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铁路建设与茶园劳工的关系与影响

铁路建设与茶园劳工的关系与影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阿尔斯地区茶产业的蓬勃兴起,促进了铁路建设和城镇的发展。该铁路线通过与孟加拉地区北部朗布尔区的拉尔莫尼哈德铁路枢纽连接,从而连接整个东孟加拉铁路,1894年整条铁路线全部完成建设投入运行。据英属当地政府1888年的统计,当时茶叶种植园雇用了将近5万名劳工。而茶园劳工的境遇更悲惨。

铁路建设与茶园劳工的关系与影响

杜阿尔斯地区茶产业的蓬勃兴起,促进了铁路建设和城镇的发展。随着杜阿尔斯地区茶叶种植园的兴旺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交通运输问题。1878年,北孟加拉铁路线已经延伸到了杜阿尔斯地区的杰尔拜古里和西里古里。1881年,从西里古里至大吉岭的喜马拉雅山窄轨铁路也已开通运行,但在杜阿尔斯西部及蒂斯达河的茶叶种植地区尚没有铁路线。为此,英国茶园主及茶叶种植者协会不断地向殖民政府投诉和抱怨。1891年,在茶叶种植者协会的强烈呼吁和不断施压下,殖民政府承诺为杜阿尔斯地区的茶产区修筑铁路。殖民政府秘书处与著名茶叶经纪公司奥克塔维厄斯-斯蒂尔公司签订合同,合作建设“孟加拉—杜阿尔斯铁路线”,这条铁路线专门由杜阿尔斯茶叶种植地区使用。1891年孟加拉—杜阿尔斯铁路公司在英国注册成立,公司总部设在孟加拉地区的多莫哈尼。殖民政府同意免费提供建设铁路所需的土地、轨枕用木材。合同中还特别规定,如果亏损在5%以内则由铁路公司承担。该铁路线规划建设从孟加拉地区北部朗布尔区西北部的拉尔莫尼哈德铁路枢纽经戈杰比哈尔和杰尔拜古里区至不丹边界西部杜阿尔斯的米轨铁路线,铁路线总长达到153英里。该铁路线通过与孟加拉地区北部朗布尔区的拉尔莫尼哈德铁路枢纽连接,从而连接整个东孟加拉铁路,1894年整条铁路线全部完成建设投入运行。

1892—1921年,孟加拉—杜阿尔斯铁路分别建设了6条支线铁路,连接主要干线铁路,进入偏远的茶叶种植区,其中拉姆塞支线1893年6月开工建设,1898年建成通车,该支线专门为偏远的茶叶种植区拉姆塞提供茶叶和物资运输服务。1941年1月孟加拉—杜阿尔斯铁路与东孟加拉铁路合并。

另外一条进入杜阿尔斯地区的重要铁路线是戈杰比哈尔国家铁路,这条铁路线将孟加拉地区北部、杜阿尔斯、阿萨姆连接在一起。戈杰比哈尔国家铁路是经英属印度政府同意后,由戈杰比哈尔土邦国王公恩里彭德拉·纳拉扬投资建设的区域窄轨铁路。铁路线起点从戈杰比哈尔地区托尔萨河的南岸,至东孟加拉铁路的吉塔达哈,从而连接阿萨姆地区西北部的图布里和孟加拉地区北部的拉尔莫尼哈德。1893年9月,货物运输开通运行,1894年3月旅客火车开通运行。在托尔萨河桥建成之后,铁路线延伸至库奇比哈尔镇,该线进一步延伸至靠近不丹边境的东部杜阿尔斯地区的阿里布尔杜阿尔、斋恩提和布克萨茶区。1901年,整条53.5英里的线路完成通车。至20世纪初,杜阿尔斯地区连接孟加拉地区、加尔各答和阿萨姆地区的铁路线已基本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杜阿尔斯地区英国茶叶种植园的茶叶、物资、人员的运输。至1920年,殖民政府已经为该地区茶产业花费了约220万卢比的费用建设道路和铁路。公路、铁路交通的发展,以及大量的移民,促进了杜阿尔斯-特莱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围绕着茶叶种植园星罗棋布的小村庄和一些大城镇,如西里古里、阿里布尔杜阿尔、杰尔拜古里也建设形成。印度一些学者承认:英国殖民时期,杜阿尔斯地区茶叶种植园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的建设和形成。如果没有当年茶叶种植园的发展,该地区还笼罩在疟疾和黑水热病的恐怖环境中,也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布尔杜阿尔县、杰尔拜古里和其他城镇的建立。可以说,英国人带来了繁荣的茶产业,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杜阿尔斯地区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地区人口大幅度增长。最早在杜阿尔斯地区居住的包括博多人、拉巴哈人、梅奇人、托托人、戈杰比哈尔人、尼泊尔塔芒人,以及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穿越美琪河来到特莱地区定居的林布族人和锡金的雷布查人,他们一般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其中戈杰比哈里人口占比例较大。如同阿萨姆地区一样,杜阿尔斯地区开发茶叶种植园以后,需要大量的劳工,当地梅奇部落等其他部落人口稀少,而且他们一般不太愿意在茶园工作。因此英国人需要殖民政府和雇佣工头从外部地区招聘劳工来到杜阿尔斯地区的茶叶种植园工作。最初招募的季节性劳工是来自邻近的尼泊尔山区的帕哈里人。这些尼泊尔人不是长期合同制劳工,他们像迁徙的候鸟,随着季节变化而往返。随着茶园大规模发展和茶园进入收获年份,需要的固定劳动力越来越多,英国人就从尼泊尔和印度中部地区焦达讷格普尔高原(今恰尔肯德邦)地区和桑塔尔帕格纳斯地区大量移民,来自这些地区的部落民族是奥朗人、蒙达人、卡里亚人、马哈里人、洛哈拉人和奇克巴莱科人等,一批批、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劳工被雇用,来到野兽出没、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中,将原始森林开垦成一块块茶园,建设成一个个小村庄。这些部落的幸存者后来成为杜阿尔斯地区的主要人口。杜阿尔斯地区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状况,占大多数人口的是尼泊尔语社区。据英属当地政府1888年的统计,当时茶叶种植园雇用了将近5万名劳工。劳动力的迁移使得杜阿尔斯地区人口从1865年10.0111万人增加至1901年的41.0606万人,其中四分之三都是移民。20世纪40年代后,印巴分治导致许多孟加拉人从孟加拉地区迁徙到杜阿尔斯地区定居,逐渐形成了孟加拉人社区。(www.daowen.com)

在杜阿尔斯-特莱地区,早年拓荒的年代是一个艰难的征服荒野的年代,大量移民进入茶叶种植园工作,杜阿尔斯地区炎热的气候和茶叶种植园恶劣的居住条件,导致杜阿尔斯-特莱地区常常发生严重的疟疾、霍乱天花等流行传染病,不少英国人也死于疟疾和霍乱,对于英国茶园主来说,杜阿尔斯-特莱地区是“种植者的坟墓”。1876年,一个茶园主曼德利说:“我可以向你保证,茶园主的生活一点都不令人愉快……干旱之后连续不断的雨,最要命的是,苦力们发生的霍乱,所有这些都能把人逼疯。除此之外,我几乎失去我妻子——她得了霍乱……”而茶园劳工的境遇更悲惨。据有关资料统计,1916—1919年,杜阿尔斯地区茶园劳工每年死亡人数达到6080人,一些年份甚至达到1.2199万人,相当于千人死亡28.07~47.46人。尽管在英国殖民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后来茶叶种植园配备了孟加拉本土的医生,然而这些医生缺乏医学知识和经验,而且茶叶种植园和医生有意隐瞒茶园劳工生病和死亡的实际数字。面对猖獗的流行病,英国茶园主更愿意雇用更多的外来劳工,而不愿意花钱购买药品以及改善劳工的生活和卫生条件。

在杜阿尔斯地区的茶叶种植园,不同种族的人被指定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内。一般来说,英国管理人员居住在茶园的环境优美的中心地带,英国人建造了独立的庄园大宅。印度职员或者驻地医生(一般是孟加拉人)居住在远离庄园大宅的房子里。劳工则根据他们的民族或部落分开居住在所谓的苦力棚屋中,这些苦力棚屋一般安排在茶叶种植园的边缘地带,由苦力自己用竹叶或干草搭建而成。据本特利博士和克里斯托弗上校在1911年对杜阿尔斯地区茶园劳工的调查,茶园劳工的平均月收入男性4.9卢比,女性3.7卢比,儿童1.05卢比。而且这些工资是支付给工头的,工头还要克扣一部分,劳工实际所得没有那么多。

杜阿尔斯地区茶园的发展,大量外来劳工的涌入,给当地居民的生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杜阿尔斯地区当地的梅奇部落是最悲惨的部落。在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中,东印度公司第30本地步兵部队的印度雇佣兵进入杜阿尔斯地区后,对当地梅奇部落烧杀、掠抢和强奸,抢劫梅奇部落头人的财产。英国军官对此暴行熟视无睹,英国人认为梅奇人也是参与交战的一方,理应受到惩罚。当英国人最终占领该地区后,许多梅奇人的村庄已经空无一人。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茶叶种植园,殖民政府与茶园主达成协议,没收了梅奇部落的土地,强行将世代居住在杜阿尔斯地区、以种植水稻为生的梅奇部落赶走,以致梅奇人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离开杜阿尔斯地区,流离失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