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参加会议的几点关键体会与启示

关于参加会议的几点关键体会与启示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别(19个)和人数,可以看出苏联化学为全世界所重视。此次会议提出的论文数量既大,质量又很高。故资本主义国家的同行如因哥尔德等人只得心悦诚服地承认苏联的化学已跃居世界的最前列。苏联同志对中国参加大会的代表无论在会上或会下处处表现出特殊的关怀和热情。例如在开幕式大会上,特别给中国代表团安排了致贺词及献礼的时间。

关于参加会议的几点关键体会与启示

(1)苏联化学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40年来有空前的大发展。革命前,俄国在历史上固然有一些杰出的化学家如门捷列夫、布特列洛夫、费宁等人,但当时世界各国只认为英、法、德等国的化学家贡献最大,对俄国的化学家重视不够。而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从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别(19个)和人数(来宾600余人,其中200人为代表),可以看出苏联化学为全世界所重视。此次会议提出的论文数量既大,质量又很高。许多研究工作的面很广泛,又非常深入、非常系统。例如高分子、元素有机、天然有机等等。故资本主义国家的同行如因哥尔德等人只得心悦诚服地承认苏联的化学已跃居世界的最前列。

(2)从论文和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苏联在化学研究上既注意应用的,亦注意理论和基础研究。后者大都是密切结合实际任务的。例如在有机化学方面,会上提出许多关于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历程、关于同构型聚合催化剂、关于高分子解聚机理、关于高分子结构形态的转变等等方面的论文,都是为了解决扩大高分子化合物耐温使用范围(耐更高和更低的温度)这一总的实际任务的。又如关于有机催化反应、新单体的合成、新聚合方法、化工原理等方面的论文亦不少,又都是为了扩大高分子化合物的资源、降低其生产成本这一总目的而进行研究的。在苏联很重视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这次会上提出的论文亦不少,又是为了解决高分子化合物加工成型,制造成为最后产品的实际问题。又如无机化学方面,物理化学的分析工作,也都是联系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丰富了理论,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苏联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应解决的实际任务是心中有数的,而且又能根据这些任务提出应该进行的理论研究,因此他们的理论研究能很好地结合实际。这样也就使科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谋幸福。

(3)苏联对年青一代化学家的培养十分重视,亦非常成功。各组许多论文是在老科学家指导下由年青一代完成的,并且这些论文在会上由年轻的同志来报告。这些人从外表年龄来看不过是大学毕业刚两三年,但能够在带有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做出很好的口头报告,足以说明苏联对培养青年科学后辈力量是很成功的。

(4)苏联同志对中国参加大会的代表无论在会上或会下处处表现出特殊的关怀和热情。例如在开幕式大会上,特别给中国代表团安排了致贺词及献礼的时间。在小组中把中国关于稀有元素方面工作的报告分为两部分在无机和分析两个小组各做一次,这样就在实际上给我们这篇报告两倍的时间(一般比较重要的报告只给15分钟)。在闭幕日的聚餐会上,我们向主席团敬酒之后,Сеmенов院士、Фроткин院士、Вoпьфкиy院士、Винагрдов院士等都来到中国代表席上回敬,并说了不少表达他们对我们友谊的话。许多苏联同志都说:“这次来的各国朋友都有,但我们最好的朋友仍然是中国同志。”这可以代表一般苏联人对待我国人的心情,亦正说明中苏两国的友谊是非常深厚和牢固的。会后,有时我们随同外来客人参观各研究所,则只能走马观花看一些表面的东西。当个别拜访时,则主持人殷勤招待,口讲笔写,取出样品、图表、数据,有时甚至做些实验,有问必答,毫无吝啬,完全无保留地、热情地帮助我们。(www.daowen.com)

(5)我个人的收获亦是很大的。首先,对苏联化学进展的全貌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自己有特殊兴趣的领域和问题又得到更多的启发及如何与其他相关的方面配合并组织协作,更清楚地了解能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内哪些方面苏联已做得差不多了,在哪些方面要继续深入或要组织更大的力量去参加。对苏联方面的工作、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作和自己国内的工作的比较,心中是稍稍有数了。

【注释】

[1]1959年3月16日至21日,第八届全苏门捷列夫普通化学及应用化学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杨石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柳大纲应邀出席大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