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探讨多维度策略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探讨多维度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先导于社会文化的性质,更具有理想性和先导性。所以,我们追求海纳百川、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的多维构建。如果说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基石和阶梯,那么打造“书香校园”就成为了我们校园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的生活,就是到处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而构建书香校园就是打造诗意教育的栖息地。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探讨多维度策略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在建设中我们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全方位展开。保证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把浓厚的文化意识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要把强烈的现代文化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千方百计渗入全校师生的心田里,并逐步让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校园之中无小事,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时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并体现出一定的意蕴,使学校的人、事、物、时间、信息、环境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说教;使它们散发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对师生进行浸润熏陶。坚持校园文化的选择性,保证校园文化的高尚品位。我们要选择社会文化中积极的方面纳入校园文化的范畴,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始终支持选择性,支持去伪留真,淘优汰劣,自觉地用不序代有序,用安宁代浮躁,用高雅代替庸俗;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还发挥校园文化的先导性和自觉性,担负起现代学校的一种社会责任。校园文化具有先导于社会文化的性质,更具有理想性和先导性。它要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理应开领社会风气之先。在社会生活中,不但不能去降低品位,自甘末流,而是要成为一座维护正气,伸张正义,昭示正确的牢固堡垒。在社会上树立艰苦奋斗、认真正直、文明规范、团结向上、充满正气的崇高精神的形象。所以,我们追求海纳百川、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的多维构建。

书香校园——打下“精神发展”底色

像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向我们诉说如何解除烦恼

像一把闪亮的钥匙,开启了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心灵闸门。

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采掘不尽的富矿,

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让浓浓的书香

像花香一样

溢满我们的青青校园。

当我们审视生命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书籍,犹如生命里的一盏灯,照亮我们人生的路径,并让我们对光明和温暖满怀憧憬和向往。

小学,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有人说,我们教学生3年,要为学生30年考虑;教学生6年,要为他们的60年打好底色。那么,我们靠什么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精神发展”的底色呢?

是阅读。作为教师,理应是孩子阅读的领路人。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去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通过阅读,让教师和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阅读,应该成为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建设“书香校园”就是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空间,在校园中大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打造一幅浓浓的现代“学习型”书香校园的图画,使校园处处散发浓浓的书香味,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师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创建师生愉悦的精神家园,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书,让全民族精神起来!”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那么一个热爱读书的群体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如果说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基石和阶梯,那么打造“书香校园”就成为了我们校园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造读书空间,智慧自然释放

我们深信,师生的精神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大阅读教育需要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或者说,这种环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学校在引导这种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就是到处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而构建书香校园就是打造诗意教育的栖息地。因此,优化大阅读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以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并将文化建设的视角投向家庭与社区,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化的阅读环境。

生机盎然的花坛,茵茵的青草地,高大雄伟的行政楼、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这是一所外表年轻而历史悠久的老校。学校建筑外部和教室里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及师生的名人名言,每一个办公室都有书架,每一个教师办公桌里都有图书,每一个教室都有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学生电子阅览室、画廊楼梯过道、小景点、读书专栏橱窗……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营造具有浓郁读书氛围的学校和班级文化环境。

书香校园的构建,需要营造“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的教师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着充满智慧的头脑,使阅读成为像每天呼吸空气那么自然……只有这样,教师的成长才会成为可能。为营造开放、自由、自主的读书环境,学校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读书空间,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经常添加新书,并在教科室主办的《教改信息》上登出新书名,向老师推荐具有先进理念或是课程改革前沿的一些好书,往往是书号未编好,书已“名花有主”了。课余、中午,老师置身阅览室,时而笔尖在纸上灵动,时而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在心灵放飞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在心理自然状态中尽情的汲取;登录互连网,点击教育在线,凤凰语文网,行知论坛,阅读、跟帖,思维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研讨中生成。

学校图书室开辟“新书介绍”栏目,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教师利用晨会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以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崇拜吸引学生翻开老师喜欢的书籍。我们和市团委、书店联系,举办“龙之志爱心读书”活动,由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在书市上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周五午间,校园红领巾广播台开播“好书频道”,介绍读书方法,让学生来推荐好书,报道班级读书活动等。每天中午,学校网络教室对学生开放,开展“绿色网吧”读书活动。教室里不上锁的的图书箱,学生可自由借阅。书,成了学生亲密的朋友。午饭后的20分钟,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在校园的长廊里、花园边、草地上,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里,随处可以见到读书的身影。那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有游戏活动的,更有沉浸在书的乐趣中的。他们或单独一人,或三个五个凑成一堆;或端坐,或埋头,或趴着,即使不读书的,迎面走来的孩子,也在低声谈论着什么,显得文明而淑雅。

通过发告家长书、编印相关材料、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学校还将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学校举办读书节的时候邀请家长来看学校、班级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大队部通过“红领巾小书房”的拍摄、展播、评比,来推进书香家庭的构建,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漫步实小校园,不仅会感到满目的美,浓浓的绿,更会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书香气氛。

搭建读书平台,交流无处不在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造就有诗意的老师,才能营造书香校园。对此,我校在搭建全员参与读书平台,构建学习型组织方面作了尝试。

读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与书为伴”思想,要求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8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目,《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心理学》《我的教育理想》……读名著经典,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界风情。老师们再次走近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孙、格列佛,以教师的读书带动学生的读书。假期,老师给学生布置读书的作业,学校给老师也布置了读书的作业。老师们在休息之余抓紧充电,为更好的工作作准备。学校给每一位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发了一本《教育心理学》,并有序组织教师阅读,撰写读书笔记。老师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积极地进行读书感受交流,还出现了争鸣现象。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读书笔记作为我校教师与文本交流的一项内容,正在逐渐成为老师们表达阅读和思考收获的一种习惯。我们制定了每两周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的制度,把电子稿本发送至学校校园网“泰伯论坛”,也可再发至其他相关的教育网。学校网还结合老师发送的篇数,开设排行榜。每月评选大家喜爱的文章,给予奖励,奖品是图书一本:《文化苦旅》《一生应该读的60本书》《后现代课程论》《幸福与不幸同在》……

思维的撞击、互动交流能发出灿烂的光芒。大家平时忙于上课、批作业,多数是“办公室—教室”两点成一线,校园里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为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讨论环境,我们尝试着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沙龙”和“教育沙龙”,一月一个主题,锻炼教师的思维和智慧,学会智慧地阅读,逐步形成自己的有个性特色的读书经验和方法。如“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实践的运用”、“我的教育机智”等,很受教师欢迎。学校在开展课题沙龙时,经常邀请外校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与教师们进行对话,以开阔视野,促进课题研究深化。在思维的相互激发中,许多老师的眼光更加明亮了,头脑更加清晰了。在沟通与交流中,老师们的一些困惑消除了,一些观念被强化了,前进的道路更加光明了。

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在读书中,老师们学会了宽容,心智不再那么闭塞,头脑不再那么固执,思想不再那么僵化,眼界也不再那么狭隘了。因为,我们已经聆听到了“一个世界的多种声音”。不懈地阅读,帮助我们增长智慧,提升了思想,日渐摆脱了平庸,造就了文化气质。读书,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读书,成为了我们的生活;读书,成为校园的文化。古今至理充满胸中,读书,支撑我们的生活、工作直至生命!在一个以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场中,我们正逐步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做一个有品味的文化人!

开展读书活动,习惯日渐养成

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是吸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作为文明社会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而发展能力、拓展知识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包括语文在内的一切功课的学习产生持久而强劲的促进作用。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收益。

学校语文组根据有关资料、经过调查问卷编写了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要求教师利用好书目,向学生推荐好书,使学生的自由阅读更健康。在阅读教育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各种活动的作用,真正地为孩子打好精神发展的底色,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读书指导活动。每学期,学校安排每个年级定一个班要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指导展示活动,读书指导课、读书活动示范课、读书主题队会,提供样板,供老师学习借鉴,也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特别是阅读指导课,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拟定了各年级指导内容,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镇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老学校对面就是闻名中外的泰伯庙,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社区资源给学校推进阅读建设增加了新的内涵,更是通过阅读提升精神的良好途径。为此,我们每个年级负责,编印了校本教材《走近泰伯》6本系列读本,利用阅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在学习中了解灿烂的吴文化、承续地方文化,学习前贤谦虚、开拓创新精神。

读书汇报活动。班级开展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如“与书为伴”主题班会、诗韵飘香诵读擂台赛、《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泰伯新闻短片发布会……同学们用说、写、画、唱、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来传达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读书汇报活动上,我们还邀请家长参与,交流、学习指导孩子读书的经验。我们学校网站上设有学生习作园地Apple园,每位学生注册后都可以网上投稿,经专门的老师修改后评定几星级,再发表在学校网站上。每月将评出排行榜的前十名,并给予奖励。我们为学生开设的这个网站,深受家长的欢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今天你读了没有?”读书活动。上学期,在各班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全校开展“今天你读了没有?”的读书活动。在读书动员会上,有老师热情洋溢的读书演讲,也有读书先进学生的经验交流。每位学生发到一本“今天你读了没有?”的读书记录本,及时做好读书记录,由家长每天督促检查阅读并签好名字。每周一班内检查读书情况,学校也定期抽检部分学生的记录本,在《学校信息》上反馈抽检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效地推动了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书本是学生的“绿色食品”,琅琅的读书声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读书,读出了语感、情感、美感,读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新时代的文化心理。

“读书自有乐,书香能致远

通过努力实践和探索,读书的热情正在我校师生中形成。“用书引领成长”的理念,不但已成为广大教师、家长的共识,而且已体现在师生的成长里。近两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喜人。我校教师发表文章100多篇,通过自学、函授等,已有20多位老师获得本科学历,另外有40多人正在抓紧学习,争取取得本科的学历。学生发表习作100多篇,其中有两个班发表学生习作一学期达20篇。在第四、五届手拉手中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中,有两位学生的习作获得了一等奖,多名学生获二、三等奖。在市、区的“龙之志爱心书屋杯”读书征文和读书格言创作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2005年5月,我校推选12名同学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省的比赛,人人获奖,其中两人获“江苏省青少年读写大赛500强”的光荣称号。在《新语文学习》举办的2003、2004年度中高年级知识竞赛中,我校连续获得了优秀组织奖,10多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读书,促进了学生各方素质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市的百灵鸟文艺比赛中连续获一等奖,市航模比赛多个单项获第一、团体第一,学生黄裕诚被评为无锡市十佳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书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挖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

我们相信:

我们的老师会因为读书而更加美丽,

我们的学生会因为读书而更加聪慧,

我们的学校的明天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数字校园——引领学校走向现代文明

是网,更是海

用海纳百川的博大,网络信息资源

用海阔天空的浩瀚,建设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数字校园

20世纪末,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先后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随着工业化以后新的“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现在,人们渐渐认识到,学校教育要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要回归主动,教育的内容要终身规划,教师的作用要重新定位。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有硬件,还要有软件,更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重塑学校的灵魂。数字校园就是要动态地物化校魂的塑造过程,就是要建设校魂永恒的“天堂”——即数字化空间。数字校园就是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它的目标是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真正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创建开放的校园文化。

“数字校园”校园文化的新特征

在数字校园,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将表现出新的特征。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校园网络将成为最重要的校园文化的物质依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有形的校园社区仍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一种新的物质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即校园网络。校园内的许多教学与管理行为都将通过校园网络来实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将通过校园网络来进行,异地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参与校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各种在线交流活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基于校园网络的校园文化不是对已有的校园文化的推倒重来,而是使传统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新的特质。在制度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将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依据事实说话,依据数据决策,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管理层的工作负担,因为数字校园可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数据,同时数字校园还能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工作、学习与交流的有效性,改善各层面信息传递与相互了解。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角色。在行为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的方式和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使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灵活地使用语言、图形、动画、影像等手段来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借助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网页和多媒体光盘等载体学习,也可以通过电子语音信箱、双向电视、电子邮件、BBS公告栏等多种途径与教师进行交流;在日常交往中,他们更多地通过网上聊天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数字校园强调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创设现代育人环境

“数字,沟通你我他”,“INTERNET,连接我们的桥梁”,“营造数字校园,建设精神家园”——徜徉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区实小校园,品味着这些学生自己写的真诚而富有人文思想的“格言”,相信你会被深深打动。

学校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建成校园网,迄今已经正常运行五年多。在政府关怀下,2003年学校新建了占地65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新校区。新建五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添置了办公室、班级、学科活动室专用的品牌电脑,思科三层交换机,IBM服务器,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重建了校园网,同时利用电信10M光纤完成了校园网与无锡市城域教育网的连接。

今年,学校正在建设电子阅览室。这是一种基于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自由选择媒体学习,通过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的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控制中心也可按照学习者的要求传输所需要的媒体信息给学习者视听阅览,学习资源共享并能有效利用。

学校领导和老师深深地知道,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校园的建设不能纯粹比投资,关键在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资源积累与服务方面。只有把数字化学习搞生动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条调动起来了,数字校园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把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好了,网上的内容多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人员来访、利用,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在建设中,我们淡化技术,更加注重师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校文化的建构。

数字校园教学形态畅想曲——营造现代学习氛围

绿色网吧:这里是学生频繁出入的地方,在一台台计算机终端前,学生们三五成群。他们用鼠标在网络浏览器中频频点击,一个一个栏目在他们面前展示。让我们看看学生们是怎样学的。

在“APPLE果果园”栏目下:在版主激情的鼓励下(Apple果果,多么诱人多么可爱的名字,她像一缕清新的微风,吹响我们童年的天空。她像一汩淙淙的小溪,流入我们梦幻的世界。来吧,走进多彩的Apple果果。走进如诗如画般的美丽梦幻,这里有清丽雅致的小诗,那是我们采摘桑椹的酸甜,这里有隽永绚丽的画卷,那是我们捕捉知了的欢畅。这里有轻松悦耳的歌声,那是足球场上冲天的呐喊。来吧,走进Apple果果园。走进多姿多彩的创作乐园,小作家从这里起步,小诗人从这里起航,我们在果园放飞多彩的理想,收获一个甜甜的甜甜的心愿),栏目内人头攒动,有的学生正在语文学习网站上学习。他们刚把作文发布在网站上,就有教师通过网络给其评点,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同学通过网络看到了他的作文,马上点评起来,还给他们留了言,想与他们交朋友。

当然,家长、社会上的其他有识之士也可参与其中。网络给了我们人与人之间全新的互动平台,从网站的创意,到大家的共同参与、实施、评价,无不处处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随着同学们的参与,每一个在网站上写作的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文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甚至成年,其投稿的文章都会被保存在自己的个人文集中,形成自己的成长记录。看来,教学实施的过程亦是资源建设的过程。

在“泰伯论坛”栏目下:学生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如关注白色垃圾、玩具改造问题……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与别人交流思想,提高自己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着思维碰撞的快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突破时空的限制,又寻找到了“聊天”的知音,学生的积极性能不高吗?

在“德育天地”的“研究中心”栏目中:有个学生在角落处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上查找适合自己心理状态的子栏目,得到解除自己心理障碍的信息后,就高高兴兴地走了。另有学生始终没找到针对自己心理障碍的信息,不得不向心理老师发一封E-mail,要求得到帮助。

对学生来讲,数字校园中他的老师也不仅仅是他的任课老师,只要能在网上访问到的并能给予他帮助的人都是他的老师。网络环境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很轻,一般来说学生乐意用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锤炼网络型教师工作者队伍——重视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数字校园的发展呼唤网络型教师工作者队伍。

在数字校园,教师的教育技能如果再不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的挑战,用新的知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武装自己,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培养教师的现代意识

教育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数字校园的建设,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而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教师,尽快地适应这一变化是目前的唯一选择。因此,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开放的教师研究群体,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信息社会需要教师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国际互联网络文化氛围内,教师们有种不学习会被随时抛弃和淘汰的危机感。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师资培训是推进学校数字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提高教师数字化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1996年起,我校就通过开设培训班,组织学员听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技能培训。2001年启动了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工作,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了培训。今年又启动了以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与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考核奖惩等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教师能从网上获取、分析所需信息,能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参加网上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能够在网络教室中自如地实现教学,并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

另外,我们通过稳步推进个人与协作组的“教师工作室”以及教研组网页和学科组网站、德育网站、少先队网站,以及在线课堂各种专题网站建设,组织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活动,培养更多的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对数字资源积累成绩突出或在各类数字资源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分别给予表彰和100~300元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数字校园建设和数字课堂实践的积极性。

我们还引导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在干中学、学中干,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数字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使一大批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明显提高。积极引导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我校的“九五”课题获江苏省优秀科研成果奖。2005年7月1日至2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结题会”在上海市普陀区江宁中学举行,来自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上海等六省一市的各个参与实验学校的代表齐聚于江宁学校报告厅,认真地向来自于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市等地的各位专家、领导和与会代表汇报四年多来的研究实践和实验收获。这次结题活动全国仅有28所学校获优秀等第。作为无锡市唯一一所实验研究学校,我校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立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最终获“优秀”等第。专家组最后给予的评语是:“课题组经过四年的研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了深入、系统、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达到了课题结题标准,是一个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同类学校具有示范作用。”

“数字化”教师

教师们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通过培训也明白了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成为适应新形式的“数字化教师”。

1.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者

在数字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正在大大提高,校园传统文化必将会与网络文化冲突、对抗,在这场冲突与对抗中教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把握校园文化健康、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学习、发展、生”、“活以及娱乐的需求,吸收、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建设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站,设有“数学忆林”、“在线课堂”、“艺苑风景线”、“遨游英特网”、“泰伯文苑”、“教育科研”、“教师论文”、“学科教案”、“心灵感悟”、“实小公告”、“校园新闻”、“学校信息”、“教改信息”、“Apple果果园”、“动画迪斯尼”、“小小艺术家”等栏目。利用互连网的交互性、开放性、适时性特点,师生之间进行交互问答、释疑解惑,辨析商讨,把网上的虚拟与显示联系起来,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讲文明的作用。要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方兴未艾的数字校园建设中,重要的是根据网络的特点给其明确定位,以便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使网络文化一开始就步入健康、文明的发展轨道。

2.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使学生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学会学习、学会利用、学会创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像学生进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海量化的信息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免会东张西望,甚至会在信息海洋迷失方向。此时,教师就不容推卸地成为了学生在茫茫信息海洋中的导航者。每星期,我校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带领孩子们一起浏览网站,推荐优秀的网站,如:“龙之志”网上读书网、少儿诗歌网等,帮助孩子们获取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撰写看后心得,参加无锡市组织的各项评比。此活动,已作为我校的传统动项目,每学期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学会上网。因此,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学习的起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网上冲浪”。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如2004年无锡市“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月活动中,李志华、孙晓华老师分别展示了研究课《风筝信息大搜索》和《数字与编码》。这两堂课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目标之时,上网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师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发展,课堂成为了师生激情绽放的天空。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但并不是唯一阵地。为使网络教育的实践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校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电脑美术兴趣小组、网页制作兴趣小组,电脑小报兴趣小组等。中高年级参与率达80%,连一、二年级的学生也踊跃参加。在教师的辅导下,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达到人人会制作主页或电脑小报,低中年级的学生也能创作出精美的电脑美术作品。在省、市举行的比赛中多次获奖,不少学生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建设动态开放的数字生态资源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手笔

高质量、开放式、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我们的第一步:积累。我们身边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各级名师上的示范课、观摩课录像;各类会议、公开观摩活动上的优秀案例、成熟经验、总结汇报材料;自制或收集到的多媒体软件;自编的校本课程;自己积累并整理的试卷、优秀习作、教学后记等等。

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不是深藏在学校图书馆、资料室,就是散落在老师们身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宝贵的资源往往被束之高阁,被人遗忘,失却了其应有的价值。

怎样使这些优质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怎样让更多的人更方便、更快捷、更简单地查找到它,利用它?

积累!也就是将这些资源边收集,边数字化,并按一定的要求纳入到资源库中。目前,我们已在学校内网上建了112G这样的资源。

教师的工作、师生的学习等过程,亦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而且这些资源是新鲜的,是随着活动的开展而动态生成的,因此在一定时期这类资源对访问者而言具有吸引力和参考价值。

我们鼓励老师积极投身于这类资源的建设,做一个有心人。

我们要求教师学会利用网上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大力积累个人网上数字资源,广泛建立学科网站,课程网站、导读网站、专题网站、网上工作室或个人主页,以便最终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社会化协同工作的人文平台,不断补充、调整、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资料,保证每位教师的课程资源结构体系的演化与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相动态匹配,逐步形成丰富的网上生态资源。

在建设初期,为了鼓励教师们的积极性,我们同意了教师们的建议:资源放在哪里由他们自己定,无论是用教研组网站、学科网站、还是教师个人工作室,及时动态发布这些资源就行。建设的过程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大家的努力,资源库建设正越来越成为老师们落实课改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科研阵地。如今,大家在资源库中会看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符合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要求的优质资源。培训面广了,培训材料实在了、鲜活了,走进课改,由此不再空洞。我们现有的资源库中有7个学科网站、16个教师个人网站,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的全程录像;有省、市、区各级课改培训的相关资料;有许多“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老师们上的课改研究课;有于永正、支玉恒、薛法根、窦桂梅、贾志敏、刘德武、潘小明等一批名师的精彩讲课实录,也有我校优秀教师上的精品课。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每天快乐地生活,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班级网站的建设,班级活动栏目的开设,为孩子的生活撑起又一片蓝天,使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合作与沟通,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发展的新桥梁。我校民办部的10个班级网页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并能及时更新,既是班级信息发布的大舞台,又是家长反馈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如:网页中的“学生风采”,我们将班级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一些动态:春游赏花啧啧称赞的喜悦神情,体育游戏中勇于拼搏的坚毅神态,科学活动中专心研究的探索精神,都被一一抓拍,及时上传,并把每一位孩子的照片用Photoshop进行处理,形态、背景各不相同,一张张贴在“学生风采”中,将孩子的童言稚语链接其中,让每位家长都能看到孩子神采飞扬的笑脸,了解孩子的奇思妙想。有时,我们也经常将孩子的学习成果、在各项比赛中的获奖信息一一呈现,给每一位孩子展示自己进步的机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现有的水平,对学校教育放心。同时,我们鼓励家长把家教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栏目中提出来,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平等的辩论,最后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达成共识。

未来社会是信息科学为先导的信息社会,我们现在培养的一代人将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数字校园,这对于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建设利用校园网络。我校广大师生确立了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发展和培养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他们以全心的感受和体验创造了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这里的课堂没有围墙,这里的交流没有界限,这里可以触摸到古今中外的智慧,这里可以把握世界前进的脉搏,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已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将引领学校走向现代文明。

绿色校园——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沃土

鸟语花香,宁静致远的

校中园,园中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办公,绿色学习

古镇老校,焕发勃勃生机

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90年办学历史的江南名校。她植根于吴地梅里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成长于战火弥漫的苦难岁月,发展于改革开放的美丽春天。

九十载风雨是自然的洗礼,九十年岁月是历史的积淀。穿越岁月的风雨,实验小学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写就了一曲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精彩乐章。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眼光颇具前瞻性的学校领导就根据我们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提出了“读‘绿色’的书,办蓝天下的‘学校’”这一先进思想,倡导学生走近自然、走向田野,与美丽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处,并致力于优良校园环境的营造,建构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绿色课程。十几年岁月匆匆而过,学校领导更换了一届又一届,对绿色的呵护、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却始终没有改变;十几年时光飞逝如电,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这里展翅,青青校园内钟声却依旧清脆,繁花依然灿烂。我们的追寻是执着的,十几年没有迷失努力的方向;我们的探索是坚定的,十几年没有放弃对绿色的热望!

我们认识到,创建绿色校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存在于天长日久的教育生活之中。绿色校园不仅包含优美舒畅的教育环境,更包含有现代化管理理念支撑下的朝气蓬勃的管理人员和在以人为本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取的教师群体。十几年来对绿色校园的不断追寻与探索正体现了实验小学全体学生和教师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强烈的责任感。驻足回望,许多活动、许多实践都是我们创建绿色校园的追寻与探索,都是散发着浓浓自然气息的绿色旋律!

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校园是全体师生展示生命精彩的广阔舞台。有人说,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校园里面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是风景,都是文化,都是充满思维灵动的火花……可以熏陶人、教育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走遍实验小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扑面而来的都是浓浓的绿色,感受到的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实验小学的旧址坐落在梅村镇乡政府对面,几十年的岁月流逝带给学校的不是衰老和破落,而是成长与生命。

一走进校园,仿佛步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苍翠的青松像忠实的卫士一样站在门口坚定地守护着学校;高大的广玉兰在通道两边相对而立;优雅的桂花树在草地上翘首相望;挺拔的银杏树把手臂伸向高高的天空;纤巧的凌霄和缠绵的葡萄将长廊缠绕、铺展得水泄不通;笔直的棕榈树紧紧守望着着宽阔的操场;四季常绿的冬青被修剪成一只只可爱的孔雀偎依在矮墙的一侧;枝繁叶密的黄杨像一个个圆圆的花丘点缀于树丛间、草地上;校园里,还到处可以看见浓绿茂盛的含笑、硕果累累的桔子树、柔软细长的紫藤……

一年四季,这里花开不败,花香浓郁。早春时节,迎接春天来临的有金黄的迎春、鲜红的山茶、洁白的玉兰;阳春三月,娇嫩的海棠、灿烂的桃花、娇羞的紫荆、雍容的牡丹、鲜艳的月季,赶趟儿似的展开笑脸,尽情地装点着校园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季,凤仙花热情地展开了紫红或者粉红的脸蛋,鸡冠花被太阳晒红了脸,荷花在清清的水中欣赏自己亭亭玉立的倒影,睡莲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开放、伴随着太阳的落山而闭起双眼;秋风瑟瑟的秋天,使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串红的娇艳,让人沉醉的是浓郁、甜蜜的桂花的飘香,令人精神为之抖擞的是菊花的傲骨;北风呼啸的冬季,在枝头迎雪绽放的是不屈的腊梅,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寒风呼呼的校园,飘进了教室,溢满了学生的心房……(www.daowen.com)

在校园的一角,还有学校科学研究小组的园地——“鸟的乐园”。用细细的铅丝网围起的是一方宽阔的空间,这是鸟儿们生活的天地。在高大的树木中间,悬挂着一排排整齐、宽敞的鸟笼,健壮的野鸡、灵巧的鸽子、漂亮的鹦鹉、歌声婉转的黄莺……在这里飞翔、休息、唱歌、嬉戏。这里吸引住了学生们渴求的目光,课余饭后,有多少学生在这里仔细观望、流连忘返;这里留下了同学们付出的汗水,春夏秋冬,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给鸟儿们喂食、打扫卫生。

鲜花盛开的花坛、玲珑的假山、清澈的池塘、温暖的蘑菇亭、长长的绿廊、多彩的壁画、绿茵茵的操场……漫步实验小学的校园,常常误以为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切都是那么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如果说实验小学的老校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的话,那么新建的占地65亩的新校园则是一个更加适合生命成长的乐园。2001年,梅村镇乡政府投资1500万元移地新建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校舍。新学校在环境布置过程中,努力对照环境育人的目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真正让每一个景点、每一块墙壁、每一棵树木都“开口说话”,为环境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走进实验小学的大门,挺拔的校园主题雕塑——“成长”让人眼前一亮。她傲然挺立在生机盎然的花坛里,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环绕于一幢又一幢楼房周围的是浓密、绿色的草地,全校绿化面积共达18270平方米。

这里的草地会歌唱!“小草睡了,请别打扰她!”,“我对花儿笑,花儿对我笑!”,“青青绿草地,足下请留情”……一块块置身于绿草之间的小小的护绿标牌上,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语让人对茵茵绿色产生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亲切感。

“伯渎河畔,至德名邦,我们的学校源远流长……”,充满朝气的歌声穿过教室的窗口飞到了宽阔、平坦的草坪上。学校门口两块镶嵌着学校校徽图案和欢迎语的翠绿草坪在春风中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弯曲的线条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伯渎河,实验小学就像一颗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明珠点缀在身旁,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长、发展。

在宽阔的操场边、在平坦的跑道旁,长长的围墙上喷绘着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画:美好的学习生活、有趣的课间游戏、快乐的郊游、远足……人在道上走,如在画中游!

为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坚决杜绝了环境污染源,更换了学校食堂的相关设备,实现校园的“零污染”;妥善处理生活和教学垃圾问题,科学处理校园内各种废弃物,达到防止污染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学校还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学校广播电视台、国旗下讲话等教育契机,每月安排环境教育的内容。另外,学校还因地制宜,在教室门外的墙壁上、楼梯口、通道处合理地布置宣传标语,在学校大通道宣传橱窗里开辟了“环保新闻”栏目,利用校园南端的空地开辟了植物园,在花木上挂上了植物介绍标牌,在操场边添置了供师生休息的长椅。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身心的愉悦,也吸引了鸟儿们的视线,在操场边的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上,勤劳的鸟儿自己搭建了一个巨大的鸟窝,每天来这里停留、栖息。这里,真正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实验小学校园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项设施,都是充满绿色的,凸显着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表现了对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校园,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无痕的管理塑造人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而现代化的管理来自一批愿意开拓自我、奉献自我的管理人员。为此,学校在领导班子建设上,首先抓思想建设,增强整体功能。在新时期,校领导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努力学教育法规、坚持做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时时处处树立教育是服务的观念。校级领导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一笔是培养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学校在用人上不论资排辈,注重德才兼备,注意教育、培养和使用年轻人。最近几年,学校两次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次教研组长竞争上岗和团干部竞争上岗,选拔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干部。目前,校领导班子思想日趋现代化,岁数日趋年轻化,工作日趋科学化。

实验小学很早就被人们称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黄埔军校”。最近几年,被充实到兄弟学校做校长、做中层领导干部的优秀年轻干部达30多人。因此学校领导培养年轻干部的举措不仅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更带动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领导班子,人文关爱师生成为滋润“绿色校园”的春雨,它为师生跋涉人生之路增添活力、洗涤污垢。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支配下,学校在支部建设、考核奖惩条例的制定、教师职称的晋升等方面,形成相应的议事和决策制度,充分行使民主,保障管理机制依章、依法运行。比如每次教代会,学校校级领导公开述职后,都要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让教职工代表踊跃参政、议政,畅谈工作感受,评议学校工作得失,阐述发展意见,共绘学校蓝图。

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全校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进步加快。朱峰、李燕、陈娴参加无锡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连续三年蝉联特等奖。佘召丹老师工作不到两年就踏上了省级领奖台。

校领导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也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管理理念的提升。教师不再把学生看成必须驯服的“绵羊”,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是凶神恶煞的“魔鬼”。教师像“魔术师”一样把学生引进知识王国的殿堂,悄悄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学生感到实小的教师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时刻关怀着他们。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省优秀班主任徐露莺一样的班主任、辅导员。因此,每学期开学,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学区学生想尽办法要进实小来上学,因为他们知道,实小的领导和老师就像一根根默默奉献的枕木,把一个个孩子的金色遐想送到远方。

实小的领导和老师用高品质的管理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教师、学生乃至学校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这种管理不但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性化的、无痕的,经过百年文化的熏陶已成为实小独特的校园文化。

丰富的活动发展人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是我校创建“绿色校园”的一大特点。“读‘绿色’的书,办蓝天下的‘学校’”、“番茄卫星搭栽实验”、“蓓蓓生态研究院”、“留住春天的脚步”等都是历年来我校所搞的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的资料与经验。

“读‘绿色’的书,办蓝天下的‘学校’”是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努力追求紧密联系自然与社会的真实呼唤。这“绿色的书”便是美丽的大自然、宽阔的田野。把绿色带进课堂,让教室里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每一个孩子接触自然、感受生命的最方便、最简单的方式。十年间,无论你走近实验小学的哪一个教室,都可以在教室门前的地面或者栏杆上欣喜地看到一盆盆充满生命力的植物:苍翠欲滴的吊兰、枝叶粗壮的玉树、盛气凌人的朱顶红、锋芒毕露的仙人掌、娇艳的月季、耐寒的秋菊……在教室的一角,你可以看到正在鱼缸里快活游动的金鱼、泥鳅或者蝌蚪、龙虾。这点点的绿色和小小的生命给教室增添了生机,也给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的基地。给花儿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剪枝,为鱼儿喂食、换水,成了学生们每天必修的功课,他们劳动的技能正在提高,对生命的感受正在加深。每个月举行的“生物角”生物品种竞赛和养殖管理评比是同学们实践能力的一次检阅。利用全校各班生物角的盆花在宽阔的操场上拼摆出“春天的脚步”几个大字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绿色的生命和创造的美丽。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透过明亮的窗户,学生们看到了外面的辽阔世界。当卫星上天的信息给学生们带来无比的兴奋与喜悦时,来自于北京的举行“番茄卫星搭栽实验”的消息更加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太空的向往。全校各个班级积极投入到实验活动之中,每个班级的学生都细心地根据要求调配营养液、播种,精心地守护着“番茄娃娃”们的家——番茄实验箱,适时将番茄实验箱搬到阳光下晒太阳。与此同时,学校的实验田里也播种下了从太空带回来的番茄种子,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与普通的番茄种子的生长作对比。当一株株娇嫩的秧苗出土后,同学们更是细心地照看它们,每天观察并对番茄秧苗的生长情况作好记录。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实验箱里的番茄秧苗开花了、结果了,小小的果实虽然比不上田野里长的番茄,但它因为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同样惹人喜爱、同样是丰硕的收获。实验田里的番茄生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高高的植株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番茄。老师带领大家采摘下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了劳动的成果,那红红的色泽,那甜甜的滋味,直叫人回味无穷。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实验的同学却依然记得那一次经历、那充满快乐的实验过程。

三月,暖风轻拂,阳光和煦,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又要开始了。如何在新的时代中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如何让“雷锋”的名字继续指引新一代学生在行为表现与思想境界等方面的转变与提升?学校领导与老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置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联合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及班级活动等阵地,开展了“留住春天的脚步——学雷锋志愿者”系列活动。

在“绿色的呼唤”下,同学们积极参加了“绿色宣言”签名活动、“我为明天护绿荫”古树认养活动、校园护绿区申领活动、家庭(或者班级)盆栽花草活动。在“爱心阳光”的照耀下,“和你在一起”互助活动、“为灾区小伙伴捐衣物”、“我与老区儿童心连心”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了爱是人间最温暖的阳光,每个人付出的一份心意都可以给有困难的人带去关怀和帮助。

三月很快就过去了,但春天的脚步却留在了实验小学的校园中。这一抹绿荫,那一枝绚烂,暖暖的话语,灿烂的笑脸……

在创建绿色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在技术上我们得到了当地环保局的支持与指导,环保科技人员主动提供了许多方面的帮助。9月份,我们邀请市环保局领导朱军作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讲座。通过讲座的开展和专题教育片的播放,提高了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受教育面达到了100%。

我们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时机举行许多形式多样的综合活动,如《还我美丽家园》——关于伯渎河水质的环保调查及宣传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数学调查研究活动、《放错位置的财富》——对垃圾的调查和我能为垃圾做点什么的实践活动等。学生在实际的社会、自然中去了解环境问题,感受更加真实、深刻。通过活动,他们体会到了美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历史责任感。

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纪念日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讨论、环保宣传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和纪念,激发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深化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长期以来我们踏实、努力的工作为学校环境教育开创了良好的天地,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师生共撰写环保文章百余篇,创作书画作品近两百多幅,教师获环保部门表彰的有十几人,其中顾元德、陆永德老师被评为全国番茄搭栽种子对比种植实验优秀辅导员,华龙元、华正宇老师被评为无锡市科技辅导员。学校先后被评为滨湖区环保先进学校,第十三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获“安利杯”全国中小学“保护地球、爱我家园”征文活动组织奖,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组织奖等荣誉。

争创绿色校园已经成为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绿色的浪潮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学校环境的绿化、美化,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全校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绿色校园文化的追求。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热情的双手,为创建绿色校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相信:辽阔的天空下会永远回荡嘹亮的鸽哨,清澈的湖面上会盛开不败的洁白荷花,宁静的蓝天下会出现一所又一所充满活力的“绿色校园”!

双语校园——丰满孩子腾飞的羽翼

口讲外语,胸怀世界

开启一扇心灵的天窗

用稚嫩而独特的视角

观察、感受这多彩的世界

拥抱多元文化

放飞无穷梦想……

21世纪是东西文化激荡、融合的新世纪,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生命化、国际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掌握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进行双语教学,是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所以说,开展双语教学,营造双语乐园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新区实小是江苏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近百年的历史积淀使她拥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她的声名远扬不仅是由于她悠久的建校历史,更是由于实小人长期不懈的努力,紧跟时代脉膊跳动的创新精神。学校提出了“营造双语校园,培养国际人才”的想法,经过努力我们的双语教学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学校早就向全校教师秉明心声:我们在看到人才培养的成功方面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明显弱点:学生整体缺乏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育要面向世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新世纪所需要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社会人文精神,而且还应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我们应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搞新时期的新型基础教育。

双语师资的培养

双语校园的构建,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否则就会有名无实,变成所谓的“翻牌学校”。双语教学实际上由来以久,全国各地许多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可惜效益不明显。其原因除了对双语教学科学认识不足外,主要是缺乏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且不说其他学科的教师,仅就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真正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并不多,更何况其他学科的教师。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而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针对这种师资现状,我们力争依托高校加强中小衔接,聘请高校教师和外籍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学校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学校近年来先后派出去十几位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与学习。

教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在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充电。利用各种场合和时间,对老师进行英语口语的培训。周一、周四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时总先利用十至二十分钟,对全体教师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从基本社交用语至课堂用语,并鼓励老师们平时尽量多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学校中青年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英语培训考核。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英语基本能力的测试、考核与比赛,以此作为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一部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奖惩相挂钩。另外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的学历进修,积极配合支持他们参加四、六级考试。并都能主动做好对调课、后勤服务工作。并在培训、进修的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与支持。在职培训是积极投入的一方面,另外,学校近年来,大力加强了双语师资的吸纳与引进。在每学年的教师调配与流动过程中,总是优先引进具有英语特长的优秀师范生和优秀教师。为了使学校的双语氛围更浓厚、更纯正,我们在这两年还多方活动,尽力为学校寻找聘请外籍教员。先后请了外籍英语教师丹尼斯夫妇来校指导周六的英语兴趣班活动,请了莱克英语公司的多位外籍教员执教纯正的英语口语课。

好的教师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也是根源所在。因此,我们仍将继续抓教师的双语素养的提升,使双语教师始终保持最鲜活的源泉。

双语环境的创设

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从外观上对学校的各种视觉因素进行全面统一规划和设计,将学校的治校方针、育人理念、文化特质、办学特色等抽象因素转换为具体的符号概念(即物化);通过标志、布局和景观等有形物的方式展示出来透射校园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熏陶,乃是学校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双语教学的学校成功办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进入了一个外语交流的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使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当你走进我们美丽的实小校园,我想你不仅会沉醉于花香蝶舞、绿树草坪,环绕的优雅怡园,而且更会为实小丰富灵动的双语环境所吸引。一块块置身于绿草之间的小小护绿牌上是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语,它们足以让人对这里的每片绿色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亲切感。走廊里,柱子上,教室外的墙上一幅幅憨态可拘的卡通画配上了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格言警句、礼貌用语、日常交际语祝福语,或是中文,或是英语示人,一切是那么融合自然。“Good luck to you”,“Thank you very much”,“I like English”……等一句句看似平常简单,却实属寓意深刻的话语,不仅透露了可亲的学校对孩子们学好英语的殷切希望,更是体现了我们对全体学生、人格、品德等各方面教育的无处不在,也反映了全体老师对学生们的无私热情与用心良苦。

除了各种标语、标牌的双语化,我们还逐步力争将英文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还在校操场边的健身场边开辟了一块空地,开设英语天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各班级内也少不了英语专题栏的布置。各班根据本班英语学习的需要爱好及特长,设计自己的英语天地,并定期更换革新。各年级组内还进行评比、竞赛。班内绒板布置,校报《一剪梅》,校黑板报自然也少不了英语的影子。大队部黑板报特辟一个英语角,向全校师生征稿,择优刊登。视觉的冲击是印象深刻的,而动感的,扣人心弦的听觉刺激也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在校“蓓蓓电视台”“校园广播”等校内媒体充分创设英语感染的氛围。每天午后课前学校广播开放,到时你定会收听到不同的英语歌曲,有经典怀旧的原版英文曲碟,有轻松快乐的儿童歌曲,有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美文儿歌,还有英语日常用语朗读带,让你自然走进实小欢乐的双语乐园。每周五定期的“红领巾英语广播”每期都有精彩的内容,英美风俗、英语趣谈、英文轶事、原版音乐……定让你驻足不忍离去。

双语活动的开展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只有大量的实践和反复操练。而目前英语的练习形式单调而枯燥的居多。学生们往往打开书本都认识,抛开书本脑子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只在英语课上讲英语,走出教室便将英语抛到九霄云外的现象,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训练运用语言的环境和机会。

每学期初,校园中总能见到版面设计新颖、英文书写美观的英语手抄报展。这是各年级学生在美术老师和英语老师的指导下,从订阅的报纸杂志中挑选、剪辑谚语、韵诗、对话或最喜爱的图画,充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排版粘贴一份份剪贴报,或制作一张张充满童趣的手抄报。好中选优展览自制英语小报,学生们做得不亦乐乎。每学期中,由高年级学生编写英语故事,再由低中年级学生在英语老师和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配以连环画。各年级学生团结协作,创编出动人的英语连环画故事,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为全校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套文化大餐,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每学期末,各年级开展英语百词无错比赛。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单词复习,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英语”的轻松与愉悦。

学生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教师们的活动也毫不逊色。每学期初,英语教师都集中在会议室进行正音活动。每位教师抽签决定朗读所教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聘请专家现场指导评分,指出发音中的不足,给予纠正,确保第一时间输送给学生的英语语音都是标准正确的。每学期中,英语美文朗诵会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们自选英语美文,配乐朗诵,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给与了其他教师和学生语言美的熏陶。

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在锻炼英语的同时,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个性。

双语课堂的探索

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前提。切切实实地抓好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为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在低年段(即一、二年级)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唱唱、说说、玩玩、演演、动动中,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中年段(即三、四年级)则侧重于低、高年级的知识衔接与语言能力培养。高年段(即五、六年级)侧重于生活英语、交际英语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关注其他双语学科的教学进程,关注学习者双语学科学习中的语言困难,有针对性地扩大阅读,拓展词汇量,尽可能清除一些语言障碍。此外,我们学校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英语学时,每周增设两节英语活动课,通过原版的歌曲、儿童诗歌、短文以及日常用语等进一步强化外语的交际功能,使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熏陶。

在狠抓英语学科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分阶段尝试拓展非英语学科的双语教学。如第一阶段,在非英语学科的课堂上师生逐步能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进行对话,包括“师生问候语”、“组织教学语”、“小结评价语”、“师生互动语”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第二阶段,开办双语实验班,部分非语言类学科运用双语教材开展教学和研究,实验班上的师生尽可能地用英语开展教学活动,本着“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组织初步的双语教学活动。

我们双语课堂的目标是:使学生“浸身”于英语的环境之中学习英语,既“学得”英语又“习得”英语,从而开辟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双语教学的途径。

双语教学的推进

开展双语教学是当今加入WTO世界一体的需要,是英语教学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一条崭新的创新道路上,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与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校园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还将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在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推进双语校园的建设:(1)使英语在其他学科中介入的比例逐年提高;(2)寻找到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学好汉语和英语;(3)培养一支合格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4)尝试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开发双语课程教材;(5)更有效地对双语教师、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推动教师、学生双语教学的积极性;(6)努力搞好学习英语的主阵地的建设,加大英语环境的营造力度,硬环境的建设上力争更鲜活、更生动软环境的营造方面除抓好已有的英语广播英语角等平台努力开辟更多更新更利于学生学习英语,享受英语,交流英语的信息平台与机会,如英语故事会、英语明星秀、英语文化节等;(7)积极主动扩大对外交流和宣传,继续做好师资的交流学习,开展好校际的教学研讨,增强校际国际方面的交往,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成功办学经验,努力使我们的双语教学,双语校园建设推上一个崭新的与时俱进的台阶。

活动乐园——绽放个性的天空

激活个性潜能

自然、灵动

舞动七彩梦想

绚烂、辉煌

让美丽的童年

放射出动人的光华

由于工具文化的异化,社会上“学而优则仕”“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相当严重。在这种功利性文化的指导下,教育的一切表达方式都是以强制和保守来表现的,学生身心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纯知识类教育不仅不会使学生的价值尊严得到张扬,反而会使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迷失自己。巴金先生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童年。”所以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乐在其中;给学生一个心灵舒展的美好的空间,使之心灵飞扬;创设一个教化育人的磁场,使之熏染上人文关怀的清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舞动出七彩的梦想,让美丽的童年放射出动人的光华。我们的校园正是这样的一个活动乐园。

学科特色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伴随着新校园的建成、成长和发展,各个教研组也经历了组建、成长和壮大的历程。用“小树长成,生机盎然,正是根深叶茂时”来形容现在的各个教研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几年来,各教研组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努力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拓宽了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知识,展示成果,品尝学习的快乐。

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现阶段应该重点培养的两大基本能力。学语文无非就是学语言,会表达,能写作,这已经形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今后写作的成与败,获取新知识的多与少。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理应首当其冲,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实抓牢,为以后从事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校在语文特色活动的开展上,生动、扎实地举行了读书活动,让琅琅读书声回荡校园。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充分利用班队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如举办“读书交流会”、“环保知识抢答赛”、“雷锋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系列讲座,如:怎样写好读后感,如何制作手抄报,怎样编写作文专辑,让学生将读写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围绕读书活动,各班还开展了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竞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增强了。通过读书活动,学生在浸润于古墨之香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现了智慧和人文的整合。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读书的气氛浓了,每天早晨、中午,学生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书来阅读,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学生的行为举止文明多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提高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作品展现在班级的习作栏内,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纷纷发表在《语文报》《素质教育周刊》等报刊杂志上。就在那一刻,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享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

我们结合“课外阅读考级”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课外阅读考级是我校开展的一项语文特色活动,考评的主要依据:一是学生本学年读过的有关书目汇总情况,二是课外读书笔记,三是口头表达读过的某一篇文章。依次分别按比例评出一至五级证书获得者,然后再进行奖励。

这项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越发浓厚,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并且能从中获取课本以外的许多新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得到相应的扩大。

美丽的蝴蝶、葱翠的大树、精巧的台灯……一幅幅精彩纷呈、灵感倍出的轴对称图形在同学们的巧手之下缤纷绽放。数学组举办的奇妙的剪纸——轴对称图形展,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通过剪纸活动,适时帮助学生回顾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它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增强了他们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激发了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应该说,这是一次富有想象力和成长指数的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实践性及师生互动为一体,呈现了学生极具个性魅力的灵动火花。把数学知识蕴含在活动中,能使学生更加喜爱数学。我校数学学科还开展了“讲数学家的故事”、“办快乐数学报”、“速算比赛”、“写数学日记”等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有学生写的数学日记被刊登在《素质教育周刊》上,也有学生参加《小学生数学报》上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获了奖。我们还会组织学生成立“数学特色研究院”,编写数学童话故事,生活中的数学趣题,使学生拥有自己编辑出版的数学课外书。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数学因有了孩子们的参与而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了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确实如此,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教婴儿学语文,没有教他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的文学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在良好的母语交际环境中,轻松地学会了母语,听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四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好,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往中,自然学会了语言。为此,我校的英语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开展了“英语角活动”,为学生创设出完全用英语对话的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英语水平,体验到学习这种语言的价值。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全体老师学习英语,在校园里,学生看见任何一位老师,都能用英语向老师问好,而我们的老师同样用英语回应。有了这种氛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了,英语水平也提高了,有不少学生的英语作品在《英语报》上发表。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在不久的将来,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艺术教育更是独树一帜,“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在今天的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已蔚然成风,深为社会各界瞩目。学校组建的“泰伯合唱团”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多次为梅村镇举办的广场文艺进行演出,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学校还开设了舞蹈、绘画,书法、扬琴、二胡、琵琶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特长班。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异彩纷呈的活动,在艺术的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并激发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情、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这样的艺术熏陶的氛围中,我校会涌现出更多的小艺术家,他们的才华将为学校增添一份绿意,一份生机。

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一致心愿。为活跃学生的身心,增强体质,我校的体育老师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爱好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体育特色活动。有踢毽比赛、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还有运球比赛、打乒乓球比赛、足球联赛等等。每当开展活动时,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充斥了整个校园。正因有了平时的活动,学校每次派出的运动员在市、区运动会中多次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挑战自我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更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组织形态,与传统的学科学习有明显区别。学科学习追求的目标是整齐划一的,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课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各种知识融汇贯通,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携起手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下面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花絮:

让恐龙“复活”——在乎学生的在乎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发现学生对恐龙非常感兴趣,而现今国家课程中关于恐龙的内容几乎没有。于是与学生一起展开研究,一起搜集有关信息,利用图片、文字、影片、想象、猜测等方式,共同探讨恐龙灭亡的原因;用剪、画、捏等方式开展让恐龙“复活”的活动和“喜欢食肉性恐龙,还是食草性恐龙”的辩论,撰写《我看食草(肉)性恐龙》的研究报告等等。这样,就在不断的否定、超越中,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动态开发。

超越时空的网络活动课——关注学生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教师的目光要落在学生身上,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引导。

这是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通过10M光纤接入无锡城域教育网,所有计算机都能便捷访问互联网;并配有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具有“屏幕转播”、“屏幕监看”等功能,能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自制网站,在学校服务器上发布,网站设有“梅荆一隅”、“现状对对碰”、“信息广场”、“纵横天地”、“自由论坛”、“白色污染链接”六个栏目。在“梅荆一隅”放置一段录像,学生可以通过录像了解小区的环境现状。在“现状对对碰”里,学生可以将课前调查统计到的数据提交到网站数据库里,“信息广场”则汇集了各种学生所需信息。“纵横天地”提供了一个计算器和一块可供学生自由输入算式的空白区域。学生所有的感想和倡议可以进入“自由论坛”和同学一块儿交流。

原来是在上综合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一开始,教师就把课堂内容的视角投向生活。由生活中的环境现状引发孩子的思索和争论,进入课堂研究本体——白色污染。在这里,两组充满对比色彩的梅荆花苑画面,对学生造成的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现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课堂拉回到广阔而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厌恶之情。BBS给了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为什么白色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呢?你们了解白色污染吗?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呢?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赶快行动吧!信息的获得,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采访老师,可以上网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也可以直接进入网站,浏览经过老师筛选的信息,充分尊重学生因各种因素形成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教师没有让课堂内容结束在下课的铃声中,而是让他们带着使命离开课堂,让孩子在课后继续把课上的内容化作更实在的行动,把倡议书张贴给全镇人民看,通过阿福台的市长信箱写信给环保局局长等等。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生活,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保护环境的神圣使命。

拍摄电视剧——快乐学生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什么享受?答案是快乐和幸福。有求知的快乐、有亲历的快乐、有合作的快乐……

泰伯是吴文化的始祖。我们的家乡——梅村就是闻名中外的泰伯庙的所在地。为此,我校开展了以泰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通过参观、调查、收集资料、讨论,学生充分了解了泰伯的历史贡献,感受到泰伯仁孝仁贤、开拓奋斗、艰苦创业的高尚品德和可贵的创新精神。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历史人物,他的故事似乎并不为许多人所得知,于是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妨想想办法,让更多的人认识泰伯,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究竟准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当学生小组讨论之后,竟然得出一个让教师瞠目结舌的回答:拍摄电视剧。“拍电视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又要写剧本、又要找场地,还要做服装、道具,过后还要剪辑、配乐,甚至连主题曲、字幕都要考虑。可复杂着呢!”“老师,我们不怕!”孩子们仰起的脸因为兴奋而特别的红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组织遵循的是问题逻辑……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内容的。”因此,教师放弃了原先已经准备好的下阶段活动内容,兴高采烈地对他们的想法予以了支持,并引导他们认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我们还是拍摄系列短片比较合理,就像《东方小故事》那样。学生个个兴致盎然,之后一直将这种兴致保持了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需要,就会有生成,就会有火花,他们的表现才会那么的出色和精彩。

在活动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都超乎了学生的想象。服装哪里来?自己做,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够逼真;场地哪里去找?虽说是“江南第一古镇”,但真正的古镇风貌早已荡然无存;需要的经费谁来出?靠自己有限的零花钱委实不够;泰伯时期到底唱什么样子的歌?谁还会唱呢?

以上问题最终都克服了,当《泰伯小故事》电视短片拍摄成功时,师生们欢呼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在指导过程中,一直遵循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提示的原则。学生的热情已经被点燃,当潜力也被唤起的时候,他们的成长真的让人始料未及。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们快乐着、收获着、成长着。教师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内核,根植于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生活的回归,张扬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实践是自信的升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希望学生用细嫩的手挣脱课本中纸张的束缚,在自然界中探索书本字里行间未能透露的秘密;我们期盼学生预先接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去体验去学习学生感兴趣的板块,使他们明白:原来除了课堂,社会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少先队活动——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但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更需要心灵上的感化和陶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便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是心灵的感化剂。爱的方式可以是有形、有声的,如制定相关制度、规则,道德说教等,它保证学生向积极方面发展;爱的方式也更是无形无言的,如学校、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实实在在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创造了多少机会和条件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恰好顺应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和个性品质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校园要成为乐园,少先队活动不可缺;少先队活动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富有成效的德育教育活动

德育活动,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是学生知行统一的最好途径,成功的活动常常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晓理——动情——导行”进而内化积淀形成稳固的道德品德。我校大队部始终坚持开展“百千万爱心工程”。通过强化大队手拉手,带动中队手拉手、小队手拉手、少先队员手拉手,促进学校手拉手、家庭手拉手,最终带动全社会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推动形成“百千万爱心工程”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时,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百千万爱心工程”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强化了活动效果。本学期,五(2)班黄裕诚同学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被评为无锡市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

回味无穷的庆祝活动

审美情感的体验就是通过各种美的形象来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也只有通过形象性的对象,才能使人乐于接受,受到感染,收到教育效果。一个人情感的产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情感体验的结果。每年我校会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庆祝活动。特别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因为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为了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校大队部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难以忘怀。有一展所长的“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有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比赛;有竟争激烈的“十佳小歌手”比赛;而今年5月10日启动的“‘成长的快乐’——少儿绘画大赛”拉开了“‘快乐无限欢乐永恒’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序幕。本次系列活动进行了“‘七彩童心’——‘六一’宣传版画特色刊评比”、“‘童年放歌’——校园大合唱比赛”等活动。队员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快乐,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内心的喜悦,七彩的版画映射出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精彩纷呈的主题队会活动

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不中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年龄小、经验少、感情丰富而又脆弱、意志的持久性差、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主题队会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表现自我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使他们和知、情、意等心理品质得到有益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消除紧张、焦虑、孤僻等心理,培养沉着、冷静、热情等心理品质,并增强耐挫能力。

我校实行队会活动观摩周活动制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又使活动质量有了保障。涌现出一系列精彩活动,如:“与好书交朋友”、“你我是一家”、“集体我们的摇篮”、“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和2008有个约会”、“珍爱绿色珍惜生命”、“追梦放飞梦想”、“我为集体添光彩”、“爱我家园环保知识知多少”、“放飞绿色梦想”等,这些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孩子们的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丰富了学生的文娱生活,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营造出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灿烂浓郁的活动乐园。近年来,我们创建了省、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五星级”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先进少年军校……“创造杯”和“创新杯”等主题活动,“双有”、“支持儿童我能行”和“绿色二百”等40多项系列活动获全国、省级奖励,我们的红领巾电视节目还获得了全国最佳创意奖……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即学校教育中的学生)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他并不是“白板”,也不是“素丝”,他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的“闪光点”,以及他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即维果茨基所指的“最近发展区”)。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还需依托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和谐成长并学有所成。我们学校开展的学科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等各项富有创意又各具特色的活动,营造出了一个绽放个性的活动乐园。在这充满生命活力的乐园里,孩子们用爱与激情吹奏着万紫千红的协奏曲。近年来,我校有几十名学生获市、区以上荣誉,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近500件少儿作品在全国、省、市范围内发表或获奖……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多才多艺,脱颖而出,代表着梅村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学生是未来的主人翁、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希望。而带领学生跨过高山、横渡大海、穿越沙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他们有色彩斑斓的梦想,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放飞梦想的空间。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指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快乐”。所以,我们全体老师将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出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使学生不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才干,不断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我们的活动乐园能广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锻炼和发挥。

如果仅仅着眼于现在培养学生的个性,那样的教育是肤浅的,也是浮躁的。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些特色来发展学生的个性,那样的办学是片面的,也是短暂的。教育,应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在促进人全面、均衡、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在自然、真实、生动的教育过程中发展个性,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让每个教师健康发展,这才是我们根本的追求。

多维校园文化的和谐构建,已成为我校几年来的发展目标。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中,我们的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欲望,可以建设丰富的儿童文化,我们的老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精神,自由地穿梭在教学的百花园中。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它似一棵参天大树,只要根系饱满发达,主干粗壮有力,那么,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照出一片绿荫,并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使整棵大树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