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生命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幸福成长则是生命体发展的至高要求。在“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师生成长的规律,创造师生幸福成长的时空,引领师生在教育的园地里鲜活地发展,在追求每一个师生幸福成长的同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德立身,净化幸福成长之魂
依法治校、依德治校是学校的一贯传统,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所有着九十多年校龄的老校,我们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与此同时,加快新时期以德治校的探索,增加政治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份量,对教师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化思想认识;加深体验程度,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倡导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组织,我校禀承一贯坚持的重内涵重修养的原则,在校内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外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现有骨干的作用,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将学习成果和体会向全校教师作介绍。平时鼓励老师多学习、多交流,坚持每月一次的读书笔记和随笔撰写制度、信息交流制度,以制度督促老师学习。从反馈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养成了自觉学习、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读有深度,学有思索。正如许红老师所说:“以书为友,淡泊中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宁静中透视出一个人的美好追求;以书为友,无形中使人内涵深厚,有形中使人举止端重。乍读几天书,容易将自己视为圣人;多读几天书,才知道自己的肤浅;终生读书,才能体验人生之幸福。”
学校管理者具有一颗尊重平等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们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理解、激动去拨动教师的心弦。在领导工作中,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代会民主监督制,不搞“一言堂”。学校管理者能走到教师中间,倾听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倾情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学习进修等问题。有新教师进校,则及时对他们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并请学校师德高尚的教师现身说法,做好传、帮、带工作。
学校领导常常反思:教师有困难,你关心了吗?教师在想什么,你了解了吗?每一位教师,你都是公平对待的吗?你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了吗?你对教师的许诺兑现了吗?教师提出的好建议,你采纳了吗?教师应有的归属需求你满足了没有?教师成长所需的平台,你帮助搭建了没有?这种“心理位置互换”的思考与处事,这种处事中充盈的领导者的温馨情感感召着每一位教师,情到深处,必能让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释放出无限的能量,涌动出无穷的创新和创造,净化出幸福成长的魂魄。
(二)以研为翼,积聚幸福成长之能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精神主旨,不仅在于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还包括教师的充分发展。对每一个师生而言,成长的空间主要在校园,在课堂。重视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实每一项研究,抓好每一次学习,是教学与科研工必须作坚持的准则。
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为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我们在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骨干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展开讨论、深化理解学习精神,明确修订课程标准的理念、框架、目标,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期中,还组织教师参加一系列校本培训,把着力点放在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坚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育人为先。这样的规范使教师们深刻领会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对教学的认识,为我校严格执行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实施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的教法和学法,全面提升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又称“校本教研”,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具体形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它应该也必须成为当前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种主要途径。在具体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沿用“三位一体”的结构: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改进的自我反思过程。同伴互助是同校教师之间针对某些较为共性的教学问题进行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的同伴互助活动。这种同伴互助活动,既建立在每位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又建立在教研组、课题组整合的基础上,它在备课、听课、评课、沙龙中体现尤其充分。专业引领是由某一方面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才(主要是本校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以教学设计辅导、教学现场指导、课例点评等形式参与的专业引领活动。通过校本教研,把较为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情境有效结合,达到理念的行为化。
在具体的做法上,期初,学校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并及时给予点评;期中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上好研究课,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上好展示课;期末开展青蓝工程师徒汇报活动,由师傅辅导、徒弟亮相、全体教师参评。这一系列活动,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走课程改革之路,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老师在上好常规课的基础上,都非常重视“研究课”、“展示课”的教学,为了使自己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老师们的一课至少上两遍,以备课——组内试教——评课、反思、修改——全校展示——说课、评课等系列环节开展研究活动,可以说一人上课,全员参与,整体提高。
一次次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尝试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策略,如教学目标建构的开放性策略、教学资源的人本化处理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选择策略、教学环境自主性设计策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教学质量“高”起来了。而且,通过每位老师的自我展示与解剖反思,各自的教学特色(尤其是优势)也得到了放大与发展,在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的关注重点也由少数改变为全体学生,真正做到“让每个人获得发展”。
(三)工程推进,搭建幸福成长之平台(www.daowen.com)
1.开展“青蓝”工程
一所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由广大一线教师的素质决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这是我们一贯的认识,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十五”期间,学校继续发扬重视师资培养的优良传统,构建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区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区教学新秀、镇教学能手、镇教学新秀的梯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为了尽快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并逐步走向规范,让他们脱颖而出,学校认真构建好“青蓝”工程,即聘请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一轮为一年,活动由签订结对活动合同开始到展示汇报、考核评定为终结。主要任务是一年内指导备课20节以上,相互听课40节以上,指导撰写案例、论文20篇以上。同时邀请市、区教研员走进青年教师课堂,每学期至少对他们课堂教学行为指导一次,并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让他们写出听课感悟并进行搬课教学。
2.开展“课堂教学达标”工程
加强对青年教师三年课堂教学达标考核是我校十多年来的常规工作。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五年优秀,十年成名。每一位教师立足原有位置,瞄准上一台阶,积铢累寸,埋头苦干,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学校则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舞台:如“青蓝”工程、外出进修、赴兄弟学校参观、接待兄弟学校考察、展示课、借班上课、外出送教、各级会课、教学技能比赛、聘请专家登门指导等,由此有效而整体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产出一批批各具个性的骨干教师,目前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已达80%,一批工作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如朱峰、佘召丹、李燕等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省内有名的优秀教师。
3.开展“名师”工程
学校骨干教师切实制定好自己的成长之路,力争使自己沿着新秀——能手——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道路前行。学校则在提供舞台和机遇的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学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教师要对外公开课一次,承担讲座一次,发表论文2篇以上,带好1~2名青年教师成长。这样,内需与任务驱动两驾马车牵引骨干教师快速向名师目标疾行。
4.开展“三个一”工程
无论年轻年长,也不论学科,学校每学期要求结合各项活动,人人执教一堂优质课、参与一次高质量的学术沙龙活动、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在制度与操作上有效促进每一个教师的成长。
5.开展“五子登科”工程
以党员与党外青年教师结对,对子间相互竞赛,充分发挥支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育人功能,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活水源头。结对子:每位党员分别与一名非党员青年教师以签约形式结成师徒对子,在师德修养、业务提升等方面开展传帮带教;压担子:一是目标上压,结对党员指导所带青年教师在较高层面上制订五年成长规划、详细措施与途径,力争分步达标。二是在日常工作中,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在压力中奋进;拉场子:结对党员自觉增强服务意识,甘作人梯,不断为青年教师创设、提供展示才华,提升素质的机会与场所;树样子:每一党员以支部所订“廉政敬业小立法”的十条规定严以律己,不断提升完善党员形象,为青年教师树立学习榜样,进而打造实小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群体形象;摘果子:结对党员要努力言传身教,悉心指导,确保所带青年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出成果,并以最短的时间努力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党组织的后备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