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主题墙设计:如何关注幼儿心理特点

主题墙设计:如何关注幼儿心理特点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题墙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引发幼儿好奇和探索的愿望。其中,主题墙设计中的耐看、能动是激发他们求知欲和探索心的关键,可变、有用更是培养其关注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保证。

主题墙设计:如何关注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知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智慧的产生与环境息息相关,现代心理学认为:智慧及认知结构起源于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以其“潜在课程”的特质使人们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产生深刻的变化,即由关注幼儿接受学习变成强调幼儿发现学习,而这一切的发生就需要我们重视对象的心理需求,这给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

幼儿还处于直觉形象思维阶段,因而主题墙的设计需要调动和吸引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与墙面的互动中真正获得认知经验和核心能力的提升。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从婴儿期开始,在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下,就会自己寻找并掌握新的富有挑战的技能。由此可见,他们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好奇心,这是一种在遇到新奇事物后会产生主动注意、发现、操作和探索提问的心理倾向,能激发他们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也有动力去了解事物。

主题墙不是一面静态的墙,它更是动态的、能够体现主题系列活动痕迹的墙面。幼儿的好奇心会随着认知的丰富往更深层次的问题发展,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会生成新的内容。老师需要和幼儿就新的问题展开探索与研究,并共同逐步丰富墙面。比如在大班主题“春夏和秋冬”进行中,突然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雨,有幼儿提出“雨从哪里来”“风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主题后期,为顺应幼儿兴趣,老师创设了“台风”研究项目,让幼儿了解到台风的危害与预防,将集体教学活动予以延伸,与幼儿、家长一起探索、寻找“答案”;之后,又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进行梳理呈现,进一步丰富其经验。孩子们对台风的探索欲与求知欲越来越旺盛,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老师,又带领孩子们跟进研究了“台风警报标志颜色的区分”“台风的命名”等,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了幼儿对自然现象和变化加以关注,并促进了幼儿对天气与人们生活关系的了解。主题墙内容逐步丰富、层层推进,演化成一系列探究和活动过程。

富有好奇心是学前儿童的一大心理特征,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经验尚浅,他们总是爱问“为什么”等问题,他们的好奇心也常常表现在自发观察、动手尝试等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才能进一步使其发展成为幼儿的认知兴趣。主题墙的创设正应该抓住幼儿的好奇心,顺应他们爱提问、爱动手探索的天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主题墙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引发幼儿好奇和探索的愿望。幼儿喜欢提问,那何不以“我问你答”的形式进行墙面呈现呢?一方面,问题本身可来源于幼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可引发班级幼儿主动来当“小老师”,为同伴答疑解惑。这可以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之“恐龙的秘密”中,幼儿围绕共同感兴趣的恐龙话题,一起探索恐龙为何灭绝等问题,求助图书、网络、科学家,收集资料并制作图片,大家一起经历探究奇特动物的过程。

正因为满怀好奇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对周围新鲜、强烈、富于动感的事物充满主动探索的兴趣。因而,紧紧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共同叩开未知领域的大门,一定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尝试和探索延伸。例如“蚂蚁探秘”主题墙,教师制造神秘感,采用遮蔽、隐藏等呈现形式,激发幼儿想要了解未知领域的心理。可以操作的墙面对幼儿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更容易引发他们主动探寻的欲望。比如,当一些“秘密”局部出现,需要通过手动打开、触摸猜测时,幼儿的好奇心会被极大地激发,想去打开蚂蚁洞穴一探究竟。

(二)保持幼儿的兴趣

兴趣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可以驱动人去行动。学习动机是促使儿童以一种持续专注、坚持的方式,独立尝试与完成适度挑战的心理动力。当他们的这种心理动力完全源于由活动内容本身而获得的乐趣时,这种内部动机将更强大有力,并产生持续热情——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尤为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其专注力时长十分有限,因而主题墙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点,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其中,主题墙设计中的耐看、能动是激发他们求知欲和探索心的关键,可变、有用更是培养其关注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保证。

例如,静安区华山美术幼儿园的周侃迪老师跟随幼儿的兴趣热点,遵从学习主题线索,顺应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受幼儿欢迎的《跟着线走》的绘本素材,创设了“在动物园里”的主题墙,巧妙地放大了“一根线变动物”的手法,引发了幼儿探索的动机,有效支持了主题目标的实现(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关注它们的不同特征,并比较异同等)。

绘本《跟着线走》,反映了大量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所有的动物都是用一根线变的,凸显形的变化与不同,所呈现的经验与主题目标非常吻合。教师将绘本中和主题经验相关的内容筛选、重组后集中展现,使得绘本成为教育意图的一种载体,也成为串起主题经验的一条线索,形成了丰富的主题情境。幼儿在饶有兴趣的看看画面、玩玩走线、摆弄操作中持续探索和发现。

再如,为眼睛造型并立体设计的“看一看”暗箱、能见性很强的“听一听”图示等,与墙面上其他元素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暗示这些元素暗藏操作玄机,激发了幼儿去探索一番的兴趣。

(三)关注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

学前期幼儿基于其生理特征——大脑和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已初步发展,但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刺激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新颖多变的因素等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因而,通过特别的刺激调动幼儿的关注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设计主题墙时,需要根据幼儿这一特点,采用多样的表征形式,通过明确主题的内容,培养间接兴趣,在捕捉幼儿无意注意的同时,帮助幼儿逐渐发展稳定的有意注意。(www.daowen.com)

例如,在小班主题“白天和黑夜”中,教师选用了黑白两色作为背景底板,黑白两色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对比与冲击,使低龄段的幼儿很容易被吸引,从而想要一探究竟。通过黑白两块墙的展示,幼儿能够很清晰地判断自然现象的不同,并对相关的事物及活动产生兴趣。

再如上图,声音对幼儿来说是个特别敏感的介质,声音的介入能立马引起幼儿的注意,极大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录音块、录音夹、有声读物等音频电子产品参与“访问周围的人”“我想问……”“在农场里”等主题内容时,录音块上的每个按钮都能讲述丰富的内容,而录音夹直接就可录音和播放,有声读物的功能设置吸引幼儿互动,从而大大提升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意愿。

(四)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幼儿虽然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喜欢想象和创造活动,但由于经验贫乏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思维方法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局限。托伦斯在1963年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入学后创造力急剧下降,原因是入学前儿童所处的环境是轻松活泼的,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其创造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和表现。

那么,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的心理环境呢?主题墙的适当“留白”可提供给幼儿宽松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主体意识,引导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的建设中,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设计、创作和自由表达,甚至鼓励幼儿为实现自己的想法去寻找资源和大胆探究。

例如,周老师班级的“我爱我家”主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初步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学会关心家人,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主题目标,正是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所要传递的思想。故事讲述了爷爷巧用心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的过程,饱含爱且富有智慧。老师发现幼儿对故事情节和“小老鼠一家”的延伸性结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创设了上下两层的立体、“留白”的主题空间。接着,幼儿创造性地以剪纸的方式,向爷爷学习,想象并剪贴出“家”里各个房间,以及人们和动物需要的不同用品。渐渐地,幼儿还结合自身周围的场景设施、人群,继续探索以剪纸的方式表现各种商店、场所,表现小老鼠一家走出家门,外出逛街、购物的情景。班级主题也自然过渡到“周围的人”学习主题。

在这个流淌着“爱”的主题墙里,小伙伴们创造了许多充满创意和“爱意”的折剪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事实,同伴的成果也成为进一步创想的资源。同时幼儿自主地参与共建主题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功激励,还鼓励幼儿依据作品续编故事,让自己成为故事不断发展的推动者。

(五)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情绪是漫长的年代里自然选择而来,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现和行为反应,不同的情绪和期望直接影响事件的结果。发展心理学家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他们的情感体验相对多变,而喜悦、轻松、愉快等积极的情绪情感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和个性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主动学习中,满足愉悦的情感体验更是促使其持续注意的动力所在。

例如,“在秋天里”主题进行时,每个幼儿的兴趣、经验及表征方式都是不同的,他们独特的感受、不同风格的探究方式和个性化的表达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顺应。每个个体的经验和感受要如何传递、交流呢?华山美术幼儿园的周老师在主题墙中投放了不同电子语音设备,创设丰富、适宜、支持的互动环境和材料,努力遵从不同幼儿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经验交流,幼儿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帮助其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

“录音笔、小叮当”等语音设备是针对孩子在阅读中可能出现不理解的情况,录制了同伴的讲述和提问,让环境说话;并引导幼儿选择和观察好朋友创作的秋天画面,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展开人机对话,实现自由且富有个性的表达。而“话匣子”投放在主题情境中,孩子就可随时留下自己对“秋天”的想法(语音),声音可以被重复回放,灵感随时得以传递、保留,避免尴尬和胆怯,让跨越时空的生生互动成为可能。“录音块”的大量投放,营造了一个轻松、自发、可触摸、有回应的环境,呈现秋虫的外形与生活环境,播放秋虫鸣叫的声音,使孩子对事物的感知更立体、更生动。

再如,在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下的“小宁工地”主题墙面创设中,教师将墙面与幼儿建构区域进行了有机的融合,鼓励幼儿在主题墙上亮出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向同伴们介绍谁是创建者、想要建造什么、预估完成该建筑的时间等,建筑可由个体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在大家的期待下,幼儿会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状态,呈现出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和决心。幼儿把自己的智慧与同伴分享后,感到无比快乐。

(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指对自己以及自己能力与力量的信念。幼儿的这种自我信念,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是否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或敢于迈入新的挑战。为此,幼儿在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路和实际努力呈现出来,在自我欣赏与他人肯定的同时,这样的情感体验也能帮助他们建立和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例如,六月,金鹭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在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上小学的期待和毕业的不舍情绪弥漫在班级孩子们之间。此时,孩子的自信和发展的能力亟待激发。于是,围绕着主题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作品、收集的材料等,通过师生共同布置、互相合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的认知、小学生的理解和成长的感受。他们自制名信片以保持友谊,他们自由组队、合作表演“毕业诗”表达情感,他们尝试通过表征自己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本领……在张扬个性、自我肯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