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道德意识的教育与一两次道德行为的训练都是不难做到的,但德育不同于智育、体育之处,在于反复过大。学习成绩提到一个高度之后,一般不容易有较大反复;德育方面则不然,一名积极上进的学生,环境一变化,则可能消极落后。上午两个人还是好朋友,下午则可能由于某人的挑拨而不说话。昨天看影片《祖国新貌》时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今天很可能由于物价上涨转化为对祖国的牢骚。这些变化,即使在成年人中间也是屡见不鲜的,对思想感情不稳定的中学生来说就更常见了。要巩固已形成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就要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上下功夫。
1.培养自我完善的习惯。我引导学生讨论有效地管理自己语文学习的方法。就语文学习而言,确定了计划系统,每学期每月学哪些语文知识,读和写的具体量有多少,具体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制订出来。又确立了检查系统,先自己检查,然后保护人检查,第三班干部检查,第四班集体大规模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检学生语文计划完成情况。还确立了反馈系统,通过个别谈话,班干部会议,访问家长,以及全班讨论的方式及时总结语文学习的利弊得失,继续完善成功的措施,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使学生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行为不再是点状的,而是连续的线状的,不容易轻易中断了。还有一些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一旦提出来经学生表决通过后,就决不轻易放松。如每天学一条格言、警句的要求是从1979年提出来的,到现在8年多了,从来没有间断过。领袖的教导,哲学家的名言,英雄模范的警句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我们把写日记叫作“道德长跑”,8年多来也是从未中断。最差的学生3年中也写了22万字的日记。一位较差的同学在千篇日记总结中写道:“日记是我最好的朋友和老师,是她使我学会分析自己、战胜自己,养成了自我完善的习惯……”
2.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我在教学中养成了和学生一起商量的习惯,几乎每一节课我都征求学生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的意见,由于经常这样做,学生也就养成了同教师协作的习惯。学生们互相批改作文,课堂互相批改自测题,互相出题考试,互相评卷,都不是即兴的、一时的要求,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制度。学生在长期协作过程中既提高了语文成绩,又养成了团结协作的习惯。有一名好同学长期帮助一名学习纪律双差生,同这名差生同桌,两年中付出了很大代价,家长对他有意见,说他帮助了别人,耽误了自己。我想在毕业前,解除他们的互助条约,没想到这位同学主动找我,还要求和这名同学同桌,继续巩固前两年的协作成果。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3.培养爱国习惯。阅读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用自己的笔写赞美祖国、有益于祖国文章的习惯。对祖国的进步、成绩要讴歌。对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我也培养他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的习惯。学生写《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文章时,都表达了自己和祖国共命运、同忧乐的思想感情。从这样的思想感情出发,学生不再对社会上的阴暗面发牢骚,而是感到自己应为祖国多尽责任,为早日消灭阴暗面做出应有的贡献。(www.daowen.com)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三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也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有了自我完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国精神,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天的学习。我任教的1985届毕业生入学时未经选拔,我同时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3年时间,我外出开会314天,离校时不请人带班,不请人代课,回校后也不补一节课,人们以为我们升学考试成绩会很差,结果我们两班好中差学生全部参加考试,语文成绩比按2∶1选拔的好学生平均高12.5分,升学率、高分率都为全县第一。现在我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除了学校工作,我目前正兼任两个班共136名学生的班主任,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有的青年教师问我:搞好语文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