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你可以随意用职业、身份、角色之类的集合概念来指称他,而惟独难以用单独概念来表达他有别于他人的专有性。这类人总是只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总是去做不是出自自己真性情的事,没有幸福的体验,因而他难以成为他“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人生。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与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作为教师,我们渴望着在生活中舒展自己的快乐和爱好,渴望着在工作中形成自我风格,形成教师个性的塑造,成为个性化教师。我们所说的教师个性,不是通常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而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着的攀登。其核心价值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其终极目标表现为一种创新思想的建设。教师的个性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建立在教师良好的品德、人文素养、健康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之上的,他不过分看重名利、计较得失,他不轻易畏惧强权、动摇屈从,他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捍卫和发展未来的真理。教师在形成自己的个性时,既要保存自己独特的自我,也要博长取众,创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峰,这个高峰就是结合的产物。
具有个性化品质的教师就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师。个性化教师,它包含“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构建,长于合作,敢于创新”内涵的个性品质。
(一)乐于学习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或者指获取知识的行为,即“学习一些事情”,或者指通过那种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即“被知道的东西”,或者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即“怎么样学习”。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这三种学习都是必要的,而且都是终生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像人们常常错误认为的那样,学习只是教师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教师总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他们常常必须很努力),跟踪他们所教的课程的最新进展,让那些课程保持足够的新奇和激动,以便让热情洋溢的教育活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持续下去。总之,学习使他们拥有不断更新的知识,改变他所知道的东西的表现方法和传授方式,进而在不断拓展他们的教育能力。
掌握一门完整的知识这是极其困难的,它需要某种程度的牺牲,需要集中精力、自我约束和不懈努力,很少有其他工作需要这些。充分掌握一门完整的知识,然后把它传授给别人,这是一项独立的任务,它常常是一场正在学习的人与其他人——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之间的默默对话。通常,即使没有内在的刺激或回报——没有额外的报酬,没有更高的晋升,学习也必须进行下去。获取知识是个人的和独立的行为。
对于最熟练的和最专心的教师来说,知识来自于对学习和对一门学科的强烈热爱。这种感情的来源也许是神秘的和不为人所知的,它可能是被偶尔看到的一本小人书、父母的表扬,或者老师令人心花怒放的鼓励——被永远用来表明未来的教师特征的特殊事物激发起来的。绝大多数专心的教师很早就被一些特别的新奇事物“钩”住了,而且这些新奇事物的魔力和神秘会一直不断地抓住他。同样,教师一直努力地去“钩”住他们的学生。知识,更不用说教育的热情,也被一种永不停止地去学习更多知识的志向和永不满足地去知道、理解更多事情的愿望经久不衰地保留下去。同样,如果学生有能力把教师诱骗进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并用他们的激情和好奇心把教师带动起来,而教师对此又能够虚怀以待,知识也会因此得到强化。
所以,教师本身就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思想者,而不仅是一个碰巧干上了教育这个职业和具备教育技巧的“教书匠”,他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得到充电和滋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而不是靠他人的培养获取和运用知识,而且要引导其他人也这样做。这便是学习对于教师的意义与价值。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实小人,首先要解决学习的观念问题。对学习过程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继承,同时也是对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创新;学习不仅需要专心致志,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又需要有开放意识,做到向他人学习,在思想互动、心灵互动中学习,这就是一个封闭与开放的统一过程;学习不仅是艰苦的过程,需要有耐心,甘愿承认孤独,同时也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过程。学习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使人格完善,使情感满足。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实小人,更要注重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大多数教师的学习方法是在传统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经过大学的教育,教师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能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抓住书中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大多数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了解不多,在阅读时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对写反思录也不够重视。另外,学习的内容也颇多局限,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书能认真地看,而对其他书较少关注或仅是停留于浏览,并没有努力地去读懂、去贯通。还有,现在的论坛日益增多,很多教师能上网看看,但带着学习吸收的态度上网的人还不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用于自我发展的效能尚不强。可见,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网上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掌握。
(二)勤于实践
作为个性化的实小老师,他们敢于尝试自己的教学理念,敢于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育活动中体现,敢于把自己探索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学生中应用在课堂上,一句话,敢于把自己的一切想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判断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有效和无效,孕育新的方法和采撷硕果。
当“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课题研究刚刚起步时,伴随着课改的清风,我校的教师都饱含激情地投入了对课程、课程资源等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多彩的创意活动。过英老师执教《家》一课时,把课堂搬到了学校艺术公园;邹莉老师在草地和网络教学完成了《春天多美》的教学;采摘和品尝草莓、放飞风筝,捕捉昆虫,发个短信等活动,都成了学生习作的鲜活源头,朝阳下学校校园广场人头攒动的“我与外籍老师会话”激发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这些颇具创新的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同时也在更多层次上促成了教师个性化品质的形成和成熟。
我们实践着,探索着,我们成功了,我们喜悦。我们积累着,升华着,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当然,具有个性的我们,同时也具有面对失败的准备,因为失败同样触发我们思索,失败中催生着成功。
(三)善于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改就是在对过去教学改革进行深刻反思以后有针对性进行的,它对教师提出了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才能内化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行为,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在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变化,在变化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反思要求我们: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二是调整知识结构。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三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更是“促进者”;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发现性的、探究性的、研究性的。四是反思评价的导向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评价的功能是否体现为学生发展服务,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指标是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评价方法是否强调质性评价,实现定性与质性相结合。
反思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一是实践反思,一般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指在制定课堂教学“预案”时,分析执教过程中可能有哪些问题出现,教师可采用哪些策略或方式来促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中反思,剖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怎样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强化正面影响,也可评析负面影响,从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积极与消极等情况入手来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上的某一片断、某一现象、某一环节、某一举措进行评断、分析、调查,促使教学经验理念化。二是换位反思,即随堂听别人的课,分析别人的成败与得失,反观、对比、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训和启发中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三是信息反思。从相关媒体上获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可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在操作实践中发现一些信息,借鉴和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反思的习惯尤其重要。善思考、勤动脑、多实践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为教师的反思提供平台,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抓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又会发现一些新问题,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反思创新的过程。反思也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可以独立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短期反思,也可以长期反思,方法灵活多样,效果也是各有千秋,只要是出自自身需要的、持之以恒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勇于构建
勇于构建的基础与核心是勇于构建自己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是植根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和教学对象的产物,是教育教学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融外物于内化的个性特质。(www.daowen.com)
勇于构建自己的教学思想的过程,是教师海纳百川、九九归“我”,不断充盈丰满的过程;是不断摆动思维之筛,筛选提炼,荟萃百家而出于百家的改造完善自我的过程;是百折不挠,反复实践验证,不断提升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胆识和气魄、充满个性张扬,勇于自我拓展的过程。一代代的老实小人曾为之而行动着,也成功着,身处课改进程中的当今实小人,传承着实小勇于构建的秉性,沿着老辈人开辟的构建之路奋力拓宽着: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王志兰
生活的色彩是随着心灵的开阔而变得五彩缤纷的。——俞琴
用宽容对待学生的过失,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华丽芳
把钥匙递给学生,他会用自己的智慧开启明天的门锁。——蔡炳南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你的爱,别让严厉的说教掩盖了他。——周勤华
这一串对教育的诠释,折射了当今实小人努力构建着的他们的教学思想。
勇于构建自我教学思想的人,才能产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吻合了自己的性格特征,烙刻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具有通灵个性的“这一个”。
一个个“这一个”的叠加,才有可能构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长于合作
合作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对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给不给学生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另外,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合作以及个人的系统理论学习几者相结合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过去教学中,过多的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只管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给了他多少,而较少考虑他实际学到了多少。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如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可能因为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讲课教师有不同的表现,在这里,班主任需要负主要责任,课任教师的合作教育也十分重要。在教育学困生的问题上,更需要所有任课教师施以耐心,辅以爱心,给予共同的关注,才能求得在原来基础上的进步。新课程背景下,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合作。
长于合作的教师必须有虚心学习的博大胸怀。教师不是生来就是万能和万通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经过长期的历练和探索,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宽阔的阅读视野,所以学习先进的经验永远是教师进步的动力。
长于合作的教师必须有积极向上的雄心。一个个性化教师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不会停留在既得的教学水平上,不会躺在已有的个性化温床上吃老本,而是努力进取,与时俱进,他将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永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在他们身上,永远闪烁着生命的活力。
(六)敢于创新
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越高涨。创新型教师要把学生稚朴的好奇心系统地培养为科学的好奇心,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是创造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凡是创新型教师都充满了对学生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景的想象。由此可见,教育的创新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而教师的创新源于教师的人格特征。
1.要敢为最先。要有能够敢为最先的素质,包括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有能力最先,就要敢向传统挑战,才能成为新课程实验的积极尝试者。同时,一旦具备了最先的成就,也要不骄不躁,虚心学习,继续最先,使自己努力保持这种领先的态势。不能居功自傲,不能在树阴底下乘凉,得过且过。倘若如此,也就失去了敢为最先的素质。
2.要敢于否定。敢于否定,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别人和自己的教学思想、设计、方法,不能为权威、别人和自己的已有做法所框制,不能宥于他们和自己的思维定势,敢于跳出圈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探索。“否定之否定”,才能使自己在否定中前进,在否定中保持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创新难免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可能还会遭到传统评价者的指责,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遭遇学生和家长的误解。因此创新型教师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西方很多学者都认为,人的创造力、竞争力、工作效率与人的性格有关。成功人士大多充满激情,征服欲强,进取心强。我校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情商因素的挖掘,了解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生喜欢她,一上她的课就兴奋,她总是在学生的笑脸中步入课堂。所以我们认为创新型教师除了具有稳定的情绪,还必须富有激情,其情感和思维是灵动的。托尔斯泰说:“我们创造,没有激情是不行的。”特鲁斯坦雅克也说:“如果有人认为世界上有什么比教学这一职业更为崇高,那么他们就是一点也不了解这一行。我们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充满了创造的激情。”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人格的开放能够互相启迪,求异求新。具有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教师才会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通过实地观摩、专题交流、网络查询等手段和途径,借他山之石,学他人绝技,把握时代赋予的创新机遇,在创新事业的过程中,改造自我,形成独特个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