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探讨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呈现主题墙,要求我们依据幼儿直观感知事物的特点,研究幼儿在空间环境中的感官表现,形成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影响幼儿的行为活动,使空间环境的体验对幼儿有引导和刺激作用,促进其认知发展。老师利用主题墙面创设情景,让幼儿观察典型的交通工具及特种车辆,通过点读笔、录音匣、录音夹等让幼儿直接感知、分辨马路上典型的特殊的交通工具的声音,理解不同车辆的作用,知道它们与相关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探讨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以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呈现主题墙,要求我们依据幼儿直观感知事物的特点,研究幼儿在空间环境中的感官表现,形成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影响幼儿的行为活动,使空间环境的体验对幼儿有引导和刺激作用,促进其认知发展。

(一)调动多感官参与

任何学习的发生都必须是基于身体的,通过各种感觉的刺激和统合,学习者才能亲身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多感官教学是基于脑科学研究提出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有助于幼儿内化学习的新知识。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它们人们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形状与色彩、声音、气体、味道等。由于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所以许多简单、基本的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感知觉是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感官体验进行主题墙的设计和呈现,既体现出“墙”的生命力,又能顺应幼儿的发展。感知觉是幼儿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手段,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在活动中发展着,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他们视觉、听觉、触觉等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观察等知觉也在逐渐完善。在参与主题墙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渠道的感官刺激,让幼儿通过视、听、触觉等无处不在的生理性感觉刺激,获得直接的、多层次的关联性感觉和互动,直接感受到主题墙的存在,从主题墙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好听的声音”(小班)主题墙的呈现中,实物及视听设备调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等,幼儿可以观察、听辨、比较、感知,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中,并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老师利用主题墙面创设情景,让幼儿观察典型的交通工具及特种车辆,通过点读笔、录音匣、录音夹等让幼儿直接感知、分辨马路上典型的特殊的交通工具的声音,理解不同车辆的作用,知道它们与相关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小班孩子对各种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因此在墙面上发出这些熟悉的车辆声音能吸引幼儿乐此不疲地去听辨和模仿车辆的声音。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会拿起传声筒与同伴交流有关车辆的经验(如:我家有什么车,昨天马路上看见了什么车,我乘过什么交通工具等),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中表达对不同车辆及其作用的了解。

(二)提升新鲜感(www.daowen.com)

对于多次复现的单一维度刺激,幼儿很容易因习惯而逐级忽略它的存在。如何让同一面主题墙“每天都是新的”?让主题墙的呈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丰富,用孩子的参与来不断更新主题墙的内容是个好办法。让更多幼儿的经验进入画面,让更具个性的方式、不同角度的感受生成墙面的五彩缤纷,让主题墙的新鲜感自始至终存在,甚至越来越浓,就会促使幼儿不断发现新的信息,创造新的需求。

比如,在“玩具总动员”主题墙的呈现中,教师通过让幼儿先后共同经历一件事的方式,聚合幼儿基于同一事物的个人经验,不断丰富和更新主题墙,保持其对幼儿的吸引力。

“童宝”是班级幼儿共同推选出的班宠——一只毛绒小动物,由班级每个孩子轮流带回家,这是孩子共同的朋友和宝贝。起初,“玩具总动员”主题墙上只有一本半开半合的书,在近一个月的时间,“童宝”与每位孩子的陪伴互动的故事通过照片、音频、视频的形式逐渐呈现。孩子对“童宝”的照料、与它的互动游戏、认识新朋友等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孩子还能通过语音点读笔进行录音,把自己观看同伴经验的体会留下来。在午休和自由活动中,有许多幼儿围观欣赏,兴致勃勃地聆听同伴与“童宝”之间的暖心故事。

墙面上的事态进展和动态翻阅的互动方式满足了中班幼儿动动、看看、讲讲的年龄特点,多种形式的使用让生生互动穿越时空,幼儿在动态的经历中增添了有意义的经验,增加了他们的主动表达,提高了他们情感交流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