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本内涵:精英文化研究

基本内涵:精英文化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英文化的概念是以文化主体的社会特性为出发点,通过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基本特征及其实际作用和历史贡献的深入分析,并由此深入到类型学的层次去揭示它的本质特点。这里,作为核心概念的“精英”一词就是对这类文化所具有的特定内涵的揭示。因此,首先对精英文化的概念加以简要的阐释,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精英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

基本内涵:精英文化研究

精英文化的概念是以文化主体的社会特性为出发点,通过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基本特征及其实际作用和历史贡献的深入分析,并由此深入到类型学的层次去揭示它的本质特点。这里,作为核心概念的“精英”一词就是对这类文化所具有的特定内涵的揭示。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精英”,应该包含着这样两个层次:一是指包括人在内的世上万事万物的“精华”,就是那些品质最精粹、结构最精密、功能最精彩的象牙塔的顶尖部分;另一层意思是专门指人,这就是人中豪杰,就像李清照诗句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特殊人才。这些人一般说来都具有精深渊博的知识、精明超人的智慧、精湛巧妙的技能、精悍勇敢的作为,当然有的人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全能英才,而有的则是在一个或几个领域登上顶峰,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创造性实践中做出不同寻常的突出贡献,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可见,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精英就是最为优秀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首先对精英文化的概念加以简要的阐释,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个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展开必要的讨论:

1.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来理解精英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主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南。

值得指出的是,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观点,并非与承认精英群体的存在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处于一种水火不相容的绝对对立的关系,因此,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同时,也必须明确承认精英人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无论是在物质生产还是在精神生产中都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主力军,而精英就是带领时代列车前进的火车头。他们在从事创造性社会实践中,不仅承担着保障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以意识到的思想内容和自觉的发展欲望为动力,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往往在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时刻,涌现出一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做得更好的先进分子,也就是说,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是精英人物的母亲,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是精英人物诞生的土壤。正是由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努力奋斗、艰苦探索乃至英勇牺牲所形成的强大的力量,才有可能孕育并造就一批时代精英。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精英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千军万马的人才队伍和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必定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或者有优异的先天禀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特别高,在知识的学习中表现出博闻强记、聪颖睿智的特点,他们的智慧在社会实践的运用中显示出纵横捭阖、举重若轻的优势,不但能够最广泛地继承前人流传下来的间接经验,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新知识、发明新事物;或者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之心去探究未知世界,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创造新的工具,最终揭示了前人还没有发现的奥秘,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开创了新的进程;或者有超过普通人的坚强意志,能够以百折不挠的斗志去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登上胜利的彼岸;有的在某项技术活动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凭着“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恒心,忍受着很多人无法忍受的寂寞与枯燥,经过千百次的锤炼,终于掌握了某项绝技绝活而成为这一行当中出类拔萃的高手。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起一般的人来,学得更刻苦,想得更高远,做得更踏实,因而成就更加辉煌,贡献格外巨大。正是由于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实践中走在社会的前列,在自觉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由此获得令人敬仰的社会地位,成为时代的精英也就不足为奇了。

精英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他们通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奋斗,以卓越的业绩走在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宏大队伍的前列。其实,这就是精英人物和人民大众在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辩证法——正是人民大众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并且造就了精英;而精英则顺应了历史的要求,担当起大众的嘱托,并且义无反顾地高举旗帜,引领人民群众不断取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胜利成果。这种引领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左右一个时代的走向。古今中外那些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伟人,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还是科学家、技术家、艺术家,他们的伟大就在于能够比一般人更加自觉地顺应历史潮流,更加敏锐地意识到时代赋予自己的任务,更加坚决地为完成伟大目标而勇敢地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奋斗。因此,他们所发挥的巨大的历史作用必须加以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肯定。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3]这不仅仅是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对所有精英人物的引领作用和伟大业绩的科学阐释。可以这样说,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准确理解精英人物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民群众和精英人物在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的深刻分析: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同时也造就了精英;精英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由于具备了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他们能够走在历史活动的前列,并且积极发挥引领群众前进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在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社会实践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精英人物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对于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与顽强坚持,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措施的科学决断,对于困难局面的积极化解使之化险为夷,以及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形成一支思想统一、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斗志高昂的战斗队伍,这就为最终胜利完成广大人民群众所意识到的伟大任务奠定了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同样揭示了精英人物所发挥的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无论是政治运动,还是科技革新,抑或是生产活动,在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如果没有办法产生出自己的领袖人物,或者未能造就一批英雄,这样的社会实践,即使它的大方向原本是正确的,展开的思路也是合理的,积蓄的力量也具备了成功的可能,却因为缺少足以胜任领导职能的精英而常常会以失败告终。因为没有一个由精英人物组成的领导核心,上述各种积极有利的条件也会随着斗争的深入、创业的艰难和过程的复杂而陷入懈怠、涣散、内讧、蜕化、堕落等各种各样的消极境地,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会造成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历史教训,不说比比皆是,也可以信手拈来。因为缺乏精英引领的社会实践,不是在民粹主义的思想泥淖里翻滚,就是在犬儒主义牛粪般的温暖中自我陶醉,群龙无首的最终结果,只能使大众四分五裂,使事业半途而废。这种惊心动魄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证明了精英人物的引领作用所具有的伟大意义。(www.daowen.com)

2.准确把握精英人物的科学内涵

真正的精英人物,绝不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那种动不动就自封为“大师”、“教主”、“司令”,不是什么“王”就是什么“家”,就像鲁迅先生所讽刺的,硬要拔着自己的头发升上天的人,只能是骗子的拙劣行径,他们跟真正的精英人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精英也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者,以为读了一些书,记住了一些金科玉律,能背诵几句圣贤言论,高喊几声豪言壮语,就可以高高在上地指挥一切,这种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的人,往往“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结果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有一些人,因为有高贵的血统、显赫的门第,长辈或者握有大权或者赚到了大钱,他们就和一些乐于谄媚逢迎的帮闲们,想当然地把这些所谓“官二代”、“富二代”视为精英。上面这几种看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真正的精英是引领历史潮流的弄潮儿,是在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考验,通过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之后才最终进入精英队伍的行列。只有在他们的品德、学识、才华、能力和贡献得到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和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才有资格成为实至名归的精英。而那些自吹自擂的骗子、自以为是的“大师”及由权势金钱孵化出来的所谓“大腕”、“超星”,就是因为没有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通过艰苦奋斗去服务社会,也就不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领头人和造福人民的创业者。社会上有不少自封的或者有一批“托儿”哄抬起来的所谓的“精英”,绝大多数都会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抛进渣滓堆里向隅而泣。

此外,要正确认识精英人物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精英不是局限在个别的领域,不是某些行业、某些阶层的专利品,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各种具体的工作内容,都可以成为产生精英的舞台。伟大的政治家由于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斗争方法,能够以愈挫愈奋的意志力和登高一呼的号召力,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善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在敏锐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能够指引人民群众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样的政治家不但理所当然地进入精英人物的范畴,而且还是精英群体的佼佼者。但是,很多从事具体的普通工作的人,他们可能对国家大事、天下大势缺乏深刻的研究,没有充分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精通政治,如获得奥运金牌的优秀运动员、能歌善舞的表演艺术家和有着灵巧双手和精湛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因为他们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的贡献,同样是在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因此他们同样是精英。学富五车的博士、教授可以是精英,而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技能型工作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水平,在本职工作中做出非凡贡献的国家级技师同样可以是精英;像陈景润那样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新发现的是精英,而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助人为乐的好人也是精英;担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是精英,而在环卫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为首都的清洁卫生和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兢兢业业工作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也是精英,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用“一把火”的满腔热情对待顾客,用“一抓准”的高超技能做好工作,同样是这个行业的精英。

这就是说,精英不只是局限在那些高大上的领域,也不是靠出身的高贵和金钱的富有,关键是看你是不是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有没有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能不能把所从事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你就完全有可能是这个行业、这条战线的精英人物。可见,精英人物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奇珍异宝,也不是那些在极为重要的特殊领域工作的人独享的专利,更不是贵族、富豪们以高贵的门第和巨额的资产所垄断的封号,而是那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创造”的先行者,是那些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信念在崎岖的山路上奋力攀登的勇敢者,他们用最艰苦的努力、最艰巨的付出和最顽强的意志为社会进步拼搏,这就是精英群体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底蕴。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能够获得院士这一光荣称号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应该都是各个领域成就最大、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杰出人士,把他们称为精英人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这样说,院士群体就是由那些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人士组成的,虽然他们的研究和创造活动分布在不同的领域,但是作为精英就会表现出很多共同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从而形成院士群体的精英文化,并且由于他们的贡献和名望,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既是社会通过对精英的尊重体现出对一切有益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创造性劳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崇敬,也是院士们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之外对于社会的又一种奉献,所以值得提出来加以认真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