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设计
1.实验原理
听话的“小精灵”实验涉及的物理学原理主要是摩擦力,由于展现的作用效果不同而出现了多样神奇的现象。在单根绳索上控制“小精灵”的停止和下落部分中,当绳子处于自然状态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滑;当绳子处于绷紧状态时,物体间的压力增大,产生的摩擦力增大,此时摩擦力等于重力,物体就可以静止在绳子上。在两根绳子上控制“小精灵”部分中,当拉动右侧的绳子时,右侧绳子与孔的摩擦力增大,左侧绳子与孔的摩擦力减小,所以物体的左侧向上运动;当拉动左侧的绳子时,左侧绳子与孔的摩擦增大,右侧绳子与孔的摩擦力减小,所以物体的右侧向上运动。如此交替拉动绳子,整个物体就会左右摇摆着向上运动。“明日环”魔术的原理是手指捏住环的位置连线,并非环的直径线,而稍微偏向了一侧,这会使得另一侧的重量大于这一侧。在下落过程中,环会紧贴项链,同时向后偏转,对项链施加一个向后的力,项链和环之间的摩擦力也让环翻转的时间延长。当环翻转一周后快到末端时,会从项链微微翘起形成的小孔中钻过去,最终被项链拴住。在“猴子爬绳”实验中,当拉动与小猴下肢连着的绳子时,整个下肢会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同时拉紧下肢与身体相连的橡皮筋,到一定程度时上肢夹住绳子的滑轮就会打滑,带动上肢向上攀爬一小段距离。此时,再松开连着下肢的绳子,让下肢恢复原状,整个猴子就向上攀爬了一段距离。这样,将绳子一紧一松地拉动,猴子就会慢慢向上爬。
2.实验材料
细绳(50~70cm)3条、圆柱形口香糖瓶子、质地硬的纸片、钳子、钉子、酒精灯、卡通人物卡片4张、刻度尺、剪刀、透明胶带、长方体纸盒、金属圆环、项链、红色垫片、小猴上身木片、小猴上肢木片2个、小猴下肢木片2个、橡皮筋2根、塑料堵头12个、细短金属棒6根。
3.STEM理念的融合
STEM理念的融合如表3-3所示。
表3-3 STEM理念的融合
续表
(二)教学编排
1.教学过程
(1)演示单根绳控制的“小精灵”在细绳上的停止与下落,并请学生猜想原理,讨论步骤并动手制作。(www.daowen.com)
(2)演示两根绳控制的“小精灵”在细绳上渐渐上升的过程,再请学生分析原理,讨论步骤并动手制作。
(3)展示生活中可见的利用摩擦力的工具,比如开瓶器、皮带传动,再探究讨论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4)演示“猴子上爬”的模型,引发学生猜想,分组合作进行制作。
2.基于STEM理念的6E设计型学习模式
基于STEM理念的6E设计型学习模式如表3-4所示。
表3-4 基于STEM理念的6E设计型学习模式
续表
续表
3.小结
该实验利用听话的“小精灵”展现摩擦力的效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的教学内容。课本上的实验意在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并通过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让摩擦力的概念更加具体。为了更加清晰地凸显摩擦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停留在概念上,就基于STEM理念做出了一定的拓展,希望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历设计、制作、评估、改进等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整合学习。听话的“小精灵”乍一看就像是一个简易的玩具,但其中所包含的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原理如果得到翔实的剖析,那么对学生而言是获益良多的,挖掘其内在的教学价值,并设计为一堂具有协作性、体验性的课是一次可行的尝试。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意识不要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层面,而是从玩乐心态思考深入到更理性地分析和看待其过程。在教学设计上选择了6E教学法是出于系统性的考虑,为了在6E教学模式的不同环节中给学生以层次感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构建情境,给学生安排多少操作空间,并对该教具进行怎样的拓展,其实可以选择的方式是非常自由的,再联系生活实际,将“小精灵”原理在生活用具上进行表达,如开瓶器、传动皮带等。在设计该节课堂时,同样要从整体上把握STEM课程的设计原则,做到每一步都在主题的范围之内,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