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非正式教育课程的影响:一面有意义的墙

探索非正式教育课程的影响:一面有意义的墙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主题墙重构了班级幼儿的学习空间,营造出一种由儿童、环境、关系主导的学习状态,形成自在、持续、非正式的支持性教育影响。主题墙是一种隐性的、非正式课程,与正式课程信息的掌握不同,主题墙不是通过直接讲授,而是在对其认同的前提下,以其独特接受机制进行。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墙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教师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反思调整的能力,主题环境的教育性失效。

探索非正式教育课程的影响:一面有意义的墙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实施途径之一。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重要部分,是实施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补充。它是幼儿园课程和环境的一个有机融合,也是教师专业素养能力的体现。并且,主题墙重构了班级幼儿的学习空间,营造出一种由儿童、环境、关系主导的学习状态,形成自在、持续、非正式的支持性教育影响。

主题墙是一种隐性的、非正式课程,与正式课程信息的掌握不同,主题墙不是通过直接讲授,而是在对其认同的前提下,以其独特接受机制进行。它对幼儿的影响通过多次累积而完成,近似“天天被经历着且被稳定地学习着”,必然就产生了“累积效应”,我们可以用“累积原理”来解释主题墙的接受机制。它没有明确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就是从日常环境中学习与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态度和见识的学习。由此,我们不仅需要重视正式教育,还要善于营造非正式教育空间(如:主题墙),来引导幼儿认同环境并在互动中提升经验,获得发展。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墙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然而,如何使幼儿对主题墙产生认同感,从而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墙面环境耐看、能动、会变、有用,使主题墙空间与幼儿经验获得之间产生意义连接?如何帮助老师基于儿童、立足课程来打造主题墙,使其发生更积极有效的影响?……这样的个体探索发生在每个班级中,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广大基层教师。

从一线教师层面讲,主题墙的设计常常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事情,加班加点增加了人力财力上的负担,而领导的一声否定又加大了心理上的打击,实在是“伤不起啊”。而从研究指导者的教研员视角看,我们又无法回避很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如:

(1)幼儿应该是班级主题墙的主人,但现实中幼儿参与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大多呈现的是教师的意愿和痕迹,成为成人的环境,幼儿主体地位失去。(www.daowen.com)

(2)幼儿应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大胆地与之互动甚至改动墙面,但现实中更多的是教师为追求精美的视觉效果而辛苦设计的主题墙成为“花架子”,墙面内容成为“供品”,幼儿主体作用失灵。

(3)幼儿从中的所思、所想、所为、所得到底是什么?有无发生?如何发展?教师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反思调整的能力,主题环境的教育性失效。

(4)理论上要求班级主题环境应是“会说话的环境”,但说什么?怎么说?说得怎样?始终没有可指导实践的实施依据和操作策略,不同的人经常会给予不同的评判,导向性的评价失常……

现实状态和真实问题,倒逼我们重新审视与思考班级主题墙的价值定位、实施原则、有效策略及判断导向,以更实在地解决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方面的困惑,为提升有效性提供参考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