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践教书育人理念:教育领导者的深度思考与倡导

实践教书育人理念:教育领导者的深度思考与倡导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回答只有两个字:“育人。”几年来,一位省长、三位副省长、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先后七次到校视察,都谈到教书育人是一个大题目,要深入实践,继续总结。显然,专家、领导鼓励我,主要不在于我是经师,而在于我是人师,在于我始终注重教书育人。目的是为了育人。

实践教书育人理念:教育领导者的深度思考与倡导

外省市教师经常到我们学校听课指导,他们和学生相处,时间长的有的半个月,有的一个月,还有的两个月。

凡是和学生相处时间长的外地教师都发现,我真正用于教书的时间太短了。去年九、十月间,吉林柳河老师在我校一个月时间内,我却外出开会20天。有的老师替我计算说:“你每年要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开各种会议,十分之三的时间接待外地客人,写各种稿件、材料,处理信件。十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学校工作,十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而在十分之二的用于学生的时间中,你有一多半时间是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的。计算起来,你用于两个班136名学生的语文教学时间,真还不到你全部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这样机械地划分时间比例,虽然不尽符合事实,但确实说明我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太少了。

许多青年教师都对我说:“魏老师,我们真想像您那样教语文。”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您教得多轻松啊!不留作业,也不批作业,不考试,也就不用刻题、印试卷,不印复习提纲,还不用评卷,再加上不批改作文,这些都是我们很累的工作,您都不做。我们如果也能这样,当然好了!”

更有许多教师问:“你是靠什么办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我们看到你的学生每天都自觉写作业,写日记,他们互相出考试题、互相评卷的时候,都非常认真仔细。你用什么办法使他们学习这样自觉呢?”

我回答只有两个字:“育人。”

我从工厂费尽千辛万苦,抛弃人们羡慕的工作来到学校,根本原因就是想多培育一些正直、善良、勤劳、无私、愿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实事的人。

我1978年当上教师,1979年就在营口地区语文教研会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分别就自己教书育人的做法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做法,向大会作了汇报。

当教师三年多时间,我的文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在全国中语会交流。这以后,写文章、作报告逐渐多了起来。对我的文章、报告,褒贬不一。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当面教诲、赠书、撰文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我以鼓舞。原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同志不仅嘱咐我继续钻研育人之道,而且亲自赋诗、作文,给我以充分的肯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健教授风尘仆仆,亲临我校访问学生、教师、家长,长时间座谈后,发表长篇讲话,以后又亲自撰文,充分肯定我教书育人的经验。

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两次见面都勉励我在教书育人方面探索出新途径,以后还让省教委的领导告诉我,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委王明达副主任亲临我校视察,做了多方面的具体指导。指导得最多的,还是让我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下功夫。

省市领导对我的鼓励指导更是难计其数了。几年来,一位省长、三位副省长、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先后七次到校视察,都谈到教书育人是一个大题目,要深入实践,继续总结。

当然,我也听别人向我转述过某位专家的意见:“魏书生教书实际没什么新东西,没什么经验,他只不过在思想教育方面有一套办法,比别人多下了点工夫!”

显然,专家、领导鼓励我,主要不在于我是经师,而在于我是人师,在于我始终注重教书育人。

有的专家承认,我育人下了功夫,我觉得很受鼓舞。至于我语文教学方法是不是新东西,无关紧要。我总想,抓住了育人这一关键,再去教语文,新办法,旧办法,土办法,洋办法,都能改造成好办法。

为什么我到学校来?目的是为了育人。为什么我在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

1.首先是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过许许多多正直、无私、善良、真诚的好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享受到真正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他们面前,我觉得名誉、地位、财产都极淡极淡。“士为知己者死”,为了这些好人,尽管有的好人并没有一起共事,但为了共同的事业,我常觉得,献出自己的一切也心甘情愿。在他们面前,自己常觉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在升腾。我常想,世界上要尽是这些好人,人生该多么幸福,愉快。可惜,我确实遇到过坏人,像康生、江青那样以整人为乐的人,见了他们便像见了苍蝇、蚊子、臭虫、黏痰、鼻涕那样令人恶心难受。更难受的是,和这类人打交道时自己心中那些阴暗、自私、邪恶的念头常常爬出来,尽管让这些东西爬出来,自己后悔,心里也痛苦,但它们还是爬了出来,似乎不出来便不能以毒攻毒。于是我常想,这个世界都是好人就好了,都是周总理、雷锋就好了,共产主义就能很快实现了。我知道这是幻想,但我愿为了这个幻想早日实现而努力。

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我感到从成年人做起太难了,最好的选择是从孩子们做起,自然最合适的职业是教师了。

这动机,这心理欲望,驱使着我为申请做教师而努力了六年,又驱使着我在教师的岗位上为人心的真善美而努力了十年,我甘愿做这欲望的奴隶,在退休之前再努力21年,退休之后,我想为了这欲望努力仍将是我最大的乐趣。

2.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什么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是那些正直、善良、真诚、无私的人。人如果树立了这样的世界观,那么任何挫折、打击、不幸、地位、金钱、名誉的丧失都能够泰然处之,历九死而不悔,经磨难而无愧。

当然更多的还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脑子里有雷锋的人生观,同时也有某些坏念头,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没有雷锋好,当然也不会有多坏。两种人生观常在我们脑子里打仗。真善美一方战胜时,我们感受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双方争执不下时,我们感受到做人的矛盾与艰难;假恶丑一方战胜,做了坏事时,我们又常感受到自责不安,惭愧与痛苦。

成人如此,学生亦如此。显然学生只有更多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多一点人生幸福。比较坚定地树立了劳动阶级的人生观,那他即使做什么工作,经受多少磨难,他都能够正确对待,始终开朗乐观,问心无愧,幸福坦然。(www.daowen.com)

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地位、名誉、职业和金钱,但确实可以给学生比这些更宝贵的东西——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最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财富,这才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最可宝贵的财产。

3.人民的需要。我们常听到家长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人评论我们的学生,谈到他们的身体,谈到他们的学习,但人们谈得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品德。家长、邻里、社会各界赞扬喜欢的那些学生首先是品德好的学生。人们不喜欢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死活的学习尖子。岂止是不喜欢,简直有点厌恶与痛恨。不仅社会上的人们痛恨、鄙视那类极端自私、损人利己的学习尖子,在同学中不也同样被鄙视、被厌恶吗?

反过来,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没能升学,但他当工人以后对别人真心诚意,对工作勤勤恳恳,像雷锋那样给别人带来欢乐,他们同样受到人民的尊重与赞扬。

既然人民群众都喜欢赞扬品德好的学生,都愿意和品德好的人为邻共事,我们为什么不尽可能多培育出一些品德好的学生呢?既然人民群众都厌恶那些损人利己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们比邻,不愿和他们在一个单位,我们为什么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使学校少出一些这样的学生呢?

4.国家利益的需要。只有爱父母、爱同学的人,才可能爱集体;只有爱集体、爱人民的人,才可能爱国家。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视周围的人为敌人,那他无论怎么高呼爱国口号,也一定是在骗人。

国家有更多的人爱,她才有可能繁荣昌盛;有更多的人为她尽忠出力,她才有更强大的力量保卫更多的人。

一个国家,品德高尚的人越多,人民群众便越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便越稳定安宁,生产工作效率便越高。

反过来,坏人给国家带来数不清的麻烦。他们千方百计挖国家的墙脚,贪污腐化,败坏风气,阻碍生产,破坏改革。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各种机构来惩治这些人。有他们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便很难发挥出优越性,改革便很难顺利进行。

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达到中华民族所应达到的高水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国民的素质低,而国民素质中,全体有爱国心的人都强烈感觉到,最使人忧虑的还是全民族的品德素质。

既然国家需要品德素质高的人才,我们当教师的怎么能不把育人作为分内的大事呢?

5.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语文是工具学科,既然是工具学科就必然要为某种目的服务。是学习的工具,便为学习服务;是工作的工具,便为工作服务;是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工具,便为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服务;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便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服务。

掌握工具不是目的,利用语文这一工具才是目的。不同的人利用这一工具做着不同的事,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同是学习的工具,有人用读写能力读伟人传记、先进理论,有人用读写能力读黄色书刊、反动文章。同是工作的工具,有人讲话劝人具备真善美的品质,写文章宣传周总理、雷锋的精神,激励别人为人民为祖国做出贡献;有人说话怂恿人作恶,写文章宣传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引诱人们为了个人私欲不顾别人死活。

显然只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不够,只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不行。姚文元如果不具备那么一定的写作能力,便不能用笔“杀”那么多的人,他个人也许不会受牢狱之灾。没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心术不正,有人认为更可怕。我觉得,至少是同没文化一样可怕。

6.提高语文成绩的需要。过去我们学校有的语文教师上课,课堂纪律较乱,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在下面玩东西。他没办法了,便去找班主任,班主任找不到便来找我。“你上不了语文课,为什么找班主任,找校长呢?”“我本来没想找校长,只是想请班主任来给学生做做思想工作,帮我维持一下纪律。班主任没找着,教室又没法上课,实在没办法,就到这儿来了。”

这件事至少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普通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自然觉得无需读书。第二,教师们都懂得,想让升学无望的学生也认真读书,就得做思想工作,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这是育人范畴内的工作。第三,由于是育人范畴内的工作,有的科任教师便以为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的事。

前两个问题是所有普通中学教师都感觉得到的问题。要让不愿学习的学生也能忠实于自己,认真学习,就得育人,就得做思想工作。重点中学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突出?因为经过选拔的学生,或五中选一,或十中选一,都是成绩好、基础好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升学希望,虽然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但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只就提高语文成绩而言,那么不做思想工作也可以。

第三个问题,以为思想工作是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的事就不对了。且不说育人是人民、国家、党赋予我们的任务,我跟那位教师说:“咱们只从最狭隘的角度,为提高你的语文学科平均分而言,你把育人的责任推给班主任也是对你不利的。首先,你这么一推,就等于在学生中宣布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威信的降低,会使你讲知识的效果也随着降低。其次,你疏远了和学生的感情。中学生的普遍心理,也和我们成人一样,不愿意将两方面的矛盾交第三方去裁决,特别是交给上级去裁决。裁决意味着双方感情的破裂,协商气氛的丧失。这种感情的破裂和协商气氛的丧失是今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挽回的,它将降低教学效率。第三,你失去了使自己增长能力的机会,把这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别人能力增长了,你还在原地踏步,下次怎么办?将来怎么办?还去找别人吗?我们的话谈到这,你还让不让我替你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呢?”他笑了,他自己回到课堂想办法去了。

其实许多教师也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那些教语文成绩高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突出育人。即使仅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我们也必须育人,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

我个人的心理需要育人,学生切身利益需要我们育人,人民需要我们育人,国家利益需要我们育人,党的利益需要我们育人,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育人,提高语文成绩还需要我们育人。我们怎么能只教书不育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