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德拉斯殖民政府统计,至20世纪初,在马德拉斯管辖区的南印度半岛拥有180多家大型种植园,雇用了5万多名劳工。南印度地区种植园生产的原棉、咖啡、茶叶、油籽、谷物和豆类成为南印度半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繁荣的海上贸易通过马德拉斯管辖区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主要港口马德拉斯、科钦、卡利卡特、代利杰里和奎隆等出口至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
来自欧洲的外表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衣冠楚楚的资本家、道貌岸然的政府官员、锱铢必较的商人或穷凶极恶的士兵,在绵延千里的南印度西高止山脉一带,穿越无人踏足的丛林和荒野,砍伐森林、清理土地,建立起一个个经济作物种植园,大规模种植咖啡、茶叶和金鸡纳。至19世纪末,茶叶种植还向北部拓展进入以咖啡种植为主的迈索尔地区。开始,南印度种植园都是私人小资本,至19世纪80年代,拥有雄厚资本的英国大公司进入该地区,种植面积从几十英亩发展至几百英亩,甚至至几千英亩。茶园雇用的劳工从几百名增加至几千名。最早的经营方式是投资者自己直接管理种植园,再聘请几个欧洲人作为助手,后来大部分英国投资者委托专业的管理代理公司经营管理。如哈里森-克劳斯费尔德公司就是当时南印度闻名的英国茶园管理代理公司。1911年,哈里森-克劳斯费尔德公司在南印度奎隆港建立分公司,不仅直接投资种植园,还接受委托管理种植园,业务还涉及运输、出口、瓷砖厂、锯木厂、工程机械和航运等。公司还代理销售英国戴维森公司生产的“西洛克”制茶机械和布朗公司的三动揉捻机。
据马德拉斯殖民政府统计,19世纪70年代后,南印度的茶叶出口持续增加,1870—1871年出口额仅1.7883万卢比;1882—1883年达到32.9057万卢比,约为1870—1871年出口额的18倍。1915—1916年,南印度茶叶出口额达到1737.6万卢比;1936—1937年达到4065.4万卢比;1940—1941年达到5128.9万卢比。拉维·拉曼在他的著作《资本和外围劳工:印度种植园工人的历史和政治经济》一书中记载,至1896年,英国资本投资南印度地区咖啡和茶叶种植园的资金累计达到2亿多卢比。仅1895—1897年,4家英国茶叶公司,即英格兰南印度茶叶种植园公司、特拉凡哥尔茶叶种植园公司、苏格兰卡南德文山生产公司和英美公司分别投资了7.2万、16.5万、130万和91万卢比在南印度特拉凡哥尔的种植园,总投资达到244.7万卢比。
萨默塞特·普拉内尔的《南印度:她的历史、人民、商业和工业资源》一书中记载:1913年,南印度地区尼尔吉里、马拉巴尔、哥印拜陀和特拉凡哥尔地区的茶园面积分别达到1.3871万、0.9774万、0.2633万和3.7430万英亩,总面积达到6.37万英亩,比1912年增长9%。1913年全印度茶叶产量达到3.07亿磅,其中南印度地区茶叶总产量2224.47万磅,占印度总产量的7.2%,其中马德拉斯管辖区708.9万磅,科钦和特拉凡哥尔共1515.56万磅。1913—1914年,南印度地区出口英国的茶叶量1200万磅,出口加拿大528.7万磅,出口锡兰378.7万磅,出口其他国家34.4万磅,总出口量达到2141.8万磅,迅猛发展的南印度茶叶开始重塑全球茶叶市场。
在伦敦茶叶拍卖行,尼尔吉里、瓦亚纳德的茶叶平均价格可以达到每磅8.54便士,特拉凡哥尔茶叶达到8.52便士。20世纪初,南印度也生产绿茶,1912年南印度生产绿茶182.2743万磅,占印度绿茶产量的37%。1913年,生产绿茶52.1399万磅,占印度绿茶总产量的16%。(www.daowen.com)
1938年,南印度茶园面积达到6.5586万公顷,茶叶产量3.41万吨,出口2.8094万吨。印度独立后的1948年,南印度茶园面积6.237万公顷,茶叶产量略有增加,达到4.87万吨,出口2.934万吨。1955年,茶园面积增加至7.1177万公顷,茶叶产量6.1436万吨,出口3.0625万吨。与阿萨姆地区比较,南印度地区的茶叶产量明显较低。
19世纪下半叶,虽然南印度茶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但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远远大于茶叶。1910—1912年,马德拉斯管辖区、迈索尔、库格、科钦和特拉凡哥尔的咖啡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1127万、10.4652万、4.3313万、0.3056万和0.0986万英亩,总面积达到20.3134万英亩,约是茶园面积的3倍,橡胶种植园面积也达到4.4125万英亩。1913—1914年,南印度咖啡总出口额达到250万英镑。南印度生产的咖啡还以特殊的“马拉巴尔季风咖啡”风味而风靡欧洲市场。南印度生产的咖啡需要从马巴拉尔海港装船,扬帆起航,必须横渡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穿越南大西洋,继续航行经停圣赫勒拿岛,后经圣赫勒拿岛的附属岛阿森松岛,再继续航行3~4日,跨过赤道抵达圣安东尼奥岛和佛得角,再经弗洛勒斯岛,进入英吉利海峡,经过圣凯瑟琳岛,最终到达伦敦码头。装载咖啡的货船经历长达4~6个月的海上航行才能抵达英国。咖啡豆在运输过程中长期受海风吹拂和海上潮湿空气的浸润,到达英国时咖啡豆已经由绿色变为黄白色,体积也膨胀了,完全不同于最初新鲜的生豆,但咖啡商意外地发现,这“变质”的咖啡豆竟然在烘焙后产生更为独特的风味,醇度提高了,酸度却降低了,别样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南印度“马拉巴尔季风咖啡”风味,成为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咖啡。进入20世纪50年代,南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咖啡种植面积。据泰米尔纳德种植者协会的统计,仅泰米尔纳德邦,1954年茶叶种植面积超过咖啡的种植面积,但产量远低于咖啡,茶叶种植面积3.475万公顷,茶叶产量3.011万吨,咖啡种植面积2.5889万公顷,咖啡产量267.4万吨。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代,南印度茶叶贸易被几家英国寡头公司垄断,如詹姆斯·芬利公司、哈里森-克劳斯费尔德公司、阿斯平沃尔公司、达拉赫斯梅尔公司和皮尔斯-莱斯利公司等,这些英国公司作为管理代理公司,不仅控制着资本和进出口贸易,还进行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园管理,牢牢控制着南印度的茶产业。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茶园主主导着咖啡、茶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在茶叶出口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印度地区没有本土的茶叶销售市场,生产的茶叶大部分通过管理代理公司从卡利卡特港口直接出口到伦敦茶叶拍卖行,茶叶包装都采用胶合木板镶嵌的茶箱,内衬铝箔纸,用特殊规格的铁钉封口包装。部分茶叶被运送到加尔各答茶叶拍卖行或者相邻的锡兰科伦坡茶叶拍卖行销售,也有少量茶叶被海外客户直接订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颁布战时命令,政府食品部直接从南印度地区采购茶叶以供应军队饮用,至1950年才停止直接采购。
为了促进南印度地区茶叶销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时担任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科钦茶叶监督员的R.G.皮尔斯就提出在南印度科钦港建立茶叶拍卖行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直接负责监督英国食品部在南印度地区的茶叶采购和运输。二战结束后,尽管印度社会处于独立前政治、宗教运动风起云涌的复杂局面,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科钦茶叶贸易协会还是艰难地开始筹备。1947年3月1日,科钦茶叶拍卖行开张营业。拍卖行由锡兰科伦坡福布斯-艾瓦特-沃克公司、伦敦艾瓦特-迈康纳西公司和加尔各答菲吉斯公司3家公司合作建立,由皮尔斯负责运营,拍卖方式完全按照加尔各答茶叶拍卖行的模式运作。1947年6月5日,南印度第一次茶叶拍卖在福布斯-艾瓦特-沃克公司大楼隆重举行,供拍卖的茶叶来自南印度海里尔伯利亚、班寇、康尼玛拉、莫拉玛雷、科里卡拉、普里卡南姆和姆迪斯7个茶叶种植园,共53单,合计2156箱。海里尔伯利亚种植园的茶叶荣幸地被第一个拍卖,但遗憾的是,此次供拍卖的53单茶叶,没有一单被拍卖出去,第一次拍卖活动就这样尴尬地草草收场。当年再也没有举行茶叶拍卖活动。初次拍卖出师不利,科钦茶叶拍卖行没有气馁。经过充分、周密的准备,1948年1月27日,科钦茶叶拍卖行再次举行茶叶拍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科钦茶叶拍卖行乘胜追击,每月举行一次拍卖,其中在8月和10月各进行两次拍卖,全年一共进行14次拍卖,92570箱茶叶被拍卖出去,茶叶价格比较平稳。西弗斯种植园生产的BOP红茶在1月拍出每磅1卢比9安那的较高价格,12月拍出了1卢比6安那的价格。拍卖活动全部在科钦商会大楼举行,每次拍卖大约有20多个买家参加。1949年,科钦茶叶拍卖行一共成功举办了14次茶叶拍卖活动。当年9月,加尔各答茶叶经纪公司卡里特-莫兰也在科钦设立了拍卖分公司,增加了经纪公司之间的竞争。1950年,科钦茶叶贸易协会成立,协会秉承“促进茶叶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宗旨,所有的南印度茶叶贸易活动都在该宗旨下进行,此后科钦每年拍卖南印度茶叶5万~6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