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上的辛勤播种浇灌,开放出来的一定是灿烂的思想之花。例如在1982年学生毕业前的半年,我竟有62天外出开会,没有找(也找不到)老师代课,学生在班干部指导下自学语文,但升学考试仍取得了全班平均76分的成绩,为全县第一。究其自学能力较强的原因,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学生思想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的缘故。我深感从育人的角度去教书,教书中的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我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敞开,师生之间无思想不可交流。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深入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感情交流是相互的。我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好坏,反过来,学生也这样关心我工作中的成败;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其乐陶陶。正是有这样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持和鼓舞,使我们师生都敢于藐视在教和学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我和学生都知道,学校像游泳池,社会像海洋。有时他们在学校接受的一些道理,受的一些训练,到社会上就可能行不通,特别是当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掀起的恶浪打来时,常常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但我们并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放弃思想训练。相反,险风恶浪更激励我们增强学校训练的信心和强度,并提醒我们注意把游泳池训练和江河湖海训练结合起来。
育人的工作能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我觉得这还远不是全部收益。育人不是像种水稻、种玉米那样属于一次性收获的劳动,它可能是收获和播种相隔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劳动,它的最佳结果期也许在若干年后。如果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陶冶自己的共产主义情操,锻造自己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那他一定能够在战胜自我中享受到战胜客观困难的欢乐,成为能以自己的创造为人民服务而感到最幸福的人。(www.daowen.com)
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域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着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