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材来源
主题墙有效创设取决于能否获取丰富的、有品质的相关素材,要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它需要教师在分析、把握主题经验的基础上,与幼儿、家长结成学习共同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展开多渠道的观察、收集和整理。
1.素材来源于主题探究过程
幼儿主题学习过程中,有经历、有表达、有思考,如:活动照片、成果作品、记录表征等,这些都可成为主题墙创设的生动素材。
(1)活动照片:教师在日常活动的观察判断中,要善于捕捉关键时刻、经典片段、操作过程、行为表现,创意场景等。
(2)成果作品:幼儿处于前书写期,希望在表征过程中展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表达感受、体验和想法,所以相关的艺术作品、项目研究的过程性成果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3)记录表征:主题推进中,任务驱动下的记录统计和探究都是幼儿经历过程、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完成表单信息,记录完整数据中,发展了多元表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了解统计方法和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如“你喜欢的旅游景点”“我家几口人”……
2.素材来源于家庭、社会资源
家长及社会资源是主题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途径和创设素材。(www.daowen.com)
(1)拓展资料: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赢得家长的支持,可收集到蕴含丰富主题经验的拓展性资料,如网络信息、旅游照片、图片剪辑、环保知识、交通标志等,以拓宽幼儿视野,便于交流分享。
(2)直观实物: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决定他们多以直观行动的方式进行思维,真实的物品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发互动欲望,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体现主题墙的创设意义。如:家长和幼儿可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实物,有旅游景点门票、各地土特产、植物花卉、家庭账单、日常生活工具、玩具、图书、文具用品等。
(3)亲子作品:引导家长参与主题环境创设,利用环保材料,启发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幼儿一起共同完成作品制作。此项任务重在亲子探究经历,而非任务,旨在结合主题活动向园外延展,感受亲子时光,迁移主题经验。如“新房子老房子”“交通工具”“元宵花灯”等主题。
3.素材来源于教师等园内各岗位人员
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诸如走向的把握、材料收集的调控、内容的调整,从而带领学习共同体成员更深入、有效地学在其中,如:简单具象地反映主题内容关系的思维导图,教师记录的幼儿学习故事。而园内各岗位人员也是环境教育素材的重要提供者,如:保健老师提供的健康检查数据单,园长、保育员、保安等的上班时间表(服务于“周围的人”主题)等。多渠道的素材来源丰满了主题环境的教育内涵。
(二)选择依据
主题墙创设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跟进实施的,主题推进的需要和轨迹的走向是重要依据,也是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服务的。因此,幼儿的兴趣需求是素材选择的必要因素。它具体表现为主题活动中的关键过程(“我要上小学”主题中参观小学时的比较和发现)、典型事件(“周围的人”主题中的人物访问)、核心经验(“在秋天里”主题中的丰收特征,而非“一叶障目”)、过程性成果(“身体的秘密”主题中的“食物旅行”、“会动的关节”、“我们换牙了”等)以及生成性话题(“我自己”主题中引出的“我的名片”素材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