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趋势

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是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汇率制度解体后,为防范金融风险、满足外汇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美国率先推出了外汇类金融衍生产品。在短短不到15年的时间内,现代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形成了包括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期权、货币期权和利率期权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品种结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断爆发的信用危机促使信用衍生产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各国利率管制的取消,国际市场上汇率和利率风险加剧,成为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

美国是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汇率制度解体后,为防范金融风险、满足外汇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美国率先推出了外汇类金融衍生产品。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了美元对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等外汇期货交易。随后,美国利率类和股权类衍生产品相继出炉,如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和货币期权交易;芝加哥交易所(CBOT)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先后推出了债券期货和利率期权交易。在短短不到15年的时间内,现代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形成了包括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期权、货币期权和利率期权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品种结构。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包括金融互换、金融远期和金融期权等在内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逐步形成。1981年,首次著名的货币互换交易在世界银行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之间达成;1982年,国际资本市场上首次利率互换在德意志银行与另外3家银行间达成。场外远期利率协议则最先由英国在1983年推出,而最早的场外利率期权是1985年英国推出的利率上限期权。(www.daowen.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断爆发的信用危机促使信用衍生产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1993年,日本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和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SCFP)开始出售一种偿还价值取决于具体违约事件的票据,成为信用衍生产品的雏形。此后,信用衍生品种不断创新,1995年,摩根大通银行布莱斯·马斯特斯(Blythe Masters)开发出了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产品,1997年,金融危机中备受瞩目的合成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以下简称CDO)出现于J.P.摩根的BISTRO项目中。在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后,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成为继利率衍生产品和汇率衍生产品后的第三大衍生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