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郭沫若院长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204次政务会议上所做“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以后,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工作在国家过渡时期的任务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明确了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具体的努力方向。在这里我愿意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繁荣祖国的科学事业,是多少年来一直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寤寐以求的。但在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些曾为正直的科学家们所苦心经营的一点科学事业,也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无情的摧残,所以旧中国的科学状况是非常落后的,正如报告中所分析的“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人数甚少”,而且还是远离人民的。只有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科学和工人阶级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才开始有了自己广阔的发展道路,科学工作者真诚的愿望和理想才能得到实现。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胜利,过去科学落后的状况也就将永远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了。
去年10月,党和政府明确指出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科学工作者经过学习、讨论,普遍提高了认识和觉悟,明确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前途,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的指示和号召是吸引一切科学工作者最强烈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从事科学建设事业的热情,自愿和乐意地为自己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地奋斗。
今天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必须以苏联作为我们光辉的榜样,学习它先进的经验来指导、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这已是大家坚定不移的信念。苏联科学在相当短的时期内,获得极其伟大与卓越的成就,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取得国际科学首要与领导的地位。其所以如此,据我个人的体会,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保证和推进科学与工人阶级事业相结合,从而获得迅速和繁荣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原因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苏维埃科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所武装起来的,科学工作者善于掌握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解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所提出的巨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指示的:“我所说的这个科学中的人物,懂得科学原有传统的力量和意义,并善于为科学利益来利用这些传统,但终究不愿盲从这些传统,而当这些传统趋于陈腐而阻碍它前进时,他就有胆量和决心来打破旧传统、旧标准和旧原理,而善于建立新传统、新标准和新原理。”(在克里姆林宫招待高级学校工作人员时的演说)苏维埃科学家正是这样以其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觉悟、信心和力量,发挥了每个人大胆的首创的精神与集体的智慧,推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第二,科学服从于国家生产与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科学的成就于工农业生产,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事业蓬勃的发展。因此,把科学提到空前未有的发展水平,而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缜密的计划性,预见科学进展的新方向,动员一切科学的力量集中进行研究。科学家能够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来解决生产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与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以发扬光大祖国的学术和文化。
在我国进入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二年,如何发展科学事业的问题,已经提到国家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学习苏联来发展我们的科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学习苏联发展科学事业的精神,按照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要求,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各项科学问题,在目前时期要:(一)团结组织全国的科学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的潜在力量,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苏联先进科学经验的学习与介绍;(二)大力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科学研究;(三)积极培养青年科学研究人员;(四)加强党与政府对科学工作的领导。加强这四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成立后,集中了一批科学研究水准较高的人才,四年来经过调整改组已初具规模,渐入轨道。它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郭沫若院长的报告中对现今中国科学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工作任务的提出是恰当的,改进的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这个重要报告的发表对于全国科学工作者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必将受到全国科学工作者热诚的拥护和支持。报告中指出:“为了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地组织科学研究的力量,使之能最有效地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首先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现在科学基础和力量,并据以制订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发展计划,这是目前科学院工作中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目前迫切的首要的问题。
我想从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里集中了大量的科学人员,是一支雄厚的潜在力量,它在科学研究事业中所能起的实际作用是很不小的。目前尚缺乏积极的办法,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来,加以发挥和运用。科学院作为全国科学工作的中心,应该与高等学校取得密切联系和合作,大力予以协助和指导。一方面,可以通过各专门学会与科联来了解与组织各地区,包括学校、厂矿、机关等方面的科学人员,使其发生联系,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解决问题与指导研究的核心,为将来各地区成立科学研究机构创造条件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央高等教育部与各高等学校取得密切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开展研究工作和培养青年科学研究人员。关于前者,若干地区的科联分会正在创造经验,本人不拟多谈,兹集中讨论后一问题。(www.daowen.com)
无疑地,今天的高等学校是国内具有最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的机关,对之应有正确的估价。高等学校共有三部分人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首先是教师,其中受过研究工作训练或基础较好、在适当指导下可以做些研究的,包括教授、讲师与具有数年教学与管理实践经验的助教在内,根据粗略估计约占全部教师的半数。第二部分是研究生,他们在修业期满必须提出研究论文,研究题目可以结合国家生产建设与学术上的需要来拟订。研究生目前人数不多,但今后是要大量招收的。第三部分是每年应届毕业生。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均有毕业论文或论文设计的规定,他们的研究论文或设计可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分担其中比较简易的研究部分。当然这三部分人员的研究能力目前究竟有多大是个问题,而且尚有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但可抽出一定的时间从事研究,而且这一部分研究力量是逐年迅速增长着,估计它的增长速度要比科学院本身力量的增长大好几倍。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中科学研究的潜在力量是极其雄厚的。
自从去年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归国后,将苏联先进经验做了广泛的传达,各方面都十分重视。中央高等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综合性大学会议又正确地讨论和解决了高等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大家都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在教学上理论必须结合实际,教学和研究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是不应割裂分离的。教师一面进行教学,一面又须开展研究,教学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丰富和提高教学,所以科学研究是教师岗位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已经引起普遍的重视和响应。
目前高等学校的研究工作,除个别学校外,尚未具体开展起来。一方面由于还存在不少思想上的障碍,如强调任务重工作忙,或对研究工作悬格过高等,这有待进一步地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另一方面有其实际的原因。自从1952年进行教学改革运动以来,教师们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苏联教学经验上面,如拟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译教材和钻研内容等。现在大部分基础课程已粗具规模,虽然尚须结合实际逐渐修订,但这是今后长期的工作。至于专业和专门化的课程,除少数例外,尚未就绪,涉及这一方面工作的教师固然人数不是太多,不过恰为开展研究工作中的主要人员。所以目前要普遍广泛地开展研究则对于专业与专门化课程的准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设备不足、对领导研究缺乏经验等也是实际存在的困难,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渐加以克服。如果我们再从需要方面来着眼,教学质量需要迅速提高,生产建设中所涌现的大量科学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是十分重大的理由来让我们早日开展这一工作。即从目前本身任务,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飞跃的增加来考虑,也是必要的。因为按照规定他们都须作研究论文,如果教师不先走一步以便有所准备并取得经验,则今后在掌握与指导学生研究上,一定会发生不少困难。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即日选择一两个重点系开始着手进行以创造经验,逐渐扩大范围。
高等学校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需要科学院积极协助与指导,俾能逐渐密切配合,打成一片。在人力的配备上,也须照顾到高等学校目前教学任务重、大量青年教师尚待培养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个人建议,科学院和中央高等教育部共同研究解决关于全国范围内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的问题,并可考虑在重点学校重点系建立研究小组,今年暑假期内进行组织,拟出计划,以便在下学年开学后逐步开始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的研究工作,采取稳步前进、逐步发展的方针。第一年参加人数不宜过多,根据目前人力与设备的条件来考虑,估计约占全国教师1/20~1/15的人数。明年再扩大范围增至1/10左右的人数。如是逐年增加,确乎是一支科学大军。经过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对于今后国家生产建设中科学问题的研究,是可以做出极大的贡献的。尚望各方面共同研究,以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原载于《科学通报》,195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