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活动实现幼儿动态变化的进程:教师创设与回顾

如何通过活动实现幼儿动态变化的进程:教师创设与回顾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态指变化发展的情况、活动的进程、运动的状态。对幼儿来说,亲历活动变化的进程,不只是手脚的参与,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五)创设与回顾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师生共同创设主题墙,随着主题内容的不断丰富、添加,教师及时利用照片或相册,对过往的活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再现,使前后经验产生连接。

如何通过活动实现幼儿动态变化的进程:教师创设与回顾

动态指变化发展的情况、活动的进程、运动的状态。经验的过程就是经历。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需创造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挑战的经历和机会。对幼儿来说,亲历活动变化的进程,不只是手脚的参与,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变化的过程中,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发展过程相互协同和转换,幼儿正是通过动态中的经历获得具有意义的经验。

(一)留白待续

主题墙的有关线索呈区域划分后,内容可适当留白,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表达,在幼儿逐渐添加、资源活化的过程中,既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整合性、动态性和生成性特点。

服务主题:中班——“好吃的食物”。

核心经验:幼儿感知和表现不同食物,产生探究食物的兴趣。

设计说明:老师根据主题核心经验,将主题墙分为“蛋的故事”“爱吃水果奶牛”“年夜饭”三个部分,提供便笺纸、超轻黏土、手工纸等手工材料,使幼儿能够在自由活动时间利用材料进行制作,并与墙面产生充分的互动。出于教室墙面格局的原因,老师使用了两块展板树立在旁边,作为空间上的延伸和补充。

效果分析:通过主题的逐步开展,孩子们了解了蛋的不同形态,各种烹饪方法,并且找到了家中含有蛋的食物,将它拍了下来,进行展示。还有的幼儿在家中和父母共同制作美食,尝试和面皮、包饺子。孩子们的兴趣不断高涨,共同设计制作了班级的年夜饭,其中有各种各样美味的菜品;还延续“爱吃水果的奶牛”的故事情境,画出了许多自己熟悉的水果,喂给空着肚子的奶牛吃。

再如,小班“苹果和橘子”主题墙,特设了一块黑板区域,使得许多幼儿有了个体经验的表达欲望和个性表现的可能。

(二)任务接力

教师每周设置一个小主题,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不定期接连轮换的方式,驱动每个小组成员收集、查找、更换主题墙的相关内容,并发布交流。

服务主题:大班——“有用的植物”。

核心经验: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及其有趣的特点,查找信息、记录表达;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

设计说明:主题环境与植物角相结合,充分挖掘了植物角的教育契机,老师每周通过一个小主题,如“五颜六色的植物”“有香味的植物”“能发热的植物”等,鼓励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商量、寻找、收集、布置、展示相关内容,并通过实物、照片、图文记录,搭配语音点读的方式进行呈现。一段时间后,教师以相册来记录幼儿的阶段性学习,不定期轮换的方式驱动每组幼儿加入其中,使之发现并分享相关知识。

效果分析:以往的自然角一直存在美观性有余、教育性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大人主动幼儿被动,活动中缺乏任务驱动,幼儿不易持续互动。“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使两者得以整合,以小主题轮换的方式,使幼儿对植物的认知经验在流动中不断地拓展和丰富。孩子在商量协作的过程中完成收集、布置、介绍的小任务,在主动学习中习得经验,提升信息收集、记录表现、分享交流的能力;在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品种的过程中,幼儿初步认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奇妙关系。

(三)自主替换

主题墙借助实物或仿真实物的逼真性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动态、立体地感受呈现物,吸引孩子与墙面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幼儿对物体特征、功能等多方位的感知。环境设计还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机更换、随时记录个人的想法和经验。此过程也有利于教师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或孩子对主题经验的学习反馈。

服务主题:中班——“好吃的食物”。(www.daowen.com)

核心经验:幼儿感知辨别各种食物,产生对不同食物探究的兴趣。

设计说明:教师用蓝印画花布和瓦楞纸营造餐桌背景,征集并打印幼儿喜欢的菜品图片,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搭配一道菜肴放置于一次性餐盘中(如番茄炒蛋)。幼儿了解的基本蔬菜品种的仿真实物被编上序号展示在箩筐中(如1号表示萝卜)。墙面还提供便笺条、记号笔,供幼儿自创菜品并记录(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用绘画表现),然后粘贴在砧板的空白处(如1号与5号,表示萝卜炒番茄)。

效果分析:征集的菜品可以是幼儿喜爱的,也可以是幼儿园每天的菜式,引发幼儿对各种美食的喜爱和对各种蔬菜的观察了解,使一部分对蔬菜整体与部分的认知存在误区的幼儿(如吃过蚕豆,却不认识蚕豆的整体外形),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幼儿对应观察、寻找特征、记录表达的过程与主题核心经验的要求相吻合。教师还可以在环境周边设置一些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在与真实蔬菜的互动中,丰富幼儿经验。

(四)动力技术

这是运用各种简单的机械动力原理,结合主题核心经验的实施,进行主题墙面的可玩性、运动状态的创设,为幼儿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激发幼儿积极体验与探索发现的乐趣。

服务主题:大班——“我们的城市:逛逛新上海”。

核心经验:幼儿了解新上海著名地标的特点以及生活的便利,热爱家乡,感受上海的美好。

设计说明:教师应用机械动力学的原理,利用环保材料,在墙面上形成较简单的物体直线或曲线运动,通过设置各种机械机关让小球沿轨道行进。结合主题内容和要求,教师在几个机关处设置若干核心问题,启发幼儿边玩边思考,如“便捷的上海”“艺术的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绿色出行”“让上海更美好的做法”等,行进中如遇答不上的地方,幼儿可以求助同伴,也可查阅图文资料,不断丰富相关认识。此法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幼儿与墙面的互动自然就会发生。

效果分析:首先,这面主题墙是为积累主题核心经验服务的,教师巧妙地预设了一条变化丰富、饶有趣味、高技术含量的轨迹,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其次,这条动力轨迹又可服务于多个主题,教师只需更换主题内容即可;再次,主题墙能充分满足幼儿对机械动力带来的物体运动变化的现象产生的探究意愿。

运用动力技术的方式在大班“身体的秘密”主题墙上也同样呈现,运用液压原理,主题墙让幼儿形象地感知了人体内的血液向全身循环往复流动的过程。

(五)创设与回顾

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师生共同创设主题墙,随着主题内容的不断丰富、添加,教师及时利用照片或相册,对过往的活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再现,使前后经验产生连接。

服务主题:中班——“寒冷的冬天”。

核心经验:幼儿关注冬季的各种自然现象,喜欢参加有趣的冬季活动,愿意以各种方式表现冬天的景象。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冬季有哪些奇妙的自然现象,树木发生了哪些变化,树叶变成了什么颜色,到了冬天动物们用什么方式抵御寒冷,以适应气候环境;并且通过让幼儿创作绘画等实际操作方式激发幼儿探索冬季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同样进行着思考,如哪些动物会冬眠,这些动物用了什么方式抵御寒冷,冬季的树木与春夏秋季的树木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幼儿创作的过程同样也是探索冬季自然现象的过程,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