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写作时遇到的最大苦恼是:天天写,感觉没东西可写了。
其实不仅仅是写作新手,写作老手一样会有面临素材枯竭的时候。DISC理论一再强调“凡事必有4种解决方案”,寻找写作素材这件事,是否一样具有4种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是有的!
D特质的人关注目标和结果,建议选定一个关键词,进行广泛阅读,然后从中挑选出值得写的素材,立即行动,快速试错。
I特质的人思维活跃,会从各个角度切入,看到别人的文章忽然就迸发出独到的观点。
S特质的人关注他人的感受,可运用共情能力,从广大网友的反馈中找到大家的情绪共通点,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C特质的人善于分析,注重证据,能针对同样的话题,对不同文章进行对比,提炼总结,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章来。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不同性格特质的作者寻找写作素材的攻略。
D特质作者——广泛阅读,快速试错
D特质作者寻找素材时候,可以带着目的和方向去广泛阅读。比如你想写时间管理方面的文章,就去搜索加班、熬夜、时间管理、效率、早起等关键词,把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理论方法等都了解一遍,然后写出自己的文章。
这只是一个“试错动作”,如果事实证明有效果,可以继续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创作;如果发现效果不好,就换个关键词研究。
以我自己为例,在今日头条上,我连续写了3个月“时间管理”系列的文章,算是在这个话题站住脚了。后来每次有写时间管理的文章发布,平台都会优先推荐我的文章。写作很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锁定方向后,要快速试错、快速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后持续深耕。
I特质作者——打开思维,懂得迁移
很多人说没什么东西写,其实是你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写作的人,思维要宽一点,要敢于想象。
分享一个小技巧:标题迁移法。
标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好的标题才能吸引大家点击阅读,否则再好的内容也会与读者擦肩而过。标题赢了,文章就赢了一半。在好的标题里,作者往往融入了议题和结论,只需要在正文里加入论证就够了。
所谓的迁移法就是“看别人的标题,写出自己的标题,达到迁移的效果”。
我主要写教育和职场类的文章。但是,我几乎不看同领域的文章,因为容易被影响,我喜欢去看其他领域的文章。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经常仿照情感类文章的标题,去写职场类文章的标题。
例1:《女人,别用你的强势去支配男人,不然肯定会毁了你的婚姻》,我可以写《老板,别依赖强势去支配员工,不然肯定会毁了你的公司》。
例2:《对女人来说,嫁不嫁给爱情不重要,嫁对人才重要》,我可以写《对员工来说,进不进大公司不重要,跟对人才重要》。(www.daowen.com)
例3:《离婚后,我明白了:有的人不值得忍气吞声》,我可以写《离职后,我终于明白:有的工作不值得低声下气》。
例4:《有些男人,没资格责怪女人跟你离婚,要怪就怪你自己不懂珍惜》,我可以写《有些员工,没资格责备领导不提拔你,要怪就怪你自己不争气》。
例5:《男人在婚姻中有这5种行为,会让女人受不了想离婚》,我可以写《领导在工作中有这6种行为,会让下属受不了想离职》。
是不是特别简单?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S特质作者——调查评论,寻找共鸣
S特质作者有一个优势:特别能理解他人的感受,虽然自己不是很有创意,利用共情能力一样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爆款文章的评论,点赞高的评论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的一些文章有几百万的阅读量,热门评论的点赞量甚至超过10万。喜欢用网易云音乐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一些热歌的评论写得很好,点赞量非常高。当你了解了大多数读者的想法和心理后,写出的文章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的很多文章经常会收到这样的评论:“文章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我也会利用评论功能给一些人提供帮助,为弱势群体发声,算是为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在写文章或者回答问题前,经常会看看广大读者的呼声。我比较反感“何不食肉糜”的作者,什么是“何不食肉糜”?就是说人家都吃不起饭了,你问人家为什么不吃肉呢?
所以,我经常在网上炮轰一些“何不食肉糜”的知识大咖。
举个例子,有网友说自己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现在在一个电子厂上班,很想改变自己,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然后就有一些人建议他做自媒体,说可以写公众号,做读书分享,用知识赚钱。
我就看不下去了,人家初中都没毕业,本来就不擅长读书学习,你跟人家说去像papi酱一样拍小视频,像写作达人一样靠写作赚稿费,这就是“何不食肉糜”呀!对他们来讲,有一个好的小生意项目,或者送外卖、开专车,才更适合。
写文章,永远不要脱离读者,要了解他们。
C特质作者——分析对比,善于总结
如果你想写某个话题的内容,可以先看看同类话题的别人的文章,多看几个人的,然后分析对比、提炼总结,就能形成自己的文章雏形。
别人好的地方,我们借鉴,然后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别人不足的地方,我们分析原因;别人出错误的地方,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我们文章的内容就逐渐充实起来。
很多知识都是固定的,道理也都差不多,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一门学问。
不是只有发明才有价值,传播知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话表达出来;把零零散散的知识提炼整合,帮助人们识别和应用,也是有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