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针对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保证实验教学七个环节的完整性,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识别和模仿科学探究的步骤并完成探究。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探究的目的,在教学时进行针对性分类,如果是对某个物理量在建立基本物理观念时的探究实验或者是实验操作简单、器材易得,那么可以计成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理量的基本定义。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随堂实验项目教学研究

根据前文中对物理实验项目的基本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别实验的特征及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随堂实验项目做基本的教学建议如下:

1.测量型实验

测量型实验通常出现在一些新的物理量出现的时候,学生要对其基本大小有所了解。直接测量型实验即是对实验器材使用的初步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讲清楚器材的使用方法(含使用步骤),包括其量程、分度值等,以及要注意讲解读数方法,在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内对某些器材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如天平的制作原理等。间接测量型实验则是教师首先要讲清楚间接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例如,在进行平均速度测量时,教师要讲清楚长度和时间测量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在进行密度测量时,教师要讲清楚质量和体积测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不同的间接测量方式,以及针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实验操作考试和中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验项目。在针对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保证实验教学七个环节的完整性,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识别和模仿科学探究的步骤并完成探究。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探究的目的,在教学时进行针对性分类,如果是对某个物理量在建立基本物理观念时的探究实验或者是实验操作简单、器材易得,那么可以计成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理量的基本定义。例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关系等实验时,教师可以多考虑设计分组实验。如果是通过实验探究来总结规律,且操作较为复杂或是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如研究水沸腾的特点等实验,可以多考虑让教师来进行演示实验。

3.创新设计性实验(www.daowen.com)

创新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完成随堂实验和了解基础物理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设计的,因为许多物理实验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还可以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器材进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学科融合性,这类实验也是近年来中考考查的新亮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多用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数据的可靠性对其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在选择这类实验项目时应当注意,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不要脱离教材和教材知识,最好以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作为项目设计的基础。

(二)趣味实验与拓展实验项目教学

趣味实验项目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设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在教材中会以插画的形式出现,如感受瓶子与手之间的摩擦力(八下P20)、小小热机(九上P20)等内容。因此,趣味实验项目的设计就从教材出发,提炼出适合的内容。

拓展实验可以助力学生对物理实现从认识到理解的转换,它也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发展空间中的家庭实验室中有所涉及,如自制密度计(八下P70)、设计一个升降装置(八下P81)、做一个简单的电热器(九上P97)等,这些项目能够有效地延伸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也是创新创造的启蒙和基础保障。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实验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尽量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要至少包含一个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特别是在九年级的教学中,最好能够回顾和联系力学、光学的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科知识的融合。

虽然拓展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的,但是也要注意基本物理操作技能的要求以及保证他们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教师最好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单或总结单,以便交流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