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才,即寻找人才。寻找人才的主要渠道包括:校园招聘、内部推荐、中高端猎头、社交新媒体和人脉推荐等。下面分享如何将DISC理论运用于通过内部推荐、中高端猎头以及社交新媒体寻才。
内部推荐
内部推荐是企业寻找人才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往往是被HR忽略掉的渠道。
作为HR,当我们在内部推荐某个员工到某个岗位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个“配对游戏”,当员工本身的行为特质与用人岗位的特质匹配程度比较高的时候,往往就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员工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尽其用(岗位得到了合适的人选,并且通过这个人选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比如,当我们要推荐的对象是C特质人群时,由于这一类人务实、低调、内敛,推荐的方式可以采用内部电邮、内部推荐系统、内部一对一沟通、内部地推和宣传的方式来进行。当我们所推荐的对象是I特质人群时,由于这一类人活泼、好动、富有娱乐精神,推荐的方式可以采用社交媒体、活动宣传、项目、社区、俱乐部等多种形式。
为了进一步发挥内部推荐的威力,HR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推荐的渠道,具体包括:如何让更多的同事知道,近期有哪些空缺岗位?这些岗位的用人要求是什么?我怎么判断自己推荐的人选是否合适?如果有人选推荐,向谁推荐?有没有简历模板?推荐成功的话,是否有奖励?有什么奖励?什么时候发放?
HR要把内部推荐当作一个“全员工程”来操作,越多的人参与到内部推荐的工作中,企业获得合适人才的概率就越大;HR要把内部推荐当作一个“可持续工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坚持做、持续做,才有可能在组织内部发掘到合适的人才。
中高端猎头
企业在获取中高端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和猎头合作。在和猎头的沟通合作中,建立统一的猎头评估体系、引入统一的招聘管理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还有一点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要注意提升和中高端猎头的合作质量。
以下工作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I特质的HR和D特质的猎头彼此相互嫌弃。前者认为后者直来直往、不大懂得变通、有些迂腐甚至不近人情;后者认为前者缺乏足够的目标感、凭借广撒网的方式进行招聘,就这样的水平竟然可以坐在甲方的位置上对自己指手画脚,简直不可理喻。
D特质的HR往往也不大待见C特质的猎头。企业的用人需求早就发给C特质的猎头了,可是候选的人选半天不见踪影,他们总在收集更多的简历、比较更多的数据,但是迟迟给不出D特质HR想要的答案。“这么磨蹭,怎么做猎头?”在HR的内心中,早就把这个C特质的猎头唾弃了无数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我们偏偏过于苛求他人。其实,如果将DISC理论科学地、灵活地运用于和猎头的沟通合作中,我们会发现无论什么样行为特质的猎头,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www.daowen.com)
D特质的猎头虽然强硬(有时候比自己还像甲方),但他们行动快、办事效率高;I特质的猎头有时候过于夸夸其谈,显得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他们积极、主动,而且和他们打交道有趣、不会枯燥;S特质的猎头有时候显得有些迟缓、不是那么醒目,但他们做事仔细、体贴,他们善于倾听,有可能从候选人那边挖掘到更多的资料;C特质的猎头有时候显得过于理性甚至冷漠,虽然他们严以待人,但他们一样严以律己,经过他们筛选的简历信息可靠、内容翔实,经过他们筛选的候选人往往也很靠谱。
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沟通之道,我们将会更好地与猎头合作,企业的人才吸引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社交新媒体人才寻访
社交新媒体人才寻访,目前HR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体渠道包括:Linkedin(领英)、脉脉和微信。
这里主要聊聊如何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人才吸引。朋友圈里面“潜伏”着很多潜在的“招聘对象”,想要赢得他们的认可,有4个小贴士:
D特质“招聘对象”,他们往往喜欢观点明确、简洁有力的文章;
I特质“招聘对象”,他们往往喜欢情感充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如果文章中多一些动图、视频,那就更好了;
S特质“招聘对象”,他们往往喜欢那些带有温情、温度的“暖文”;
C特质“招聘对象”,他们往往喜欢有理有据、严谨通透的文章。
需要提醒的是,通过发送朋友圈“圈粉”,为企业潜移默化地吸引人才,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并不清楚,对于朋友圈上面的内容,有多少人认真阅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少读者。
还有,我们不能固定地只发某一类型的文章,而是要照顾到不同行为特质的读者,发送不同类型的文章。但是,无论我们发送什么样的文章,都要记住:真诚,是我们通过新媒体进行人才吸引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