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幼儿教育:自然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幼儿教育:自然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的选择要从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入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接受的、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力图将大自然搬入主题墙,让幼儿走近大自然。这一应用,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景观的创造过程和意义的表达过程。

幼儿教育:自然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这一视角聚焦自然界中一切能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网络时代下,人们多少有一些“自然缺失症”,需增加亲近自然的机会。而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物和生活本身就是自然“活教材”,也是主题墙创设的课程素材,能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探索能力,提高创造能力,让他们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资源的选择要从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入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接受的、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力图将大自然搬入主题墙,让幼儿走近大自然。

(一)微景观

教师利用真实的稻草、各类豆子、仿真的玩具等,将相关的主题信息以微缩精致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构成妙趣横生的场景,呈现动态效果的一种方式,其构成类似于自然界的创意微生态,以迷你自然生物景观来营造意境

逼真的场景能与人的内心产生对话,引起共鸣。这一应用,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景观的创造过程和意义的表达过程。景观能有效表达蕴含其中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能识读情境,建立人与意义相互沟通的符号媒介,建立景观设计与意义相互对话的平台。

服务主题:中班——“在农场里”。

核心经验:幼儿了解家禽与家畜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喜爱动物

设计说明:通过自由安置农场里的动物,幼儿可以选择安排农场动物的活动场景及生活,通过对家禽家畜的看看、摆摆、说说等情趣操作,进一步了解其特征及生活习性,并在与之互动中萌发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

效果分析:微景观式的农场情境满足了中班幼儿喜爱探究的特点,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与自由活动中,每日约有3—5名幼儿会在此墙面上与小动物们进行互动,他们喜欢将小动物放在此情境中,说说家禽的名称、聊聊他们在农场里做什么、回忆看到这些动物的景象,乐此不疲。景观蕴含并传达了主题的丰富信息,真实的世界引发了对话互动的动机。

(二)实体引用

它是指在墙面中搜集融入大量的实物布置,使幼儿对此产生亲近感。孩子们通过真实的接触摆弄、细致的观察比较,积累相关的主题经验。

服务主题:中班——“在秋天里”。

核心经验: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农作物;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设计说明:秋天是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与秋天有关的蔬菜水果,获得相关的经验,老师补充提供幼儿和家长没有带来的品种,将孩子们收集的果实有序地呈现在主题墙中,引发幼儿互相介绍、观察触摸、比较提问。老师带孩子们实地去观察各种果树的成长,让孩子发现秋天里丰收的果实、树木的变化。

效果分析:实物的果实引发了幼儿的观察比较,互相介绍,他们通过触摸去了解对果实的真实感受,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特别是果实前后发生的变化引发了孩子们的提问意识,为后期的问题墙互动做了自然的铺垫,达成主题核心经验中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变化的要求。

(三)互补互衬

这是一种利用实物、仿真物和美术作品相互结合、补充映衬的方式,能具象直观地呈现相关的主题内容和经验。

服务主题:中班——“好吃的食物”。

核心经验: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种类,知道蔬菜有营养并爱吃。

材料说明:老师从“买菜”线索切入,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丰富的资源,以蔬菜为介绍脉络,创设真实蔬果、仿真实物、故事绘本相结合的墙面环境和地面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幼儿收集而来的蔬菜,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式来感知这些蔬菜的形状、颜色和典型特征。教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分类活动、艺术活动。

效果分析:除了在一日活动中创设一个可积极互动的主题环境外,幼儿还能在个别化学习中自主选择蔬菜,比较其异同,进行艺术化表现,逐渐丰富他们对各类蔬菜的认知,激发他们进行表达。(www.daowen.com)

(四)实物比对

它是指依据事物的特征予以分类呈现,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各类物体的特点,并动态、立体地感受呈现物,从而促进幼儿对其外形、质感等多维度的感知。

服务主题:中班——“好吃的食物”之“吃果果”。

核心经验:幼儿观察、品尝、分辨食物的色、香、味;知道各种食物都有营养。

设计说明:首先,老师采用实物分类的方式清晰、立体地呈现主题,便于幼儿观察、触摸和比较。其次增强幼儿与墙面的互动,将三个铺整体放低,并在上面支撑出店铺的门面,更有情境性。在糖果铺里贴上了各式各样的糖果,有棉花糖、棒棒糖、巧克力等,这是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可以引发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糖果的形状、大小、种类以及包装纸袋等一系列特点。而在果干铺里利用可伸缩的扭扭棒,将果干装在食品袋中,并戳上几个小孔,可以让幼儿拉下来闻一闻气味,刺激幼儿多种感官。果仁铺采用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包装袋里的果仁,还有一种是打开果壳后的果仁,让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比较。

效果分析:实物呈现的方式增加了幼儿与墙面的互动,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也可以摆弄操作墙面上展示的物品。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诱发孩子产生积极行为,潜移默化并不断重复,因此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实在。

(五)虚拟情境

虚拟情境是指借助墙面、地面条件,以某一主题为内容创设仿真、形象的虚拟情景,以幼儿作品、支持材料、经历的场景来传达主题信息,激发幼儿在较真实的氛围下,来观察、探究和表达。

服务主题:大班——“春夏和秋冬”。

核心经验:幼儿感受植物在冬季的主要特征,愿意以编织等方式为大树织毛衣,表达护绿爱绿的情感

设计说明:进入冬季,气温骤降,随着对幼儿园内大树的观察和探究,幼儿提出了“哪些大树怕冷?有什么防寒保暖的方法?”等问题。老师提供了一组艺术家的编织作品,使幼儿在欣赏中感受为大树织毛衣的趣和美,从而萌发欣赏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情感,也激发他们尝试毛线编织的愿望和兴趣。地上的毛线按颜色有序放置,便于幼儿拿取、操作,墙面的大树不仅能悬挂,还能呈现幼儿多样化的编织作品,甚至还可以悬挂照片来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这对幼儿也是一种情感激励。

效果分析:地面、墙面和屏风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欣赏后萌发创作的愿望;地面呈现操作材料,透明瓶中各色毛线有序地陈列,便于幼儿观察后有目的地选择;暂存区的创设,让幼儿在专注、持续的探索后,有一个适宜的物品存放空间,使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墙面的树干能够悬挂围巾,“戴上”帽子,树枝上可缠绕编织物和星星等,以多种方式展现幼儿为大树保暖的办法。

(六)引入自然物

教师为幼儿准备最简单的材料,给足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运用多种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看、摸、闻、掂等方式,与大自然产生最直接、更密切的互动,产生最实在的体验。

服务主题:中班——“在秋天里”。

核心经验:情感与态度方面,幼儿能体验快乐(丰收的喜悦);认知与能力方面,能感知特征(树叶、秋虫、农作物,如稻穗、玉米、花生、蔬果等),观察变化(秋天树叶的变化等)。

设计说明:老师将自然界的真实材料与主题学习融合,创设幼儿熟悉又陌生且贴切大自然的环境(呈现落叶、风筝、玉米、花生、稻穗、时令特色水果、蔬菜等),让幼儿走近秋天,感受丰收。

效果分析:有真实的自然物引入之后,幼儿对原本只有图片的墙面更感兴趣了,平面的主题墙变立体了,相关内容变得触手可及了。通过自己的多感官体验和观察对比,幼儿对于原本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也能更投入地去观察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