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算法研究揭示:成功女性更倾向于接纳小狼狗类型男性?

算法研究揭示:成功女性更倾向于接纳小狼狗类型男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因涉及“小狼狗”话题引发过广泛讨论的《北京女子图鉴》里,离了婚的陈可面容依旧姣好,她与朱朝阳颜值对等,生理年龄相差7岁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显而易见的差距并未妨碍他对陈可展开猛烈追求。而他因直率大胆,成功地引起了陈可的关注。所以,今天的女性在骨子里偏爱“狼系”伴侣不足为奇。1911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被告知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次可是化学奖。这段恋情最后以郎之万回归家庭而告终。

算法研究揭示:成功女性更倾向于接纳小狼狗类型男性?

2018年因涉及“小狼狗”话题引发过广泛讨论的《北京女子图鉴》里,离了婚的陈可面容依旧姣好,她与朱朝阳颜值对等,生理年龄相差7岁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遗憾陈可的这个“弟弟”不懂。从认识伊始,两人关系就不对等,她是甲方,他是乙方,她在合同上签字与否,意味着他月底的提成能拿多少。显而易见的差距并未妨碍他对陈可展开猛烈追求。而他因直率大胆,成功地引起了陈可的关注。

两人正式交往以后,“弟弟”甚至幼稚到去找朋友们借钱买车,理由是:“我有辆车,他们就不会觉得我是穷小子,觉得我在欺骗你感情”。他还趁陈可睡着的时候,把她手机里在工作上有往来的重要异性电话、微信好友等信息统统删了。

最终,陈可下定决心放弃这样表面凶猛自信实则幼稚自卑的小狼狗。毕竟,事业上的对等、三观的成熟、彼此的信任、愿意共同成长的诚意,才是任何一段恋情能长久维系下去的动力。

事实证明,我们从选择食物到选择伴侣,都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难解的“自由意志”,而是数十亿神经元在瞬间计算各种可能性的结果。所谓的“人类直觉”,其实只是在进化中或者人类生活阅历中形成的“辨识模式”。成熟女性在选择异性伴侣时并没有涉及什么神奇的直觉,只是辨识出了某些一再出现的模式,于是,经验帮助她能够躲过某些年长的“渣男”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弟弟”。前文提及陈可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同时也说明了大脑的生化算法距离完美还有相当一段路。大脑会走捷径,会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找出答案,但现在人类大脑的回路正在显得日益过时,因为它适合的是过去的非洲大草原,而非现在的都市丛林。这也就难怪陈可虽然阅人无数,也会在选择男友时犯下错误。

自从1.2万年前农业兴起之后,人类和动物继续进化,虽然农业可以迅速改变自然选择压力,但并未改变自然界生物的生理、情感和社交冲动。据研究,无论是牛、猪还是人类,其深层的感官及情感架构,都仍然类似石器时代的情形,没有多大改变。远古时代,年轻的猎人如果冒险追赶猛犸象,就可能胜过所有竞争对手,赢得当地美女的芳心。而今天人类身上依然存在这种大男子主义基因。因此,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几千世代以前形成的需求,就算已经不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仍然会留在人类的主观感受中。所以,今天的女性在骨子里偏爱“狼系”伴侣不足为奇。(www.daowen.com)

又如著名的居里夫人(玛丽·居里)。1903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两人声誉达到巅峰,然而3年后,丈夫不幸因车祸去世。1911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被告知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次可是化学奖。彼时,她正陷入麻烦之中。她与丈夫的学生、比她年轻5岁的有妇之夫郎之万教授传出绯闻,1911年11月4日,销量75 万份的巴黎《新闻报》在头版上刊登了一则两栏的新闻,标题是: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

在这桩新闻里,居里夫人被指责的原因并非“老牛吃嫩草”,而是郎之万教授的已婚身份。“皮埃尔·居里去世几年之后,这份(与玛丽的)友谊,由于相互的倾慕而逐渐演变成爱情,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吗? ……我们的家,到那时为止是毁了。父亲和母亲分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绯闻事件60年后,郎之万的长子安德瑞在为他父亲写传记的时候,谈及此事已然平心静气。事实上,与居里夫妇一向相交甚笃的郎之万,作为优秀的科学家,在皮埃尔死后,自然而然地在某些事情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玛丽·居里则觉得郎之万“是一个朋友,一个心有灵犀的伙伴,在科学上,他有可能取代皮埃尔的位置”。与他的恋情,令居里夫人重新发现自己、焕发魅力,重要的是,陷入恋爱的居里夫人也由此得到了科研中的灵感和创意,这有助于她第二次拿到诺贝尔奖。这段恋情最后以郎之万回归家庭而告终。此事过后,居里夫人和郎之万仍然保持了可贵的友谊,但在她余生中,再无可以占据重要地位的男性了。而郎之万则不同,与居里夫人分手几年后,他和一个学生有了私生子。他请居里夫人为那个学生在她的实验室里安排个位置,她答应了。

100多年前的居里夫人能够在实验室发现镭,能够把放射性疗法向全世界推广,却无法完全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心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居里夫人对郎之万产生感情的时代,世上尚无计算机。事实上,直到今天,由于人类的情绪和欲望来自非实体的心灵,计算机尚且无法理解。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人类的情绪和欲望最终被证明只不过是某些生化算法,计算机就没有理由无法破译这些算法,而且它们的成绩相信会比任何智人都要好。当然,由于那一天尚未到来,所以,目前最能懂得人类情绪和欲望的,可能还是人类本身。所以,人们仍然需要从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去更多地了解人类自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