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题墙的陪伴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教学态度,主题墙毫无疑问是主题经验得以学习、应用和拓展的重要途径。主题墙的陪伴是一种分享,这面墙创造了交流、交往和互动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幼儿在彼此交换想法、表达意见时,会迎来认知的飞跃、思维的改变和心灵的成长。主题墙的陪伴也是一种跟随,它贵在听从幼儿内心真实的需求,不离不弃地鼓励幼儿去选择、做判断和大胆尝试,在促进幼儿学习层面上具有持续的积极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是一种视觉动物,班级教师经常努力地用自己的环境设计来传达对教育的见解和效果的追求。这样,信息本身以及信息呈现的可理解性就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益。
那么,主题墙如何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可以被理解的主题墙是人为创设的幼儿学习载体,只有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立足于已有经验和元认知策略、关照幼儿心理感受和风格特点的主题墙,才能得到幼儿的认同,真正承载起幼儿学习的需要,才可能有机会去发挥隐性课程的应有功能。
主题墙的陪伴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教学态度,主题墙毫无疑问是主题经验得以学习、应用和拓展的重要途径。
主题墙的陪伴是一个过程,我们使用“主题墙的陪伴”一词,是因为主题墙从设计到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伴随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充分重视幼儿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逐步增加其难度,与幼儿共同“经历和面对”喜悦和问题的解决。(www.daowen.com)
主题墙的陪伴是一种告白,主题墙“懂得”幼儿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试图变得更具“邀请性”。因此,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感知特点,关注幼儿对主题墙的理解程度以及解读方式,创设适宜的互动环境,主题墙才能真正陪伴幼儿展开自主学习的行程,并使这一过程变得有意义。
主题墙的陪伴是一种分享,这面墙创造了交流、交往和互动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幼儿在彼此交换想法、表达意见时,会迎来认知的飞跃、思维的改变和心灵的成长。
主题墙的陪伴也是一种跟随,它贵在听从幼儿内心真实的需求,不离不弃地鼓励幼儿去选择、做判断和大胆尝试,在促进幼儿学习层面上具有持续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能与孩子对话的“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