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评互研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应用“要点”确定价值导向,一边鼓励教师结合要点,在相应的“列举”部分做反馈和补充,主要是根据某一要点,分析“发生了什么”“你有何评价”“依据是什么”,以提高教师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专业成长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反思能力和主动改进行为的内部推动所致。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基于观察反馈要点进行的理解反思,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支持,也印刻着在主题墙建设中个人的不断进步。
·理解反思1:
园所 彭浦新村幼儿园 日期 2018年12月 班级 大班
教师 傅艺辉 当下主题 “我自己”“我们的城市”
(续表)
(续表)
·理解反思2:
园所 华山美术幼儿园 日期 2019年3月20日 班级 大班
(续表)
(续表)
·理解反思3:
园所 万荣幼儿园 日期 2018年12月 班级 大班
教师 潘 琼 当下主题 “我自己”“我们的城市”
(续表)
·理解反思4:
园所 安星幼儿园 日期 2018年10月 班级 小班、大班
教师 许佳妮 当下主题 “好听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旅行去”
(续表)
(续表)
·理解反思5:
园所 静安区好小囡幼儿园 日期 2019年5月 班级 小二班
教师 沈 琦 当下主题 “动物的花花衣”“理发师”
(续表)
(续表)(www.daowen.com)
·理解反思6:
“对话”主题墙
安庆幼儿园 徐莺芸
1.环境创设
在“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开始前,我们和幼儿一起探讨了关于“动物”的话题,包括“对于‘动物’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对‘动物’有何疑惑?”“最想探究‘动物’的什么呢?”就以上问题,我们班的每个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画在了便利贴上。
他们的问题有“松鼠的大尾巴有什么用?”“水母在海洋里是怎么辨别方向的?”“蛇为什么要冬眠?”“为什么有的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有的动物宝宝直接就被生出来了?”“最古老的动物是什么?”“以前地球上最厉害的动物是恐龙,现在是什么?”“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熊猫宝宝?”……
在经过对核心经验的解读之后,我和搭班老师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类,我们把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七类:“外部特征”“动物的本领”“生活习惯”“食物”“繁殖方式”“动物历史”“生活环境”。接着,我们便带着孩子开展了一次集体活动,和孩子一起将问题制作成网络图布置在主题墙内。
2.要点反思
(1)“耐看、能动、可变、有用”。
在自由活动时间,常常可以看见班级里的孩子饶有兴致地围着主题墙讨论:“你提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这次又有一个新发现。”随后他们还会用放在旁边的便利贴进行新问题的补充记录。
慢慢地,我们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们自发地形成了几个小组,“最古老的动物——海绵组”“曾经的王者——恐龙组”“再生动物——蚯蚓队”“班级宠物——兔子队”……剩下来的几个孩子则是独立成组,想要研究个性化的内容,他们是“睫毛螨队”“海马队”“蜥蜴队”“七鳃鳗队”……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需求,我们结合他们关心的问题,在班级内开设相关的个别化学习内容,进行相关的项目研究。如“做鸟窝”“蚯蚓的再生”“饲养兔子”等个别化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自主的氛围中和同伴一起进行探究和深度学习。
(2)“幼儿的主体性和互动效益”。
在主题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的能力包括坚持性等学习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蚯蚓队”为例,通过他们的资源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整个探究的过程和情况,里面有家园共同收集的关于蚯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作用的信息,有幼儿关注、生成的蚯蚓的身体构造图,还有幼儿制作的蚯蚓,等等。
通过在墙面展示幼儿想知道的、关注的问题,如“蚯蚓是如何辨别方位的”“蚯蚓是如何繁衍后代的”“是否所有的蚯蚓都能够再生”等问题,激发了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引发了他们对墙面的关注,为活动的开展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课程”思考和价值
在主题墙上呈现的资料是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资料收集后老师没有直接将资料进行分类、装饰然后进行张贴,把主题墙变成资料的堆积,而是非常关注收集的过程,给予幼儿和家长充足的时间,等待幼儿,使资料收集成为幼儿和家长的学习过程,培养家长指导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操作、坚持等多元能力,提高幼儿与他人交流和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信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
4.问题和调整
问题:“识别”——图符表征对于幼儿个体而言是非常便利的表达表现方式,可是幼儿的能力发展有快有慢,在图符记录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明白同伴画的是什么”的问题,如何让个人经验更便捷地变成集体经验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调整的。
主题经验的呈现与小结——在主题结束后,如何将幼儿个性化的主题经历进行呈现和总结是我们下一步想要尝试的。
调整:(1)多元的信息化学具:这些可帮助幼儿进行表达。除了图符的形式,下一步我们会尝试利用平板电脑、录音笔等供孩子们使用、表现。
(2)思维导图:利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圆圈图、树状图等帮助大班幼儿在主题核心经验与个人探索结果之间的建立连接,帮助幼儿厘清思维,梳理学习脉络。
在实践研究、理解儿童和反思评价中,教师自然且深有体会地重新架构了“幼儿、环境与课程”的关系。主题墙应该是幼儿世界的“风景线”,是幼儿学习发展的支持者,也可以是课程实施的另一条通道。教师观察记录的已经不仅仅是现象、内容,而且是融入了更多的判断与思考的深层内涵,随之带来的是教师与幼儿不断的改变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