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是在我国唐宋时代的“茶会”“斗茶”“点茶法”及“末茶”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固有的文化特点及道德规范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至15世纪,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开始与日本文化嫁接,形成了以千利休为鼻祖。沿袭至今的“千里流”茶道。日本茶道虽然只有500年的历史,却能以其传统、规范和广泛性成为世界茶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一)茶室
日本茶道在茶室举行。茶室为日本建筑风格,多建在环境优美的山石丛林之中,面积多为9平方米,适宜摆放四张半榻榻米。茶事活动出席人数一般为3~5人,而举行茶道的时间按照传统礼俗分为朝会(朝茶)、书会(正午)和夜会(夜晚)。
(二)茶道的“四规”和“七则”
1.四规
四规即“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和,即指茶道用具的谐调,人与人之间和睦亲近,人际关系融洽;敬,即指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上,相互尊敬,并产生相敬如宾的情谊与感情;清,即指饮茶环境幽静与心境静谧,不染尘念,去邪无私,这是人的崇高境界之一;寂,乃是茶道最高境界,含有禅家静的含义,又有圆寂、新生和再生的隐意。
2.七则
七则是烹煮冲泡佳茗的必备条件,七则的内容是点茶浓淡适宜、水质优良、煮茶水温适度、把握好火候、炉式和方位适中、茶室要有插花、煮茶燃料选用上好的白炭。(www.daowen.com)
(三)茶道的礼俗和程序
茶道是一种礼俗活动,每一次举行茶事都有特定的主题,如庆祝新人结婚、乔迁或纪念某人辞世多少周年等。为此,主人在茶事举行之前必须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向著名的茶园订茶,取名泉之水,根据茶事的主题确定茶具,去远方的野山采集山茶花等插花花材,采购茶点、茶食的原材料,确定首席客人及其陪客的名单并发出正式请帖,准备工作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清扫茶室、茶庭,力求做到一尘不染。
茶事的构成分初座和后座两部分。客人到来后,先到一个小房间喝一点热水,整理一下服饰和仪表,待客人全都到齐后,移位茶庭的小草棚内,欣赏茶庭的风景,然后入茶室就座,这一过程称为“初座”。届时,主人跪在门前欢迎客人,饮茶人躬身进入茶室,身上所佩戴之饰物包括手表等都必须置于茶室外,以保持茶室和睦的气氛。有的茶室外设有脸盆、清水,客人入室前洗手漱口,讲究的还须换上专用的新袜,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客人入室后,主客互相鞠躬致意,然后客人鉴赏茶室布局及插花、书法、绘画,后依次盘坐,主人开始表演生火、添炭、煮水、冲茶。
日本茶道技法的核心是添炭技法和点茶技法,其中添炭包括初炭、后炭、立炭(客人临行时压火的炭);点茶技法包括浓茶点茶技法、薄茶点茶技法。日本茶道使用末茶,冲泡前,将竹制茶刷洗净,用茶勺取两次末茶置于茶碗中,往茶碗中冲入约100毫升的热水,左手扶碗,右手点茶,用竹制茶刷快速均匀地上下搅动,直到泛起一层细腻的泡沫为止,泡沫越细越好。之后,茶刷在茶碗里划一圈,从茶碗的正中间离开茶面,并依次将茶碗递送给客人品饮。在备茶时,有人将各式茶点、茶食分发给客人,在饮茶前食用。茶事的高潮是让客人喝浓茶(浓似粥状)。用完茶食后,客人去茶庭休息,称为“中立”。之后再进入茶室,称为“后座”,在严肃庄严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表演点浓茶技艺,然后再次添炭,称为“后炭”。添炭之后,主人再为客人点薄茶(浓度似咖啡),最后客人退回,茶事完毕。茶事所需的时间以4小时为标准。
客人品茶时,恭敬地接过茶碗,向左转两圈半,避开茶碗精致漂亮的花纹饮用。饮用时,让茶在舌间滚动,细品茶香茶味,一般用两口半饮用完毕,再将茶碗花纹转回自己面前,擦去碗边残留茶末,仔细欣赏茶碗,后退还主人道谢。客人茶事完毕后,主人跪送客人。
总之,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秉承中国唐宋遗风,是通过茶事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格、意境、美学观念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体现了茶艺与精神的圆满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