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农药生产及有机磷生产的关键点分析

我国农药生产及有机磷生产的关键点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从近年来对于线虫、病毒等的研究可以得出正确推论,关于过去具有优良文化的民族发生经济衰退以至亡国灭种的真正因素。现在世界先进的国家采用农药的类型中,有机化合物约占90%左右,品种[2]多者达四五百个,少者亦有一二百个。可以杀虫、杀螨、杀菌、杀线虫、防治病毒等等,几乎一切农药的用途它都可能承担下来,甚至辅助剂亦不例外。所以,在不少的国家磷有机制剂的生产蒸蒸日上,在日本已达全部农药量的30%。

我国农药生产及有机磷生产的关键点分析

农作物经常受到昆虫、疾病、杂草和鸟兽的伤害。在正常情况下损失的估计约为总产量的15%左右(苏联1961年的估计为18%),如以货币计算,在1959年美国损失约为120亿美元。但在特殊灾害的情况下,有时造成远为巨大的损失。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无数的例子如蝗虫、如小麦锈病等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不少则由于当时人们的科学知识尚未发展到高度的水平,因而对作物减产的现象和造成的原因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从近年来对于线虫、病毒等的研究可以得出正确推论,关于过去具有优良文化的民族发生经济衰退以至亡国灭种的真正因素。

人们在防治和消灭上述灾害的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了一些有效方法,其中以施用化学药剂(即农药)威力最为强大可靠,同时作用又非常迅速和彻底。在经济核算上,有时费用相当低廉如灭蝗、杀鼠、消除红蜘蛛等等,每亩约需人民币一两角,有时则颇为昂贵,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化学药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是有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的。先从无机化合物(如硫、汞、砒等)和天然的产品(如烟叶、桃枝、鱼藤粉、打破碗花花等)开始,逐步转向有机化合物和复杂的人工合成的产品,使效能不断提高,使用更加合乎人们的理想。现在世界先进的国家采用农药的类型中,有机化合物约占90%左右(日本约为87.9%),品种[2]多者达四五百个,少者亦有一二百个。

在有机农药中,磷有机制剂是最近一二十年来一个重要的新方向,因为这类的药剂有许多的优点为其他任何农药所不能比拟的。第一,是效能特高。旧的杀虫药剂在百分之几的浓度时杀死害虫,性能已属十分良好,而磷有机制剂的有效浓度则为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所以从前每亩地需要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的药,现在一公斤药可用于几十亩、几百亩以至几千亩,视所杀虫的品种而有所不同。第二,是应用范围甚广。可以杀虫、杀螨、杀菌、杀线虫、防治病毒等等,几乎一切农药的用途它都可能承担下来,甚至辅助剂亦不例外。第三,作用方式亦多种多样。可以触杀,可以胃毒,可以熏蒸,可以内吸[3],也可以有选择性地杀虫[4],还可以刺激或抑制植物的生长。第四,磷有机药剂在和动物、植物、土壤、水分等等接触后发生化学变化,从有毒逐渐变为无毒,因此,它的毒作用是一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它和硒、砒、汞等不同。第五,磷是植物营养三大要素之一,在完成杀虫任务之后对土壤和作物均有良好的作用,不同于铅、砒、氟等剂用作农药日久大量积累,可以使土壤寸草不生,可使人畜发生癌症的可怕后果。所以,在不少的国家磷有机制剂的生产蒸蒸日上,在日本已达全部农药量的30%。

磷有机杀虫剂在早期发展中亦存在一个十分严重的缺点,即绝大多数的高效品种对人畜均有剧毒。由于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英帝国主义者均集中力量于军用毒气的研究,含磷有机制剂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战后,农药的研究是在已有的军用毒气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经过几年的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中毒和伤亡的人数还是相当大的,因此“低毒(对人畜说)高效(对杀虫治病说)”磷有机农药的呼声到处可以听到,促使农药化学工作者大大改正这一情况。最近三四年来情况有很大的转变,低毒高效的磷制剂已由原来的两三个,一跃而为二三十个。其中有的毒性甚至比六六六或滴滴涕还低很多(小五六倍至十余倍)。虽然目前还不能将高毒的药剂全部代替,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缺点基本上已经克服了。

情况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国家对待磷有机农药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大力发展的。但在目前具体措施上应采取谨慎严密的做法。提出下列八点建议:

1.在国外行之有效的磷有机药剂应根据国内需要结合原料供应,选择毒性较低的少数品种进行仿制,普遍推广应用。初步可以考虑下面五种或者再多一点:

(1)敌百虫及其衍生物(如敌敌畏、二溴磷、敌百虫、丁酯等),这是国内唯一的磷有机杀虫剂在技术上真正过关的品种,可以大量推广,并且业已推广。

(2)乐果(包括异丙乐果)(乙酰脲)。

(3)硫磷乙酸酯(Acethion Acetoxon类型)(Meacetophos)。

(4)4049。

(5)ET-57,杀牲畜寄生虫,牧区极为需要。

这五种估计困难不大,可以早日投入正常生产。

至于毒性甚高的农药虽然需要颇大,国内已有试制和使用的初步经验的如(6)E-605,(7)3911,(8)E-1059只能准许少量生产,严格规定和控制其用途。如3911可用于棉花、小麦、玉米、豆类的拌种,E-1059和E-605可用于大田作物如棉花、粮食以及果树等。(www.daowen.com)

2.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物质,特别是磷有机制剂毒性往往更大,故应由农业、化工、卫生部门共同定出一套规章制度,关于施用范围、使用形式、最后使用与收获间相隔的日期、残毒许可量、包装要求、运输和储藏条件等等,作为法令公布。

3.在各省和自治区成立检查上述规定的机构并培训分析技术人员(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析等)来执行上述法令。

4.国内磷有机杀虫剂的试制和生产已有七八年的历史,但始终未得到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援。生产工厂对原料和溶剂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不到保证,安装设备都很差,平时上级检查不够、技术指导亦不够,标准分析方法和参考资料都很少,结果整个工艺流程的执行不能严格要求,以致产品质量低、杂质多、得率少、价格昂。必须责成化工部化工厅大力抓起这项工作而不是听其自流。

5.新型农药的使用和推广有一套必要的准备工作。先由农业研究机构编写详尽而通俗易懂的说明书,包括人员防护、残物消除、药品的化学与物理性质、各种配方、使用方式、害物对象、作物对象、所需剂量、国家法令的规定等等,然后在各省和自治区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示范性操作。对毒性较大的农药在县级应当有适宜的人员负责保管和指导使用,如无此种人员则暂时不能将此类药品下放,而由省或自治区的技术人员直接掌握。

6.农药中的辅助剂亦是农药加工中的一项重要材料,对产品效力的发挥有巨大的影响。在国内,特别对具有良好性能的而且价格不太昂贵的各种乳化剂(非离子型与离子型的)始终未得到解决,应组织力量迅速进行此项研究工作,俾早日投入生产,以解决整个农药事业燃眉之急。

7.在有毒药剂的使用上,如果采用先进的药械,不但可以避免中毒和死亡事故的发生,同时亦可提高工作效率许多倍。数年前我曾在东北参观过几个果园,他们在苹果树下用背负喷雾器喷射有机磷杀虫剂,以保证苹果无虫、可以出口、为国家争取外汇。工作人员虽然穿了防护衣服和戴上了面罩,但我确实感到他们并不太安全,因他们长时期被包围在浓厚的毒雾之内,并且一个人整天只能喷几棵树。我于1947年在美国东部即看到他们使用迷雾器喷药,这种器械是德国十多年前首先发明的,完全根据一套新的原理不是依靠细的喷孔和大的压力来喷射药液,而是利用高速气流从储器通过将药液飞散出来,结果用的液量甚少(只为寻常的1/20到1/10),但是粒子的细度则小得很多,所以能够均匀地散布到很大的面积上。通常装在卡车或拖拉机后面,驾驶人员向前逆风开车,迷雾器操纵人员则在车上一间密闭而装有玻璃窗的小屋内向后顺风喷射,射程左右上下可达数十公尺之远。两个人一天可喷几百株苹果树,如喷田可达五六百亩,而且极少有中毒的可能。前三四年我在苏联农业展览馆亦看到类似的器械。这在欧美近年来都是非常通行的。一架所费亦不过三四百美金。今春二月我在上海农械厂参观访问时曾问该厂何不仿制出此项器械,据他们的答复,目前不会为群众所欢迎,我个人则有不同的看法。又有人说可能与领导强调“以小型农械为主”的精神不合。我认为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例如,在灭蝗工作绝没有人反对用飞机洒药,飞机当然不是小的农械,拖拉机亦不是小的农械,我们都经常采用了,迷雾器何以又不可呢!何况涉及人员中毒死亡的问题呢!1956年第二次国际植保会议英国弗恩霍尔斯特举行时,已有荷兰专家做了迷雾器这一专题的报告,盛赞它的好处,但当时以及若干年来似乎没有引起国内农业领导上的注意。只在今春广州科学会议以及稍迟人大开会时听到中科院昆虫所蔡邦华所长同意我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国内应迅速仿制和推广这一器械。

8.我国的农药工作远远落后于国际,比美国至少相差二三十年(我于1947年曾在美国东部参观了若干农药工厂)。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未能过关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不应长此在后远距离地追随,拾人余惠,何况农药工作亦多少带有地方性,须要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农药研究必须大力开展。过去数年国内农药研究工作,尤其是磷有机农药的研究工作,已有少数单位包括南开在内开始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工作时断时续,未能正常地、更不能充分地开展起来。这些幼苗需要领导上大力扶植,在不长的时期内做出成果、培养出大批研究人才是绝对可以保证的。农药界的人士这次建议在南开化学系建立一个农药研究室,有少数的独立研究人员编制和固定的研究经费,不致为教学或其他任务挤掉,得以经常工作下去,这是十分必要的。然后,这些农药研究单位在国家科委协调小组的组织和领导下,配套成龙,从农药的合成、加工、活性测定、大田试验、毒性检查、选定工艺流程到最后生产成品,可以一环接一环地畅连不断,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参加单位和集体的最大效用和潜力,在短期内做出大量成果,使我国农业生产得以早日过关,植保水平很快接近和赶上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我个人和许多农药研究工作者是抱有这样的信心的。

【注释】

[1]本文是杨石先于1962年8月向中央领导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

[2]农药生产品种不宜过少,有几个理由:第一,农药是我们向病、虫、害作战的武器。机关枪、高射炮、手榴弹虽均可杀敌,但各有其特长,绝不能在战场上单用一项而摒弃其他。第二,昆虫是生物,长期接触一种药物,能逐渐适应,对此种药物发生抗性。现在不少苍蝇、蚊子对滴滴涕或六六六己发生了抗性,以前用5%浓度的药液可以有效的,现在或许要用8%~10%,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长此下去这些药物终将变为无效。第三,各种昆虫在自然界都有其天然敌人,互相残杀,互相制约,达到一个总的平衡状态。如果我们用一种农药对某种害虫来说效能不是太高而对其天敌则效能特大,斩尽杀绝,那么,在施用这一药物以后将造成这一害虫特别猖獗的局面。故品种多了,交替使用是有其好处的。(原文注)

[3]内吸是指药剂的一种性能,当它接触植物的任何一部分(如叶、茎、根等)即被植物吸收到体内,传播到全身并且保持其杀虫性能达一定的时期,使昆虫在此期内嚼食或者吮吸此植物时即被毒杀。效力维持时期的久暂是不同的磷内吸剂的特性。有的可以维持半年,有的两三个月,有的两三周,有的三五天,人们可以利用特性视对象的要求来分别施用。例如菜蔬在处理之后,几天即需食用,必须采用效能维持三五天的,否则人们吃了会中毒。棉花则不同,可以采用较长的。(原文注)

[4]选择性杀虫系指对某些虫有剧毒,对其他的虫无毒或者毒性甚微弱,用这种药剂可以保护益虫。(原文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