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解和提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内涵

理解和提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内涵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提出“教、学评一致性”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在国内首次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他在课程领域的专业化诉求、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这两个背景下,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概念,并阐述了这一概念对我国教学的意义[11]。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必须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教而后学、学而后评、评而后教”的融合循环过程,直到目标达成。

理解和提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内涵

最早提出“教、学评一致性”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他用一致性来替代教学中的某些设计条件与预期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教学目标与评价一致性越高,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天才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10]

在国内首次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他在课程领域的专业化诉求、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这两个背景下,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概念,并阐述了这一概念对我国教学的意义[11]。崔永漷教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由目标导向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两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12]。即在教学活动中,以明确清晰的目标为导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与目标的一致性。(www.daowen.com)

本书所定义的“教、学、评一致性”是依托崔允漷教授的“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模型展开的。在当下很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会了。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必须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教而后学、学而后评、评而后教”的融合循环过程,直到目标达成。首先,教师要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制订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指向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目标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属点,评价任务作为“GPS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如若发现“教学活动偏航”(脱离教学目标),这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不断促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者之间达成一致,实现教、学、评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