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57年意大利/法国电影《卡比利亚之夜》

1957年意大利/法国电影《卡比利亚之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卡比利亚之夜》塑造了一位不断被侮辱与伤害的底层女性——卡比利亚。而作为终章的《卡比利亚之夜》被巴赞称为“新现实主义最后的佳作”。1958年,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外语片奖颁给了《卡比利亚之夜》,马西纳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1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57年意大利/法国电影《卡比利亚之夜》

生活是一场冒险,爱情这东西总能把这场冒险从闹剧变成悲剧。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恩尼奥·弗拉亚诺、图里奥·皮内利、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朱丽叶塔·马西纳、弗朗索瓦·佩里埃

获奖: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第1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飞蛾扑火,哪怕世界凉薄

李宁(www.daowen.com)

1955年,在拍摄电影《骗子》时,费里尼在罗马水道遗址碰见了一位孤苦伶仃但又单纯善良的妓女,她向他讲述了自己曾在罗马做“马路天使”的经历。在后来的回忆中,费里尼形容她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雌猫、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街头的流浪儿。这段经历成为他拍摄《卡比利亚之夜》的缘起。

电影《卡比利亚之夜》塑造了一位不断被侮辱与伤害的底层女性——卡比利亚。在罗马这座废墟城市里,作为妓女的卡比利亚是卑贱低下的,她做着为世人所不齿的职业,等待夜色降临时献出自己的身体。然而就是这位卑微到尘土里的姑娘,却以最不设防的善良纯真,对爱情与婚姻充满了偏执的幻想,却一次次所遇非人,一次次被世界所欺骗。

20世纪40—50年代,真实展现战后意大利民众生存境况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繁盛一时。1945年,费里尼便曾以副导演、编剧的身份参与了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而这也拉开了他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不解之缘。在50年代,《大路》《骗子》《卡比利亚之夜》聚焦意大利战后人民的情感与生存状态,构成了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而作为终章的《卡比利亚之夜》被巴赞称为“新现实主义最后的佳作”。此后,费里尼便以《八部半》等作品走上了现代主义的道路。

电影伊始,卡比利亚与恋人乔治在河边散步,却被后者冷不丁地推下河,抢走了皮包。原本浪漫的开场被赋予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费里尼以这样一个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预设了卡比利亚悲剧而无奈的爱情命运。众人都认为卡比利亚会痛恨乔治,可她看到桌上恋人的照片时,却又不自觉地泛起微笑。在卡比利亚忧患重重的生活里,她一次次用这种没心没肺的纯真的笑,回答世界带给她的所有不平。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卡比利亚与同伴们一起到教堂礼拜,在亲吻圣像时,许多人象征性地做了一个假动作。卡比利亚却毫不犹豫地跪了下去,亲吻了肮脏的地面,当她抬起头时,眼睛里是闪烁不已的泪光。神父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马利亚”。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战争摧残的意大利,整个社会出现了道德涣散与价值真空的局面,而卡比利亚则在罪恶肮脏的身体中孕育了圣洁无瑕的灵魂,也穿透了一个时代粗鄙坚硬的屏障。

卡比利亚的扮演者是朱丽叶塔·马西纳,现实生活中,她是与费里尼相伴一生的妻子。1958年,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外语片奖颁给了《卡比利亚之夜》,马西纳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1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马西纳之于费里尼,如同维蒂之于安东尼奥尼,乌曼之于伯格曼,原节子之于小津安二郎,是他们的缪斯女神。

费里尼曾说,这部电影的拍摄受到卓别林《城市之光》的影响。他希望马西纳扮演的卡比利亚能让人想起卓别林式的流浪汉,他们都是凉薄世界里的孤独者。而对于卡比利亚而言,尽管可能孤独余生,但她仍然会奋不顾身地跳入下一次的爱情乌托邦,哪怕粉身碎骨,仍然会像飞蛾扑火般毫不迟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