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启美颜模式的侦探方法

开启美颜模式的侦探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34年起,《海斯法典》开始施行,该法典以道德法典的形式,一一列举了所有可能违反良好道德规范的禁忌,实现了对好莱坞影片道德层面的控制。非要拎出银幕上开启美颜模式的经典侦探形象,007不容忽视。它正是《海斯法典》逐渐消失的时候出现的,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后,此系列风靡全球,几十年长盛不衰。在分众传播的时代,经过美颜的侦探一定有市场,颜控们理直气壮地认为:我们需要看美颜,我们需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

开启美颜模式的侦探方法

“侦探=不帅=内涵”这一横行几十年的公式到底怎么来的,大概要从英语文学中公认的侦探小说起点算起——爱伦·坡《摩格街谋杀案》(1841)里侦探的颜值被作者刻意忽略不计。道理容易理解: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侦探的智商上。小说里的男性侦探往往还带着禁欲主义的气息,无欲则刚,各方面的欲望降低到最小,放在案件上的专注力才得以最大化。作为后起之秀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也走“内涵大于颜值”路线

当这样的男主从小说走上电影银幕,《海斯法典》也是欢迎他们的。自1934年起,《海斯法典》开始施行,该法典以道德法典的形式,一一列举了所有可能违反良好道德规范的禁忌,实现了对好莱坞影片道德层面的控制。1950—1960年,审查显现出一些放松的信号。

非要拎出银幕上开启美颜模式的经典侦探形象,007不容忽视。它正是《海斯法典》逐渐消失的时候出现的,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后,此系列风靡全球,几十年长盛不衰。007系列是“明星制度”(Star System)在电影产业大行其道的典型产物。明星饰演主要人物,明星左右叙事走向,推进事件的发生,不断带动镜头的变化并使其合理化。观众在“观看”这一行为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纳了摄像机的视角及主角的视角,融入明星所演绎的角色之中,塑造了一种微妙的收视心理:男人想成为他,女人想拥有他。

2016年的国产网剧《法医秦明》就或多或少学习了007的耍帅套路。从专业角度看,《法医秦明》的推理过程设计得还不错,有一定技术含量。但从该剧播出后的口碑来看,观众吐槽的方向集中在男主的偶像包袱太重:永远都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乱,哪怕是钻下水道去捞死人骨头,他的西服都不会脏。没有浪漫细胞的观众,在看《法医秦明》的时候,难免质疑:穿成这样真的方便工作吗? 整天接触尸体,高档西装肯定得天天洗,染上了尸体的臭味,谁愿意帮他洗衣服? 还有个问题,真正的法医会有那么多时间去修饰自己的外形?还有空自己当裁缝做衣服——反正我没见过这样的法医。

在美剧里,有位女性在接触了尸体之后再跟一名警察约会,哪怕她换了衣服,喷了香水,都掩盖不了那股气味,她坦言:“我换了衣服,但这气味是从腐烂的人体脂肪中散发出来的,它紧紧地依附在我的毛囊和毛孔里。”人体的73.5%是液体,变成尸体以后,加上细菌和气体,分散的臭味会弥漫整栋大楼,多少天都散不掉。(www.daowen.com)

同样的质疑还出现在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 的献身》,王凯出演男主角,其身份是某警官学院的副教授,打扮却像富二代。我见过的在这种单位工作、搞刑事司法方向研究的教授们,没有打扮成他那样的。做研究的人不愿花太多时间修饰自己的仪容外表,尤其是男性,不修边幅的时候较多。

在“粉丝经济的驱动下,以上这些质疑倒不再成为问题了,为保证镜头上的美感,为满足“粉丝”对明星的审美需求,不惜牺牲生活的真实——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剧组不让王凯以更接近现实生活里人物原型的形象出镜了。

在分众传播的时代,经过美颜的侦探一定有市场,颜控们理直气壮地认为:我们需要看美颜,我们需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