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经验分享:讲读课的高效教学法——少讲多读

教学经验分享:讲读课的高效教学法——少讲多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输》这么长的文言文都讲一节课,浅显的短的课文就更不多用时间了。从1979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处理讲读课文,少讲多读。现在的教材增加到40课,减去自读课,讲读课和阅读课总共也不过三十二三课。这样走了十来年,觉得这“少讲多读”之路,也自有一些存在的道理。讲读课少讲多读的教法,十年来为我赢得了大量的时间。

一天,我刚从外地回到学校,听说有很多教师从外省来到了我校,正等着我回来。

我回到学校处理了几件事情,就到班级上课。同学们口头作文后,坐下来。我说:“今天我们讲《公输》这一课。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老师想用两课时讲完。”说完,我便转身去板书,刚写完课题,便听到有同学喊:“报告!”“什么事?”“老师,我不同意这篇文章讲两课时。”“为什么不同意?”“我认为这课书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如‘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有些难懂的句子,教材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老师不在家这些天,这几篇文言文我们又都自己翻译了,再用两节课时间,不白白浪费一节课吗?”

我便问:“同学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没料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都赞成这样做。后面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到很新奇。看我究竟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依照班级的规矩,只要多数人通过的事,即使老师不同意,也得照大家意见办。于是我说:“那就照老规矩办,服从多数,只讲一节课,将两节课的学习重点合二为一吧!”这节课上得较顺利,一课时,重点难点都解决了。

《公输》这么长的文言文都讲一节课,浅显的短的课文就更不多用时间了。

这些年来,我经常外出开会,教学进度落不下吗?落不下。为什么,就因为我减少了讲读课上讲的时间。从1979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处理讲读课文,少讲多读。教师少讲,学生多读,一节课讲一篇课文。极少数课文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出师表》等我才讲两课时。《周总理,你在哪里》并不是因为难懂才讲两课时,而是因为我极其崇敬周总理的为人,所以总要在课堂上介绍总理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

每节课讲一篇课文,原来教材30篇课文,加之有用两节课的,35节课也讲完了。现在的教材增加到40课,减去自读课,讲读课和阅读课总共也不过三十二三课。这些课就是多算一点,用40课时也能讲完。每学期语文教学课时,以每周6节,共20周计,也有120课时。倘用40课时讲课文,10课时讲知识短文,10课时作文,那还剩下一半时间,做什么?有了时间,做什么都好办,学生自学,学生读书,我去开会,单元复习,系统复习,增加一些教材外的教学内容,如:教育心理学知识,国外科技动态,学习方法,名篇时文,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

十年来,我之所以教得比较轻松,原因之一就是从讲读课文精雕细琢中解放了出来。当然精雕细刻地讲,有很多长处,但相对于我的实际,很明显就弊多利少了。我既然精雕细刻不起,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现在这条路。

这样走了十来年,觉得这“少讲多读”之路,也自有一些存在的道理。(www.daowen.com)

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人们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两千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讲,那就是4500字。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收之后储存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当堂接收储存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存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即使大部分长期保存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我读书时听老师分析课文,老师分析的话没记住几句,留下的,还是那些课文本身的内容。

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只有学生多读书,多划分文章层次,他才可能形成划分文章层次的能力。如果每篇文章都由教师给归纳、讲解、抄录中心思想,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去读,去归纳,那没学过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了解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即使讲过的,由于没有自己实践,没有去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过不久还是容易忘记。

一篇课文只讲一节课,能讲完吗?能。许多知识点,如字、词、文学常识,学生在假期已自学过。倘必要,上课时,我强调提问一下,大部分时间,课堂上不讲。文章的层次划分、中心归纳,因已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则许多课文这两项也不讲。倘层次、中心用一般方法无法解决时,则用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点拨一下。这样每课必讲的就剩下一两处写作特色了。重点突出了,内容又很少,讲起来自然容易,省时间。

漏掉了必要的知识怎么办?其实语文总体知识把握住了,一册书必要的知识也就把握住了。就这一篇课文来说,真没有必要到非讲不可那种程度的知识。试问,从中语教材中挑最重要的10篇文章,砍掉它,换成别的同类文章,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既然砍掉十篇最重要的文章都可以,那么舍弃某篇文章中的某个知识点,就更不影响语文总体知识了。既然漏掉可以,就不要怕漏掉。但重要的知识,还是不漏更好些。从复习的角度看知识,重要与不重要会看得更清楚,那时一看某课漏掉一个知识点没讲,再补上就是了。

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得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也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不少讲精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

讲读课少讲多读的教法,十年来为我赢得了大量的时间。以每课书节省1.5课时计,每学期就近50课时。有了这50课时,我就有了极大的主动权:查缺补漏,系统复习,强化重点,增学课外知识。所以在心理上感到教得很轻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