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现有交易所和交易平台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同样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包括金融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近年成立的专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场所。与证券交易所一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由证监会进行监管。
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包括期货和期权两种。在品种上市的场所划分上,我国目前将全部期货交易集中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而根据2015年证监会颁布的《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证券交易所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开展股票期权交易。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上市交易的产品包括沪深300指数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等。期权交易则尚处于试点阶段,我国首个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合约于2015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因此,就市场建设而言,我国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形成分工合理,又能引入一定竞争机制的较为完整的框架。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场外交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场外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称为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涉及较多交易层面和交易品种的市场,包括1994年成立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本币市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这些市场的现货交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本币市场中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和利率互换交易,以及外汇市场中的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和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等。
银行间市场目前建设有外汇交易系统和本币交易系统两大电子交易平台。其中,外汇交易系统涵盖人民币外汇和外币买卖两个市场;本币交易系统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如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报价、交易及信息披露等都是通过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现行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从属于银行间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是“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的市场功能并没有得到凸显。
2.构建我国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
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制度的改革,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将与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一样,成为支撑我国金融市场的两驾马车,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架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考虑先构建独立的银行间市场子市场作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待条件成熟再建设独立于银行间市场的场外交易平台。构建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有利于提高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效率,同时有利于防范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律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www.daowen.com)
我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初具规模。与现货交易相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涉及的合约要素更多,如我国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利率互换,其合约要素包括期限、名义本金、基准利率、支付频率、计息基准和重置频率等在内高达20多个。这些要素内容复杂,包含较多法律条款,往往需要单独的交易确认环节。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国际实践中,交易确认滞后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风险曾引起许多国家监管当局的重视,自动化确认取代手工确认成为行业的普遍趋势。因此,构建我国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有利于金融衍生产品电子确认平台建设,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规范交易行为,降低法律风险。
其次,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有利于集中清算,提高市场透明度。
集中清算以提高透明度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针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最重要的监管内容,而要进行集中清算,首先必须构建交易平台,进行集中交易。为此,美国设立了专门针对适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互换执行设施,欧盟新设立的组织化交易设施虽然并非专门针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但从其设计方案中可知,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债券、结构性金融产品等平列的产品,其交易平台也是独立的。我国将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从现有的本币市场剥离,单独设立子市场进行交易,是产品进行集中清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控制的制度保障。
最后,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将为其他场外市场改革奠定基础。
我国目前银行间市场采用的是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的组织模式。在市场参与者自律和交易场所自律不足的情况下,直属事业单位模式适应了我国市场发育初期的需要。随着市场的深化,其着眼于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的缺陷日趋突出,改革势在必行。从参与市场竞争和保持内部活力的需要而言,银行间市场组织形式应采用公司制模式,吸收市场参与者的股本投入,做到以参与者的需求为中心从事创新,同时按照公司制规范内部治理以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8]
相比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及债券市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历史短暂,新型市场更易于率先采用新市场交易规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因此,独立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将为其他场外市场改革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