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现代化期待个性化教师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素质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归结点,它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键。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呼唤着现代教师的健康人格,并且塑造着现代的健康人格;另—方面,国民的现实人格影响着现代化的实际进程。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互动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人是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因此,现代化必须贯彻人的原则,并建立在人的全面而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智能化,人的素质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日益明显。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现代教学的呼唤在人。”因此,人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素质要能够适应并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塑造现代的健康人格。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是现代教育肩负着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设一种“主体性前提”。在当前这一点尤为紧迫和重要。如果我们忽视人的素质问题,必然会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变迁中,导致道德的失范,腐败现象的蔓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滋长,出现相对的病态人格。
(二)新课程改革期待个性化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观认为,以人为本,人即目的。建构课程的是人,实施课程的也是人,说到底,课程就是为了培养人而建构的。没有了人的存在,课程也就没有任何价值。课程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人不仅是个体的存在,而且还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之中的存在。教师也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存在,没有个性化的教师,怎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没有个性,谈何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应具有新课程的理念,让他们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实施课程改革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实施课程改革中,通过通识培训、专家讲座、专题讨论、听课评课、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实施途径,逐步树立新课程的理念。(www.daowen.com)
我们应着重引导教师树立以下观念:一切为学生发展的观念,这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教师角色转变的观念,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如果不及时转变角色,就不能真正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更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实践与改革的观念,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执行者,更重要的是实践者和参与者。创新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囿于传统的程式,而在课堂教学中富有个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个性化教学期待个性化教师
2004年,我国的GDP排名世界第六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世界第25位,可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固然与我国的科技投入不多和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等方面有关,但是学校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制的落后,学校的类别单一,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入学条件整齐划一,全国一盘棋,全国数亿少年儿童学习着同一套教材,僵硬、刻板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无视学生的个性;教育过程就更是如此,陶行知先生在抨击应试教育的弊端时曾深刻地指出:“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必不教”,知识的灌输仍“当仁不让”地占据着教育过程的核心,统辖着学校教育中师生的一切活动。没有把人的潜能的实现、智力资源的发掘置于突出的位置。为了应试,以至于学生出现一个错别字,教师可以罚其重写数十遍、上百遍。教材、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教材几乎成了“圣旨”,教师成了宣读圣旨的“钦差”,学生则成了俯首听命的臣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除了培养出学生为对付教师罚抄生字,一手同时紧握三枝铅笔平行书写的“创造”之外,还有什么呢?同样,在这种陈旧、僵化的教育思想和机制影响下,教师“唯书”、“唯上”、“唯考”,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现代教育将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而创造性和个性从来就是孪生兄弟,个性是自我创造的产物,创造则是健康、积极个性的本质表现。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学生,最终必须通过教师自己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因此,现代教育向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奋力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消极影响,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将培养人才的标准由“螺丝钉”转向创造性个性的培养上,这就需要教育者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角色和价值取向,把发展自己的积极个性和教育的创造性作为努力的方向。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所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个性化的教育呼唤着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