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阿尔斯-特莱茶区名称来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在该平原和山地地区开发种植茶叶,使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茶叶产区,一直沿用至今。现代印度茶叶界定义杜阿尔斯-特莱茶区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大茶区,有时也称为“北孟加拉茶区”(西孟加拉邦北部)。杜阿尔斯-特莱茶区是印度第二大茶叶产区,茶园总面积约12.3万公顷,2013年茶叶产量约30万吨,约占印度茶叶年总产量的25%。这片广袤的茶区是喜马拉雅山脉西瓦利克山麓下中东部区域与不丹接壤的一大片辽阔、原始雨林覆盖下的丘陵、山地和冲积平原地区,区域面积达到8800平方公里。茶区的东北部与巍峨险峻的大吉岭和不丹相连,南部与孟加拉国接壤,东部与阿萨姆邦相接。“杜阿尔斯”这个名字来自不丹语,意为“门户”,意思是这个地区是印度东北地区与不丹接壤的门户。杜阿尔斯地区也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从孟加拉平原进入大吉岭疗养山城和进入锡金王国的边境门户。杜阿尔斯-特莱茶区行政上包括了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下的几个县区,其中归属于西孟加拉邦行政区域的,包括大吉岭县低海拔部分平原区域、西里古里县、杰尔拜古里县、阿里布尔杜阿尔县、北迪纳杰布尔县和戈杰比哈尔县的上半区域;归属于阿萨姆邦行政区域的,包括图布里县、戈格勒杰赫尔县、博尔贝达县、戈瓦尔巴拉县和邦盖冈县区域。如果以重要的城市西里古里或者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马哈南达河为分界线,则东部地区为杜阿尔斯茶区,西部平原地区为特莱茶区。位于马哈南达河东岸、海拔122米的西里古里是杜阿尔斯-特莱茶区最大的城镇,也是西孟加拉邦第二大城市,是印度东北部地区门户和茶叶贸易中心,也被称为“西里古里走廊”。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位于走廊的两侧,不丹位于走廊的北面。西里古里与锡金、大吉岭、印度东北部其他地区接壤,一直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杰尔拜古里是杜阿尔斯-特莱平原地区第二大城镇,从喜马拉雅山脉流下的多条河流和小溪流经杰尔拜古里县,它是杜阿尔斯-特莱茶区的核心产区。
茂密的森林覆盖杜阿尔斯地区海拔90~1750米郁郁葱葱的丘陵和山谷,成群的野鹿和野牛在丛林和原野中出没。发源于不丹境内喜马拉雅山脉的数条河流穿越和灌溉着这片肥沃的平原。起源于不丹的桑科什河流经杜阿尔斯地区,并将杜阿尔斯一分为二,即杜阿尔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杜阿尔斯东部地区即在阿萨姆邦西部区域,布拉马普特拉河和马纳斯河交叉冲刷形成的平原地区。西部地区在西孟加拉邦的北部区域,是喜马拉雅山脉延伸的山麓丘陵和平原地区,与特莱低海拔地区接壤,主要河流是蒂斯达河,还有一些小河流或者支流,如贾尔达卡、摩提、托尔萨、代纳、卡洛多亚、瑞达克和卡尔扎尼河。杜阿尔斯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雨水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约3500毫米。季风季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直到9月底结束。这里冬季寒冷,早晨和夜晚伴随着浓雾。
特莱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山麓与尼泊尔接壤,向南延伸30~50公里的一片低海拔区域,这里有广袤的沼泽、草地和热带稀树草原。“特莱”当地语是“湿地”的意思。特莱茶区与杜阿尔斯茶区连接在一起,海拔100多米至900多米。行政上属于大吉岭县西里古里市,其南部与比哈尔邦吉申根杰县接壤,其西部与尼泊尔接壤,发源于尼泊尔的美琪河成为两国的国境线。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马哈南达河穿过整个茶区与杜阿尔斯茶区相接;巴拉松河斜穿茶区后与马哈南达河汇合,形成特莱茶区的主要河流,灌溉滋润着肥沃的特莱平原。由喜马拉雅山脉冲刷下来的细沙、黏土形成了特莱地区主要的土壤成分。特莱地区是热带稀树草原、高草地、湿地、常绿和落叶森林混杂镶嵌的地区,完全被丰富的热带雨林和娑罗树、竹林、木兰花和藤本植物等覆盖,部分区域是一片片长满了高大野草的淤泥地。特莱地区一年经历夏季、季风季和冬季三个季节,由于北部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季风带来大量的降雨,年降雨量达到3200多毫米。每年的季风带来的强降雨、丰富的地下高水位和山麓平原排水不畅等,使特莱地区低凹地带经常淹没在洪水之中,部分地区成为沼泽区域。特莱地区曾经是黑水热病、疟疾流行的地区,早期英国茶叶种植者进入该地区,被认为是进入了死亡之谷。
12世纪,曾经统治阿萨姆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北孟加拉(今西孟加拉邦北部)、不丹和孟加拉国北部地区的迦摩缕波王国灭亡后,这里分裂成诸多部落王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东部地区的南岸和北岸建立起了苏迪亚王国。随后,布拉马普特拉河南部阿洪王国崛起,占领和兼并了苏迪亚王国。阿萨姆地区的中部古瓦哈蒂地区出现了卡查里王国。由于不断遭受阿洪王国的侵略,卡查里王国只得退败,将首府迁移到今北孟加拉中部地区,即察查山脉的北部,最后盘踞在阿萨姆南部的巴拉克谷。原迦摩缕波王国西部地区被当地的博多部落、戈杰部落和梅奇部落分别占据。1250年,可汗部落王朝崛起并统治了该地区。1498年,戈杰王朝崛起,取代可汗部落王朝。1515年,建立戈杰王朝的卡玛塔王国统治着广袤的杜阿尔斯和特莱地区。在同一世纪,卡玛塔王国又分裂成戈杰比哈尔和戈杰哈扎两个部落王国,后者随后被阿洪王国吞并,而戈杰比哈尔王国成为莫卧儿帝国的附属国。
17世纪80年代,随着不丹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野心勃勃的不丹企图扩张领土和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趁着戈杰比哈尔王国内部动荡、逐渐衰落和莫卧儿王朝影响势力减弱的契机,不丹不断地鼓动和派出军队支持戈杰比哈尔王国一位王位的竞争者,操控和挑拨王室继承人及国王,干涉戈杰比哈尔王国的内政,最后扶持了一位傀儡国王。1772年,不丹派军队入侵戈杰比哈尔地区,彻底占领和吞并了戈杰比哈尔王国,杜阿尔斯和特莱地区成为不丹的领土。
逃亡的戈杰比哈尔国王和王公不甘心领土被占领,请求英国东印度公司帮助收复故土,并愿意支付一笔厚礼和报酬。然而,英属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拒绝了国王的请求,东印度公司要求戈杰比哈尔王国每年向公司支付费用以换取保护。1772年,戈杰比哈尔国王无可奈何地签订了协议,接受英国成为其主子。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佩林率领英军,从加尔各答出发,经过今孟加拉国北部的朗布尔,到达穆格哈尔哈特与戈杰比哈尔王国军队汇合,经过一番战斗,英国军队打败了不丹军队,重新夺回了戈杰比哈尔王国首府,进攻的军队推进至不丹南部边界驻守,英国军队不愿进一步进入不丹陡峭的高原山地。1774年4月25日,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不丹达成了协议,不丹不仅赔偿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战争损失,而且同意不丹军队退回1730年以前的边界。自此,东印度公司实际占领了戈杰比哈尔王国领土,戈杰比哈尔王国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土邦国。
历史上,由于杜阿尔斯地区与不丹南部交界处有18条传统边界山口,其中与孟加拉地区接壤的山口有11个,与阿萨姆接壤的山口有7个。这些山口是不丹人与孟加拉地区、阿萨姆地区的部落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和贸易点。同时由于山口地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也是不丹粮食、棉花、烟草等作物的重要产区。阿萨姆地区西北部也与不丹接壤,过去不丹每年向阿萨姆阿洪王国缴纳一定数量的牦牛尾、矮马、毛毯、麝香和沙金等,从而取得了这些山口的使用权。182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兼并阿萨姆地区后,自然不满足于仅仅收取山口的费用,而是企图攫取整个山口地带的控制权。3月28日,英属印度政府强迫锡金国王签订了《庭姆隆条约》,打开了锡金通往中国西藏的贸易通道。野心勃勃的英国人还希望打通不丹进入中国西藏的贸易道路,不丹遂成为东印度公司与中国西藏贸易重要通道上的障碍。此后多年,东印度公司与不丹就不丹南部山口地区归属和贸易不断发生矛盾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1837年东印度公司向不丹派出以波瓦洛·彭博尔顿上尉为首的使团,试图解决不丹与阿萨姆边界山口的争端,提出开放自由贸易、以货币交付等条款,但被不丹拒绝。随后20多年间,东印度公司不断入侵和占领不丹边境的部分山口和领土,双方在边境的冲突持续升级。强硬的不丹还在1862年派军队乘机入侵和劫掠了东印度公司控制下的锡金和库奇比哈尔地区,抢走许多奴隶及财宝。不丹不时在与阿萨姆地区和孟加拉地区的交界山口挑起骚乱活动对抗东印度公司,令东印度公司异常愤怒。1863年,英属印度政府再次委派阿什利·伊登作为特使前往不丹,试图说服不丹建立一种更能为英国人所接受的双边关系。而当时不丹高层正处于政治分裂状态,两派争权夺利,狡猾的伊登特使利用不丹内部派别纷争的矛盾,与其中一派签订了一份协议,这引起了另外一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硬要求英国人归还被占领的全部阿萨姆山口,并交还所有逃窜至印度的奴隶和罪犯,英属印度政府当然拒绝了这一要求。英属印度总督约翰·劳伦斯以不丹曾入侵锡金和戈杰比哈尔以及羞辱英国使团为借口,于1864年11月28日向不丹发动了战争,称为“不丹战争”,也称为“杜阿尔斯战争”。
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马尔卡斯特准将和邓斯福德准将指挥下,从阿萨姆、孟加拉地区和戈杰比哈尔地区向不丹四个重要战略区域发起进攻,至1865年1月,彻底打败了不丹的军队,不丹与孟加拉地区接壤的几乎所有的山口都落入英国人手中。1865年10月23日,英军进攻不丹东南部德旺吉里镇和德瓦唐镇堡垒,不丹士兵和僧院护兵手持火绳枪、弓箭、剑、刀和弓弩顽强抵抗,虽然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终究被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打败。1865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不丹被迫割让不丹南部丘陵以下的狭长地带的领土,即整个杜阿尔斯平原,包括噶伦堡在内的蒂斯达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以及不丹东南部的德旺吉里地区83平方公里的领土;承认英属印度政府有权仲裁不丹与锡金和库奇比哈尔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承认大吉岭—噶伦堡地区为英属印度领地;不丹开放边界,允许英国商人在不丹进行自由贸易。英属印度政府答应:不丹履行条约之后,即付给不丹2.5万卢比的补助金,之后两年分别付给3.5万和4.5万卢比,此后每年1月10日付给不丹5万卢比。该条约一直持续至1910年。自此,不丹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从此,整个杜阿尔斯地区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吞并,由东印度公司的希达亚特·阿里上校任地方行政长官。地理上,杜阿尔斯地区被发源于不丹的桑科什河自然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为孟加拉杜阿尔斯,东部称为阿萨姆杜阿尔斯。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后,将杜阿尔斯区域分为两个行政区:将东部杜阿尔斯与阿萨姆的戈瓦尔巴拉区合并,即今印度阿萨姆邦戈瓦尔巴拉县;西部则独立形成一个新区称为西杜阿尔斯。西杜阿尔斯又被分为三个区:萨达尔、布克萨和达林克特。1869年,达林克特区被并入大吉岭区,原孟加拉朗布尔地区(今孟加拉国朗布尔市)的杰尔拜古里(今属印度)被并入西杜阿尔斯,从此西杜阿尔斯更名为杰尔拜古里行政区,即现在的杰尔拜古里县,此后成为杜阿尔斯地区的茶叶主产区。
英国占领杜阿尔斯和特莱地区时,该地区大部分处于原始森林覆盖状态,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完好的热带雨林。从高海拔的不丹流淌下来多条弯曲的河流穿过如同绿色地毯般的平原和起伏的山地。稀树草原、常绿和落叶阔叶林、荆棘林、干草原和河滩中,生活着老虎、犀牛、亚洲象、野牛、羚羊、印度豹、野猪和大蓝羚等动物,以及沼泽鹿、水鹿、轴鹿、豚鹿、原始鳄鱼、长吻鳄、印度鳄鱼和甲鱼等草食动物和爬行动物。杜阿尔斯地区夏季非常炎热和潮湿,旱季末期温度通常达到40℃。每年的季风季节,泛滥的洪水带着泥沙穿过草原,在地势低洼区域不断淤积,从而在该区域形成非常肥沃的森林区和农业区。
这片地区经济处于传统的农耕时代,杜阿尔斯地区居住着梅奇部落和加罗部落,一些村庄居住着拉杰班什部落,他们以农耕和放牧水牛为业。迪纳杰布尔、朗布尔和邻近的戈杰比哈尔的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梅奇、加罗部落只能租赁地主的土地而成为佃农。传统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绿豆、黄麻、甘蔗和马铃薯等。东印度公司占领该地区后,迅速在当地建立起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征收各种税费。但是当地传统的农耕经济远远满足不了东印度公司贪婪的需求。殖民政府惊喜地发现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袤土地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而计划对杜阿尔斯地区进行大开发,首先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了森林开发的计划。
实际上,早在1840年,英国政府殖民地部就颁布了《王室土地法令》(Crown Land Ordinance),该法令特别针对英国在亚洲殖民地的森林资源,将殖民地所有森林、荒地、空置和未种植的土地划归英国王室。然而,印度的森林砍伐最初是不受任何监管的,直至19世纪50年代,殖民政府才开始意识到印度森林资源管理的必要性。杜阿尔斯地区被东印度公司占领前一年的1864年8月,英属印度政府“殖民地森林保护部”在孟加拉地区成立,英国植物学家迪特里希·布兰戴斯爵士任总监察长,加尔各答植物园园长托马斯·安德森被任命为该部管理员。次年,英国议会通过了《1865年印度森林法案》,宣称英属殖民政府拥有印度森林的所有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它虽然名为森林保护部,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实际上成为大规模开发利用当地自然森林资源的掠夺者。在杜阿尔斯地区被占领之前,这个新部门就已经勘查和调查清楚杜阿尔斯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甚至在不丹战争尚未结束之前的1865年4月,殖民政府就要求提交一份关于杜阿尔斯地区森林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报告。在占领杜阿尔斯地区后,管理员安德森马上提交了报告,其结论宣称:当地森林对当地民众和社区几乎毫无价值和用途,森林可以被殖民政府商业开发利用。他厚颜无耻地指出:“在这个地区开发森林,政府可以不必考虑森林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这个作用非常有限。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木材原料。西部杜阿尔斯地区人口非常稀少,人们的日常需求实际上很小。另一方面,在杜阿尔斯南部地区木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在戈杰比哈尔、孟加拉的朗布尔和达卡西部。”
特莱茶区英国监工,筛茶女工及周边劳工及其居住的草屋(1865年)
殖民地森林保护部对开发杜阿尔斯地区木材的前景非常乐观,认为杜阿尔斯地区的木材可在东孟加拉地区的木材市场上取代价格较高的奥德地区和尼泊尔出产的木材,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从此,杜阿尔斯地区的森林开始被大面积砍伐,大量木材被源源不断地运输至东孟加拉地区销售,当地殖民政府为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其他地区木材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木材市场的价格下降,导致当地殖民政府的收入骤减。不过,1874年,英属印度政府为了支持孟加拉地区北部开垦、种植茶叶和木材输出,计划建设北孟加拉铁路线,对用作铁路枕木的木材需求量大增,这又给了杜阿尔斯殖民政府再次开发森林发财的机会。尽管后任的当地森林保护管理员斯舍尔博士强烈反对,他认为铁路部门要求提供的木材数量巨大,将会使得当地森林资源枯竭,但是当地殖民政府不以为然,坚持继续开发,殖民地森林保护部所属杜阿尔斯地区的“布克萨”和“杰尔拜古里”两个部门成为开发森林的主导者和执行者。1878年,杜阿尔斯地区的森林中再次响起砍伐声。为了便于森林砍伐区内运输,仅其中的一个分部管辖区域就在森林区修建了108.4英里的道路。1879年,仅杜阿尔斯地区布克萨分部就供应给北孟加拉铁路1.8449万根枕木;1880—1882年分别供应了枕木2.2683万根、2.9865万根和2.1602万根。1876—1877年,杰尔拜古里分部区域5900英亩的森林还由于火灾被全部烧毁,火灾和掠夺性砍伐导致杜阿尔斯部分地区的森林几乎被摧毁。
殖民政府疯狂地掠夺森林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质疑,英属印度政府和英国商人也意识到,如此疯狂开发,杜阿尔斯地区的原始森林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受阿萨姆地区和大吉岭地区茶叶种植成功的启迪,英国人发现杜阿尔斯-特莱区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预示着一条新的财富之路。最早提出杜阿尔斯地区适合种植茶叶的是驻扎在杜阿尔斯的军队的民事长官兰斯,1864年他就认为:“土壤、土地类型和气候、温度使我相信茶树能在这些较低的山坡上茁壮成长。”实际上,与杜阿尔斯地区毗邻的大吉岭地区已经在1856年开始了商业化茶树种植,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大吉岭种茶成功的榜样鼓舞下,英国种植者尝试在杜阿尔斯-特莱地区种植茶树。杜阿尔斯地方殖民政府也紧锣密鼓地积极鼓励和推进茶树种植开发。1860年,当地殖民官员尚没有完整的开发、种植茶树的计划。殖民政府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将杜阿尔斯地区所有的所谓荒地全部收归为殖民政府所有,而且打破杜阿尔斯地区原有地主与佃农的社会制度和农耕经济体系。殖民政府野蛮地将当地居民梅奇部落和加罗部落全部赶走,迁移至阿萨姆的戈阿尔帕拉地区居住,没收了梅奇部落和加罗部落原来耕种的大量土地,并将其归类为“荒地”。殖民政府成了最大的地主。随后,殖民政府对该地区森林和土地进行了完整的勘测,大片低地和山坡地被划分出来准备出售作为茶树种植土地。同时,殖民政府还将“荒地”出租,为意欲租地的英国种植者制定特别优惠的租赁条款。(www.daowen.com)
1874年,为了加快杜阿尔斯地区土地的出售,在英属印度政府副总督助理乔治·坎贝尔的指示下,当地长官制定和颁布了一套向欧洲人提供种植园土地的规定,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申请人应保证每年种植3/4的土地,而且不少于50英亩;(2)如果申请者在5年内未能将25%的土地种植作物,将无条件收回租约;(3)最初租赁期限为5年,土地租金第一年免费,第二年租赁费每英亩6安那,第三年租赁费12安那,第四年租赁费为1卢比2安那,第五年租赁费1卢比8安那,直至重新设定价格为止。
乔治·坎贝尔对此规定非常不满意,认为它对种植者太严格。因此,规定被修改为:第一、二年免收租金,第五年最高租金仅12安那;5年内最低种植面积由25%减少至15%;土地租赁期为30年,满30年后需要重新续约。同时只有土地上种植了茶树,才可以按种植面积收取租金,而其余的土地则按照荒地的标准支付租金。该项规定对种植者来说太具有诱惑力,即承租人如果在租赁的荒地上种植茶树面积低于15%,他在未来30年的租赁期间就按照荒地支付租金。殖民政府当时还规定,如果土地种植的作物价值较高,则将收取较高的税费,但这个规定从来没有在杜阿尔斯实施,茶叶税率从来没有高于水稻。在这样有利政策下,一股抢购土地的风潮席卷杜阿尔斯地区,杜阿尔斯的森林、坡地、河岸等土地纷纷被英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的种植园主租赁,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迅速开垦建成茶叶种植园。
特莱区域茶叶种植园(约1870年)
詹姆斯·怀特是第一个在特莱开垦、种植茶树的英国人,1862年他建立查姆塔茶叶种植园。布鲁厄姆博士应该是最早在杜阿尔斯地区投资建立茶叶种植园的英国人之一,他1859年已经在大吉岭建立了杜特里尔茶叶种植园,为进一步拓展他的事业,他进入杜阿尔斯地区开垦土地种植茶树。1874年,他聘请理察·霍顿博士为经理,从大吉岭地区引进中国茶树品种,在杜阿尔斯建立了第一个茶叶种植园——格兹尔杜比茶叶种植园。霍顿博士也因此成为杜阿尔斯地区茶叶种植的先驱。1876年,杜阿尔斯平原地区的森林大部分已经被英国人砍伐,茶园纷纷建立。英国人亨特形容道:“不丹杜阿尔斯地区的地形是长条形的平缓山地,沿着不丹山麓下平均有约22英里宽,众多河流和群山溪流在各个方向纵横交错,河流和小溪河畔生长着几英尺高的大片娑罗树林、茂密野草和芦苇,一些地方甚至人都无法进入。”1876年4月,维斯特·菲尔德公司建立了509英亩的达林克特茶叶种植园。1876年5月,曼尼投资建立了795英亩的甘德哈伯西茶叶种植园。同年10月,法斯廷建立了504英亩的兰格提种植园;克尔塔拉兹公司建立了320英亩的巴格拉科特茶叶种植园;费舍尔建立了493英亩的茶叶种植园。曾经浓密的丛林被英国人一片片地砍伐或者烧毁,开垦成一片片茶园。曾经无忧无虑的森林中的野生动物被惊醒和驱赶,四处逃窜。杜阿尔斯一个早期英国茶叶种植园主埃德温·阿诺德曾记载:“我经常听到附近传来野兽的咆哮声。一天晚上,一只麂鹿从我的小屋飞奔而过。不一会儿,麂鹿颤颤巍巍地倒在草丛中,它浑身鲜血、耳朵垂下、嘴巴破裂。我随后赶紧叫唤我的苦力,携带着刀子,我们大喊大叫地朝向可能潜伏着野兽的草丛走去。悄悄地走近草丛时,一股浓烈的‘大猫’气味直冲我们的鼻孔,突然看见一阵极其细微的草丛波动,随着波动消失,我们知道‘大猫’已经离开,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
早期英国茶叶种植园主G.G·韦伯称杜阿尔斯是“种植园主的坟墓”,他还记得种植园里经常发生需要紧急救护的情况,如野生动物花豹经常在茶叶种植园里游逛,袭击苦力和村庄。他记载了一个种植园主被豹子袭击后如何进行治疗的:“医生住在几英里之外,一位邻居紧急奔跑呼喊医生。医生过来后,立即把高锰酸钾晶体倒进每一个伤口,至于更深的伤口,他用手指尽可能地戳进去……”这一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种植园主在紧急情况下的绝望和医生粗鲁的处理手段。
1875—1876年,杜阿尔斯地区就开垦建立了6个茶叶种植园,土地面积达到3000英亩,茶园面积达到1453英亩,茶叶产量达到5600磅。像大吉岭一样,英国人最早引进了中国茶树品种的茶籽在杜阿尔斯种植,随后引进了阿萨姆茶树与中国茶树品种的杂交品种,一些种植者也引进纯正阿萨姆茶树品种。结果阿萨姆茶树品种由于生长速度快,采收早和产量高,被证明更适合在这一地区种植。1876—1877年,杜阿尔斯地区茶树种植进一步拓展,杜阿尔斯地区租赁给欧洲人的土地面积就达到5254英亩,每一块土地面积为300~700英亩,茶叶种植园总数达到13个,茶园面积3395英亩,茶叶产量达到2.9520万磅。1877—1878年,茶叶种植园达到21个,茶园面积4754英亩,茶叶产量达到3.3129万磅。1881年,茶叶种植园更是达到了55个,茶园面积达到6230英亩,茶叶产量达到102.7116万磅。1888年,茶叶产量突飞猛进,达到了747.6771万磅。至1892年,茶叶种植园更是达到了182个,茶园面积达到3.8583万英亩,茶叶产量达到1827.8628万磅。
杜阿尔斯地区玛纳巴里茶叶种植园经理和苦力(约1880年)
最初的几年,在杜阿尔斯地区投资建立茶叶种植园的全部是英国人。这些英国茶叶种植者在英国注册成立公司,资金来自英国本土,这类公司被称为“英镑公司”。随后也有大量的英国资本在印度本土注册公司,这类公司被称为“卢比公司”,它们的资金都不是从英国带来的,而是由英国人管理的公司在印度从事各种商业活动赚取的资金。例如,杜阿尔斯早期建立的埃伦巴里和玛纳巴里种植园,埃伦巴里种植园是由一位加尔各答银行经理投资的;玛纳巴里种植园是由大吉岭土地抵押银行的一名副经理投资的,后者后来被邓肯兄弟公司收购。霍普茶园也是由一个大吉岭茶叶种植园经理开垦建立的。而且,所有的欧洲公司都会把自己的茶叶种植园管理委托给在加尔各答的英国管理代理公司。管理代理公司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渗透和控制着产业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获取利益。例如,邓肯兄弟公司在黄麻制造、保险和一些其他商业领域获取实质性利益,在杜阿尔斯茶叶种植园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世纪之交,邓肯兄弟公司就控制了25个茶叶种植园,总面积达到1.8690万英亩。
1877年杜阿尔斯地区的英国茶叶种植者在比纳古里建立了自己的茶叶种植者协会——杜阿尔斯种植者协会,这个协会由英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种植园主、经理、助理经理和主管等组成,完全垄断了当地的土地资源,也垄断了茶叶种植业。作为茶叶种植者的代表,它不断地向殖民政府提出要求,要求殖民政府改善杜阿尔斯地区的基础设施。最初几年,他们有组织地限制印度人进入利润丰厚的茶叶种植行业。1877年,杜阿尔斯地区出现了第一个印度本土茶叶种植者——孟加拉地区的穆斯林曼士·拉希姆·巴克什,他在杜阿尔斯地区建立了加尔哈卡茶叶种植园,他是第一个被允许租赁杜阿尔斯土地种植茶叶的孟加拉人。1879年,又有几个孟加拉本土的律师和精英人士在杰尔拜古里成立了杰尔拜古里茶叶有限公司,他们联合向殖民政府请愿要求租赁土地种植茶叶,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当时担任杰尔拜古里副治安官、印度人巴格班·伯斯的支持。1881年,他们的要求终于获得了同意,租赁了741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莫格尔卡达茶叶种植园。
1896年,英属印度政府修订颁布了新的《荒地法》,虽然土地租金略有提高,但依然为英国投资者提供了十分优惠的土地租赁条件。《荒地法》规定:最初租赁期限为五年,第一年免土地租金,第二年租金每英亩3安那,以后每年额外增加3安那,直至达到每英亩12安那,殖民政府同时保留修改租金上限和下限的权力。如此优惠的土地租赁政策,促使英国种植者更大胆地租赁更多的土地,刺激了杜阿尔斯地区茶产业的繁荣。从1876年至世纪之交的1901年,杜阿尔斯地区每年都有新增的茶园。1901年,杜阿尔斯地区的茶叶种植园已经达到235个,种植面积达到7.6403万英亩,茶叶产量达到3108.7537万磅,茶园劳工达到6.8619万人。至20世纪30年代,依然还有新的森林土地被开垦成新茶园。
英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的种植园主种植茶叶获得的巨大利润,让印度本土商人和资本家分外眼红。至20世纪初,英属印度政府逐步放宽政策,允许印度人租赁土地,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杜阿尔斯-特莱地区建立茶叶种植园。至1930年,在杜阿尔斯地区,印度人拥有的茶叶种植园达到47个,占该地区茶叶种植园的37%。但与英国人的种植园比较,印度人的种植园规模较小,而在特莱地区则更小。印度人缺乏资金,他们怨恨殖民政府偏向英国人,歧视印度人。英国人把持的杜阿尔斯种植者协会一直限制印度人加入成为会员,直至1917年,才邀请极少数印度人列席会议。为了抗议英国人的偏见,1918年印度人在杜阿尔斯成立了印度人自己的茶叶协会——印度茶叶种植者协会。一个印度茶叶种植者描述了当时印度种植者所处的耻辱状况:“1918年,杰尔拜古里茶叶种植者感到需要一个特别的协会,英国种植者拒绝给印度籍种植者在共同的利益上平等的权利。事实上,在那些日子里,如果一个英国种植者在同条路的对面方向过来,印度籍种植者必须从他骑着的马或乘坐的马车上下来……”这对于受过教育或者西化的印度茶叶种植者来说是种族侮辱。因此,两个组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竞争。例如,许多茶园劳工经常从英国人的种植园逃跑到印度人的种植园工作。当然,在共同的利益上,他们也会联合起来与殖民政府讨价还价。
英国人将茶产业引入杜阿尔斯-特莱地区后,不仅彻底改变了自古以来杜阿尔斯-特莱地区平原和山地的自然风貌,而且还改变了整个区域的社会、人口和经济面貌,昔日古老的部落王国的土地变成了英国重要的产茶区。大片大片原始茂密的森林、原始草原林地变成了星罗棋布的茶园和村庄。1911年,《东孟加拉和阿萨姆地区公报》作者约翰·格鲁尼宁这样描述当时杜阿尔斯地区的情景:“在印度,很少地区像西部杜阿尔斯地区发展的那样快。沿着山脉丘陵的北部大片土地……现在已经完全被郁郁葱葱的茶园覆盖,只有河流或者偶尔的一块保护森林隔开。托尔萨河东岸绵延数里直至桑科什河……茶园从南部一直延伸至托尔萨河……几乎整个地区的土地都被开垦、种植了作物——茶树、水稻、黄麻和烟草,种植业快速增长,而森林则快速消失……”
尼欧拉河畔牛车运输茶叶
对于杜阿尔斯-特莱地区茶园的快速增长和繁荣,殖民政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属印度政府或它的省级和地区级官员积极地为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种植者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在土地分配、行政、法律、税收、森林政策、移民政策,在管理机构建立、劳动力招聘、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以及乡村市场建立等方面,都倾向支持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种植者拥有和控制茶园,使得英国茶叶种植者或公司推广的种植园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在杜阿尔斯-特莱地区很快生根发芽,迅速地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至1931年,杜阿尔斯地区已经拥有151个茶叶种植园,茶园面积达到13.2074万英亩,茶叶产量达到6644.7715万磅,茶园劳工达到11.2591万人。根据印度茶叶局的统计,独立后的1948年,大吉岭和特莱的茶叶产量合计达到1.2870万吨,杜阿尔斯茶叶产量达到5.4727万吨。1951年,杜阿尔斯和特莱的茶园面积分别达到5.4609万公顷和8402公顷,分别占印度茶园面积的17.23%和2.65%,产量分别达到6.3944万吨和6376吨,分别占印度茶叶总产量的22.4%和2.23%。茶叶成为杜阿尔斯和特莱地区唯一的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