巨额资金建立北锡莱特茶叶公司和南锡莱特茶叶公司;1896年,这2家公司合并成茶叶和土地联合公司;1896—1898年,又投资435.84万英镑建立了4家茶叶公司,至约翰·缪尔去世那年,该公司拥有7.4万英亩茶园,雇用劳工达到7万人。1890年,芬利-缪尔公司收购了西高止山脉北察查茶园,同时大举进军南印度地区,在西高止山脉的特拉凡哥尔收购了230平方英里的土地,建立卡南德文茶叶种植园;1893年进入锡兰;1901年进入今属孟加拉国的吉大港。至20世纪初,芬利-缪尔公司在印度茶产业的总投资达到500多万英镑,既是加尔各答最强大的茶叶管理代理公司之一,又是印度最大的茶叶公司之一,仅雇用到印度担任茶叶种植园助理、主管和经理的苏格兰人就有300~400名。

进入20世纪,邓肯兄弟公司、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和德文波特公司成为最大的茶叶公司和茶叶种植园管理代理公司,这些公司没有涉足黄麻和煤矿产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代理公司控制的印度茶叶种植园和茶叶公司数量达到顶峰。1939年,加尔各答的13家大型管理代理公司控制了全印度75%的茶叶生产量。1942年,阿萨姆地区84%的茶叶种植园和89%的茶园面积都在管理代理公司控制之下。1954—1955年,印度有茶叶种植园公司591家,已缴资本金2.786亿卢比,其中由管理代理公司管理的茶叶种植园有266家,占总数的45%,资本金1.609亿卢比,占57.8%。

1947年印度独立,印度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人纷纷进入欧洲人撤出的茶叶种植园。更重要的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管理代理制,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渐撤退。自1956年以后,委托管理代理公司代理管理的茶叶公司数量急剧减少。1961—1962年,印度拥有茶叶种植园公司583家,资本金3.23亿卢比,其中由管理代理公司管理的茶叶种植园仅有130家,占22.30%,资本金1.234亿卢比,仅占38.2%。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代理公司获得的收益报酬逐步减少。印度储备银行对1955—1959年上市的管理代理公司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不仅被管理的公司数量下降,而且收益也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一些注册资本在500万卢比以上的大型管理代理公司,税前利润从1955年的24%,至1956年下降至12%,1959年下降至仅7%。下降最明显的是管理代理公司管理的传统行业,如茶、煤、糖和纺织品行业等。管理代理公司管理的茶园获得的佣金利润从1955年的17%下降至1959年的8.9%,导致许多管理代理公司逐步放弃和退出茶叶管理和经纪业务。1968年横行霸道了100多年的英国管理代理制最终被废除。

管理代理公司衰落和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印度独立后国家经济政策发生重大的改变。印度独立后,1954—1955年,由公共和私人有限公司及非公司企业组成的英国管理代理公司共有3944家,它们管理着印度2.9625万家股份制公司中的5055家公司,控制着40.7%的公共有限公司,占所有公共有限公司实收资本的66.3%。1956年印度政府颁布了《公司法》,对原英国资本的管理代理公司实施各种各样的限制,导致英国资本和公司开始撤出印度。1960年后,管理代理公司数量明显下降。1964年3月,管理代理公司的数量下降至885家,印度2.5824万家公司中只有1272家公司被管理代理公司管理。英国的管理代理公司已经开始瓦解,印度企业家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发财暴富机会,精明的马尔瓦尔商人和印度人乘机进入该行业收购英国人的公司,特别是来自拉贾斯坦地区的马尔瓦尔商人。精明和严于律己的马尔瓦尔人,不喝酒,不抽烟,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和虔诚的宗教信徒,据说他们一般不愿意进入一个非马尔瓦尔人的房子或娶非马尔瓦尔人为妻。当马尔瓦尔人在某个行业占领统治地位时,他们不愿意让其他的商业组织进入这个行业或与其合作,常常引起其他商业组织的不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马尔瓦尔人邦格斯收购了科提维尔布林公司,1957年K.P.戈恩卡收购了邓肯兄弟公司,其家族的D.P.戈恩卡收购了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历史悠久的伯德公司也被马尔瓦尔商人收购。来自拉贾斯坦邦贵族家族的布里杰·莫汉·科海坦也成功地在20世纪60年代抓住了财富增殖的机会,收购了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实际上,科海坦家族与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一直是合作紧密的商业伙伴。1954年科海坦家族在一个关键时刻帮助了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当时,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旗下主体公司比斯瑙斯茶叶有限公司正面临落入巴姆昆德-巴乔瑞亚公司手中的威胁,该公司已经收购了比斯瑙斯茶叶有限公司25%股份,仅仅差1%的控股权。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为了买回巴姆昆德-巴乔瑞亚公司拥有的全部股份,需要巨额的资金,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尔各答都已经没有资金可供使用。此时,当时是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的包装材料和化肥主要供应商的科海坦家族,及时为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提供所需的资金,帮助它买回了巴姆昆德-巴乔瑞亚公司拥有的股份,拯救了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为此,帕特·威廉姆森一直对其心存感激。1963年帕特·威廉姆森邀请布里杰·莫汉·科海坦加入董事会。1964年1月18日科海坦担任公司董事和总经理。1965年帕特·威廉姆森去世,1966年布里杰·莫汉·科海坦当选了威廉姆森-马戈尔公司主席。接管公司后,布里杰·莫汉·科海坦与在英国的马戈尔家族紧密合作,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于1975年1月兼并著名的麦克尼尔-巴里公司,公司名称因而改为麦克尼尔-马戈尔公司。1987年,麦克尼尔-马戈尔公司收购了英国格思里家族拥有的著名英资老牌茶叶家族企业麦克劳德-拉塞尔集团公司的股权,将在阿萨姆的玛库姆茶叶公司和纳姆丹茶叶公司收入囊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茶叶生产公司。

1966年英迪拉·甘地担任印度第三任总理。她在执政期间,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国有化政策,加速了管理代理公司的瓦解,此外,激进的贸易工会运动风潮更加速了管理代理公司崩溃。1969年7月,印度政府将主要的私人商业银行国有化。安德鲁-尤尔公司由于持续的劳资纠纷,1967年被印度政府接管。马丁-伯恩公司遭遇了相同的命运,同年也被政府接管。1969年印度政府颁布《垄断和限制性贸易惯例法案》(MRTP),更加严格限制大型管理代理公司的活动,资产超过2亿卢比的企业集团大扩张,必须获得MRTP委员会的批准等限制性政策。1970年,印度政府议会通过了取消管理代理公司的法令。1973年印度政府通过《外汇管理法》,在这个法案下,外汇交易受到严格控制,外国公司不能再通过分支机构在印度开展业务,而必须转换为印度公司。外国资本持股的印度公司都被要求降低股份比例,最高不超过40%。这些被要求重组的公司,尤其是英镑茶叶公司,必须出让公司股权,不能再控制茶叶公司,被迫转化成印度的公司。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英国资本的银行、保险、煤矿、石油公司基本上都被印度国有化,英国的管理代理公司基本上退出了印度的经济舞台,管理代理公司成为历史书中的一个名词。

繁忙的加尔各答胡格利河港口(18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