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1994年法国波兰瑞士联合制作的电影

红:1994年法国波兰瑞士联合制作的电影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洛在巴黎丧失了妻子、财产与尊严,流落街头,如丧家之犬回到波兰。《红》探讨的是博爱。瓦伦丁醒目的红色海报张贴在街头,让奥古斯丁和退休法官为此驻足并感到希望红色的夹克代表着瓦伦丁对男友的爱和思念船遇难时,同样是穿着红色救生服的搜救员解救了他们。《白》中朱莉出现在卡洛与妻子的法庭中,《蓝》中卡洛则在朱莉寻找前夫情人时露面。

红:1994年法国波兰瑞士联合制作的电影

编剧: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伊莲娜·雅各布、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雷德里奎·费德

获奖: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

◎爱情无常,可贵的是他们都是幸存者

李侃(www.daowen.com)

在爱情的表达上,没有一位导演能像基耶斯洛夫斯基这般,如此沉重,又如此旷远。他以上帝般的悲悯,始终坚持个人的视角,审视着人之为人的情感关系与爱情哲学。人们都以为,将法国国旗的三色精神搬上银幕,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政治宣言,实则不是,基氏是从爱情层面,以及人性、隐私与个人情感的角度,探讨三种人类更为普遍的精神在所处社会的时代意义。《红》《白》《蓝》更像是三种爱情的底色,红象征着爱情的广博,白代表爱情的平等,蓝则是爱情中自由的心境。刘晓枫将三种颜色合为一盘,总结出基氏的情感哲学是“悠悠怆情般的深紫色”,这其中的爱情观念,既有沉重豁达的崇高感,又带着神秘主义的浪漫幻想。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位用电影语言思考人类情感困境的哲人,是对爱情话题有独到思考的电影大师。

《蓝》探讨的是爱情的自由。朱莉经历了丧夫失女之后,没了家庭,卸下了义务。她有很多钱,可以去干任何事情。导演将朱莉置于完全自由的情境来讨论,那么,在这种情境下,朱莉会重新拥有自由的爱情吗?显然,朱莉陷入情感与记忆的囚牢里,她拒绝过去,拒绝去墓地和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的曲谱隐居在市中心。朱莉试图以肉体出轨的方式,与丈夫的朋友开启一段新的爱情,然而,她并不能做到。基氏没有从社会学政治学给爱情下定义,而是让我们从纯个人化的情感中感知爱情。自由的爱情是一种心境,不应被过去和忧伤所蒙蔽。所以,朱莉最后释然了,从妓女对父亲的恐惧中,感受到伦理之爱;从婆婆的电视节目中,理解了爱的伟大;在对待前夫情人的过程中,学会了爱的包容;在新恋人辅助下完成的欧盟联曲中,感受到爱情新生的自由心境。所以,《蓝》忧伤而不决绝,深沉而又轻盈,我们不自由的是沉重的肉身,自由的是一颗崇尚爱情的心。

《白》探讨的是爱情的平等。身处异乡的波兰人,在法庭上,因语言不通被法官叫停,波兰人大喊:“平等何在?”这个问题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指引着男主角卡洛爱的复仇之旅。卡洛在巴黎丧失了妻子、财产与尊严,流落街头,如丧家之犬回到波兰。对平等的诉求以及对妻子的深刻的爱,让他圆滑、不守规矩、不择手段,最终他通过努力,摇身变成富翁。卡洛自己策划了一场葬礼,骗妻子回来继承遗产,在与妻子一夜风流之后,成功地让妻子身陷囹圄,既向挚爱的妻子证明了自己的男性雄风,也完成了对妻子的复仇。然而,妻子在葬礼上的泪水以及囚牢中爱的表达,让卡洛陷入一种绝望的荒诞感,两行清泪让他怀疑自己的初衷。平等是什么?是以爱之名的报复,还是深藏内心的孤独?基耶斯洛夫斯基从个人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发出了质疑。因此,整部《白》没有忧伤曼妙的表现主义,却流露出一种深刻的爱与别致的孤独。

《红》探讨的是博爱。女学生瓦伦丁无法阻止男友对自己的猜忌,退休法官卑劣地监听别人家电话,法律系学生奥古斯丁在事业起步时遭遇女友的出轨。基氏说过:“或许我们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尽管三位主角遭遇的都是冰冷残酷的现实,但是导演却用唯美暖心的红色调充满全片,而红正代表着博爱。瓦伦丁醒目的红色海报张贴在街头,让奥古斯丁和退休法官为此驻足并感到希望红色的夹克代表着瓦伦丁对男友的爱和思念船遇难时,同样是穿着红色救生服的搜救员解救了他们。生活是艰难的,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否定爱,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希望。

最重要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三部影片中,传达出一种神秘主义的情感关联。《白》中朱莉出现在卡洛与妻子的法庭中,《蓝》中卡洛则在朱莉寻找前夫情人时露面。无助彷徨的人,如蝼蚁般在生命圈中跌跌撞撞,擦肩而过。基氏同时又是温情的,《红》最后沉船事件中的幸存者,告诉我们这三部影片都有一个圆满的爱情结局:朱莉和作曲家重新开启一段恋情,卡洛和妻子前往英国蜜月,瓦伦丁则和年轻法官相识。爱情无常,可贵的是他们都是幸存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