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解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解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上文提出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通过对教学实践案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检验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检验笔者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效果。课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解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

基于上文提出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通过对教学实践案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检验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检验笔者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效果。本次教学实践由教师进行,笔者作为观察者进行资料收集和课堂观察。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则需要在过程中进行诊断了解,仅仅靠终结性评价难以达到评价效果。而常规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不强,维金斯认为,逆向的教学设计策略是最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根据逆向教学设计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设计之后,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脱离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不缺乏教学评价的指导,依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安排,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促使教、学、评达成一致。基于此,A教师采用了逆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属于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课程标准对这两个实验的要求是: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A教师依据前文叙述的教学目标分解策略,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分解后得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进行实验探究前,学生能够根据探究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计划。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4)通过实验,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

目标1:在进行实验探究前,学生能够根据探究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计划。

评价任务1:教师抛出探究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大胆说出猜想与假设的内容,提出可行的实验计划。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抽查提问式。

学生大胆说出猜想与假设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可行的实验计划,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导。

评价任务2:正确填写实验报告中关于“猜想与假设”部分、“实验步骤”部分的内容。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书面作业式。

在学生填写的过程中,教师抽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并进行点评指导。

目标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评价任务3: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指出组员操作问题、记录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正。

评价主体:学生。

评价方式:小组成员互评式。

评价任务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导。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指导点评式。

评价任务5:正确填写实验报告中关于“实验数据”部分的内容。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书面作业式。

课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

目标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评价任务6: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组成员把讨论结果进行归纳统一。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抽查提问式。

教师抽查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并分享小组的最终结果,教师对抽查到的小组结论进行评价反馈。

评价任务7:正确填写实验报告中关于“实验结论”部分的内容。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方式:书面作业式。

课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

目标4:通过实验,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评价任务8: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评价主体:学生自己。

评价方式:自我反思总结。

3.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电路和电流的相关知识,并且知道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大胆猜想、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交流探究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最终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电路和电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使用电流表,并且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所以学生已经拥有了一部分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有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每组实验桌上有两种规格的小灯泡各2个、开关1个、干电池4节、导线若干、学生电流表1个。

教学活动设计:《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教学活动设计如表1-5所示。

表1-5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教学活动设计(www.daowen.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分析

A教师对教学案例采取了“逆向教学设计”原则设计教学流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操作,为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针对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了对应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教学落脚点。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评价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分析

根据“课堂观察”流程进行实践课的课堂观察,即“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听课教师根据授课教师说课情况确定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课中授课教师授课,听课教师根据观察量表记录所需的内容;课后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授课进行反馈。笔者参与了这次案例实践课的课堂观察,与观察教师们共同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进入授课教师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并做相应的课堂记录,后期对课堂记录加以整理分析。笔者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课堂记录,对本次课的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分析整理,分析了这次实践课的实践效果,如表1-6所示。

表1-6 物理实验教学观察量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续表

续表

备注:

(1)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从授课教师教学设计中获取。

(2)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结合授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进行获取。

(3)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观察和教师教学设计进行填写。

(4)目标与评价任务匹配度:高度匹配为A;一般匹配为B;不匹配为C。

(5)教学活动与目标达成度:高—80%以上;中—60%~80%;低—60%以下。

(6)教、学、评一致性分析:一致记为1,不一致记为0。

在课堂观察结束之后,笔者通过对参与课堂观察的其他教师进行访谈,并把各位教师对本次实践课的课堂观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B教师:这堂实践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中有评价调控,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体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总体上较好。但是有一点不足,学生在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操作时,刚开始教师对课堂把控得稍有瑕疵,出现了有些学生没有参与感的情况,好在后来有所改善。

C教师: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不随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教师的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有针对性,评价方式不单一。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综合观察者的课堂观察结果分析,A教师的这堂实践课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落实评价任务,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评价反馈及时且具体。通过笔者对观察量表的分析,本次教学实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达成一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与最终的教学评价也达成一致。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采用笔者提出的策略进行案例设计与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以此可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注释】

[1]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1.

[2]牟海维,金少先,王世英.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04):14-16.

[3]余璐.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21.

[4]隋俊宇,石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8),33-35.

[5]黄雪娇,周东岱,黄金等.基于知识建构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6):115-121.

[6]吴俊生,詹伟琴.随机进入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摩擦力”一节为例[J].物理通报,2018(03):30-34.

[7]李冬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德育,2019(15):18-22.

[8]李建海.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7):18-19.

[9]冯杰.物理概念教学与物理规律教学之差异性探讨[J].物理教师,2020,41(01):2-8.

[10]张顺清.“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的起源和含义[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3):4-5.

[11]陈雪丹.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3):160-161.

[12]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3):4-8.

[13]许贞彩.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郑州市Y 初中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8:13.

[14]许贞彩.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郑州市Y 初中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8:11.

[15]杨向东,张晓蕾.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基于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考试研究,2010,6(01):109-125.

[16]高园梅.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14.

[17]陈雪丹.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3):160-161.

[18]高园梅.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18.

[19]陈显峰.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21.

[20]吴晓亮.课堂现场的“教—学—评一致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3(01):15-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