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propaganda)通常指的是“传播旨在说服人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并且为了一种特别具有说服力的目的进行思考和行动的理念”,它试图缩小受众的视角和思想,而“教育”则恰好相反,试图打开受众的视角和思想。
以文物保护与修复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特别是虚构类的,编剧们必然要面临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价值导向的重点? 是聚焦于文物医生的个人魅力、宣传其职业操守和安贫乐道的美德,还是以小见大,通过对文物医生的塑造,操纵观众心理反应、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关心、热爱并进而上升到爱国主义?
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鸟瞰德国》(Deutschland von oben)所采用的叙事手法。目前已经完成4季,每季3集,主题都是国家、城市、河流。德国目前是世界上文物保护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纪录片呈现出德国形象的关键词包括:科学、高效、智能、环保、古典、时尚。这些形象是经由一个个能驾驶直升机或游艇、随时能在德国上空完成文物古迹勘察活动、在电脑前完成3D 绘图的科学家形象共同传递的。但事实上,文化的传承仅靠精英们单枪匹马奋战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套纪录片也传达了优秀的德国市民形象:在德国市民意识中,保护古城古迹同发展德国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例如,人口仅有20多万的吕贝克凭借其古风古貌,每年能吸引200多万游客,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鸟瞰德国》作为非虚构类的作品,它在何种意义上能够为中国的虚构类作品提供参照系值得思考,也值得我国影视从业人员进一步探讨。以纪实手法去讲述虚构故事,或许是未来可能的一个方向。
【注释】
[1]张晓彤、詹长法:《万古传物,百年树人——浅谈文物修复人才现状及教育》,《遗产保护与研究》2016年第1期。
[2]截至2018年10月中旬,《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单集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3][英]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徐家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68—469页。
[4]在故宫取过景的电影《末代皇帝》创造了中国影视历史上的好几个第一:第一部在故宫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资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场移除护栏的取景,后来郑少秋的《戏说乾隆》中,乾隆身后的太和殿正门被铁栏挡住。贝托鲁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讲述中国的故事。而且,这是关于中国的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奖。中国人第一次没有对电影内容做出任何限制。本片获得1987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5]1987年,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关于故宫的纪录片《紫禁城》,该片曾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当时的拍摄历时6年之久,是故宫博物院首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将《清明上河图》等馆藏珍品呈现在镜头前。1996年,日本NHK 电视台拍摄了26集的大型纪录片《故宫至宝》,该片以北京和台湾两大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70万件艺术至宝为主轴进行拍摄。
[6]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每集45分钟。拍摄、制作团队沿用《故宫》原班人马,讲述方式也基本沿用《故宫》的体例。
[7]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部分。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配备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 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
[8]《文物保护与修复有“本科生”了,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5827/u21aw1209689.html。
[9]《故宫文物医院开放 可观看文物“手术”》,http://www.xinhuanet.com/2018-06/10/c_129891208.htm。(www.daowen.com)
[10][美]特里西娅·詹金斯:《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蓝胤淇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76页。
[11][美]特里西娅·詹金斯:《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蓝胤淇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75页。
[12]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项目组:《文物修复人员现状调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年。
[13]张晓彤、詹长法:《万古传物 百年树人:浅谈文物修复人才现状及教育》,《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1期。
[14]叶芳芳、周懿:《看故宫“文物医生”如何妙手回春》,《美术报》2015年8月29日。
[15]The European Culture Collections'Organisation,国内也有学者将之翻译为欧洲保护师—修复师联盟。
[16]该组织收集数量超过35万个菌株代表酵母,丝状真菌、细菌和古细菌、噬菌体,质粒包括携带质粒的菌株和其他重组体DNA 构建体,动物细胞包括人和杂交瘤细胞系、动物和植物病毒、植物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代表了参考菌株的重要来源研究和工业以及从中分离出大量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的人类,动物、植物、食品和环境,详见ECCO 官网发布的STATUTES OF THE EUROPEAN CULTURECOLLECTIONS'ORGANISATION。
[17]潘路:《国外文物科技保护的思潮与发展》,《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
[18]王晓磊:《德法文物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文物世界》2011年第3期。
[19]李永、向辉:《法国古籍保护工作概况》,《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2期。
[20]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4期。
[21]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其章程详见其官方网站。国际图联1971年在荷兰注册。位于海牙的荷兰国家图书馆,慷慨地为其总部提供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