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弟弟们高调来临:重要信息公布

弟弟们高调来临:重要信息公布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96年,身为寡妇且带有一儿一女的约瑟芬俘获了拿破仑,两人闪婚,1804年她成为皇后。而通常被认为婚恋观念相对保守的东亚,“婚姻中的男性最好年长于女性”这一传统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姐弟恋”有没有对应的外语单词?年龄较大的女方就被称为cradle-snatcher。美丽的外表意味着成功繁衍后代的概率高。科学暂时解释不了人类建立不同情感模式背后隐藏的“算法”,我们却有可能通过历史、文学作品的描述来管窥。

弟弟们高调来临:重要信息公布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为何每个妹妹都那么憔悴?”台湾曾经的流行歌《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这样唱过。这首歌于1993年发行后迅即成为海峡两岸爆款,堪称现象级。这首曾经的流行歌,会强化人们的一种错觉:仿佛有点姿色或才情的男生,都习惯跟比自己年纪小的若干女生以“兄妹”之名搞暧昧。

然而风水轮流转,今天的娱乐圈,还欠我们一首《你究竟有几个好弟弟》。

今天,如果我们要绘制一幅“姐弟恋地图”,欧洲大概首当其冲,红点首先落在法国。1796年,身为寡妇且带有一儿一女的约瑟芬俘获了拿破仑,两人闪婚,1804年她成为皇后。法国人似乎并不在乎她年长他6岁,《拿破仑加冕礼》甚至被认为是卢浮宫绝对不能错过的三幅名画之一,画中41岁的约瑟芬跪在35岁的拿破仑面前,留下的只是侧脸,令人对她的美貌想入非非;而2017年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龙与老师布丽吉特之间存在24岁年龄差,法国人似乎也不介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根据INSEE(法国国家统计局)的调研,在21世纪头10年,16%的法国夫妻中,男性比女性更年轻。而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比例为10%。

而通常被认为婚恋观念相对保守的东亚,“婚姻中的男性最好年长于女性”这一传统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

影视文学作品的选材来看,最近20年,日剧呈现的情感模式一直在突围,早在1999年即拍出姐弟恋里程碑之作《魔女的条件》;而近年中、韩两国拍摄姐弟恋题材的热度亦呈升温趋势。2018年,韩国播出孙艺珍、丁海寅主演的《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本据说是根据宋慧乔、宋仲基姐弟恋修成正果这一案例进行的二次加工。而根据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进行本土化改编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于2018年春季在中国播出,剧情涉及“成功女性的身边都会有小狼狗”这一话题,引爆朋友圈

“姐弟恋”有没有对应的外语单词?

英语里,cradle-snatcher表示“与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人相恋或结婚的人”,cradle是“摇篮”的意思,snatch意为“夺取”,这个复合词形象地表达了两人年龄的差距。年龄较大的女方就被称为cradle-snatcher。

在法语里,与英语cradle-snatcher意义对应的单词是cougar,意为“狡猸雌猫”,指勾引、猎捕比自己年轻许多的男子的成熟女性。

日语呢,如果“姐弟”两人只是谈恋爱,这段关系没有专有名词,若一旦结婚了,则有一个词:姉さん女房,意为“姐姐的妻子”。(www.daowen.com)

耐人寻味的是,每套语言系统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算法”的一种呢?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里一再提及,21世纪将是由算法(algorithm)主导的世纪。“算法”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作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算法不是单指某次计算,而是计算时采用的方法。

我们所谓的感觉和情感,其实也是一套算法。人类在情感关系的选择与建立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感觉、情感和欲望,都是计算的过程。

自然选择进化出喜好和厌恶的反应,作为评估繁衍机会的快速算法。美丽的外表意味着成功繁衍后代的概率高。如果某位成年女性看到某位英俊的成年男性,第一反应通常不会是“他比我老或是比我小”,而是“真帅!”——这意味着,当光线刚刚从男性身体反射到女性的视网膜上,这时,经过几百万年进化而成的无比强大的算法就开始运作了,几毫秒以内,该算法就已经将男性外貌的各种小线索转换为繁衍概率,并得出结论:“这很有可能是个非常健康、有生育能力的男性,有优良的基因。如果我和他结合,我的后代也很可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基因。”

当然,该结论并不会立即通过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而是化成某种“感觉”,比如:“眼前一亮”“一见倾心”之类的细致感觉,或者正如文学作品里常见的描述那样:“爱的火焰在体内燃烧。”

因此,有科学家认为,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但是,目前,科学家对于心灵和意识的理解依然少得惊人,甚至可能还不及某些搞文学、写剧本的文人了解得更充分。目前正统科学认为,意识是由大脑中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而这样的心理体验能够完成某些重要的数据处理功能。然而,大脑里的各种生化反应和电流是怎么创造出痛苦、愤怒或爱等主观体验的,至今科学界仍然无法给出确切解答。

科学研究暂时留下的空白,才是搞文艺的家伙们施展的舞台。科学暂时解释不了人类建立不同情感模式背后隐藏的“算法”,我们却有可能通过历史、文学作品的描述来管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