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学习利用工具研修:从树木到森林的全面课堂视角

教师学习利用工具研修:从树木到森林的全面课堂视角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借助工具,自评互研“自评互研”是以自主反思及互相合作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研讨模式。个体自研、合作共研地分析研究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工具的手段、关系的思维去观察和反思主题墙创设中的问题,增强了教师将环境、幼儿、课程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思考,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教师学习利用工具研修:从树木到森林的全面课堂视角

(一)借助工具,自评互研

“自评互研”是以自主反思及互相合作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研讨模式。主题墙的创设,涉及个体、班级搭档、同级组伙伴等不同对象的思考设计、商量调整、同伴互助等。个体自研、合作共研地分析研究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研究中,“主题墙创设有效性的观察反馈要点”的提出、提炼,反映出我们研究的目的,也明确了研修中的观察项目。通过所取得的信息资料,交流和归纳现象和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实践。我们还认为,工具应用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在个体“碎片”式观察之间建立有效联结,在碎片碰撞、整合中浮现出新的、更有意义的发现,成为新一轮调整的证据。如:主题墙设计与幼儿的反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的呈现、互动方式与幼儿活动有效性之间有无关联;主题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墙面设计及转换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等。用工具的手段、关系的思维去观察和反思主题墙创设中的问题,增强了教师将环境、幼儿、课程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思考,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依托“主题墙创设有效性的观察反馈要点”诊断工具,我们确立了自评或互研的依据和要点,引导教师跳出美观、装饰表象,走出“墙面要讲话”等理论层面的困惑,更全面、更理性地看待我们为之付出很多辛劳的这面墙,自问、质疑及反思它的有效性,鼓励教师去观察幼儿与之互动的状态和效果,注意记录主题墙创设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导教师判断、反思和改进。

附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有效性的观察反馈要点

(续表)

(二)观察反馈,指向成长

借助工具促进成长,需要强调实践反思,细化设计思考中的观察反馈要点。主题墙是一个开放系统,向全体幼儿、相关成人及班外环境开放,接纳来自不同方向、视角、个体的信息反馈、表达,同时也对幼儿、成人等产生强大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一个既基于某一主题学习背景,又具开放特质的有机统一体。其创设理论应努力从教师的实践思考路径出发,为教师提供一个立体、整合的思维导向,从而去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www.daowen.com)

教师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树立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尤其是以自我诊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手段,来观察儿童在与墙面互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思目标价值与意义的实现程度,进而提升主题墙创设质量及教师专业水平。自评反馈要点成为引发广大教师不断反思并改进行为的工具,也真正成为指导教师有效创设主题墙、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动态评析,持续跟进

我们的互助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观察和反馈过程,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客观审视和反馈每个班级教师的设计思想,发现有效的做法,提出有益的指导建议,提取多样的有借鉴意义的设计策略。

动态的观察评析模式体现了形式多样化(自评、互评、点评等)、主体多元化(教师、家长、研究者等)、全程化(设计文本、实景呈现、观察反馈、现场评估)。

动态性观察评析设计有现场自评、观摩互评、观察员(或教研员)点评等。现场自评反映了教师自己对主题墙的价值认同、方法认知及自我效能感;观摩互评是多视角、多层次的多向评估,更具客观性和多样性,也弥补了自评的不足;观察员等第三方点评具有真实、客观和全局性的优势。

动态性观察评析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